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芳这会儿坐在广场边的一个石墩子上。再过一个月,她就要生了,现在的肚子又圆又大,走一会儿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下。广场离家很近,很多认识的人都在广场上转悠,王芳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这一刻的王芳其实不愿意多说话,她也一直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她刚打完一个电话,是打给在东莞打工的妈妈的。她想了很久,才打了这个电话,打完她就后悔了,这是她几乎能预料的结果,可惜已经打出去了。
电话里,王芳很客气地给妈妈说自己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她妈在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轻轻说了声“哦”,轻得像鱼吐出来的泡泡,然后就沉入了深不可测的海底。王芳说你忙吗?她妈说就那样,上班下班,忙也不忙。她妈说完这句话,王芳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在想,要不要就这样挂了电话,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妈妈难道不知道她要说什么吗?即使不知道她要说什么,难道自己的女儿要生产了,做妈妈的依然会无动于衷吗?可惜,隔着电话,她看不清妈妈的表情,也无法猜得妈妈的心思。她几乎就要挂掉电话了,可嘴巴里却说:你不过来吗?说出这句话,她就后悔了,仿佛不是她说的,而是另一个人替她说的,可这不也是她心里一直想问的吗?接下来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这大概十秒钟的时间有些让王芳承受不住。她有些脸红,仿佛被陌生人看到了自己竭力隐藏的不堪,慌乱而又不知所措。然后,她听见电话那头说,那我就过去吧,我收拾一下过些天就过去。
挂了电话,王芳似乎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妈妈话语里的无奈和叹息,那些无奈和叹息在她的脑海里荡漾着,海水一样拍打着她,裹挟得她说不出话来。
妈妈要过来了,这应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也是王芳一直期待的事。可尽管她想要妈妈过来,却不想要一个不愿意过来的妈妈过来。想到这儿,王方觉得刚才的电话更像一种逼迫,强行要来一个彼此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即使妈妈不过来,她还可以让婆婆过来照应,完全应付得来。那么她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呢?她只是想试探一下,试探一下一个妈妈对于女儿——怀孕的女儿的心情。她想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是兴奋、急切、喜悦、祝福……像许多妈妈对女儿一样。她期待过,并在心里演绎了无数遍这样的对话和场景,那种母女之间该有的亲密和温暖。但是,她知道,这只是期待。她期待得那么深,只是因为从未拥有过而已。就像这一次,她知道不该打这个电话的,在心里期待一下就好。结果和她想的一样,迎接她的从来都是无奈和叹息,夹杂在可以预料的陌生中,让彼此都进退两难。
其实,在大概五个月前,王芳就给妈妈打过电话的。那时她的肚子还没有显出来,接送琪琪、上班做饭干什么都不受影响。知道自己怀孕后,她就想着要告诉妈妈,让她过来照顾自己。琪琪从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婆婆在照顾,这次怀了老二,婆婆也早早給她表了态,她只要招呼一声,婆婆随时就可以过来。可王芳想着婆婆已经照顾了老大,老二理应让妈妈来照顾,起码照顾到一岁,会走路了再说。她把这个意思给婆婆说了,婆婆自然说好好好。
那次,王芳也是在广场的石墩子上给妈妈打的电话。她带着憧憬和喜悦,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妈妈的电话。那次她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想着,不论如何,妈妈得过来。电话一接通,她就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怀孕了,然后又笑着叽里咕噜地说了好多话,让妈妈在她生产前一个月过来。如果她反应大不方便的话,妈妈就得提早过来。她好像从来没对妈妈一口气说过那么多话,以前和妈妈说话,每次似乎都不会超过十句,而且都是客客气气的,完全不像母女之间的对话。那一次,她觉得不一样了,她像一个女儿一样对妈妈发出可爱的命令,甚至有些撒娇的成分在里面。妈妈的语气似乎也是温热的,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就像那是她的责任,她一直等待着这幸福的召唤,她怎么能不满心欢喜地接受!这也是王芳一直所想的妈妈。妈妈不都是应该为女儿义无反顾吗?所有的妈妈不都是应该这样吗?
挂了电话,王芳依然兴奋着,一心想着妈妈要过来照顾她了,像个得到了礼物的孩子。她把这个消息几乎告诉她认识的每一个人,想让每一个人分享她内心的喜悦。有时是别人问起说,这次是谁来照顾你啊?她就欢喜地说,我妈妈来照顾我,过几个月就来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主动说起的。一个孕妇和别人聊天,难免说到肚子里的孩子,进而说到生产时的种种准备,必然要说到伺候月子的事情。这时,她就会充满底气地给人家说,这次我妈妈过来,老大她就没过来照顾,这次老二她非来不可。说完这句话,她就不由自主地笑了,大家跟着她一起笑了起来。“妈妈要来了!”,这似乎是她从小到大一直念叨的一句话,只不过好些年过去了,这句话像崖畔的回声一样,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弱,几近虚无,也不愿提起。内心里的期盼,从最高处一直往下滑落,到了最后,期盼似乎还有一些残留,更多的却是羞耻。
现在,王芳可以肯定了。她内心里还是有期盼的,这种期盼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微弱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它一直被她强行幽闭在内心深处,不让它走到太阳底下来生根发芽。她好不容易把它幽闭起来的,为此,她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倘若让它一不小心见了光发了芽,再失去控制在她体内疯长成一棵大树,直至占领她的整个身体,那个时候,她不是又成了从前那个绝望而又孤独的小女孩了吗?谁会又一次解救她于漫无边际的绝望与孤独之中呢?给妈妈的电话似乎就是这样一束可怕的幽光,也是一次可怕的失控。在那一刻,她好像被什么东西蛊惑了,成了遥远的回忆里期待妈妈归来的小女孩,终于不管不顾地把心底攒了很久的话对妈妈说出来了。这是多少来年,她第一次像个女儿一样对妈妈说话,这是一种惊喜而又慌乱的感觉,或许还夹杂着一些害怕。电话挂了后,王芳从那种激动中平复了下来,感到不可思议。她刚才干了什么?怎么会用那种语气和妈妈说话?那是她吗?是曾经的她还是现在的她?是少年的她还是已经成了妈妈的她?而哪个又是真正的她呢?想到这些,她就有点头痛,这是她无法想清楚的问题。
后来,王芳就在惶恐忐忑中等待妈妈的电话,等到离生产快一个多月了,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做什么都越来越不方便了,妈妈的电话还没有打过来,她不知道妈妈到底是过来还是不过来。其实,从上次给妈妈打电话后,她就希望妈妈很快打电话过来,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厂子里太忙了,老板不给假,实在没办法。以前很多次,妈妈就是那样答复她的。她的期盼就在这样的答复里一次次地萎缩下去。隔着电话,妈妈一次比一次说得客气,她触摸不到妈妈的表情。她似乎能听到电话那头工厂的嘈杂,机器的鸣响就是一种催促,混合着复杂的表情和气味,妈妈就这样被裹挟其中,拖拽着,不得脱身。她只好轻轻地说一句“哦”,说得越来越小心翼翼。最后,她干脆不问妈妈回来的问题了,在简短的对话里,她们像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样,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就没有别的了。可这次,妈妈迟迟没有打电话过来,她也不好打过去。打过去她说什么呢?说你不要过来了吗?还是问你什么时候过来?似乎都不合适,都让人不知所措。或许妈妈还没有准备好呢。她也没准备好呢,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准备好。在她的生活里,妈妈一直是等待和期盼中的妈妈,而不是生活中的妈妈。她无法想象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样子。