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毕业生职业发展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职业价值,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评价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应从关注外显性指标向人职匹配转变,分析毕业生与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生职业发展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职业价值,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评价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应从关注外显性指标向人职匹配转变,分析毕业生与职业环境的互动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具言之,从需求—供给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实现程度,从要求—能力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对任职要求的回应程度,从一致性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与工作集体的融洽程度.构建体现人与环境匹配理念的职业发展评价体系,提升在校生职业环境适应性,是发展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已近60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创校时期、联邦制时期、转型时期、融合创新时期四个阶段,其综合化在前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学科数量增加和外延扩张,在最后阶段主要表现为学科融合创新与内涵发展,由此从单纯文理教育为主到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今日已成为诸学科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任何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其综合化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科综合化遵循两种基本逻辑:同构逻辑强调变革须适应环境变迁,在每次经济社会转型时都能及时变革学科和组织结构;分化逻辑重视大学变革的历史延续性及独特认知方式,表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危机包含学科标准的危机与学科政策的危机.学科标准的危机是整个教育学科共有的危机,并非高等教育学独自面对.从学科标准审思的向度出发,高等教育学学人需要放弃对传统"三独立"学科标准的追求,而将重心转移到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贡献度.学科政策的危机主要指"按一级学科进行规划与建设"引发的危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学面对的特殊性危机.从学科政策突围的向度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要么通过完善学科专业目录,争取将高等教育学列为"一级学科";要么拓宽学科研究基础和领域,
大规模在线教学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但相比线下课堂,逃课现象更为突出且多样.基于逃课学生访谈内容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线上逃课主要有"借机为乐、边听边玩","听觉在场、家务缠身","身体出场、听觉游离","身心游离、全然缺场"四种形式;虚拟教学空间的监控力弱、繁杂的家庭事务、自律性不强形成的逃课惯习是大学生线上逃课的主要原因;面对教师的管控,学生往往采取"自救"和"共谋"的应对策略;逃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皆受到严重影响.
基于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和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的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中的文本数据,采用LDA主题模型对学生的评论进行文本挖掘,分析新冠肺炎疫情
大数据以新的方式表征着教育世界,使得传统教育研究面临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需扩大数据来源,拓展研究空间;深度挖掘数据资源,重视分析"相关关系";强化数据文化,推进实证研究.教育研究亦须审慎评估大数据的价值,辩证看待大数据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科学评判大数据的量与质,正确处理理论建构与"让数据自己发声"的张力,全面考量教育目的与数据伦理.
基于253个高水平专业群申报资料的质性文本分析发现:当前高职教育专业群涵盖专业数多为3-5个,跨专业类、专业大类,跨行业、产业,跨院系组群已成趋势.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本质逻辑是职业逻辑,组群主要遵循知识逻辑与产业逻辑相互协同的内在逻辑.依据在产业聚焦、知识共通性以及资源整合三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高职教育专业群可分为多种类型.高职教育专业组群应首先调研产业以明确服务目标,然后结合办学基础与目标产业内部职业分工定位职业岗位群,最后依据职业岗位群内的知识关联性组建适宜的专业群.
交叉学科生成于传统学科之间,是不同学科交互融合的产物,对于推动科学整体发展、促进人类思维变革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具有深远意义.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具有多层结构
1815-1914年,有近万名美国人赴德国学习,形成了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潮和文化借鉴典型案例.美国留学生在德国大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当时世界上领先的科学和学术,不仅学业上收获累累硕果,而且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在思想和制度上奠定了基础,帮助确立了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原则、研究职能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可以说,20世纪以来美国大学的辉煌和美国国力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场持续百年的留学浪潮以及数以万计的留德学生.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足点上回答了"怎么办教育"的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扎根中国悠久历史和光辉革命传统,扎根基本国情和人民生活实际,扎根本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扎根中国大地,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要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教育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教育改革创新要正视不足、融通中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核心价值落地,教育理论研究要立足我国教育现实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大学作为开展教师教育的主力军,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致力于培养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人民教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