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逢年过节,传统上中国人讲究在正式宴桌上要吃“七荤八素”。这“七荤八素”具体是指什么?
实际上,“七荤八素”是对“七素、八荤”这一中华传统饮食规矩的颠覆。
在汉语语境中,“七”与“八”并列往往都意味着秩序乱了。“七荤八素”与“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零八落、七颠八倒”等词语一样,或多或少带有乱套、不成规矩的意思。作为俗语的“七荤八素”,原意是说将素食与荤食的饮食禁忌打破,指乱了规矩。后来被引申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或者让人头昏脑胀,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八荤”也就是“八珍”的意思,代表官方宫廷的荤食体系,原则上只有帝王贵族才能享用。在《礼记·内则》中记载说,“八珍”包括:淳熬(肉酱盖浇大米饭),淳母(肉酱盖浇黄米饭)、炮豚(烤乳猪)、炮牂(烤小羊)、捣珍(烤里脊肉)、渍(酒渍牛肉)、熬(烘烤牛肉)、肝膋(烤狗肝)。后来又有“山八珍”“海八珍”之说,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山珍海味”。在满汉全席中,山八珍是指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是指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至于“七素”之说,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在民间,则一般是指青菜、萝卜、番薯、芋头、南瓜、蘑菇、豆腐。
不过,如今国人在节庆聚餐或正式宴席上,已不再拘泥于“七荤八素”或“七素、八荤”的规则,而是更为倾向于健康和营养的饮食搭配了,这是时代变迁使然。
实际上,“七荤八素”是对“七素、八荤”这一中华传统饮食规矩的颠覆。
在汉语语境中,“七”与“八”并列往往都意味着秩序乱了。“七荤八素”与“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零八落、七颠八倒”等词语一样,或多或少带有乱套、不成规矩的意思。作为俗语的“七荤八素”,原意是说将素食与荤食的饮食禁忌打破,指乱了规矩。后来被引申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或者让人头昏脑胀,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八荤”也就是“八珍”的意思,代表官方宫廷的荤食体系,原则上只有帝王贵族才能享用。在《礼记·内则》中记载说,“八珍”包括:淳熬(肉酱盖浇大米饭),淳母(肉酱盖浇黄米饭)、炮豚(烤乳猪)、炮牂(烤小羊)、捣珍(烤里脊肉)、渍(酒渍牛肉)、熬(烘烤牛肉)、肝膋(烤狗肝)。后来又有“山八珍”“海八珍”之说,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山珍海味”。在满汉全席中,山八珍是指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是指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至于“七素”之说,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在民间,则一般是指青菜、萝卜、番薯、芋头、南瓜、蘑菇、豆腐。
不过,如今国人在节庆聚餐或正式宴席上,已不再拘泥于“七荤八素”或“七素、八荤”的规则,而是更为倾向于健康和营养的饮食搭配了,这是时代变迁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