她还是希望妈妈尽快来电话,告诉她老板不给假。那样她们都释然了,都无所期待了,日子也就如常如往了,她就可以打电话让婆婆过来了。这样挺好。这样最好! 可王芳实在等不及了,她需要人照顾,婆婆那边还等着她的话呢。她就硬着头皮又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电话还没接通,她就能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像是在敲一扇让人不安的门。她在妈妈的话语里又一次感觉到了为难,可能是因为工作,也可能是因为生活,她不知道。这么些年,她对妈妈的一切知之甚少。她和妈妈的一切基本都是靠电话维系的。在每年寥寥可数的对话里,她们彼此问好,问工作生活身体。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在问她,她告诉妈妈答案,答案里每次都是风调雨顺。她问妈妈的不多,她只知道妈妈一直在工厂里干活。在那种生产小家电的工厂里,妈妈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微不足道却又缺一不可,每天坐在那里不停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工序。她在电视里看到过那种场景,只是她不能想象妈妈坐在那里是什么样子。至于妈妈的生活,她几乎一无所知,她也不想知道。许多年前,当王芳还在上初二的时候,舅舅曾告诉过她,妈妈在那边又找了个男的,好像是个贵州人,两个人好像还生了个女儿。她就知道这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刚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她难过了好几天,觉得妈妈好像被别人抢走了,她怎么都拽不住。她原本抓着妈妈身上的唯一一根线,就那样断掉了。她的力气太小了,只能摔倒在地上大声哭喊,最后连哭声都被空气吃掉了。时间久了,她又觉得没什么了,觉得那不是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情,一定是搞错了,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妈妈。何况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的生活现在是什么样子,这在她的想象之外。
妈妈最后给她说自己过来一个月,她已经请好假了,预产期前一个礼拜就过来了。王芳起初有点埋怨妈妈,现在不了。她不想让妈妈为难,觉得自己不该打这个电话。妈妈可能真得抽不开身,或者妈妈觉得她有婆婆照顾。总之,妈妈肯定有她的难处,是别人无法理解、也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即使她作为女儿,也是无法分担的。她现在长大了,知道女人在生活面前常常身不由己,妈妈想必也是,这是女人的命。
王芳想,妈妈过来就过来吧,现在也不用纠结了,过来再说吧。这些天,小区里的邻居们看着她腆着大肚子出门,一个个都会问她,你妈还没过来?看这肚子都大成这样了,得有人照顾才行。每次她都说,快了快了,过几天就过来了。人们也不追根刨底,她自己也不多说什么。她不知道邻居们背后会怎么说她。她生老大的时候,妈妈没有出现过。现在快生老二了,妈妈依然迟迟没有出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邻居们肯定觉得匪夷所思,这些议论都是难免的。何况这次,她给许多人说过妈妈会来的。如果不来,邻居们又会怎么说呢?她们可能从来没听說过,女儿生孩子,自己亲妈自始至终都没过来看一眼的。可对于王芳来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她早都习惯了这些,也有些理解了。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真相,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只是遥远的表象而已。如果妈妈真的不过来,她的尴尬肯定还是会有的,别人看她的眼神里肯定会更复杂一些。现在好了,妈妈要过来了,别的不说,起码这些尴尬没有了,也可以消除邻居们以往的一些猜疑,给别人证明她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凌乱不堪。
王芳很奇怪没有一个人问关于她爸爸的事情,没有人问她你的爸爸是做什么的、怎么没见来看过你,如此之类的问题。事实上,她从未对这里的任何一个人说起过爸爸的事情,她的世界里是没有这两个字的,她已经把这两个字埋葬掉很多年了。有时候,她怕别人问起。关于爸爸,她该怎么对别人说起呢?她没法给别人说清楚,只好绝口不提。别人似乎也就留意到了她的话语界限,和她一起默契地越过了关于爸爸的一切。有时候,她又希望别人直截了当地问她关于爸爸的事情,把“爸爸”这个词毫无防备地扔在她面前,让她无处可躲。那样的话,她就不能不把关于爸爸的一切和盘托出,也和心里郁积的一切来个了结。可惜一直没有那样的机会。
王芳想着还是要让婆婆早点过来,妈妈说了过些天才能来,且只能来一个月,还是得指望婆婆。王芳有点不好意思给婆婆打电话,她早早就给婆婆肯定地说了妈妈过来照顾自己的,现在又打电话让她过来,算怎么回事?婆婆肯定会不高兴,觉得被她这个儿媳妇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些没面子。不过婆婆不高兴归不高兴,只要她开口,婆婆肯定还是会立马过来的。婆婆嘴皮子有时不饶人,性子也急,但对她这个儿媳妇却是没得说。在家里,处处收拾得妥妥帖帖,不让她插手。她干得多了,还生气,说上了一天班干什么活,她在家闲着干活就当是锻炼身体。有时王芳和李军吵嘴,婆婆也是向着她的,是那种真正的向着她疼她。婆婆知道她儿子脾气差,易怒,也知道王芳脾气好,处处让着别人。吵架这事,在婆婆看来,肯定是自己的儿子没事找事。每次他们吵架,婆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劈头盖脸把李军骂一顿。李军要是顶嘴,她甚至会找个棍子狠打几下。在外人跟前,婆婆也是从来都说王芳的好。她一遍一遍地告诉别人,王芳如何如何脾气好,有些时候简直好得有些过分。对李军太忍让了,把他惯得得寸进尺。对琪琪也太温柔了,要啥给啥,从来没大声讲过话,琪琪要天上的星星,她都会找个梯子爬上去摘给她,你真是对她没办法。婆婆自然是在夸她,也是有意给别人夸赞自家媳妇的好。她是真的希望王芳能厉害一点,在李军和琪琪面前不要一味退让。可能在婆婆看来,女人太过忍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王芳进婆婆家门已经十七年了。她是高二那年住进婆婆家的。那年她十七岁,和李军已经谈了一年多的恋爱。李军那会长得高大帅气,不苟言笑,看上去有些冷酷。她那会长得一般,穿得一般,不是怎么爱说话,学习中等偏上,属于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也不知道李军怎么就开始追她了,她完全没有想到有人会追她,还是李军这样帅气冷酷的男生。她原来只是一心想着读书考大学,逃离让她压抑的处境和生活,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考虑别的事情。李军突如其来的追求把她吓坏了,她不知道怎么办,她对恋爱这回事压根没有概念,也没有人可以给她出主意。刚开始,她处处躲着李军,上学放学都提心吊胆的,课间休息也待在教室里不出去。可李军像个幽灵一样缠着她,怎么都甩不掉。每次她以为都把李军甩掉了,可他偏又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吓得她不知所措,也无路可逃。他们俩就那样一前一后地走着,李军不怎么说话,他也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和王芳有点像。这样几乎沉默地走着,让人难免觉得尴尬。王芳很难受,尤其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不时撇过来的目光。王芳想着,你追着我不放,现在又一句话不说,算是怎么回事啊?为了缓解这种难受和尴尬,王芳开始没话找话,和李军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时间久了,王芳也不躲了,他们也似乎习惯了两个人一起走路,习惯了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别人以为他们已经在恋爱了,他们俩都懒得否认。王芳不知道这算不算谈恋爱。一男一女整天一起走着说着,不是谈恋爱又是什么呢?后来,她觉得这就是恋爱了,李军就是他的男朋友了。李军某一天拉她的手,甚至突然抱她亲她的时候,她虽然慌乱忐忑,也觉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她已经在隐隐期待的事情。 那时王芳住校,每周回舅舅家拿点干粮咸菜,还有少许的生活费。每次看见她回来,妗子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舅舅也会因此沉默寡言。她觉得对不起舅舅,她知道舅舅为难。她是个敏感的人,怎么能看不出舅舅的为难呢!可她没办法,她不知道除了舅舅家,自己还能去哪儿。她做梦都想着有个自己的家可以回,可她没有。原先姥姥活着的时候,她对回舅舅家还有一丝期待,因为那里有些许温暖等着她。现在姥姥没了,舅舅家迅速变得坚硬起来,时刻都让她坐立不安。
