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一主”,项目引领,打造县域职教名校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kin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溧阳开放大学)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由溧阳市人民政府兴办的公立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天目湖畔、燕山脚下。2010年,按照溧阳市委、市政府整合优化全市职教资源的相关决策与要求,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等5家部门办学单位并入学校。2017年,学校牵头组建“溧阳市职业教育集团”,与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团、两所学校、三个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先后获批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单位,2020年被确定为第一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为了深入了解学校“打造县域职教名校”实践成果,推广中职名师培养之道,本刊编辑部秦涛专程采访了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王云清。
  秦涛:王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也祝贺贵校在办学实践中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等一系列殊荣。您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县域职教名校打造方面一定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王云清:好的。办学30多年来,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坚持“能为必可成、一切皆可期”的拼搏韧劲与发展自觉面向全国创影响,俯瞰江苏谋引领,放眼长远育品牌;坚持奉行“氛围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价值引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的管理理念,努力形成“包容向善,积极进取,务实求精”的核心文化;坚持用优秀的文化打造团队,用高效的德育造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谋求发展,走文化立校、管理强校之路。学校主动引入企业管理中“经营”的概念和理念,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科学推进县域职教名校建设工作,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思路决定出路,力争上游才能树立标杆。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以文立人、以能立业”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未来幸福和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宗旨,高效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的意见》,从“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出发,将内涵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把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作为内涵建设的抓手,以电梯安装与维保为代表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为特色,统筹传统优势专业和新兴专业协调发展;以中职教育为主体,统筹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以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统筹内涵建设和外延扩张协调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统筹多元化办学和混合所有制模式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为宗旨,统筹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格局决定全局,跳出界限才能突破极限。学校一直坚持“立足当地、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服务溧阳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四大经济”为根本,积极对接县域产业集群,紧密围绕专业设置与发展、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确立了“根植中关村,服务科技园,确立中国新能源职教集团”“融入区域发展经济,铸就特质亮丽名片,打造中国电梯职教集团”两大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现代化专业群,为溧阳“融入常州、接轨南京”,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具魅力,省内属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县域职教名校。
  站位决定方位,定位领先才能引领争先。近年来,学校不断抬高发展定位,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等项目的创建,持续提高综合办学能力。学校连续多年承办全国、全省教育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梯维保赛项比赛,组织举办全省德育工作现场会、观摩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智慧城市”建设,牵头成立“中国电梯国际合作培训学院”。上述等等举措有效扩大了学校在全国、全省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举全校之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办学实力全省一流学校、电梯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建设全国示范学校、养成教育模式全省标杆学校、打造教师团队全省样板学校,用更高定位来提升发展能级。
