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生长: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厘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举措、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对江苏省67所职业学校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深入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向,尝试探析职业学校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必将会对职业学校今后一段时期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姜汉荣,男,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分院校长、党委书记,正高级讲师,硕士,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3-0059-07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基于对上述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特征,找准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新站位和新动能,主要围绕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等方面在更高水平上满足社会和现代产业需求,以促进学习者长期的生涯发展。为进一步总结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教训,厘清职业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职业学校生命生长的发展愿景为目标,以探索实践新时代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及目标路径为预设方向,基于职业学校本身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制作调查问卷
  本研究以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指引和主要问题域,根据初步拟定的指标内涵设置问题,共设计问卷题目20条,主要聚焦学校办学基本情况、学生培养及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多个领域,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保证了调查议题的相对集中,能够基本反映出近阶段江苏省职业学校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价值取向。
  (二)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的形式直接在线上进行,主要由职业学校的校级领导、部门或专业负责人填写,填写结果由平台采集系统自动计算与合成。问卷调查没有预设特定对象,面向江苏省职业学校公开发布,由各学校自愿参与调查。在规定时间内,全省共有67所职业学校主动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苏南有31所学校参与调查,苏中和苏北各有14所和22所学校参与调查。其中,全省各地市参与调查职业学校的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在参与调查的职业学校中,国示范校有33所(49.3%),省领航學校有39所(58.2%),省智慧校园有61所(91.0%)。其中,省领航学校更是占到了全省50个建设单位的78%,整体办学资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致趋向。而较广泛的参与度和不同办学资质学校的共同参与,又保证了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也为我们审视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提供了更多视角。
  (三)基本数据统计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参与调查的职业学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办学规模大小不一。全日制在籍学生共计281 566人,校均4 202人;规模在5 000人以上的18所,规模在2 000人以下的5所;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达到8 787人,最小为978人。(2)更高层次办学趋势明显。五年制高职在校生共有121 415人,中高、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班学生达到27 440人,二者占在籍学生的52.87%,已超过三年制中专办学规模。(3)平均生师比较为合理。在编在岗教师共计20 840人,其中,专业课教师达到12 932人,占比为62.05%。校际间生师比相差较大,但整体上校平均生师比比较合理,为13.51:1。
  二、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一)当前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明显
  通过对调查结果“点”“面”结合的分析,我们发现,被调查的职业学校普遍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也体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个性化表达。这为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实践的具体领域。
  1.职业教育资源集聚效应显著。职业教育试点项目是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代表了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当前,江苏省职业教育试点项目总体呈现出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试点项目分布面广,即每个参与调查的学校至少都有1个省级试点项目。二是试点项目在优质学校相对集中。在28所既是国示范校又是省领航学校参加的试点项目中,同时有2个试点项目的学校为3所,有3个试点项目的学校为5所,有4个及以上试点项目的学校为20所;在31个“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中,有27所学校为国示范校。资源集聚的原因之一在于,近年来江苏省职教办学坚持和落实了“以评促建”“以奖代补”的发展原则,强化了校际间“争先创优”的竞争格局,因此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职业学校。
  2.服务本地产业能力突出。被调查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有51所,占比76.0%;而本地就业率在70%以下的有10所,占比15.0%,均为苏北地区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稳定率达到80%以上的有46所,占比68.6%;60%以下有3所,占比4.5%。这反映出职业学校主要还是服务于本地产业的发展,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对本地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较高,而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出现象较为严重。   3.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关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选择了公共选修课程和劳动教育两个关乎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议题予以调查。明确回答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被调查职业学校比例为74.6%,而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又以人文艺术类居多,达到74.6%,生活技能类达到14.9%;仅有2所学校回答“不了解是否开设”。由此可见,职业学校能够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设置中能够关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为更好地实现学生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4.教师成长路径多元,成长性较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得到高度重视,有56.7%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师资队伍结构好,素质高”可以体现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而在回答“您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是什么?”时,有61.2%的学校认为是“团队共同研学”,有23.9%的学校认为是“跟岗锻炼”,有9.0%的学校认为是“参加省市培训”,有6.0%的学校认为是“青蓝结对”。同时,尽管有17.1%的教师进行了在岗学历提升,但没有学校认为“自主进修学习”是教师的最佳成长途径。另外,有73.1%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能够正常开展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这说明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名师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新型共研组织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认同。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大部分职业学校均拥有1名以上正高级讲师、省特级教师等名师,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与示范性。
