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件依托课件,演绎精彩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教学目的,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依托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演绎乐学的课堂。
  我校黄老师在上一年级公开课《对对歌》一课时,巧妙地依托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对对歌》呢?我有一个秘诀。(出示动画)告诉大家,当我在读一对反义词时,我的眼前就像看到了和这对反义词相关的画面。比如,当我读到“明对暗”时,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太阳出来了,到处一片光明,蓝天、白云、大树、小鸟都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了,光线慢慢变暗了,好多东西我们越看越模糊了。同学们,试试看,像我这样边读边想象,看看当你读到一对反义词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想象)
  师:谁来说说,你读到哪一对反义词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容易对困难”的时候,会想到这道题目很容易做,但是有些题目就很难。
  生:我读到“长对短”时,我会想到尺子有长有短。
  该片段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教学和无意识的习得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依托课件,引领感悟文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传统教学中,情景再现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挂图和组织学生游戏、表演等方法来实现。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媒体信息同步进行。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较大限度地挖掘文本资源,活化文本,丰富文本,提升文本,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从而引领学生去感悟文本,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刻的理解。
  黄老师公开执教《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在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画面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狂风呼啸、冰雹敲打、凶猛的大鹰尖叫着撕裂肌体……”伴着声音、动作、文字,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学生很快被带入到那个情境中,情感被激荡了,深切地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苦痛。此环节依托多媒体课件这一动画演示,再现了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痛情境,直观地刺激了学生们的视听觉,激荡着他们的情感,为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依托课件,辅助突破难点
  无论是哪个年龄、哪个地区的学生总是会有生活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课件,是用“PowerPoint”还是“Flash”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切均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辅助突破教学难点,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为准。
  吴老师在上公开课《詹天佑》时,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从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他先让学生自读,找出詹天佑碰到的困难和他解决的办法,由于文中交代得比较明白,所以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由于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采用了“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由于八达岭长一千一百多米,所以采用“中部凿井法”;由于青龙桥坡度大,所以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接着,吴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来。最后,吴老师又借助多媒体,在学生读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当播放到火车过“人”字形线路时,生动的画面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时,学生不仅弄懂了詹天佑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不由地赞叹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这样依托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学生不仅对于詹天佑独特设计的方法有了深刻印象,而且突破了文本理解上的难点。
  四、依托课件,发展表达能力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省略的成分较多。在学习古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说话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说话练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我校刘老师在公开执教古诗《游子吟》时,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正借着微弱的灯光穿针引线。她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拿着儿子的衣服,眼睛专注地看着衣服的针脚,生怕有一丁点的差错。儿子在母亲身边,看着这一切,眼里噙满了泪水。”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感情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从心里感受到母亲对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牵挂和不舍。伟大的母爱,儿子走到哪里也报答不完。学生联想到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对爸爸妈妈说几句心里话。学生情绪高涨,感人的话语脱口而出:“妈妈,你辛苦了,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你对我的爱!”妈妈,以前我不懂事,总惹你生气,现在儿子长大了,你放心吧!”“妈妈,我爱你!”……美的情怀、美的感受跃然而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该片段依托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同时,受到了爱的陶冶,而且加强了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绎了口语交际的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回忆学法,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故事我们读了不少,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读懂一个故事的?(板书:理顺序、知大意、品人物、明价值)今天我们还是用这样的方法读懂故事。  2.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故事的顺序,谁来说一说?(人牛情深、相知相爱、美满生活、隔河相望、鹊桥相会)  3.谁能根据故事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现在,我们已理清了顺序,知道了故
期刊
笔者在一线教学,反思自我课堂教学,纵观他人课堂呈现,发现当下的语文课之所以令学生困倦,教学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跟教师的“舍不得”息息相关。  一、舍不得课文  教学一篇课文,从字词到句段到篇章,从作者到写法到拓展,从问到说到写,一一涉猎、无一漏网。教师之用心显而易见,然而是否真正为学生所需?课堂教学和做菜存在着逻辑形式上的共通之处: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做法。那么体裁不同、内容迥异的课文呢?语文
期刊
文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起了2005年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一次文学对话——北大附中的一位高二同学向在场的知名作家发出过的疑问。  当今社会,泛娱乐化大行其道。虽然也讲文化,但媒体给人的多是感官刺激,很多人都在娱乐与被娱乐中迷失了自我。  是的,我们为什么要强逼青少年去读鲁迅,我们为什么非要民众读张炜四百万字的《你在高原》,不读唐诗宋词又会如何?  一位作家说:对当下的文学,我是悲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一般路径,即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具体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和方法。  一、大体把握诗意  “大体把握诗意”,必须对古诗文所描绘的生活景象有所了解。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由于唐代离现在已一千多年
期刊
尽管从汉字的构造与书写来说,书法教育对于汉语汉文化的习得以及良好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但时至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强调来突显,换句话来说,书法教育在今天成了问题。如此重要的一个文化推动缘何就成了问题?制造这个问题的又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都是可以大而化之的问题,但想要说清楚看明白却并非易事。  一、已经发生的历史:“作为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的一去不复返  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大致是这样一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课文样式。前一阵子,有人曾对这类课文颇有微词,说这是苏教版编者自以为是的“创造”,而且认为,以文来包诗必然会冲淡了诗的味道。许多老师也因为从未接触过这种体裁的课文,教学中不知道诗是重点,亦或文是重点?面对种种误解与困惑,很有必要对这种类型课文的由来以及如何教学的若干问题,做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先来说说这种体裁的由来。首先应该肯定,这种体裁样式绝不是苏教
期刊
亲近童诗,诵读童诗,可以使儿童的语言净化,情趣提升,阅读品位提高。笔者想从一堂诗教课来谈谈如何进行童诗创作的指导。  一、游戏中播下诗的种子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游戏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片段1】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对答游戏:我来问,你来答。什么虫儿空中飞?  生:蜻蜓。  师:请把句子说完整。  生:蜻蜓空中飞。  师:什么虫儿树上叫?  生:知了树上叫。 
期刊
一、指导练吹,体验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玩吹气球的游戏。(板书:吹气球)  师:每人从信封里拿一个气球。先摸一摸,什么感觉?看一看,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练习吹一吹,感受一下你吹气球时的动作。(板书:人物动作)  师:你们吹得多带劲呀!你刚刚是怎么吹的?谁来说说你吹气球时的动作?(生答略)  二、比赛吹球,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要想把吹气球的过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还要再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经过十年的实验,今年发布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迈出的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一、强化“母语”意识,注重传统继承  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是“中西教育理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真正做到了“贯通传统,修正西方教育观念”。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期刊
苏州市新庄小学李美芬老师:  我认为,课堂转型首先需要我们教师准确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其次,课堂上我们就要准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教学中,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逐段逐段地讲读,只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就行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