王芳是九岁那年来的姥姥家。那年爸爸妈妈离了婚,妈妈去了东莞打工,把她和弟弟放在了姥姥家。婚是她劝了妈妈好久才离的,她不愿意看着妈妈被爸爸打死,也不愿意自己和弟弟有个那样残忍无情的爸爸。爸爸当过兵,退伍回来当农民,看什么都不顺眼。结了婚,妈妈头一胎生了她,爸爸嫌没带把儿,对她和妈妈的厌恶就开始了。第二胎,妈妈又生了个女儿,爸爸就开始打她和妈妈了,那个妹妹最后送给了别人家。第三胎,如爸爸所愿,妈妈终于生下了弟弟。可爸爸对她们的厌恶和暴力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变本加厉了。爸爸一次次用当兵时练下的拳脚来对付无辜的她们,把她们打得死去活来,包括弟弟。有一次,弟弟三岁时吧,只是哭闹了一下,爸爸一生气,直接一脚把弟弟踢飞了。弟弟撞在树上掉下来,昏死过去,吓得妈妈赶紧抱起往医院跑,爸爸在后面仍然破口大骂,骂她们怎么都不死。
王芳长到了九岁,看着爸爸酒喝得越来越多,打她们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妈妈,简直成了他的沙包,他的拳脚没来由地就会落在上面,怎么打都不解气。邻居们劝不住,他们都害怕爸爸,多说一句爸爸就火冒三丈,朝人家破口大骂,挥着拳头威胁别人。那一次,爸爸又打妈妈了,没有人知道原因。妈妈刚开始被爸爸打得喊叫得撕心裂肺,到最后一声不吭,像块破棉絮一样在地上被他踢来踢去,完全没了反应。王芳在一旁抱着一棵槐树看得心惊肉跳,手指紧紧地掐进树皮里。她看见妈妈脸色越来越惨白,嘴角开始流血,她感到妈妈正在死去,而她只能无能为力地做一个旁观者,她绝望极了。
爸爸终于打累了,打不动了,在房间里抓起一瓶酒,边喝边踉跄着走开了,还时不时回过头来对着躺在地上的妈妈叫嚣着骂着,说妈妈在装死,说她不如一只鸡。爸爸走远了,看不见了,王芳才敢过去抱着妈妈。她好怕,想大声哭出来,可是她不敢,她怕爸爸听见再回来打她们。她只是抱着妈妈,轻声地啜泣着,一遍一遍地叫“妈妈妈妈”。她真得好怕妈妈会这样死去,她不知道没了妈妈的生活会怎样。一个由爸爸完全掌控的世界?她不敢想象。她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妈妈的脸上,妈妈猛然咳嗽了几声,终于醒了过来。妈妈说她没事,让她别哭。她要带妈妈去医院,妈妈说不用。她看着怀里的妈妈,眼泪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大。她哭喊着对妈妈说,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不离婚?你在等什么?等到他把你打死了再离吗?他把你打死了我们怎么办?她一口气说完这些,妈妈也跟着哭了起来,她们娘俩抱着哭成一团,把看着她们的邻居都惹得泪水涟涟。
第二天,妈妈就带着她和弟弟去了姥姥家,再也没有回去过。妈妈找到法院,办了强制离婚。法院的人去他们家调查,邻里一问皆知,妈妈身上数不清的伤疤和淤青也能说明一切。尽管爸爸不愿意离,他还放出话来说饶不了妈妈,可妈妈这次铁了心,即使离不了她也不会回去了。婚离了,妈妈始终忐忑着,害怕爸爸随时可能来报复她。就这样过了半年,爸爸一直不见踪影,妈妈的心终于放下些了。
那时,舅舅还没成家,姥姥地里家里的活都还能干得动。可妈妈在娘家这么长期待着,总归不是个事,何况还有王芳和她弟弟要吃饭要上学。不久之后,村里来了招工的人,妈妈思前想后,就下决心和一堆年轻人南下东莞,去厂子里打工了。王芳和弟弟留在姥姥家,妈妈隔上几个月就会寄钱回来,当作他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家里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姥姥和舅舅都很疼他们,接续了妈妈对他们的温情。妈妈大概一个月会打一次电话回来,电话打到村里有商店的人家,他们去接,和妈妈匆忙地说上几句话,互相问长问短,互相在彼此的声音里安慰着彼此。那样的日子虽然想妈妈想得厉害,但却是王芳记忆里难得的美好时光。身边有姥姥舅舅疼爱她们,远方有妈妈可以思念,他们只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样的日子几乎可以称得上无忧无虑。
后来,舅舅结婚了,妗子当了家,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就戛然而止了。他们在舅舅家吃饭做事越来越小心翼翼,就算小心翼翼也经常遭受鄙夷,那种鄙夷让人无处藏躲,仿佛就是要把人赤裸裸地钉在众人的目光里接受审判。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多余,越来越明确了自己外人的身份,也越来越知道他们是无家可归的人。
王芳上初中的时候就住校了,那樣她只有在周末回趟姥姥家就可以了。姥姥家已经不是她的家了,更像是她的补给站,她只需要定期回去补给就行。她上初二的时候,爸爸来舅舅家把弟弟要了回去。爸爸似乎看上去没那么凶了,却也更陌生了。他给姥姥说他戒酒了,不会再打弟弟了。姥姥以为弟弟不愿意跟爸爸回去,可弟弟却出人意料地点了头,就这样跟爸爸回了原来的家。爸爸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王芳,好像她不存在似的。这让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的同时,也让她感觉到了一种被彻底抛弃的疼,这种疼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痊愈。
刚开始打工那几年,妈妈每年过年还回来几天,给王芳买许多零食和新衣服。电话也是每个月都打,说话也满是亲切。再后来,妈妈过年就不回来,她说工厂太忙,过年订单最多,加班费也挣的多。电话也打的少了,一次比一次隔的时间长。电话来了,也是匆忙几句问候,又匆忙挂了。王芳似乎也变了。没打电话前,她日日期待着妈妈的声音。电话接通了,她却想着赶紧说完挂了。等挂了电话,她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后来,舅舅告诉她,妈妈在那边找了人生了孩子的事,她只是难过失落了一会,很快就淡然了。她觉得这些事和她关系不大,或许压根就没有关系,那完全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事情,离她千里万里,她用不着操心。
上初二那年,姥姥死了,舅舅在家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叹息也越来越多。王芳周末回来拿干粮生活费,走到门口,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跨进去。虽然她知道钱妈妈会定期汇回来,但她还是感觉到一种卑微。她也可怜舅舅,她总是担心舅舅有一天会跌倒在尘埃里再也起不来了。有时,她实在不想回去,就拜托同村回去的人帮她把干粮和生活费顺便捎过来,从而避免自己陷入那种尴尬和卑微里。 和李军接吻后的第二周,王芳被李军硬拉着到了他家,给他妈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他女朋友。她简直要被李军羞死了,可李军完全不管不顾,疯了一样。李军可能给他妈说过王芳家的事情,见了王芳,老太太很是高兴,一个劲儿地招呼她,给她做了满满一桌子菜,一家人看着她吃。李军他爸在县里税务局是个科长,家里条件比较好,一家人却一点不势力,都是爽快人。饭桌上,他爸高兴地喝了好几杯酒,和他妈一个劲儿地给王芳碗里夹菜,菜都满得掉到桌子上了。在王芳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也从来没有被母亲和姥姥之外的人这样对待过。现在,母亲好几年未见,姥姥已经归西,她向往的温情更是缥缈如梦了。等第一口饭夹到嘴里,还没咽下去,王芳就哭了,眼泪默默地顺着眼角淌下来,把李军一家人吓得惊慌失措。
那晚,王芳没回去,在李军家睡了一觉。她从来没睡得这么踏实过,一点梦都没做。后来,在李军家人的坚持下,王芳毅然地住进了李军家,成了李军家的半个女儿。李军他妈对王芳处处照顾有加,拿王芳当女儿一样对待。她当然知道王芳迟早是他们家的媳妇,但她对他们有言在先,结婚之前,不能干那事儿,也不能误了学习。他们俩也点了头,算是承诺。
从此,李军的家就成了王芳的家,舅舅家她再也没回去过。尽管学校里有许多人对王芳指指点点,王芳全当没听见。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不需要别人理解,别人也理解不了。
高考时,他们俩都考的二本,李军考的工科,王芳考的医学院,大学都在省城。他们每个周末都见面,甚至每一天都可以见到。回家时,他们也一起回,这个家自然是李军家,现在是他们共同的家。从上大学起,王芳就和李军一起喊妈妈。第一次喊,她怯怯的,总觉得“妈妈”在她的世界里已经成了虚词。喊的多了,她似乎又把“妈妈”这个词唤醒了,觉得妈妈又回来了,她又有了自己的妈妈。何况,李军的妈妈真的就像亲妈一样对她好。她对王芳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式,越来越少了客气,直言不讳,又百般呵护,真的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