  5.对办学功能的认识更趋完整。在回答“您认为现代职业学校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时,被调查职业学校最为认同的三个功能依次是“职业技术教育”(92.5%)、“职业体验”(59.7%)和“社会非学历培训”(58.2%)。同时,被调查职业学校的每年非学历培训规模为校均5 248人次,超过了全日制在籍学生校均规模。这说明职业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办学方针指引下开始接受新的功能定位,为办好职业学校功能综合体创造了有利条件。
  6.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内涵发展。在回答“您认为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时,占比最高的是“骨干专业紧密对接地方产业”(68.7%);在回答“您认为推动贵校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占比最高的是“专业内涵建设”(58.2%)。由此可见,二者在专业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上的高度统一,说明其正是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而专业内涵建设的基本路径则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对这一内在关联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7.社会贡献度和职教影响力日益彰显。除了就业率与本地就业率等指标以外,承办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也是衡量职业学校社会贡献度高低的最直接体现。98.5%的被调查职业学校在最近一年里举办过区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有56.7%的职业学校表示“经常举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国际合作办学是衡量现代职业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85.1%的被调查职业学校建有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引入行业标准、引进国外职业技能证书、定期开展師生交流研学活动和“走出去”办学(班或培训点),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二)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不充分。在对所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政府重视不够,办学投入不足”“学生生源差,培养难度大”。显然,大部分职业学校并没有合理地分析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仅是消极、片面地把问题主要归结为外因,却忽视了自身办学行为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从职业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尤其是46.3%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学生生源差,培养难度大”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信还不足。这些认识的偏差与偏误都有可能导致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进而找不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2.职业学校发展的质量相对不高。被调查学校的办学资质相对较高,显示出现阶段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要求相较,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相比,职业学校发展还很不充分,仍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现代治理体系不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了治理制度、组织和治理架构等。有23.9%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现代治理体系”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但高达74.6%的学校还没有建立学校理(董)事会,包括新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在内的现代学校制度依然严重缺失。50.8%的学校没有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的二级学院,说明混合所有制等校企深度合作、多元化办学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
  二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协调。以公共选修课程为例,在被调查职业学校中,开设人文艺术类课程的为74.6%,生活技能类为14.9%,而科学技术类则仅为7.5%,还有3.0%的学校没有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但现实的状况应该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一定离不开科学素养的习得,特别是在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今天则更加离不开科学素养的培育。由此,职业学校轻视、忽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行为与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而从被调查职业学校对于自身功能定位的认识来看,尽管职教办学功能的多元化趋势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只有6.0%的学校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了功能之一,而这些学校均以艺术、旅游和商贸为特色。显然,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仅没有人类文明的延续,更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造成戕害。
  三是服务本地小微企业能力不足。在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中,主要以赴大中型企业就业为主的学校比例高达85.1%,有力地促进了职教富民和改善民生。但同时,只有14.9%的学校毕业生主要选择了去小微企业就业,显示出职业学校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还不足,小微企业和产业的获得感不高,进而会影响本地小微企业及所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足。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有政策层面的支持,也需要主动转换发展动能以适应新发展格局。当然这是互动的过程,需要内因、外因协同发力,形成良性循环。
  一是政府投入力度不足,职教办学保障不到位。调查中有16.4%的学校认为,“政府政策支持”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高达49.3%的学校则认为,“政府重视不够,办学投入不足”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可能是职业教育法定地位得到确认之前的一种政策的延续,也可能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高、在当地仍然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认可的结果。
  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在被问及“您认为贵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时,高达73.1%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在校企合作形式中,主要以订单委托培养(89.6%)和引企入校(71.6%)为主,共建产业学院、驻园办学(班、点)等形式并不普及。而学校对企业的最大帮助被认为主要在于“优先推荐毕业生赴合作企业就业”(70.1%)和“开展企业员工在岗培训”(25.4%),并没有显现出校企在协同育人全过程中的深度合作。
  三是国际合作水平不高,职教影响力不强。目前还有14.9%的被调查职业学校没有国际合作项目,而在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或形式中,又集中在“引进来”项目上,主要引进国外先进行业标准、课程标准,以及一些交流研学活动,只有13.4%的学校“走出去”办学(班或培训点)。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领域“江苏方案”“江苏标准”还没有走出国门、产生积极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会对国内办学吸引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支持等固然会影响到职业学校的发展质量与水平,这只是外因;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还在于职业学校办学主体本身,这才是内因。我们必须从内因着手,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问题的症结,从而推动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以清晰的目标定位引领发展
