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影响力构成非写作莫属。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思维层次和眼界格局,而且能够帮助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而语文课堂正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最佳场所,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一直都是每个教师重点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灵感,素材
从写作的意义上来看,写作是人们表达情感、沟通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自身言语能力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的“不会写”,导致教师也逐渐陷入“不会教”的尴尬局面,找不到学生写作问题核心是每个教师需要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为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提倡个性化写作,让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另一方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写作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让写作回归于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感悟力,激发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自觉意识。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写作灵感、丰富写作素材、倡导个性写作”三个角度入手,具体阐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 激发写作灵感
所谓的“灵感”,是苦思冥想后的突然顿悟。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思维的高度,也決定了灵感是否会如约而至。可见,灵感的产生取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从阅读中激发灵感,也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以逆向思维去思考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上写作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灵感,首先,我会让学生从“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选择一个,确定写作材料,之后,让学生大胆构思,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比如,学生写作写景的文章,我会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构思,通过阅读去感悟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并注意让学生创新思路,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又如,在写叙事的文章时,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关键,注重表达的角度和方式,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以逆向思维去写作一件事。除此之外,还会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增强生活感悟力,在不断的感悟中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丰富学生生活阅历,提高学生课堂体验,也能够为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奠定基础。
二、 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匮乏是困扰学生写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只有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落笔成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并主动去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上写作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会针对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的现状,展开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我会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阅读交流课,让学生相互交换读书笔记,以此来加强写作积累,另一方面,我也会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观察自然受到的启示”这一课习作练习时,我会引导学生以日记来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面。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加以运用,并在课前进行阅读记忆。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实质性改善。
三、 倡导个性写作
倡导个性化写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而且也能够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写作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文文相异,各尽其妙,改变当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现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在教学“跟XX说说心里话”这一课习作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将题目补充完整,而后,我加以引导,让学生从身边的同学、亲人着手,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另外,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会减少作文限制,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作文,同时,也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比如,在缩写或续写故事中,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出学生独特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综上所述,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离不开有效的训练。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也要让学生多练多写,在反复锤炼语言文字中锻炼自身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秀霞.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96-97.
[2]魏代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96.
作者简介:
刘海林,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灵感,素材
从写作的意义上来看,写作是人们表达情感、沟通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自身言语能力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的“不会写”,导致教师也逐渐陷入“不会教”的尴尬局面,找不到学生写作问题核心是每个教师需要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为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提倡个性化写作,让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另一方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写作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让写作回归于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感悟力,激发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自觉意识。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写作灵感、丰富写作素材、倡导个性写作”三个角度入手,具体阐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 激发写作灵感
所谓的“灵感”,是苦思冥想后的突然顿悟。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思维的高度,也決定了灵感是否会如约而至。可见,灵感的产生取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从阅读中激发灵感,也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以逆向思维去思考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上写作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灵感,首先,我会让学生从“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选择一个,确定写作材料,之后,让学生大胆构思,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比如,学生写作写景的文章,我会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构思,通过阅读去感悟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并注意让学生创新思路,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又如,在写叙事的文章时,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关键,注重表达的角度和方式,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以逆向思维去写作一件事。除此之外,还会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增强生活感悟力,在不断的感悟中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丰富学生生活阅历,提高学生课堂体验,也能够为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奠定基础。
二、 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匮乏是困扰学生写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只有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落笔成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并主动去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上写作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会针对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的现状,展开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我会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阅读交流课,让学生相互交换读书笔记,以此来加强写作积累,另一方面,我也会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观察自然受到的启示”这一课习作练习时,我会引导学生以日记来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面。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加以运用,并在课前进行阅读记忆。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实质性改善。
三、 倡导个性写作
倡导个性化写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而且也能够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写作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文文相异,各尽其妙,改变当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现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在教学“跟XX说说心里话”这一课习作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将题目补充完整,而后,我加以引导,让学生从身边的同学、亲人着手,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另外,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会减少作文限制,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作文,同时,也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比如,在缩写或续写故事中,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出学生独特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综上所述,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离不开有效的训练。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也要让学生多练多写,在反复锤炼语言文字中锻炼自身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秀霞.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96-97.
[2]魏代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96.
作者简介:
刘海林,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