上大学时,弟弟突然来找过王芳几次。王芳好几年没见过弟弟了,她想弟弟,又不敢去那个属于爸爸的家找弟弟,何况她早就不认为那个人是她的爸爸。她的爸爸现在姓李,她和李军有共同的爸爸。她都快认不出弟弟来了,弟弟长大了,头发留得好长,故意蓄着胡须,说话也油腔滑调的,眼神闪烁不定,这和她一直想着的弟弟判若两人。弟弟滔滔不绝地说起爸爸的事。他说爸爸自己在镇上街道盖了三层楼,位置很好,自己开了商店,其他门面租给别人开了饭店,楼上单间租给陪读的学生家长,一个月净挣万把块,把别人羡慕得不得了。弟弟说得兴奋不已,哈哈大笑。可是王芳不想听这些,这些都是与她无关的事情。她没有打断弟弟,也不搭话。最后,弟弟说得无趣,跟她说了再见,转身就走了。她在身后喊弟弟留下吃饭,弟弟头也没回,隔空扔过来一个响亮的“不”。后来,弟弟又来了几回,每次都会说起那个人现在的幸福生活,她表现得越来越冷淡,弟弟的兴致也越来越淡。最后,弟弟终于没再出现过。王芳想,弟弟真的出现过吗?来找过她吗?还是她做了一个不太圆满的梦?也许真的是梦吧,王芳有点分不清了。后来,她又偶尔听几个老乡说起过弟弟的近况。他们说弟弟现在在镇子上无人敢惹。他们说弟弟最近打断了别人的腿坐了牢。他们说弟弟某一天把爸爸打得趴在地上哇哇乱哭……王芳听着别人说起的关于弟弟的片段,有些恍惚,觉得好像是那个不太圆满的梦的延续。或许无所谓圆满不圆满,只是与她无关。他们说的都不是她的弟弟,她的弟弟被她弄丢了,到现在都没找回来。
李军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内蒙的一家大型国企,在一家特大型煤矿搞设备管理。第二年,王芳毕业了,本来她可以留在省城当个医生的,却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李军所在的矿区医院,当了一名矿区医生。为此,李军的父母很是生气,他们主要是生李军的气。他们就李军一个儿子,堂堂大学生,在本地又不是找不到好工作,偏偏犟驴似的油盐不进,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他们简直要气疯了,完全无法理解这样失去理智的行为。可李军从小就犟,干什么事从不跟别人商量,长大了,他们就更管不了了,心里虽然愤愤难平,也只能由着他去了。本来他们还想着王芳能劝得他回心转意,结果倒好,一年后,也不声不响地跟着去了那个不毛之地,真是要气死人了。他们两个倒是鸳鸯比翼飞了,却不想想老头老太太怎么办,为了这件事情,他们差点要气出病来。等气消了,他们只能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想到王芳宁愿放弃省城的生活和工作,也要跟着李军到矿区去,他们原本黯然的心又闪亮起来。他们庆幸自己没看错王芳,现在的女人多现实啊,像王芳这样的少之又少,简直快要称得上稀有。
王芳上班的第二年,就和李军领了证,回去办了婚礼。所谓婚礼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要好的亲朋坐了三桌,吃了顿饭而已。結婚的时候,王芳的妈妈来了,她的舅舅和妗子也来了。三个人和李军的父母坐在一桌,始终显得有些拘谨,笑得也很勉强。王芳的妈妈是婚礼当天才来的,当天晚上就坐火车走了。王芳总共也没和妈妈说上几句话,好像就是他们俩给妈妈敬酒时,妈妈很小声地对他们说了句“恭喜你们”,他们俩很客气地答了句“谢谢”。然后就是送妈妈的时候,他们俩把妈妈送上车,火车开的时候,妈妈对他们挥着手说“回去吧。”他们对她挥着手说“路上小心点。”好像再没有别的话了。妈妈走后,她仔细想了又想,确定和妈妈之间只有这两句对话。她好几年没见妈妈,原本的期待已经干瘪。妈妈又出现了,期待又膨胀起来,让她有些不安。在婚礼上,她很多次偷偷地瞥向妈妈,想着要跟妈妈说点什么呢?她似乎期待着,又逃避着,似乎逃避更多一些,加上诸事忙乱,她就那样被牵扯其中,无法抽身出来和妈妈好好说些话。等到送走了妈妈,她又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又是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像是从一个令人窘迫的梦里好不容易醒来。
李军的爸爸妈妈对这个寒酸的婚礼极其不满。他们虽不是富裕人家,但给儿子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的能力还是有的,这是他们两口子憧憬了多少年的场面。结果呢,简直要被人笑死了,区区三桌,别人会怎么看?他们的老脸往哪儿搁?可王芳说她不想像别人一样,不想要那些虚假的热闹,她就想着走动较多的亲朋来捧个场,见证一下他们就行,别的都不需要,都是多余。李军和她想的一样,他也不喜欢那些繁复的程序和虚假的热闹,坚持要办一个极简的婚礼。老的拗不过小的,只好与时俱进,尊重年轻人的意思,可心里是不甘不愿的。这是王芳第一次让公公婆婆不高兴,不过事情过去了,也就翻篇了,公公婆婆都不是那种把怨恨积在心里的人。 王芳第一次和婆婆真正意义上的争吵是有了琪琪之后。
他们虽然结婚早,琪琪却生得晚,怀上琪琪时,王芳已经快三十了。他们早几年在矿区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家,后来又有了自己的车,两个人的收入都很不错。
琪琪是春天生的,过了半岁,琪琪断了奶,会到处乱爬了,王芳也产假结束上了班。转眼,冬天已至,内蒙的冬天风大且急,吹在人脸上刀割一般,温度也常常低至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十几度。婆婆极不习惯这样的冬天,出去冻得要死,家里暖气是烧得足,可她不是个闲得住的人,她喜欢人多的地方,喜欢和左邻右里说话,真要一个冬天待在家里不出去,非把她憋死不行。可内蒙的冬天就是这样,风常常把街上刮得一个人都不剩,她又是一个外地的老太太,本来就说着别人听着有些费劲的方言,现在干脆见个人都困难。眼看着婆婆要憋出病来,王芳虽然舍不得孩子,可最后还是让婆婆抱回了老家。
第二年春天,天暖燕归,婆婆带着琪琪回到了内蒙。冬天来临之后,婆婆又带着琪琪回老家去,就这样候鸟似的迁徙着。琪琪在老家过第三个春节的时候,王芳和李军也回去了,他们每年都会攒些假,过年就可以在家多待一些日子。
那天,李军带着王芳去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吃饭喝酒完了,大家又提议去K歌,王芳不想去,就找借口回家了。到了家门口,敲了半天门没人应,她没带钥匙,婆婆他们可能带着琪琪出去玩了。她就一个人坐在单元楼门前树下的木椅上,等着他们回来。鞭炮声时远时近地响起,身边时不时走过说说笑笑的人群,远处角落里残留着没来得及融化的雪。王芳一个人坐在那里,忽然就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孤单,那种无处可依的感觉迅速淹没了她,她转眼又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把头埋在膝盖上,世界迅速漆黑一片。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王芳不冷不热地对婆婆说过几天就带琪琪走。大家都满是惊愕地看着她。王芳又坚定地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婆婆张大嘴问她为什么,不是说好天暖了她再带过去吗?王芳说孩子还是应该待在妈妈身边,待在这儿她想见都见不着。婆婆说怎么见不着,不是天天手机里看吗?再说你带过去了怎么照顾?怎么上班?你是孙悟空啊?难不成会分身术?她冷冷地说我会想办法的。这个时候,李军也生气了,这件事王芳从来没跟他说起过,突然来这么一出,整得大家都措手不及。他正要发火,王芳说话了,这回她说得更大声了。她说,你别说了,你们都别说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有权利做主。婆婆听了这话,立刻就恼了,大声质问她什么意思?谁要抢你的孩子不成?孩子待在我身边你还不放心?我会虐待她还是会亏待她?给你们好生看着孩子,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倒成了错了?突然就要把孩子硬生生带走,你到底在想什么?安的什么心?王芳有些被婆婆的话搞懵了,婆婆从来没对自己这样说过话,她也从来没和婆婆这样说过话。她只是想让女儿待在自己身边而已,需要那么多理由吗?一个妈妈想和女儿待在一起居然成了居心叵测,这是什么道理?她委屈地嚎啕大哭。大家都在这哭声里沉默无语。
这次突如其来的争吵来势汹汹,去也匆匆。这是十多年里王芳和婆婆的唯一一次争吵,吵得可谓惊天动地。归于沉寂的那一刻,她有种身心俱碎的感觉。
最终,琪琪还是被王芳带走了。尽管大家都不能理解王芳这个突然的决定,婆婆为此也好长时间耿耿于怀,但王芳觉得这是她必须要做的。她必须保持这个家的完整,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该在场的时候在场,谁也不许缺席。她不想看着自己孩子尾巴似地处处跟在奶奶身后,而对妈妈的呼唤和怀抱置若罔闻。那太残酷了,那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残酷。