  秦涛:正是得益于贵校一直以来坚持致力县域职教名校的打造,因此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贵校肯定有一些特色鲜明的办学方法,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云清:“十三五”期间,特别是省领航学校创建计划实施以来,学校以高校导师引领、企业名师引领、学校文化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三引一主”教师培养工程为行动主线,大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创新、“立德”“立人”“立业”全景育人体系优化、基于“混合所有制”教学模式改革、打造“智慧教育生态圈”、“国际交流合作高地”建设、服务“中西部合作与职教脱贫富民”等七大工程,深化“电梯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溧阳中德工业4.0人才培训中心”,成立“中国电梯国际合作培训学院”,即“7+3”行动计划,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内部风险控制“九线”制度。所谓“九线”制度,就是以优化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基本框架,推行系部为主体的条线化两级管理模式,構架溧阳职教的高位线;坚守规范管理的生命线;抢占质量提升的阵地线;提升教师发展的水平线;锻造技能提升的风景线;打造智慧职教的智能线;完善服务社会的等高线;筑牢后勤服务的保障线;构铸项目建设的品牌线。学校充分发挥“‘四微’联动 激活指尖党建一泓清泉”江苏省级“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作用,上好“不忘初心,锤炼党性”常州市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不断探索制度化运作、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的现代化学校管理和治理模式,健全“政企校生”质量评价机制,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完善“立德、立人、立业”育人体系,创新学生教育与管理载体。学校通过推动德育项目化工作模式建立,实施规范养成“1242”项目,聚焦《严格学生管理十项规定》一个标准,紧扣卫生、秩序两大关键点,把握“抓严开头、抓实全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正面教育为主”“管教结合”四项原则,推进“氛围管理”和“管理下移”两大策略,打造“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三大学生展示平台,开展能工巧匠、知名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三巡访”活动,以举办双创宣传月活动、开展挑战杯竞赛、组织课程教育等方式共同探索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合作教育机制,实现培基“立德”、匠心“立人”、双创“立业”。近三年,学校接待了荷兰、乌克兰、澳大利亚以及浙江、海南、山东、重庆等117批次的国内外代表团来校考察交流,相关成果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教育频道、常州电视台等媒体上作专项报道。
  三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教学改革工程,绘就校企共同体全国示范新画卷。电梯专业作为我校品牌专业,教学成果“基于混合所有制的中职电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运用”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学校不断挖掘该项成果价值,由点扩面,带动现代加工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等专业群架构校企联动书证融通的“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混合所有制”的课程体系;将主导制定国家《电梯安装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分类学分制,完善纵向递进、横向复合的证书框架;整合全省电梯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国际电梯行业安全标准,共享产教联盟建设经验,牵头组建中国电梯职业教育集团,引领全国电梯中职教育的技能培养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306名教师使用23门信息化课程建设成果,保证“停课不停学”。2018—2020年,师生组团参加技能大赛,勇夺省赛17金44银52铜,国赛5金1银1铜;教师组团参加教学大赛,连获国赛3金,全省唯一,省赛取得8金12银6铜,奖牌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增至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增至5个;689名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四是消除思维定势,打造高水平“EQAV”教师队伍。学校确立“以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学校为目标,以架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为核心,以校本培训科研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创建策略,坚持“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全面推进”的原则,秉承“青年教师雏鹰展翅、骨干教师大雁领航、教学名师鲲鹏翱翔”梯队培养目标,推进以32个各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的“高校专家+企业工匠+教师团队”的创新教学团队能力提升项目,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皆备的高水平“EQAV”教师队伍。借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培育模式构建及政策支持的研究”等16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涌现出了一批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呈现出良好科研发展态势。2020年,全校新增常州市名师工作室5个,70名教师新获市、区(市)“五级梯队”名教师称号;学校被评为“2020年度江苏省职业学校教科研先进集体”。
  五是开放优容集聚资源,开启智慧校园2.0时代。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以“云物大智”技术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中心,以应用服务为载体,从本校、友校、高校、企业四点着眼,构建全方位、全专业、全过程的“四点三全”的一个社会、学校、产业紧密融合的智慧决策系统,形成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个融合型智慧校园环境,并围绕核心专业建设,与高校衔接专业进行资源对接,和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发企业数字化生产过程、行业生产标准和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的主干专业课程资源。
  秦涛:听您的介绍,贵校依托溧阳“中国电梯安装之乡”的品牌所开设的电梯专业,现已铸造成为一张极具地方特色的亮丽名片,在专业内涵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呢?