  在被调查职业学校中,分别有53.7%和32.8%的学校认为“发展目标明确”“服務定位准确”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4.9%的学校则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办学目标不清晰,发展随大流”。职业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既需要深刻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的大势,抓住“三个转变”,优化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打造集职业学习、技能培训、科技研发、非遗传承、职业体验和社区教育于一体的六大功能中心综合体[2];也需要从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利用好政策红利期与战略机遇期的叠加效应,纵向融通、横向融合,依照产业升级、乘势而上;更需要庚续学校发展历史,广泛凝聚共识、汇聚众智,在传承中创新、创优、创特,接续奋斗、蓄势而发。
  (二)以独特的校园文化提升发展
  教育的使命首先就是要让人对本真的文化价值形成认同,恪守人的文化以培养文化的人,并以此为契机对社会结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领社会在转型的时候最大限度地符合人性的要求[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以学校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为核心,能够促进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和提炼,是学校发展之“魂”,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调查发现,仅有44.8%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校园文化独特”是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这一结果还不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职业学校要摆脱普通教育办学思维的固有影响,突出产业文化与职教特色,能够提炼出校本化的校园文化主题与经典品牌,有效提高学校标识度。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做到深厚而不浅薄,具有深邃的理念与对未来的期许,特别是形成物化的标志性成果,更应该富有核心价值和时代气息,从而有助于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三)以内省的质量意识推动发展
  一所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一定是充满着无限生机、充盈着生命生长的学校。当前,职业学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质量观,全面理解与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在事物主要矛盾中找到发展的正确道路。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关注专业建设、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生命内核,才能促进职业学校的生命生长。
  一是深化专业融合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新动能,而对接产业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普遍共识。有26.9%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其实质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是同一个维度的问题。职业学校要以灵敏的触角感知产业需求,包括新项目、新产品的研发,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等;要以灵活的机制应对产业变化,特别是产业转型加快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同时,产教融合的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主动联合行业、企业,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真正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坚持创新驱动,不拘一格把丰富多样的合作形式匹配到具体的探索实践中;(3)深化“课堂革命”和“三教”改革,把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呈现到课堂上、车间里,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行动中。
  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的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职业学校所开展的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发展的持续能力和促进生涯发展的长远动力,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中提升个人生命价值与质量。有58.2%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学生管理好,综合素质高”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之一,足见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目前,职业学校一要优化德育路径,结合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向人人整体构建新的德育路径,提高德育实效;二要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把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劳动、生活技能劳动和服务社会志愿劳动相结合,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开展劳动教育;三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大国工匠的成长为引领,在各学科、各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科学认知、科学态度、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价值观。   三是强化教师队伍保障。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江苏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主要衡量指标,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内在源泉[4]。调查显示,有11.9%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是当前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有35.8%的被调查职业学校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大幅度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深度参与“三教”改革,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创新,重点加强省市级名师工作室、省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通过研学共进,以实现教师梯队化的专业成长;同时,还须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兼职教师队伍,吸引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传统技艺大师等进校园、进课堂,以补足教师技能教学的短板。
  (四)以優良的服务贡献领航发展
  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近十年来对经济发展的回报率一直保持在4%—10%之间[5],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回报率就意味着高贡献度,而高质量发展的职业学校一定是高贡献度的学校,只有社会服务贡献度高,才有可能被社会所认可,也才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一是要大力举办非学历培训,面向社会做好在岗职工、再就业人员、退役士兵、新型农民等各类培训,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二是要建好职业体验中心,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三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非遗技艺传承为抓手,培养地方技艺传承人,提高弘扬地方文化的贡献度;四是坚定办学自信,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跟随本地出国企业赴国外举办产业学院、职业技能培训班(点),让“江苏方案”“江苏标准”走上国际职业教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姜汉荣.功能综合体:县域职业学校的功能再构与路径探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82-87.
