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创新技能,21世纪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创新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比较17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8个才是17,所以17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8才是17,所以17大于9;有的说17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7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7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7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
例如:教学“0的乘法意义”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七仙女摘蟠桃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我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要过生日,她的七个女儿为她到蟠桃园采摘仙桃,你们看,她们来了…”(出示课件)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从图片中观察出的有关问题。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为此,我开设了一门幻想课,课上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挥想象,能想多远就想多远,能想多高就想多高,奇思妙想,五花八门是这堂课的精髓,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敏感性是这堂课的源泉。悬在高空的房子,建在海底的宫殿,通往宇宙的阶梯?这些都是来自于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幻想,课堂上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了,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得到很大的锻炼。
四、冲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创新质疑。“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在解题数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联系,因为猜想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摆脱了常规思维方法的约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学数学中创新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创造,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他们逐步从具体的知识中超脱出来,把学习的根本落脚点转移到数学学科的总体结构体系上来,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创新技能也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比较17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8个才是17,所以17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8才是17,所以17大于9;有的说17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7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7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7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
例如:教学“0的乘法意义”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七仙女摘蟠桃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我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要过生日,她的七个女儿为她到蟠桃园采摘仙桃,你们看,她们来了…”(出示课件)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从图片中观察出的有关问题。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为此,我开设了一门幻想课,课上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挥想象,能想多远就想多远,能想多高就想多高,奇思妙想,五花八门是这堂课的精髓,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敏感性是这堂课的源泉。悬在高空的房子,建在海底的宫殿,通往宇宙的阶梯?这些都是来自于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幻想,课堂上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了,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得到很大的锻炼。
四、冲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创新质疑。“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在解题数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联系,因为猜想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摆脱了常规思维方法的约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学数学中创新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创造,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他们逐步从具体的知识中超脱出来,把学习的根本落脚点转移到数学学科的总体结构体系上来,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创新技能也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