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探索、以及创造力的能力,促进其思维和智慧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及实施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主体地位;体现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例如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既包括人的能力,也包括人的意志和情感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
1.1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切以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制定、计划及支配自己的学习,阐述自己的问题,并决定自己的路线,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能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等想方设法的利用一切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能自由思考、自我探索不懂的问题,不用一味追随老师的节奏,导致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充分,这使得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佳程度。
1.3利于培养学生的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与存在感;其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写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通过自主学习,还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心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依赖性,实现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堂灌、一家言、填鸭式”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贯作风和模式,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并没有充分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点[3]。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负责接收,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配合者,这种教学观念及模式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厌倦心理。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和学习上主人,增加学生的存在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创设、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创设、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以公平、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不以学习成绩的高低及异样眼光看待、评价学生,和蔼可亲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过去的高高在上,这会使学生从内心里产生畏惧及距离感;其次,多关心、鼓励、爱护学生,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讲台上移步到学生及教室中间去,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与学生做朋友,增加彼此间的信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在一个知识点讲解完后,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不懂之处,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教师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即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尊重他们的说话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讲话,也不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态,可以等学生阐述完后先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亲切的指出错误的观点。
2.3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4]。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要会学,同时还要学会。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组学习,采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不同难度水平的测试和不同要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学习的目标及存在感和成就感;其次,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原本抽象性、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数学课堂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学问,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4让学生参与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通过积累,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三、结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改变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参与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J].才智,2014,36:206.
[2]赵小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247-248.
[3]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06:134.
[4]马海霞.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学周刊,2015,16:120.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主体地位;体现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例如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既包括人的能力,也包括人的意志和情感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
1.1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切以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制定、计划及支配自己的学习,阐述自己的问题,并决定自己的路线,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能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等想方设法的利用一切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能自由思考、自我探索不懂的问题,不用一味追随老师的节奏,导致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充分,这使得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佳程度。
1.3利于培养学生的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与存在感;其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写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通过自主学习,还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心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依赖性,实现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堂灌、一家言、填鸭式”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贯作风和模式,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并没有充分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点[3]。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负责接收,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配合者,这种教学观念及模式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厌倦心理。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和学习上主人,增加学生的存在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创设、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创设、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以公平、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不以学习成绩的高低及异样眼光看待、评价学生,和蔼可亲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过去的高高在上,这会使学生从内心里产生畏惧及距离感;其次,多关心、鼓励、爱护学生,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讲台上移步到学生及教室中间去,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与学生做朋友,增加彼此间的信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在一个知识点讲解完后,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不懂之处,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教师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即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尊重他们的说话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讲话,也不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态,可以等学生阐述完后先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亲切的指出错误的观点。
2.3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4]。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要会学,同时还要学会。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组学习,采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不同难度水平的测试和不同要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学习的目标及存在感和成就感;其次,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原本抽象性、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数学课堂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学问,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4让学生参与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通过积累,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三、结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改变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参与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J].才智,2014,36:206.
[2]赵小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247-248.
[3]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06:134.
[4]马海霞.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学周刊,2015,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