琪琪被她带到了矿区,她如若休班,就在家陪琪琪。她如果上班,就把琪琪放在小区外的一个托管机构。日子照样过,许多人都是这样。
算起来,她和李军已经结婚将近十年了。他工作忙,平时早出晚归,周末常常还要加班。他还是那样话不多,对她对琪琪都是。他们也常常吵架,一般都是李军情绪化所致。李军冷着脸吼几句,她就扭头走开了,她不想吵。接下来几天,他们互相避让着,一张桌子上吃饭,一张床上睡觉,只是一句话也不说。最后,还是李军递上了笑脸,她顺阶而下,日子又继续过下去,如此反复。她觉得李军应该是爱她的吧,他只是不太会表达,也不太会管控自己的情绪。
有了琪琪后,李军的脾气似乎比以前更差一些了。他对待孩子的哭闹,一上来就是吼,吼不管用就加码威胁,然后就是体罚。李军完全是一个旧式的家长,他不懂得俯下身来和孩子沟通,也不懂得孩子只是孩子,对待孩子应该用孩子的方式。李军频繁的体罚,没有让琪琪更听话,反而让她更执拗寡言了。琪琪也不爱说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着玩著,她常常就跑到一边一个人去玩了。相熟的大人问她话,她也几乎从不回答,眼睛闪烁着看着别处。即使和别人在一起玩得很高兴,其他人都不停地说笑逗闹,她只是玩,却不怎么说话。王芳心急火燎地看着她说,琪琪,你怎么不说话?你看其他小伙伴都在不停地说话,你也说话啊!可琪琪只是看看她,还是不说话。
琪琪越是这样,李军越是生气,打得也更狠,小拇指粗的树枝常常毫不留情地抽在琪琪的小手上,打得她歇斯底里地哭。王芳不敢劝,一劝他打得更狠,只是在一旁无助地看着。记得去年有一次,忘了是琪琪怎么了,打也不管用,李军直接给拎到外面去了。外面零下十几度,还下着雪,琪琪穿着薄薄的秋衣秋裤,就那样在外面站了五分钟,冻得鼻青脸肿,回来后直接病倒。王芳有时觉得李军太可怕了,尤其是对琪琪发火的时候,简直就是个魔鬼。她不知道李军会不会变成她爸爸那样子。她想了想,至少李军没打过她,也不酗酒,烟也不抽,只是对琪琪过分了一点。或许,这就是他做爸爸的方式吧。
现在,她怀上二胎,已经第三十七周了,一个人应付生活的琐碎已经越来越吃力了,还有一个琪琪需要照顾。她必须得向婆婆求助了。那次争吵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她们婆媳之间的关系已经修复如初,又像以前母女那样亲密无间了。
她头一天打电话过去,婆婆第二天采买了许多本地吃食特产,第三天就拎着大包小包坐着火车北上而来了。
婆婆来了,只是像个妈妈一样收拾里里外外的一切,并不问别的事情,也不问王芳的妈妈怎么不来了。婆婆在这些事情上是个聪明人,她不去问那些不该问的问题。即使王芳主动给婆婆说她妈过几天就来、只能待一个月的时候,婆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哦”了一下就过去了,让人觉得这件事情本身或者结果都微不足道,没有必要再深谈下去。
王芳怀孕第三十九周的时候,她的妈妈来了。邻居们都说,王芳的妈妈好年轻啊,看上去就像四十多岁的样子,圆脸盘,齐肩的头发,和王芳真像。实际上,她的妈妈比她婆婆还大三岁,今年五十有六了。
在家里,婆婆忙这忙那,对一切驾轻就熟。她妈妈也跟着走进走出,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坐下似乎也难受,只好毫无头绪地走来串去。婆婆看见了就说,亲家母,你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就好了,家里这点事情又没多少,我忙得过来。她妈妈笑一笑,也并不立刻去坐,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转着。王芳看见了,也对妈妈说,妈你坐着歇会吧,饭有我妈——我婆婆做就行了。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把婆婆叫做妈了,她的生活里也一直只存在这一个妈。现在亲妈出现了,在婆婆眼里,自然是客人,在她这个女儿看来,也更像个客人。
第二天就要剖腹产了,前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还有妈妈三个人去小区里的草坪附近散步。琪琪和几个小伙伴在草坪里追逐嬉戏,婆婆拿着琪琪的水杯还有外套,妈妈坐在草坪旁的一个石墩子上,听她们和一群邻居聊天。听了一会儿,也许觉得无聊,妈妈掏出手机看了起来,时不时对着手机笑了起来。王芳想起几天前,舅舅电话里给她说,妈妈和贵州的那个男的过得不好,那个人也经常打她,还得靠她养活。她不想和那个男的过了,捎话回去想和原来的爸爸复婚,结果爸爸也不要他,骂她自作自受,想得美,做梦。舅舅说,妈妈这些年也不容易,只是对王芳只字不提。
王芳看着妈妈,她现在来到自己的生活里,却依然只是个旁观者。她喊了声“妈”,两个妈妈都应了一声。王芳对着坐在石墩子上的妈妈说,妈,天有点冷了,你穿的少,先回家吧。然后她转过来对婆婆说,妈,你陪我转一圈吧。
电话里,王芳很客气地给妈妈说自己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她妈在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轻轻说了声“哦”,轻得像鱼吐出来的泡泡,然后就沉入了深不可测的海底。王芳说你忙吗?她妈说就那样,上班下班,忙也不忙。她妈说完这句话,王芳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在想,要不要就这样挂了电话,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妈妈难道不知道她要说什么吗?即使不知道她要说什么,难道自己的女儿要生产了,做妈妈的依然会无动于衷吗?可惜,隔着电话,她看不清妈妈的表情,也无法猜得妈妈的心思。她几乎就要挂掉电话了,可嘴巴里却说:你不过来吗?说出这句话,她就后悔了,仿佛不是她说的,而是另一个人替她说的,可这不也是她心里一直想问的吗?接下来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这大概十秒钟的时间有些让王芳承受不住。她有些脸红,仿佛被陌生人看到了自己竭力隐藏的不堪,慌乱而又不知所措。然后,她听见电话那头说,那我就过去吧,我收拾一下过些天就过去。
挂了电话,王芳似乎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妈妈话语里的无奈和叹息,那些无奈和叹息在她的脑海里荡漾着,海水一样拍打着她,裹挟得她说不出话来。
妈妈要过来了,这应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也是王芳一直期待的事。可尽管她想要妈妈过来,却不想要一个不愿意过来的妈妈过来。想到这儿,王方觉得刚才的电话更像一种逼迫,强行要来一个彼此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即使妈妈不过来,她还可以让婆婆过来照应,完全应付得来。那么她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呢?她只是想试探一下,试探一下一个妈妈对于女儿——怀孕的女儿的心情。她想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是兴奋、急切、喜悦、祝福……像许多妈妈对女儿一样。她期待过,并在心里演绎了无数遍这样的对话和场景,那种母女之间该有的亲密和温暖。但是,她知道,这只是期待。她期待得那么深,只是因为从未拥有过而已。就像这一次,她知道不该打这个电话的,在心里期待一下就好。结果和她想的一样,迎接她的从来都是无奈和叹息,夹杂在可以预料的陌生中,让彼此都进退两难。
其实,在大概五个月前,王芳就给妈妈打过电话的。那时她的肚子还没有显出来,接送琪琪、上班做饭干什么都不受影响。知道自己怀孕后,她就想着要告诉妈妈,让她过来照顾自己。琪琪从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婆婆在照顾,这次怀了老二,婆婆也早早給她表了态,她只要招呼一声,婆婆随时就可以过来。可王芳想着婆婆已经照顾了老大,老二理应让妈妈来照顾,起码照顾到一岁,会走路了再说。她把这个意思给婆婆说了,婆婆自然说好好好。
那次,王芳也是在广场的石墩子上给妈妈打的电话。她带着憧憬和喜悦,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妈妈的电话。那次她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想着,不论如何,妈妈得过来。电话一接通,她就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怀孕了,然后又笑着叽里咕噜地说了好多话,让妈妈在她生产前一个月过来。如果她反应大不方便的话,妈妈就得提早过来。她好像从来没对妈妈一口气说过那么多话,以前和妈妈说话,每次似乎都不会超过十句,而且都是客客气气的,完全不像母女之间的对话。那一次,她觉得不一样了,她像一个女儿一样对妈妈发出可爱的命令,甚至有些撒娇的成分在里面。妈妈的语气似乎也是温热的,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就像那是她的责任,她一直等待着这幸福的召唤,她怎么能不满心欢喜地接受!这也是王芳一直所想的妈妈。妈妈不都是应该为女儿义无反顾吗?所有的妈妈不都是应该这样吗?
