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是小刀,架不住天天磨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大堆沙子上抓走一把,不影响沙堆大小;抓去两把,也不影响;抓去三把,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一把一把抓下去,大沙堆一定慢慢会变成小沙堆,巨大的反差形成得那样悄无声息。唠叨也是这样,说一句没事,说两句也没事,天天说似乎也没什么,但伤害早已悄悄发生。
  家庭生活中,并不是说话多就叫唠叨。称得上“唠叨”的,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既没用又不中听。最简单如这样一幕:大人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儿在空地上玩,孩子一迈步,大人就在旁边连声说“慢点慢点,别摔跤”。请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对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有意义吗?学走路摔跤是问题吗?大人的话,会让孩子走得更好,还是会降低孩子的迈步信心?
  唠叨的特点是负面、无效、重复,这些特点加到被唠叨者身上,就是自我体验不断被干扰,心理不断受阻。所以我们会观察到一种现象,一个人在什么事上被唠叨得越多,往往这方面做得越差。例如有的孩子原本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和兴趣,这天才和兴趣被家长注意到,就希望能培养出一些成就来,于是购置钢琴、聘请老师,天天把学钢琴的事当成教育大事来抓,并为此开始不断批评和管制孩子,几年唠叨下来,孩子对钢琴既无兴趣,技法又平庸,学钢琴成为大人和孩子都痛苦的一件事。
  唠叨的人总以为别人需要他这几句话,其实只是他自己需要。自己当食与饮的东西,到了别人那里实际上是残渣污水。
  有一年,我乘火车从北京到天津,两城间的D字头动车刚开通不久,那也是我第一次乘坐这种列车,感觉很新鲜。旁边是一位姥姥和妈妈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可能也是第一次乘这样的火车,对车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一上来就想动各种东西。前后调节一下座椅、弄一下窗帘、打开靠背上的小桌子,等等。但不管他干什么,妈妈和姥姥全部是阻拦和训斥,不停地说“你动那个干嘛?别动!”“这有什么好看的?乖乖坐着!”火车启动后,小男孩终于安静地坐了一会儿,好奇地看着窗外,看了一会儿,扭过头问妈妈,他怎么觉得不是火车在走,而是外面的树在往后移。妈妈一脸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整天就你问题多。”男孩沮丧地把头转向窗外。过了片刻,男孩说想上厕所,姥姥一脸怀疑地说,你不是刚在车站上过了吗?怎么又要上?小男孩说他就是想上,妈妈不满地站起来,“你整天就是这样捣鼓人,我都不能安稳地坐一会儿。”男孩说我自己去,你不用去。妈妈说:“你自己怎么能行,门你都打不开,还得我带你。”边说边站起来,在前头走,男孩无可奈何地后面跟着。从厕所回来时,妈妈对姥姥说,我就知道他没有尿,他是想看看这厕所什么样,厕所有什么好看的?男孩嘟哝着辩解说,我看看和家里的一样不一样嘛。妈妈和姥姥都白孩子一眼,嗔怪地说“就你事多”,孩子灰溜溜地坐下了。在半个小时的车程中,妈妈和姥姥的嘴一直没闲着,絮絮叨叨,却几乎没说一句有用的话。
  唠叨没有恶意,却是一种恶习,是对“控制”的不知不觉的上瘾。这个男孩的妈妈和姥姥一定希望男孩聪明好学,却不知道她们的唠叨是多么伤害孩子。
  人当然不是脆弱到不能接受一点废话,每个人都有自我排毒本能,会自动化解唠叨带来的不适。就像扎一根小刺或割一个小伤口,只是痛一下,无关紧要,很快就自动愈合了。人最怕的是经常性的唠叨,负面影响在深远的岁月中慢慢呈现,发生的过程几乎感觉不到,但对一个生命的抑制作用是肯定的。它如同一把小刀子,会一点点削去一个人体内的正面生长力量,如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判断力等。
  编辑 刘建淑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们常笑说男人十个光头九个富,对于男人们来说,光头有时也不是衰老的象征,反而会更加显得有个性。因着各种的原因,有的男人在中年出现秃顶,到了晚年彻底成为一个光头老头。孙子摸着外公的光头觉得很有趣,但是,担忧也由此而生。  不恰当的回答  当然不会啦,外公是小时候不洗头,所以头发掉光光,所以你要勤洗头啊。  虽然,这样的解释没有任何讽刺外公的意思,你可能只是想趁机吓唬一下孩子,说明洗头很重要。可是,对
期刊
去年,德国一位4岁小男孩被父母按宗教传统送去割包皮。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有男童割包皮的传统,犹太教必须在男婴出生后第八天,伊斯兰教则在青少年前即可。但这名4岁男孩手术后不幸伤口不愈送医,治疗他的医生事后向警方告发——德国多数医师不赞成对孩童割包皮,他们认为这“不必要”的手术是违背医德宣言(The Hippocratic Oath)的行为。  科隆法庭对此案作出判决:对孩童施行割包皮礼是违法行为,因割
期刊
