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ing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导入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月,见证了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的艰辛跋涉,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审美体验。自古至今,人们吟咏月亮,寄托自己的主观思考或情怀。
  范文引路
  河西走廊的月亮
  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大家站在戈壁滩粗粗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皎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酒泉也因此得名。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煌煌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在这空旷里,还曾经经过红军西路军伤痕累累的队伍。雪山、草地乃至四川军阀的猛烈炮火,都未能挡住这支队伍的犀利锋芒。然而,一道河西走廊,却导演了一出悲剧。红四方面军的战旗就在惨白的月光下被子弹撕成了碎片。也许,正是这毁灭前的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长留在幸存者的脑海中,使他们久久地反思着这页沉重得难以翻开的历史。
  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摩着荒芜,抚摩着粗粝,抚摩着苍凉,也抚摩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于是我们继续西行。
  (选自黄文山《旅枕无尘》,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写作特色
  “作者追溯历史,并不拘泥于对史实的空洞叙说,而是借助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展现给读者的历史人物和场面都是逼真而立体的,讓人恍惚中产生一切都如昨日刚刚发生的错觉。
  本文构思匠心独运:月亮触动思绪,引发回忆;月亮穿越时空,演绎回忆;月亮烛照历史,抒发感情,提升意蕴。
其他文献
老王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钱,而是家庭的温暖。临死之前,他是多么渴望能够感受一下家的感觉。他或许希望杨绛先生能陪一陪他,如同往日一般说说闲话。但是杨绛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只是敷衍地回答,希望老王尽早离开。这其中就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心情。杨绛一方面想老王尽快离开,另一方面又希望老王能够领受到自己的谢意。所以让人觉得他们两人之间有一层隔膜,谈话之中并不那么自然。那么这层隔膜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或许是因为杨绛潜
期刊
有时,我们不禁会问,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等级差距和心灵距离?不单是老王,世界上有无数像老王这样举目无亲但却有着金子一般内心的人,他们或许会为一个陌生人偶然的闲聊而感到遇到知己般的快乐,但对方却只把这作为一种关怀,他们往往会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底层人们心灵最好的疗方。“我不是要钱。”无数的像老王般艰苦、卑微但却品德高尚的人们会在心底喊出这句话。他们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一种比金钱重要得
期刊
我眼中的《老王》,写的是一个善良人、不幸人的故事。老王的善良,是对杨绛夫妇的热情与付出。他认为杨绛先生把他视作亲人,给了他温暖和慰藉,就不惜一切想要对她好。他的不幸也从此衍生。生活上的不幸自不必多说,他更深层次的不幸,是他一厢情愿地把杨绛视作亲人,在死前一天,苦心却全都破碎了。他仍想死死攥着杨绛给他的钱,仿佛他仍想把这钱视作一开始的温暖,仿佛只要这样攥着,温暖就永远不会从手中流走。可惜杨绛没有明白
期刊
第一次读《老王》,只觉得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各种人性的美德:善良、关爱、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提出自己的两个观点:首先,读过杨绛先生的作品就很容易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作为一个文化水平颇高的知识分子,却处处关照着老王这个平凡的三轮车夫。“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
期刊
黎明的雾气掠过树梢,和煦的阳光染红了几片树叶。我和妈妈、弟弟来到了自家的红芋地。想着今天要把这片绿油油的叶子一扫而光,我内心的成就感满满的。  眺望远处,一群男孩子弓着身子,屏住呼吸,侧耳倾听蟋蟀的声音,都不敢大步向前,唯恐一不小心踩着玉米秆,弄出声响,惊动了蠢蠢欲动的“小精灵”。看着这群“谦卑”的孩子,再想想他们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我的双颊瞬间潮热起来。  突然,两个高个子男孩停下来,半蹲着
期刊
爱心是佛前的一缕清香,纤指一拈,便将善念传递给芸芸众生了;爱心是寒夜里的一袭薄衫,随手一披,便将温暖传送给他人;爱心是疲惫时的一曲绝唱,琴弦一拨,便瞬间将轻松传递给每一个人。传递爱心,让爱无处不在,生活处处可见爱的身影。  清晨起床,看看窗外懒洋洋的太阳,望着远方熠熠生辉的树叶,一周的疲劳瞬间消失殆尽。  “妈,这件蓝色大衣不是已经扔了吗?怎么还在这里?”我挠着“鸡窝头”,疑惑地问。  老妈立马板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登上了盛名已久的蓝岩山。登此山,犹如品一坛窖藏多年的美酒,香甜醇厚,耐人寻味。  山间清新的空气,不时夹杂着泥土的芳香,亲切而又自然。山脚下,一块长约两米,宽约半米的巨石映入眼帘,它是一块蓝紫色的岩石,在太阳的照耀下,像一块散发着妖艳蓝紫色的玛瑙,美丽而又神秘。蓝岩山,顾名思义,正是因为蓝岩石的奇特美丽而闻名。  前行不久,耳边听到阵阵溪水流动的声音,“叮叮咚咚”,此刻,听起来犹
期刊
师:大家刚才在描述照片中的杏花时,很细致,有进步。不过,我还要给大家看一句古人描绘杏花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你们说说,这两句诗,哪里好?  生:“春意闹”好,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师:说得不错。不过有个问题,你们刚才也看到了,杏花是红色的吗?  生:不是,是白色的,或者是淡粉色的。只有花萼是红的。  师:那我改一下,改成“粉杏枝头春意闹”,或“白杏枝头春意闹”,你们觉得怎
期刊
古代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洗涤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  【名家诗歌】  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诗人在自己的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解释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
期刊
孩提时代,曾随父母赴天下之秀峨眉山,峨眉似娇娥黛眉,如诗如画。夜半时凭栏斜倚,只见明月残挂,如破碎之玉。月光皎皎,清辉如水洒下,为本就迷人的夜色添了一番神秘的气息。正是深秋时节,微风轻拂,寒气逼人,天宇中的那弯月亮也透着寒意。妈妈似有感触,便教了我一句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并不理解,却深深地记住了这峨眉的“半轮秋”。  稍大些,对峨眉的月印象更为深刻,那首诗也背完,对峨眉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