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续推出,新一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强化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对2003版和2016版高中地理课标的“课程设计依据”与“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课程设计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地关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基础教育的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定地理教学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材实施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涉及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以及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本文侧重对2003版和2016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两版本)的“课程设计依据”和“课程结构”进行比较。以其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课程设计依据的比较
“地理课程设计”是对地理课程的规划,它结合地理课程指导理念、地理课程学科发展、学生多元需求等内容,体现出了对地理课程的设计蓝图。表1为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依据”的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版本“设计思路”的相同点。
首先,两版本课程都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内容组成,注重体现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课程框架仍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都涵盖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强调知识整合要注重时代性。
其次,两版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与社会紧密联系,都涉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思想。
再次,两版本均体现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置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基本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同时两版本设计依据也有不同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思想有所变化。03版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16版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上更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改革。
第二,选修和必修设计结构有所不同。由03版的3个必修课程和七个选修课程变为16版的2个必修课程和选修Ⅰ三个模块和选修Ⅱ九个模块。丰富地理选修课程类型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第三,学科体系有一定充实。在原有地理课程基础上综合考虑并融入地球科学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权益教育等,不仅充实扩展新知识内容,还注意增强学生对世界变化发展的关注意识以及增强时代感、前沿性和新颖性的教育。
第四,课程目标有新变化。03版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16版则以原有课程为基础,更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反应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基础教育地理课程课程的探索创新。
二、 课程结构的比较
课程结构即指课程体系中各种知识体系的组织、搭配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同时也体现地理课程的内部构成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表2为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两版本“课程结构”的相同点。一是两版本都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且必修1均侧重自然地理、必修2均侧重人文地理。二是两版本必修课程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贯穿整个高中地理知识内容。
两版本“课程结构”也有较大不同。一方面是必修内容不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首先,16版必修1内容上更簡洁,由之前五部分内容变为三部分内容,难度相对之前较低,且强调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终生性,以确保学生学到适应其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品格。
其次,16版必修2内容更加细化。如03版必修2中“人口与城市”内容在16版中分为两部分:“人口分布”、“城市与乡村”。把城镇与乡村单独作为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城镇与乡村”的重要性等。
最后,16版没有必修3。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必修课程和课时量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知识的繁琐性和复杂性,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二是选修部分内容不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首先,16版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个层次,选修Ⅰ分为三个模块,选修Ⅱ分为九个模块。这是16版与03版在选修课程上的最大区别。通过新设选修Ⅰ内容对必修基础部分内容的补充与提高,以满足高校招生、自主选拔测试的需要;通过对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学习达到相应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使教育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其次,把“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展开学习。这表明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通过对本模块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增加学生对环境、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家安全等意识,提高关爱社会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必修课程的难度和广度,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难度,对选修部分内容提出更高要求。
再次,新增“地理政治”模块也是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世界之间的联系不断缩小,学生必须了解世界的政治格局,增强个人的国际竞争力,以便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展开有效的合作。所以“政治地理”理所当然在地理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后,新增“地理野外实习”模块大大加强地理实践。其目的是拓展地理学习途径,增强地理学习的现实感和主体感,也是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很弱。因此增加“地理野外实习”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晴.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
[2] 李晴.中学地理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
[3] 陈皆兵.中美地理课标内容标准的比较初探[J].教育科学版,2008(10).
关键词:课程设计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地关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基础教育的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定地理教学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材实施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涉及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以及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本文侧重对2003版和2016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两版本)的“课程设计依据”和“课程结构”进行比较。以其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课程设计依据的比较
“地理课程设计”是对地理课程的规划,它结合地理课程指导理念、地理课程学科发展、学生多元需求等内容,体现出了对地理课程的设计蓝图。表1为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依据”的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版本“设计思路”的相同点。
首先,两版本课程都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内容组成,注重体现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课程框架仍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都涵盖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强调知识整合要注重时代性。
其次,两版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与社会紧密联系,都涉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思想。
再次,两版本均体现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置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基本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同时两版本设计依据也有不同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思想有所变化。03版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16版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上更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改革。
第二,选修和必修设计结构有所不同。由03版的3个必修课程和七个选修课程变为16版的2个必修课程和选修Ⅰ三个模块和选修Ⅱ九个模块。丰富地理选修课程类型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第三,学科体系有一定充实。在原有地理课程基础上综合考虑并融入地球科学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权益教育等,不仅充实扩展新知识内容,还注意增强学生对世界变化发展的关注意识以及增强时代感、前沿性和新颖性的教育。
第四,课程目标有新变化。03版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16版则以原有课程为基础,更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反应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基础教育地理课程课程的探索创新。
二、 课程结构的比较
课程结构即指课程体系中各种知识体系的组织、搭配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同时也体现地理课程的内部构成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表2为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两版本“课程结构”的相同点。一是两版本都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且必修1均侧重自然地理、必修2均侧重人文地理。二是两版本必修课程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贯穿整个高中地理知识内容。
两版本“课程结构”也有较大不同。一方面是必修内容不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首先,16版必修1内容上更簡洁,由之前五部分内容变为三部分内容,难度相对之前较低,且强调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终生性,以确保学生学到适应其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品格。
其次,16版必修2内容更加细化。如03版必修2中“人口与城市”内容在16版中分为两部分:“人口分布”、“城市与乡村”。把城镇与乡村单独作为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城镇与乡村”的重要性等。
最后,16版没有必修3。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必修课程和课时量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知识的繁琐性和复杂性,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二是选修部分内容不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首先,16版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个层次,选修Ⅰ分为三个模块,选修Ⅱ分为九个模块。这是16版与03版在选修课程上的最大区别。通过新设选修Ⅰ内容对必修基础部分内容的补充与提高,以满足高校招生、自主选拔测试的需要;通过对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学习达到相应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使教育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其次,把“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展开学习。这表明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通过对本模块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增加学生对环境、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家安全等意识,提高关爱社会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必修课程的难度和广度,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难度,对选修部分内容提出更高要求。
再次,新增“地理政治”模块也是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世界之间的联系不断缩小,学生必须了解世界的政治格局,增强个人的国际竞争力,以便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展开有效的合作。所以“政治地理”理所当然在地理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后,新增“地理野外实习”模块大大加强地理实践。其目的是拓展地理学习途径,增强地理学习的现实感和主体感,也是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很弱。因此增加“地理野外实习”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晴.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
[2] 李晴.中学地理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
[3] 陈皆兵.中美地理课标内容标准的比较初探[J].教育科学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