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作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选用相应的方法,包括课堂管理优化的策略和师生互动的提问机制,这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心理;课堂管理;高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7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变过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以接受学习为主,过于以学科本位为主的倾向。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差异,关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探究性”。数学教育者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作更全面的了解,对教育过程和数学学科特点作更深入的分析,才有利于调动教学中不同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提问等三个方面来认识高效率的数学教学。
一、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因素
学生的心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只能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概念教学中,可提问圆是否能作函数的图像,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 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二、数学课堂的教学管理及优化的策略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课堂管理策略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数学课堂管理应包括以下四个策略: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
对教师而言,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假设和预见,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这包括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况的及时处理
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
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比如在一个简单的例题或纯粹的数值计算中花过多的时间都是不可取的。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性行为将大为减少,建设性行为相应增加。
三、数学课堂的优效提问
提问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言语中有高效的提问机制。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作为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那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1.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措辞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用“是”或“否”就可以表达,那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完全不动脑筋。因此,我们的提问问题要注意两个条件:①范围。问题的范围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刚一起步的问题给予宽广的范围。如对函数的定义的认识,可以问“你是如何理解定义的?”或“你觉得定义强调了哪些条件?”而不是问“你怎样理解‘A集合中每一个元素’与‘B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两个条件的?”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②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的途径,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在处理用解析式变换求函数的值域的问题时,教师希望学生用方程思想看待函数解析式,但学生往往难于作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提问时要把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作一点解释。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进行大量思考的机会。由于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有指向性,再开放的问题都不例外,故在高效的提问中,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之间的平衡。
2.对提问本身的要求
①提问题时态度应当积极或中立,应避免提问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包括语气、表情、甚至内容本身,它们会降低学生回答的渴望。如“难道我们以前没有讲过吗?”、“你怎么会得出那个答案?”②不要让学生逃避提问,要让学生明白说“我不知道”是不可接受的,不能作为不参与课堂和不努力学习的借口。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是很少的,多数情形是学生不完全理解问题,或不能全部正确回答,甚至有时是不愿意回答,这些都是不主动进行思维活动;③不使用鼓励尝试的问题。一是课堂中的尝试学习,会使成绩差的学生的“缺乏计划、无组织、没有因果逻辑感和学习中的马马虎虎的态度”的特点得到了强化;二是课堂时间有限,而尝试学习是一个较大的学习过程,容易淡化教学重点,目标模糊。尽管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体验,但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课堂尝试的学习过程只会使学生对问题悬而不决,降低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心理;课堂管理;高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7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变过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以接受学习为主,过于以学科本位为主的倾向。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差异,关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探究性”。数学教育者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作更全面的了解,对教育过程和数学学科特点作更深入的分析,才有利于调动教学中不同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提问等三个方面来认识高效率的数学教学。
一、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因素
学生的心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只能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概念教学中,可提问圆是否能作函数的图像,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 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二、数学课堂的教学管理及优化的策略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课堂管理策略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数学课堂管理应包括以下四个策略: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
对教师而言,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假设和预见,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这包括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况的及时处理
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
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比如在一个简单的例题或纯粹的数值计算中花过多的时间都是不可取的。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性行为将大为减少,建设性行为相应增加。
三、数学课堂的优效提问
提问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言语中有高效的提问机制。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作为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那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1.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措辞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用“是”或“否”就可以表达,那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完全不动脑筋。因此,我们的提问问题要注意两个条件:①范围。问题的范围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刚一起步的问题给予宽广的范围。如对函数的定义的认识,可以问“你是如何理解定义的?”或“你觉得定义强调了哪些条件?”而不是问“你怎样理解‘A集合中每一个元素’与‘B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两个条件的?”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②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的途径,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在处理用解析式变换求函数的值域的问题时,教师希望学生用方程思想看待函数解析式,但学生往往难于作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提问时要把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作一点解释。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进行大量思考的机会。由于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有指向性,再开放的问题都不例外,故在高效的提问中,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之间的平衡。
2.对提问本身的要求
①提问题时态度应当积极或中立,应避免提问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包括语气、表情、甚至内容本身,它们会降低学生回答的渴望。如“难道我们以前没有讲过吗?”、“你怎么会得出那个答案?”②不要让学生逃避提问,要让学生明白说“我不知道”是不可接受的,不能作为不参与课堂和不努力学习的借口。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是很少的,多数情形是学生不完全理解问题,或不能全部正确回答,甚至有时是不愿意回答,这些都是不主动进行思维活动;③不使用鼓励尝试的问题。一是课堂中的尝试学习,会使成绩差的学生的“缺乏计划、无组织、没有因果逻辑感和学习中的马马虎虎的态度”的特点得到了强化;二是课堂时间有限,而尝试学习是一个较大的学习过程,容易淡化教学重点,目标模糊。尽管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体验,但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课堂尝试的学习过程只会使学生对问题悬而不决,降低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