  王云清: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没有专业内涵建设的支撑,办学目标便不能得到高效落实;没有特色化的专业,办学特色就不能得以完美体现。在专业内涵提升过程中,我们只有对“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这三个问题有了十分清楚的回答和理解,并形成共识,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有更好合力,凸显新优势;有更强能力,实现新作为”。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脉搏。2015年,学校电梯专业已是小有名气,恰逢中国职业教育大兴专业现代化建设,我们抓住了技能大赛这个热点,短短两年间,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和行业大赛上,连夺8块金牌,备受省内外专家同行瞩目。2018—2020年,电梯专业师生团队越战越勇,又有技能大赛3块国赛金牌、教学大赛2块国赛金牌、5项实用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入账。自此,承办电梯赛项国赛、省赛,创建“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主导制定国家中职电梯专业教学标准水到渠成。
  二是坚持项目引领,助推产业发展。聚焦内涵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中国电梯安装之乡”品牌优势,引入合作企业项目化运作模式,在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养成教育能力提升、梯队化名师培养、分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推进教学诊断与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拓展社会服务市场等方面,重点建设7个大类项目,53个子项目、微项目,以此为载体,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打造品牌、彰显特色,助推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效益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坚持团队建设,打造精神高地。从管理学上说,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學校经营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位员工的潜能,矫正学校的不和谐音符并逐渐奏出悦耳之音。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学校提高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和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近年来,学校以共同的行为目标、有效交流与合作为前提,以分工协作、责任与权益共担为保障组建团队。2020年,电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被省教育厅选入推荐申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培育团队。他们正以“亮剑”者的姿态走进春天里,万众一心创造专业建设现代化的崭新开局。   秦涛:如您所言,品牌专业的建设必须依靠优质师资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现,贵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定有所长,请您再谈谈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做法。
  王云清:正如我前面所说,拥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相吻合并能与专业调整保持动态适应,与未来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吻合,既能够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形势所需,又能够满足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效能高效的“EQAV”师资队伍,对学校来讲尤其重要。为此,学校提出“雏鹰展翅,大雁领航,鲲鹏翱翔”的名师培育计划,充分发挥“江苏省名师工作室第四协作组组长单位”“教育部中高职衔接二产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等平台作用,通过校企协同培养、高校专家引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是引育并同,优化双师教师结构。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实践岗位—教学岗位”双转换聘用制度,与78个重点合作企业签订“共培协议”,专设30个“企业讲师”流动岗位,通过“岗前企业锻炼—教育教学实践—定期定岗提升—反哺指导企业”的方式打造技能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新进青年教师在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前,均在对口企业进行1年的岗前专业实践学习,熟悉行业规范,掌握岗位技能,考核合格后返回学校教育教学岗位。专任骨干教师定期参加技能提升跟岗研修项目,对企业新技术、新标准进行学习吸收。组织教学名师分期、分批进入企业对员工开展专业培训和指导,反哺企业发展。
  二是集群跨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集群跨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借鉴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培育标准,与江苏省教科院职教所、同济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德国BBZ公司等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支撑平台,组建以学科领军人物牵头、行业技能拔尖人才、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集群跨界”教学团队,围绕“素养+知识+技能”质量主线,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目前,学校已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X证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三赛(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技术服务与研发等项目团队70个,全校505名专任教师每人至少加入一个团队,共建一个项目。
  三是共举管理,护航队伍管理创新。对照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评选标准,设立职业资格、德育示范、课程教学改革、名师评选、专业技术应用、教科研业绩等6类14个评价项目,实施“高校专家+企业工匠+学校管理+名师团队”共举管理的创新评价机制,借助高校智力助力、企业技术助力、学校文化助力三方力量,通过教学展示、成果汇报、过程性考核等形式规范开展优秀教师数字化、特色化评价。
  秦涛:贵校在职教名师培养方面真可谓是“呕心沥血育鲲鹏”,正是由于抓住了教师培养这个关键点才助力学校取得了如今骄人的成绩。请问贵校在面向“十四五”时期会采取哪些举措来进一步深化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呢?