1  美国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孩子阅读。现在国内很多父母都会引用这样一个说法,就是美国小学四年级以前是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四年级以后是通过阅读学习(read to learn)。为了集中精力教孩子阅读,儿子Tommy所在的小学干脆就只到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成了另外一个姊妹学校。校长介绍说,大约在一二年级之间学会阅读是一个正常的时间点,也是这一阶段教学的关键,所以美国的小学会
期刊
曾经看过很美的一句话“海是倒过来的天”——好有诗意的句子,如此说来,那天便是倒过来的海啊!多好呀,一个深蓝一个浅蓝,都是蓝色,亲亲爱爱,永远在一起。  妈妈说要我写征文,本是极不愿意写的,功课繁重,加上近来种种的原因让自己心情烦闷,但是一看见征文的题目,我转身便笑靥如花——“我心中的好妈妈”!那我便写写你吧,亲爱的深蓝。  小孩子大概都觉得自己的妈妈像仙女一样吧,亮闪闪的魔法棒一点就有好多好多的玩
期刊
对儿子一贯都是耐心说教,还不曾动真格地让小家伙先发誓再去兑现。但亲身经历过才发现,这种教育其实是——痛并快乐着。  在考试之前,就跟儿子约定,如果考试成绩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可以回大连度假期,否则,只能呆在家里。我与他约定只不过是为了培养他认真复习、仔细检查的好习惯,也没有打算真的实施。小家伙却是信心百倍,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成功回大连。  成绩出来了,结果令儿子很郁闷。  我最先看到成绩
期刊
不少父母以为,培养宝贝弹钢琴应越早越好,而专家将此称为误区。由于5岁以下的宝贝骨关节、韧带和骨节囊都较松弛,此时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会使这些身体组织受到损伤。假如练习时间过长或用力过猛,还可能使骨骺受损,导致手指粗细发生变化,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手指缺陷会愈加明显,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拳头握不拢等状况。弹好钢琴确实需要练好“童子功”,但不是越早越好,一般5岁开始比较合适。  另外,还得保护好宝贝的双
期刊
2013年4月13日,江苏省儿基会“同享阳光,让爱飞翔”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计划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省妇联、省民政厅、省儿基会、省慈善总会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向五个实施单位——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四市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授牌,并现场向五市农民工子女代表发放了培训活动券。苏北四市的启动仪式也将陆续举行,春季培训课已全面开课。  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的博文同学领到了一张价值1
期刊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女性生产后的一个月至一年内。患这种病的女性多表现为情绪极端低落、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力减退、持续疲劳、食欲不振、明显消瘦、社会交往关系受损等。  研究发现,产后患有忧郁症的妇女,其孩子到11岁时,与那些产后没有忧郁现象的妇女所生的同龄孩子相比,前者更易出现暴力行为,例如在打架时使用武器。此外,这项研究还指出,母亲若反复受忧郁症困扰,会使孩子出
期刊
语言发展怎么得了“良”?  陕西西安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上中班,平时活泼开朗,很善于语言表达,所以我觉得儿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同龄的男孩要好一些。可是,幼儿园学期测评中语言发展这一项,老师却给了个“良”。我很着急,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其实,这种情况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是比较常见的。家长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单一评价有局限: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之所以常常高于教师,是因为对孩子的评价既缺乏参照
期刊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是很看重功利教育的,有些父母甚至强行逼迫着孩子学习技能,以便早日成才、出名、挣大钱,比如让孩子在学校里考第一,让孩子3岁就去学钢琴,5岁就去学体操等。而童年,正是孩子们玩耍,充满兴趣地探索、了解世界,理解感情的时候,他们小小的心田却被功利占满了。  每到年终期末,家长们接孩子的时候总会听到:  “你考了多少分?”  “语文98,数学呢?”  “你在班里排第几?”  我儿子初中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