  [3]吴淞.大学正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3.
  [4]李运庆.江苏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及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20(3):72-77.
  [5]房基,闫广芬.近十年有关我国职业教育回报率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52-56.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农村社区教育集团对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创收增收渠道,有助于乡村振兴。针对农村社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溧阳市首先在各乡镇组建以地域划分的农村社区教育集团。以其为例进行研究认为,通过集团管理模式共建、优势项目互补、培训资源共享、师资团队互助的合作模式,采用取长补短、抱团取暖、共建共享的方式,能促进农村社区教育集团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从技术传承的视角出发,梳理出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传统学徒制的形态变化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随学徒制的形态变迁所形成的技术传承特征,其传承内容的文化性、传承范式的多样性等能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传统学徒制;形态变迁;特征分析;技术传承  作者简介:滕金燕,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是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呼应国家政策指向的现实规约,同时能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与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科学布局专业群、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依托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四有三能”师资队伍等加强专业群建设,
期刊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古城扬州瘦西湖畔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朝扬州最高学府——梅花书院,清朝桐城派文学领袖姚鼐曾任梅花书院掌院,其首次提出的“与时俱进”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从1980年在扬州大市首创职业教育起,学校一直传承先贤精神,高擎教改大旗,走在时代前列。2008年9月,经市政府统筹,学校搬迁至史可法西路15号,并更名为“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多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
期刊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溧阳开放大学)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由溧阳市人民政府兴办的公立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天目湖畔、燕山脚下。2010年,按照溧阳市委、市政府整合优化全市职教资源的相关决策与要求,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等5家部门办学单位并入学校。2017年,学校牵头组建“溧阳市职业教育集团”,与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团、两所学校、三个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
期刊
摘 要:摩擦性失业作为一种常见的失业现象,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自然特征。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摩擦性失业规模正面临逐步增大的风险。基于西方经济学相关失业理论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情况,对摩擦性失业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摩擦性失業主要由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充分引起。面对摩擦性失业,高职院校要从目标、内容、管理、保障等四维度构建一套贯穿于高职学生
期刊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机衔接,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就业服务工作效率较低,需求响应不及时;就业服务对接匹配度低,“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服务平台共享不足,资源信息不对称;就业教育滞后于产业发展。为提升就业质量,应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抢占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高地;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延伸高质量就业服务;找准以人
期刊
特约主持人:庄西真(研究员,博士)  主持人按语:中国是一个大国,不管是从幅员(中国国土面积全球排第三)上,还是从人口数量(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共141 178万人,全球排第一,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和整个欧洲人口相当)上来看,都是如此。这样的大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培养具有扎实职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规范的毕业生
期刊
摘 要: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明晰企业学院的内涵以及协同育人模式的运作方式,对“引企入校式”“课证融合式”“社区共建式”“进企办学式”等四种类型企业学院进行介绍。企业学院的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现有的育人方案和内涵,推进了企业学院师资共育,推动了地方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战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四川省作为改革的“先行区”,经历了探索、调整、萎缩、发展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形成了以单招为主渠道、对口升学考试为辅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但在考试招生改革工作取得一些显著性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招考科学性与公平性保障不足、类型教育考试特征不明显、“双轨并行”的上升通道不畅等现实问题。四川省亟待通过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优化考试内容与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