挂了电话,王芳依然兴奋着,一心想着妈妈要过来照顾她了,像个得到了礼物的孩子。她把这个消息几乎告诉她认识的每一个人,想让每一个人分享她内心的喜悦。有时是别人问起说,这次是谁来照顾你啊?她就欢喜地说,我妈妈来照顾我,过几个月就来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主动说起的。一个孕妇和别人聊天,难免说到肚子里的孩子,进而说到生产时的种种准备,必然要说到伺候月子的事情。这时,她就会充满底气地给人家说,这次我妈妈过来,老大她就没过来照顾,这次老二她非来不可。说完这句话,她就不由自主地笑了,大家跟着她一起笑了起来。“妈妈要来了!”,这似乎是她从小到大一直念叨的一句话,只不过好些年过去了,这句话像崖畔的回声一样,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弱,几近虚无,也不愿提起。内心里的期盼,从最高处一直往下滑落,到了最后,期盼似乎还有一些残留,更多的却是羞耻。
现在,王芳可以肯定了。她内心里还是有期盼的,这种期盼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微弱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它一直被她强行幽闭在内心深处,不让它走到太阳底下来生根发芽。她好不容易把它幽闭起来的,为此,她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倘若让它一不小心见了光发了芽,再失去控制在她体内疯长成一棵大树,直至占领她的整个身体,那个时候,她不是又成了从前那个绝望而又孤独的小女孩了吗?谁会又一次解救她于漫无边际的绝望与孤独之中呢?给妈妈的电话似乎就是这样一束可怕的幽光,也是一次可怕的失控。在那一刻,她好像被什么东西蛊惑了,成了遥远的回忆里期待妈妈归来的小女孩,终于不管不顾地把心底攒了很久的话对妈妈说出来了。这是多少来年,她第一次像个女儿一样对妈妈说话,这是一种惊喜而又慌乱的感觉,或许还夹杂着一些害怕。电话挂了后,王芳从那种激动中平复了下来,感到不可思议。她刚才干了什么?怎么会用那种语气和妈妈说话?那是她吗?是曾经的她还是现在的她?是少年的她还是已经成了妈妈的她?而哪个又是真正的她呢?想到这些,她就有点头痛,这是她无法想清楚的问题。
后来,王芳就在惶恐忐忑中等待妈妈的电话,等到离生产快一个多月了,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做什么都越来越不方便了,妈妈的电话还没有打过来,她不知道妈妈到底是过来还是不过来。其实,从上次给妈妈打电话后,她就希望妈妈很快打电话过来,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厂子里太忙了,老板不给假,实在没办法。以前很多次,妈妈就是那样答复她的。她的期盼就在这样的答复里一次次地萎缩下去。隔着电话,妈妈一次比一次说得客气,她触摸不到妈妈的表情。她似乎能听到电话那头工厂的嘈杂,机器的鸣响就是一种催促,混合着复杂的表情和气味,妈妈就这样被裹挟其中,拖拽着,不得脱身。她只好轻轻地说一句“哦”,说得越来越小心翼翼。最后,她干脆不问妈妈回来的问题了,在简短的对话里,她们像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样,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就没有别的了。可这次,妈妈迟迟没有打电话过来,她也不好打过去。打过去她说什么呢?说你不要过来了吗?还是问你什么时候过来?似乎都不合适,都让人不知所措。或许妈妈还没有准备好呢。她也没准备好呢,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准备好。在她的生活里,妈妈一直是等待和期盼中的妈妈,而不是生活中的妈妈。她无法想象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样子。她还是希望妈妈尽快来电话,告诉她老板不给假。那样她们都释然了,都无所期待了,日子也就如常如往了,她就可以打电话让婆婆过来了。这样挺好。这样最好! 可王芳实在等不及了,她需要人照顾,婆婆那边还等着她的话呢。她就硬着头皮又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电话还没接通,她就能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像是在敲一扇让人不安的门。她在妈妈的话语里又一次感觉到了为难,可能是因为工作,也可能是因为生活,她不知道。这么些年,她对妈妈的一切知之甚少。她和妈妈的一切基本都是靠电话维系的。在每年寥寥可数的对话里,她们彼此问好,问工作生活身体。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在问她,她告诉妈妈答案,答案里每次都是风调雨顺。她问妈妈的不多,她只知道妈妈一直在工厂里干活。在那种生产小家电的工厂里,妈妈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微不足道却又缺一不可,每天坐在那里不停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工序。她在电视里看到过那种场景,只是她不能想象妈妈坐在那里是什么样子。至于妈妈的生活,她几乎一无所知,她也不想知道。许多年前,当王芳还在上初二的时候,舅舅曾告诉过她,妈妈在那边又找了个男的,好像是个贵州人,两个人好像还生了个女儿。她就知道这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刚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她难过了好几天,觉得妈妈好像被别人抢走了,她怎么都拽不住。她原本抓着妈妈身上的唯一一根线,就那样断掉了。她的力气太小了,只能摔倒在地上大声哭喊,最后连哭声都被空气吃掉了。时间久了,她又觉得没什么了,觉得那不是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情,一定是搞错了,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妈妈。何况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的生活现在是什么样子,这在她的想象之外。
妈妈最后给她说自己过来一个月,她已经请好假了,预产期前一个礼拜就过来了。王芳起初有点埋怨妈妈,现在不了。她不想让妈妈为难,觉得自己不该打这个电话。妈妈可能真得抽不开身,或者妈妈觉得她有婆婆照顾。总之,妈妈肯定有她的难处,是别人无法理解、也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即使她作为女儿,也是无法分担的。她现在长大了,知道女人在生活面前常常身不由己,妈妈想必也是,这是女人的命。
王芳想,妈妈过来就过来吧,现在也不用纠结了,过来再说吧。这些天,小区里的邻居们看着她腆着大肚子出门,一个个都会问她,你妈还没过来?看这肚子都大成这样了,得有人照顾才行。每次她都说,快了快了,过几天就过来了。人们也不追根刨底,她自己也不多说什么。她不知道邻居们背后会怎么说她。她生老大的时候,妈妈没有出现过。现在快生老二了,妈妈依然迟迟没有出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邻居们肯定觉得匪夷所思,这些议论都是难免的。何况这次,她给许多人说过妈妈会来的。如果不来,邻居们又会怎么说呢?她们可能从来没听說过,女儿生孩子,自己亲妈自始至终都没过来看一眼的。可对于王芳来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她早都习惯了这些,也有些理解了。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真相,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只是遥远的表象而已。如果妈妈真的不过来,她的尴尬肯定还是会有的,别人看她的眼神里肯定会更复杂一些。现在好了,妈妈要过来了,别的不说,起码这些尴尬没有了,也可以消除邻居们以往的一些猜疑,给别人证明她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凌乱不堪。
王芳很奇怪没有一个人问关于她爸爸的事情,没有人问她你的爸爸是做什么的、怎么没见来看过你,如此之类的问题。事实上,她从未对这里的任何一个人说起过爸爸的事情,她的世界里是没有这两个字的,她已经把这两个字埋葬掉很多年了。有时候,她怕别人问起。关于爸爸,她该怎么对别人说起呢?她没法给别人说清楚,只好绝口不提。别人似乎也就留意到了她的话语界限,和她一起默契地越过了关于爸爸的一切。有时候,她又希望别人直截了当地问她关于爸爸的事情,把“爸爸”这个词毫无防备地扔在她面前,让她无处可躲。那样的话,她就不能不把关于爸爸的一切和盘托出,也和心里郁积的一切来个了结。可惜一直没有那样的机会。
