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到同事们抱怨:“上作文课轻松,课后却不轻松。”何故?作文批改太累了。
的确,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即使能抽出时间全批全改,有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就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这一劳而少功的固定模式上。有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入学是什么水平,毕业时还是什么水平,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如小学时写的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往那种“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的作文教学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乐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有一段话对笔者的启发很大,他是这么说的:“……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我们需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
教师面对的活生生的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有思想有热情,而我们以往的教育把他们的思想和热情禁锢住了,活力消失了,课堂沉寂了,教育失败了。笔者认为,应该把上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还权于生”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的写的指导,还应注重对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培养。
那么,究竟应如何来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之适合的改评方式,学生自改作文的方式主要有这么三种:
1.自己修改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因笔误或粗心写错字,用错词,文中还可能出现很多病句。因此,待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可指导他们朗读习作,借助声音的刺激,凭借语感来使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修改的地方。
2.同学互改
同学间交换改评作文能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别人的作文,发现一些习作者本身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样再经过当面指出就可避免下次作文中再犯此类错误。
3.分组改评
作文改评前,教师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语文学习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直接交流,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这样,成绩差的同学在改作文的同时会学到很多东西,当然,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笔者认为在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作文课首先应指导他们学习作文评分细则,让他们明确初中与小学在写作上的不同要求,在改作文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教师在阅看全体学生作文后,确定好、中、差例文各一篇,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作文改评。“改”就是把重点放在字、词、句上,哪些写错了,为什么错了,该怎样改,都得在作文中具体地体现出来。“评”的重点是放在文章的标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如果是写一篇话题作文,首先就得注意是否切合话题;如是议论文,就看论点是否鲜明、深刻、新颖、有针对性;如是记叙文则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丰富,形象是否丰满;如是散文,则看情感是否真挚,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意境是否深远,是否“形散而神不散”;要是文章没有达到这些要求,改评者就应该在旁批或评语中具体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说明理由,最好能说出该如何来改。
再次,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打分。打分时可用百分制,但要依据作文评分细则,基础等级为六十分,发展等级为三十分,书写工整、标点规范、卷面干净为十分。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了作文水平。同时也会形成对错别字、病句进行辨析的能力,对文章进行整体评价的能力,同时也会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在批改作文时,同学们在寻找对方亮点的过程中,增加了知识,扩展了眼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优良品质,及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在批改作文,也是在塑造人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改文章。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是教师完全不管作文的评改,而是在学生自改过程中起好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积极鼓励他们动手。学生修改作文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得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得关心改的能力。这样,再次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共性问题在全班提出并作分析,个性问题则找来学生进行单独指导。这样学生得到作文本后,就不再是只关心分数之类的了,因为作文本中凝聚了他们自己的心血,他们会把老师的评分评语和自己的评分评语作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笔者认为,经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定能获得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作者单位: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川兴中学)
的确,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即使能抽出时间全批全改,有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就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这一劳而少功的固定模式上。有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入学是什么水平,毕业时还是什么水平,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如小学时写的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往那种“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的作文教学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乐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有一段话对笔者的启发很大,他是这么说的:“……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我们需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
教师面对的活生生的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有思想有热情,而我们以往的教育把他们的思想和热情禁锢住了,活力消失了,课堂沉寂了,教育失败了。笔者认为,应该把上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还权于生”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的写的指导,还应注重对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培养。
那么,究竟应如何来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之适合的改评方式,学生自改作文的方式主要有这么三种:
1.自己修改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因笔误或粗心写错字,用错词,文中还可能出现很多病句。因此,待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可指导他们朗读习作,借助声音的刺激,凭借语感来使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修改的地方。
2.同学互改
同学间交换改评作文能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别人的作文,发现一些习作者本身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样再经过当面指出就可避免下次作文中再犯此类错误。
3.分组改评
作文改评前,教师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语文学习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直接交流,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这样,成绩差的同学在改作文的同时会学到很多东西,当然,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笔者认为在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作文课首先应指导他们学习作文评分细则,让他们明确初中与小学在写作上的不同要求,在改作文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教师在阅看全体学生作文后,确定好、中、差例文各一篇,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作文改评。“改”就是把重点放在字、词、句上,哪些写错了,为什么错了,该怎样改,都得在作文中具体地体现出来。“评”的重点是放在文章的标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如果是写一篇话题作文,首先就得注意是否切合话题;如是议论文,就看论点是否鲜明、深刻、新颖、有针对性;如是记叙文则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丰富,形象是否丰满;如是散文,则看情感是否真挚,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意境是否深远,是否“形散而神不散”;要是文章没有达到这些要求,改评者就应该在旁批或评语中具体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说明理由,最好能说出该如何来改。
再次,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打分。打分时可用百分制,但要依据作文评分细则,基础等级为六十分,发展等级为三十分,书写工整、标点规范、卷面干净为十分。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了作文水平。同时也会形成对错别字、病句进行辨析的能力,对文章进行整体评价的能力,同时也会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在批改作文时,同学们在寻找对方亮点的过程中,增加了知识,扩展了眼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优良品质,及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在批改作文,也是在塑造人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改文章。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是教师完全不管作文的评改,而是在学生自改过程中起好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积极鼓励他们动手。学生修改作文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得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得关心改的能力。这样,再次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共性问题在全班提出并作分析,个性问题则找来学生进行单独指导。这样学生得到作文本后,就不再是只关心分数之类的了,因为作文本中凝聚了他们自己的心血,他们会把老师的评分评语和自己的评分评语作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笔者认为,经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定能获得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作者单位: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川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