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籍华裔的中文学习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益升温的汉语学习浪潮中,有一个庞大的汉语学习群体,就是各国的华裔。对华裔的中文学习情况的研究是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以第二代美国移民Jessica为例,浅谈美籍华裔的中文学习。
  关键词:美籍华裔;中文学习;教学方法;文化
  2014年三月至七月我任职于一家汉语培训机构,担任远程汉语教师。Jessica是我的主管学生之一,她和她的哥哥都是第二代美籍华裔。Jessica11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哥哥Kevin15岁上初中。她们在这家培训机构学习汉语已有一年,我是中途接管她们的,原因是Jessica投诉了前一位老师强烈要求换老师。由于这家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需要尽可能的挽留学生于是我被安排立刻接管了这两个孩子。我的教学组长在我给Jessica开始试讲前忠告我:这个女孩在学习机构学习的一年期间已经换了三个老师,也曾多次投诉,她的学习积极性很低,上课很不配合。组长建议我多与家长沟通,不要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注意学生情绪。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Jessica对中文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她不喜欢学习中文。她的生活环境里都是美国人,很少有亚裔,华裔更是少见。她喜欢美国流行文化,热衷于美国流行音乐和电影。她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同学几乎没有人参加任何类似语言学习类的培训班或任何任务型的补习班。她觉得学习中文太難太无聊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非要学习中文,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而她的哥哥虽说没有特别反感中文,却也对汉语学习没有热情。
  课后我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他们想让孩子学习中文后把中文当作外语,更好更早的通过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省钱省学费还可以考取更好的大学。能够提升他们自己的竞争力并且在未来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遇,而最重要的是留住中华文化的根。这样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后来我翻看了一些新闻和资料,我觉得美国华裔儿童不喜欢学习中文,很大一个原因是传统的中国家长给孩子加压,没有考虑孩子现在所生活的环境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作为至少第二代华裔,这些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值得关注。其次,他们年龄尚小,在美国大多数处在此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都非常宽松,孩子们通过对比,内心更会产生不公平的心态从而产生逆反。再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中需要有更多的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传统的汉语课堂枯燥又无趣,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感,也容易产生对汉语的反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放弃了严格按照课本照本宣科的进行教授,而是以Jessica喜欢的一首歌作为课堂的主题,把歌词改为中文,围绕话题来进行学习,循序渐进。课堂中我注意观察Jessica的行为变化,时刻抓住他的注意点,也就地取材教授一些实用汉语。而对于哥哥Kevin我则针对他的兴趣点选取了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进行导入引入课堂,提升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重视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逐步培养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美籍华裔这一特殊学生群体,我们要多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不能只是被动遵从家长的意愿。而作为移民群体,华裔儿童受到的文化冲击是非常大的,作为少数民族群体,在主流文化和本土文化夹击下,产生文化趋同保留本民族文化是非常难的。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促进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
  作为汉语教师对于华裔群体我们要考虑华人语言学习的实际需要,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与升学的问题,要考虑文化认同的问题,要考虑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原有的语言资源,注意就地取材。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消除传统中国家长把吃苦与学习等同的观念。他们一方面对孩子的汉语学习要求严格,却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付出努力,可以建议还会汉语的家长在家中创造语言环境和学生多交流,聊聊中国的现状消除孩子在所在的文化环境对中国产生的误解,建立对中国的熟悉感。而作为汉语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华裔学生的汉文化意识,培养他们对汉语与第一语言的差异的敏锐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快的适应汉文化,产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这样更好地提升华裔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卞觉非.汉语、文化圈与对外汉语教学[A].中国文化与世界[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 毕继万,张占一.提高跨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师的重要任务[J].中国文化与世界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2.
  [3] 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
  [4] 黎小力.谈留学生非常规个别教学的文化含义融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
其他文献
摘 要: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因此,从新中国正式成立一直到今天,政府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在实际发展中取得不小的成果。但发展与问题并存。水利工程在实际发展中体现出严重的滞后性,这给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现代水利工程的打造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文章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中,文章将集合中国的国情及国家政府所颁布的要求来进行论述。  关键
期刊
摘 要:汉字历来是以拼音文字为母语文字的留学生学习汉語的难点所在,特别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以初级阶段欧美留学生为主)来说,汉字是他们习得汉语的道路上的“拦路虎”。文章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调查研究初级阶段欧美留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欧美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  文章语料均选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主要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
期刊
摘 要:“死亡”是沈从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频频出現的死亡描写源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文章试从自卑情结不能释然、“希腊小庙”难以建构、美好人性无法延续三个方面来探究沈从文小说中死亡意识的现实溯源。  关键词:沈从文;死亡意识;现实溯源  对死亡意识的书写成为沈从文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一大主题。一个人的创作,通常是他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艺术再现。对他而言,当自卑情结不能释然、理想的“希腊小庙
期刊
摘 要:昆明话对使用者在学习普通话时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昆明话在发音上存在的特点,对昆明话使用者的普通话学习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昆明话;语音;音质  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有气管、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其中,气管和胸腔不可以调节,但是喉腔、咽腔、口腔是可以调节的,在不同的方言中,各共鸣器官运用配比的不同构成了该方言特有的音品。  云南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很高
期刊
摘 要:ABB式形容词是元谋方言形容词的主要形式,在元谋方言中数量丰富,表义形象、生动,使用频率高。因其较为特殊的构词方式,所以能产性较强。  关键词:元谋方言;ABB式形容词;结构;语义  元谋方言属于云南方言的滇西北方言片,ABB式形容词众多,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用ABB式形容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了生活中的事和物。因此,笔者试图从结构和语义方面对ABB式形容词进行分析。  一、结构
期刊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书名与剧名的由来便可以让人领会到这个故事的风格和整体气质,徐志摩是新月派的典型代表,故事的发展便自然可以在荧幕上掀起一股浪漫风潮。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些日子读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诗句,也勾勒出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爱,爱是期许,爱是久别的重逢。  当人们谈论到,是时间
期刊
摘 要:经典信仰是人类文化信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经典信仰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弘扬该社会信仰文化和信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个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主流价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典;红色经典;信仰;遐思  中国是一个不乏经典的民族。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灵魂。经典,也是一个社会组织、政党、国家、民族文化精神之灵魂和价值核心。中国社会各个时期的经典所承载的是它
期刊
摘 要:“汉语热”的兴起,让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可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汉语推广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作者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角度谈谈有关的国际经验——以英国英语推广为例。来从中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来完善汉语推广这一事业。  关键词:汉语推广;英语推广;“汉语桥”  “汉语桥”全称是:电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该比赛最初始于2001年,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从历史上看,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理论前提,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最坚实最根本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贯穿始终又尤为重要的内容。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道路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一、什
期刊
摘 要:文章概括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基本状况,综述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其中的欠缺之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些参考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语料库建设;研究现状;建议  一、建设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语料库建设始于80年代初期。在 20世纪 80年代中介语的理论被引入到我国之后, 就有了汉语的中介语语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