王芳想着还是要让婆婆早点过来,妈妈说了过些天才能来,且只能来一个月,还是得指望婆婆。王芳有点不好意思给婆婆打电话,她早早就给婆婆肯定地说了妈妈过来照顾自己的,现在又打电话让她过来,算怎么回事?婆婆肯定会不高兴,觉得被她这个儿媳妇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些没面子。不过婆婆不高兴归不高兴,只要她开口,婆婆肯定还是会立马过来的。婆婆嘴皮子有时不饶人,性子也急,但对她这个儿媳妇却是没得说。在家里,处处收拾得妥妥帖帖,不让她插手。她干得多了,还生气,说上了一天班干什么活,她在家闲着干活就当是锻炼身体。有时王芳和李军吵嘴,婆婆也是向着她的,是那种真正的向着她疼她。婆婆知道她儿子脾气差,易怒,也知道王芳脾气好,处处让着别人。吵架这事,在婆婆看来,肯定是自己的儿子没事找事。每次他们吵架,婆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劈头盖脸把李军骂一顿。李军要是顶嘴,她甚至会找个棍子狠打几下。在外人跟前,婆婆也是从来都说王芳的好。她一遍一遍地告诉别人,王芳如何如何脾气好,有些时候简直好得有些过分。对李军太忍让了,把他惯得得寸进尺。对琪琪也太温柔了,要啥给啥,从来没大声讲过话,琪琪要天上的星星,她都会找个梯子爬上去摘给她,你真是对她没办法。婆婆自然是在夸她,也是有意给别人夸赞自家媳妇的好。她是真的希望王芳能厉害一点,在李军和琪琪面前不要一味退让。可能在婆婆看来,女人太过忍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王芳进婆婆家门已经十七年了。她是高二那年住进婆婆家的。那年她十七岁,和李军已经谈了一年多的恋爱。李军那会长得高大帅气,不苟言笑,看上去有些冷酷。她那会长得一般,穿得一般,不是怎么爱说话,学习中等偏上,属于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也不知道李军怎么就开始追她了,她完全没有想到有人会追她,还是李军这样帅气冷酷的男生。她原来只是一心想着读书考大学,逃离让她压抑的处境和生活,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考虑别的事情。李军突如其来的追求把她吓坏了,她不知道怎么办,她对恋爱这回事压根没有概念,也没有人可以给她出主意。刚开始,她处处躲着李军,上学放学都提心吊胆的,课间休息也待在教室里不出去。可李军像个幽灵一样缠着她,怎么都甩不掉。每次她以为都把李军甩掉了,可他偏又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吓得她不知所措,也无路可逃。他们俩就那样一前一后地走着,李军不怎么说话,他也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和王芳有点像。这样几乎沉默地走着,让人难免觉得尴尬。王芳很难受,尤其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不时撇过来的目光。王芳想着,你追着我不放,现在又一句话不说,算是怎么回事啊?为了缓解这种难受和尴尬,王芳开始没话找话,和李军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时间久了,王芳也不躲了,他们也似乎习惯了两个人一起走路,习惯了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别人以为他们已经在恋爱了,他们俩都懒得否认。王芳不知道这算不算谈恋爱。一男一女整天一起走着说着,不是谈恋爱又是什么呢?后来,她觉得这就是恋爱了,李军就是他的男朋友了。李军某一天拉她的手,甚至突然抱她亲她的时候,她虽然慌乱忐忑,也觉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她已经在隐隐期待的事情。 那时王芳住校,每周回舅舅家拿点干粮咸菜,还有少许的生活费。每次看见她回来,妗子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舅舅也会因此沉默寡言。她觉得对不起舅舅,她知道舅舅为难。她是个敏感的人,怎么能看不出舅舅的为难呢!可她没办法,她不知道除了舅舅家,自己还能去哪儿。她做梦都想着有个自己的家可以回,可她没有。原先姥姥活着的时候,她对回舅舅家还有一丝期待,因为那里有些许温暖等着她。现在姥姥没了,舅舅家迅速变得坚硬起来,时刻都让她坐立不安。
王芳是九岁那年来的姥姥家。那年爸爸妈妈离了婚,妈妈去了东莞打工,把她和弟弟放在了姥姥家。婚是她劝了妈妈好久才离的,她不愿意看着妈妈被爸爸打死,也不愿意自己和弟弟有个那样残忍无情的爸爸。爸爸当过兵,退伍回来当农民,看什么都不顺眼。结了婚,妈妈头一胎生了她,爸爸嫌没带把儿,对她和妈妈的厌恶就开始了。第二胎,妈妈又生了个女儿,爸爸就开始打她和妈妈了,那个妹妹最后送给了别人家。第三胎,如爸爸所愿,妈妈终于生下了弟弟。可爸爸对她们的厌恶和暴力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变本加厉了。爸爸一次次用当兵时练下的拳脚来对付无辜的她们,把她们打得死去活来,包括弟弟。有一次,弟弟三岁时吧,只是哭闹了一下,爸爸一生气,直接一脚把弟弟踢飞了。弟弟撞在树上掉下来,昏死过去,吓得妈妈赶紧抱起往医院跑,爸爸在后面仍然破口大骂,骂她们怎么都不死。
王芳长到了九岁,看着爸爸酒喝得越来越多,打她们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妈妈,简直成了他的沙包,他的拳脚没来由地就会落在上面,怎么打都不解气。邻居们劝不住,他们都害怕爸爸,多说一句爸爸就火冒三丈,朝人家破口大骂,挥着拳头威胁别人。那一次,爸爸又打妈妈了,没有人知道原因。妈妈刚开始被爸爸打得喊叫得撕心裂肺,到最后一声不吭,像块破棉絮一样在地上被他踢来踢去,完全没了反应。王芳在一旁抱着一棵槐树看得心惊肉跳,手指紧紧地掐进树皮里。她看见妈妈脸色越来越惨白,嘴角开始流血,她感到妈妈正在死去,而她只能无能为力地做一个旁观者,她绝望极了。
爸爸终于打累了,打不动了,在房间里抓起一瓶酒,边喝边踉跄着走开了,还时不时回过头来对着躺在地上的妈妈叫嚣着骂着,说妈妈在装死,说她不如一只鸡。爸爸走远了,看不见了,王芳才敢过去抱着妈妈。她好怕,想大声哭出来,可是她不敢,她怕爸爸听见再回来打她们。她只是抱着妈妈,轻声地啜泣着,一遍一遍地叫“妈妈妈妈”。她真得好怕妈妈会这样死去,她不知道没了妈妈的生活会怎样。一个由爸爸完全掌控的世界?她不敢想象。她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妈妈的脸上,妈妈猛然咳嗽了几声,终于醒了过来。妈妈说她没事,让她别哭。她要带妈妈去医院,妈妈说不用。她看着怀里的妈妈,眼泪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大。她哭喊着对妈妈说,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不离婚?你在等什么?等到他把你打死了再离吗?他把你打死了我们怎么办?她一口气说完这些,妈妈也跟着哭了起来,她们娘俩抱着哭成一团,把看着她们的邻居都惹得泪水涟涟。
第二天,妈妈就带着她和弟弟去了姥姥家,再也没有回去过。妈妈找到法院,办了强制离婚。法院的人去他们家调查,邻里一问皆知,妈妈身上数不清的伤疤和淤青也能说明一切。尽管爸爸不愿意离,他还放出话来说饶不了妈妈,可妈妈这次铁了心,即使离不了她也不会回去了。婚离了,妈妈始终忐忑着,害怕爸爸随时可能来报复她。就这样过了半年,爸爸一直不见踪影,妈妈的心终于放下些了。
那时,舅舅还没成家,姥姥地里家里的活都还能干得动。可妈妈在娘家这么长期待着,总归不是个事,何况还有王芳和她弟弟要吃饭要上学。不久之后,村里来了招工的人,妈妈思前想后,就下决心和一堆年轻人南下东莞,去厂子里打工了。王芳和弟弟留在姥姥家,妈妈隔上几个月就会寄钱回来,当作他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家里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姥姥和舅舅都很疼他们,接续了妈妈对他们的温情。妈妈大概一个月会打一次电话回来,电话打到村里有商店的人家,他们去接,和妈妈匆忙地说上几句话,互相问长问短,互相在彼此的声音里安慰着彼此。那样的日子虽然想妈妈想得厉害,但却是王芳记忆里难得的美好时光。身边有姥姥舅舅疼爱她们,远方有妈妈可以思念,他们只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样的日子几乎可以称得上无忧无虑。
后来,舅舅结婚了,妗子当了家,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就戛然而止了。他们在舅舅家吃饭做事越来越小心翼翼,就算小心翼翼也经常遭受鄙夷,那种鄙夷让人无处藏躲,仿佛就是要把人赤裸裸地钉在众人的目光里接受审判。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多余,越来越明确了自己外人的身份,也越来越知道他们是无家可归的人。
王芳上初中的时候就住校了,那樣她只有在周末回趟姥姥家就可以了。姥姥家已经不是她的家了,更像是她的补给站,她只需要定期回去补给就行。她上初二的时候,爸爸来舅舅家把弟弟要了回去。爸爸似乎看上去没那么凶了,却也更陌生了。他给姥姥说他戒酒了,不会再打弟弟了。姥姥以为弟弟不愿意跟爸爸回去,可弟弟却出人意料地点了头,就这样跟爸爸回了原来的家。爸爸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王芳,好像她不存在似的。这让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的同时,也让她感觉到了一种被彻底抛弃的疼,这种疼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痊愈。
刚开始打工那几年,妈妈每年过年还回来几天,给王芳买许多零食和新衣服。电话也是每个月都打,说话也满是亲切。再后来,妈妈过年就不回来,她说工厂太忙,过年订单最多,加班费也挣的多。电话也打的少了,一次比一次隔的时间长。电话来了,也是匆忙几句问候,又匆忙挂了。王芳似乎也变了。没打电话前,她日日期待着妈妈的声音。电话接通了,她却想着赶紧说完挂了。等挂了电话,她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后来,舅舅告诉她,妈妈在那边找了人生了孩子的事,她只是难过失落了一会,很快就淡然了。她觉得这些事和她关系不大,或许压根就没有关系,那完全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事情,离她千里万里,她用不着操心。
上初二那年,姥姥死了,舅舅在家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叹息也越来越多。王芳周末回来拿干粮生活费,走到门口,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跨进去。虽然她知道钱妈妈会定期汇回来,但她还是感觉到一种卑微。她也可怜舅舅,她总是担心舅舅有一天会跌倒在尘埃里再也起不来了。有时,她实在不想回去,就拜托同村回去的人帮她把干粮和生活费顺便捎过来,从而避免自己陷入那种尴尬和卑微里。 和李军接吻后的第二周,王芳被李军硬拉着到了他家,给他妈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他女朋友。她简直要被李军羞死了,可李军完全不管不顾,疯了一样。李军可能给他妈说过王芳家的事情,见了王芳,老太太很是高兴,一个劲儿地招呼她,给她做了满满一桌子菜,一家人看着她吃。李军他爸在县里税务局是个科长,家里条件比较好,一家人却一点不势力,都是爽快人。饭桌上,他爸高兴地喝了好几杯酒,和他妈一个劲儿地给王芳碗里夹菜,菜都满得掉到桌子上了。在王芳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也从来没有被母亲和姥姥之外的人这样对待过。现在,母亲好几年未见,姥姥已经归西,她向往的温情更是缥缈如梦了。等第一口饭夹到嘴里,还没咽下去,王芳就哭了,眼泪默默地顺着眼角淌下来,把李军一家人吓得惊慌失措。