  王云清:“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法进行现代学校治理,融入苏锡常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样板,聚焦提质培优,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内涵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拓展职教体系内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突出“融合发展、服务发展、高质量发展”三个重点,打造“三个认同”的江苏领航学校,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再做贡献,为建设高质量江苏职业教育立柱架梁,助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整体推进,为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再添福祉。
  深化党建引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稳步推进学校党建品牌建设,优化党建“六大活动”方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构建统筹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应对“疫后综合症”。
  深化综合改革。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完善县域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立足专业,面向产业,扩资源、重效能,助力产教融合难点突破工程,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作好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三全育人”要求与“五育并举”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集群建设、智慧职教与现代學校治理体系等几个深度融合项目的大文章,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要素,优化现代学徒制、优化“1+X”证书制,优化“双重身份”双师型队伍、优化“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等措施,作好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产业升级、服务学生发展的大文章。
  深化教育担当。通过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中贡献职教力量。抢抓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期,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更健全、类型体系更完善、专业结构更优化、优质教育资源更充裕、中西部帮扶和国际交流合作更开放、教师团队品牌效应明显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职业教育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而精准地完成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任务。为国家在“后脱贫时代”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秦涛: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抢抓发展机遇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您对县域职教名校打造成功经验的倾心分享,以及贵校在协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特色鲜明和卓有成效的具体实践,定能为同类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相信贵校在您的带领下会再创佳绩、再铸辉煌,建成为一所“地方具魅力,省内属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县域职教名校!再次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阶段,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学生群体(00后和成人)出现、职业变迁与兴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工作环境的变化给新型职业院校教师带来更多挑战,要求教师形成包括专业知识、教学知识、生产知识和情境知识在内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以及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胜任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掌控能力、自学能力、专业实践发展能力、经济与管理
期刊
摘 要:在共生理论视角下,产教协同育人共生模式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路径。以东莞纺织服装学校为例,提出产教融合分成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和引领产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路径,即以“专业对接产业”面向产业,以“企业对接学业”融入产业,以“职业纳入课业”服务产业,以“就业与创业并举”引领产业。中职纺织专业服装专业“四段八业”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是对“四链融合”理论的合理拓展,
期刊
摘 要:针对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体验差、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基于库伯的学习圈模型,构建了一种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循环加强体验与教师主导的循环加强体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循环加强体验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能为中职学校机器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循环加强体验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基于对巴基斯坦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研讨和实地调研的基础,通过文献检索、案例研究、解析分析等方法,对巴基斯坦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就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的相关援助合作项目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职业技术教育援助与合作的关键环节、影响因素、问题和解决途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合理的战略布局定位、过硬的设备质量、合理的资源配置、双方“时间差”的合
期刊
摘 要:通过地方企业对校企合作现状、意愿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产教融合背景下阻碍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校企双方价值追求存在差异,合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模式不够成熟,政策环境不够完善。为此,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加强校企沟通,寻求双方价值认同,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培育优质成熟的校企合作工作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愿;需求  基金项目:2020
期刊
摘 要:专业群建设评价是衡量“双高”建设绩效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专业群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专业群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界对专业群建设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以CIPP评价模式为分析框架,提出评价指标设计要以专业群目标建构能力为前提,以专业群资源配置能力为保障,以专业群运行实施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群成果绩效能力为关键,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
期刊
摘 要:通过农村社区教育集团对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创收增收渠道,有助于乡村振兴。针对农村社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溧阳市首先在各乡镇组建以地域划分的农村社区教育集团。以其为例进行研究认为,通过集团管理模式共建、优势项目互补、培训资源共享、师资团队互助的合作模式,采用取长补短、抱团取暖、共建共享的方式,能促进农村社区教育集团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从技术传承的视角出发,梳理出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传统学徒制的形态变化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随学徒制的形态变迁所形成的技术传承特征,其传承内容的文化性、传承范式的多样性等能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传统学徒制;形态变迁;特征分析;技术传承  作者简介:滕金燕,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是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呼应国家政策指向的现实规约,同时能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与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科学布局专业群、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依托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四有三能”师资队伍等加强专业群建设,
期刊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古城扬州瘦西湖畔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朝扬州最高学府——梅花书院,清朝桐城派文学领袖姚鼐曾任梅花书院掌院,其首次提出的“与时俱进”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从1980年在扬州大市首创职业教育起,学校一直传承先贤精神,高擎教改大旗,走在时代前列。2008年9月,经市政府统筹,学校搬迁至史可法西路15号,并更名为“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多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