那晚,王芳没回去,在李军家睡了一觉。她从来没睡得这么踏实过,一点梦都没做。后来,在李军家人的坚持下,王芳毅然地住进了李军家,成了李军家的半个女儿。李军他妈对王芳处处照顾有加,拿王芳当女儿一样对待。她当然知道王芳迟早是他们家的媳妇,但她对他们有言在先,结婚之前,不能干那事儿,也不能误了学习。他们俩也点了头,算是承诺。
从此,李军的家就成了王芳的家,舅舅家她再也没回去过。尽管学校里有许多人对王芳指指点点,王芳全当没听见。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不需要别人理解,别人也理解不了。
高考时,他们俩都考的二本,李军考的工科,王芳考的医学院,大学都在省城。他们每个周末都见面,甚至每一天都可以见到。回家时,他们也一起回,这个家自然是李军家,现在是他们共同的家。从上大学起,王芳就和李军一起喊妈妈。第一次喊,她怯怯的,总觉得“妈妈”在她的世界里已经成了虚词。喊的多了,她似乎又把“妈妈”这个词唤醒了,觉得妈妈又回来了,她又有了自己的妈妈。何况,李军的妈妈真的就像亲妈一样对她好。她对王芳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式,越来越少了客气,直言不讳,又百般呵护,真的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
上大学时,弟弟突然来找过王芳几次。王芳好几年没见过弟弟了,她想弟弟,又不敢去那个属于爸爸的家找弟弟,何况她早就不认为那个人是她的爸爸。她的爸爸现在姓李,她和李军有共同的爸爸。她都快认不出弟弟来了,弟弟长大了,头发留得好长,故意蓄着胡须,说话也油腔滑调的,眼神闪烁不定,这和她一直想着的弟弟判若两人。弟弟滔滔不绝地说起爸爸的事。他说爸爸自己在镇上街道盖了三层楼,位置很好,自己开了商店,其他门面租给别人开了饭店,楼上单间租给陪读的学生家长,一个月净挣万把块,把别人羡慕得不得了。弟弟说得兴奋不已,哈哈大笑。可是王芳不想听这些,这些都是与她无关的事情。她没有打断弟弟,也不搭话。最后,弟弟说得无趣,跟她说了再见,转身就走了。她在身后喊弟弟留下吃饭,弟弟头也没回,隔空扔过来一个响亮的“不”。后来,弟弟又来了几回,每次都会说起那个人现在的幸福生活,她表现得越来越冷淡,弟弟的兴致也越来越淡。最后,弟弟终于没再出现过。王芳想,弟弟真的出现过吗?来找过她吗?还是她做了一个不太圆满的梦?也许真的是梦吧,王芳有点分不清了。后来,她又偶尔听几个老乡说起过弟弟的近况。他们说弟弟现在在镇子上无人敢惹。他们说弟弟最近打断了别人的腿坐了牢。他们说弟弟某一天把爸爸打得趴在地上哇哇乱哭……王芳听着别人说起的关于弟弟的片段,有些恍惚,觉得好像是那个不太圆满的梦的延续。或许无所谓圆满不圆满,只是与她无关。他们说的都不是她的弟弟,她的弟弟被她弄丢了,到现在都没找回来。
李军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内蒙的一家大型国企,在一家特大型煤矿搞设备管理。第二年,王芳毕业了,本来她可以留在省城当个医生的,却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李军所在的矿区医院,当了一名矿区医生。为此,李军的父母很是生气,他们主要是生李军的气。他们就李军一个儿子,堂堂大学生,在本地又不是找不到好工作,偏偏犟驴似的油盐不进,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他们简直要气疯了,完全无法理解这样失去理智的行为。可李军从小就犟,干什么事从不跟别人商量,长大了,他们就更管不了了,心里虽然愤愤难平,也只能由着他去了。本来他们还想着王芳能劝得他回心转意,结果倒好,一年后,也不声不响地跟着去了那个不毛之地,真是要气死人了。他们两个倒是鸳鸯比翼飞了,却不想想老头老太太怎么办,为了这件事情,他们差点要气出病来。等气消了,他们只能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想到王芳宁愿放弃省城的生活和工作,也要跟着李军到矿区去,他们原本黯然的心又闪亮起来。他们庆幸自己没看错王芳,现在的女人多现实啊,像王芳这样的少之又少,简直快要称得上稀有。
王芳上班的第二年,就和李军领了证,回去办了婚礼。所谓婚礼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要好的亲朋坐了三桌,吃了顿饭而已。結婚的时候,王芳的妈妈来了,她的舅舅和妗子也来了。三个人和李军的父母坐在一桌,始终显得有些拘谨,笑得也很勉强。王芳的妈妈是婚礼当天才来的,当天晚上就坐火车走了。王芳总共也没和妈妈说上几句话,好像就是他们俩给妈妈敬酒时,妈妈很小声地对他们说了句“恭喜你们”,他们俩很客气地答了句“谢谢”。然后就是送妈妈的时候,他们俩把妈妈送上车,火车开的时候,妈妈对他们挥着手说“回去吧。”他们对她挥着手说“路上小心点。”好像再没有别的话了。妈妈走后,她仔细想了又想,确定和妈妈之间只有这两句对话。她好几年没见妈妈,原本的期待已经干瘪。妈妈又出现了,期待又膨胀起来,让她有些不安。在婚礼上,她很多次偷偷地瞥向妈妈,想着要跟妈妈说点什么呢?她似乎期待着,又逃避着,似乎逃避更多一些,加上诸事忙乱,她就那样被牵扯其中,无法抽身出来和妈妈好好说些话。等到送走了妈妈,她又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又是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像是从一个令人窘迫的梦里好不容易醒来。
李军的爸爸妈妈对这个寒酸的婚礼极其不满。他们虽不是富裕人家,但给儿子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的能力还是有的,这是他们两口子憧憬了多少年的场面。结果呢,简直要被人笑死了,区区三桌,别人会怎么看?他们的老脸往哪儿搁?可王芳说她不想像别人一样,不想要那些虚假的热闹,她就想着走动较多的亲朋来捧个场,见证一下他们就行,别的都不需要,都是多余。李军和她想的一样,他也不喜欢那些繁复的程序和虚假的热闹,坚持要办一个极简的婚礼。老的拗不过小的,只好与时俱进,尊重年轻人的意思,可心里是不甘不愿的。这是王芳第一次让公公婆婆不高兴,不过事情过去了,也就翻篇了,公公婆婆都不是那种把怨恨积在心里的人。 王芳第一次和婆婆真正意义上的争吵是有了琪琪之后。
他们虽然结婚早,琪琪却生得晚,怀上琪琪时,王芳已经快三十了。他们早几年在矿区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家,后来又有了自己的车,两个人的收入都很不错。
琪琪是春天生的,过了半岁,琪琪断了奶,会到处乱爬了,王芳也产假结束上了班。转眼,冬天已至,内蒙的冬天风大且急,吹在人脸上刀割一般,温度也常常低至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十几度。婆婆极不习惯这样的冬天,出去冻得要死,家里暖气是烧得足,可她不是个闲得住的人,她喜欢人多的地方,喜欢和左邻右里说话,真要一个冬天待在家里不出去,非把她憋死不行。可内蒙的冬天就是这样,风常常把街上刮得一个人都不剩,她又是一个外地的老太太,本来就说着别人听着有些费劲的方言,现在干脆见个人都困难。眼看着婆婆要憋出病来,王芳虽然舍不得孩子,可最后还是让婆婆抱回了老家。
第二年春天,天暖燕归,婆婆带着琪琪回到了内蒙。冬天来临之后,婆婆又带着琪琪回老家去,就这样候鸟似的迁徙着。琪琪在老家过第三个春节的时候,王芳和李军也回去了,他们每年都会攒些假,过年就可以在家多待一些日子。
那天,李军带着王芳去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吃饭喝酒完了,大家又提议去K歌,王芳不想去,就找借口回家了。到了家门口,敲了半天门没人应,她没带钥匙,婆婆他们可能带着琪琪出去玩了。她就一个人坐在单元楼门前树下的木椅上,等着他们回来。鞭炮声时远时近地响起,身边时不时走过说说笑笑的人群,远处角落里残留着没来得及融化的雪。王芳一个人坐在那里,忽然就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孤单,那种无处可依的感觉迅速淹没了她,她转眼又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把头埋在膝盖上,世界迅速漆黑一片。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王芳不冷不热地对婆婆说过几天就带琪琪走。大家都满是惊愕地看着她。王芳又坚定地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婆婆张大嘴问她为什么,不是说好天暖了她再带过去吗?王芳说孩子还是应该待在妈妈身边,待在这儿她想见都见不着。婆婆说怎么见不着,不是天天手机里看吗?再说你带过去了怎么照顾?怎么上班?你是孙悟空啊?难不成会分身术?她冷冷地说我会想办法的。这个时候,李军也生气了,这件事王芳从来没跟他说起过,突然来这么一出,整得大家都措手不及。他正要发火,王芳说话了,这回她说得更大声了。她说,你别说了,你们都别说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有权利做主。婆婆听了这话,立刻就恼了,大声质问她什么意思?谁要抢你的孩子不成?孩子待在我身边你还不放心?我会虐待她还是会亏待她?给你们好生看着孩子,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倒成了错了?突然就要把孩子硬生生带走,你到底在想什么?安的什么心?王芳有些被婆婆的话搞懵了,婆婆从来没对自己这样说过话,她也从来没和婆婆这样说过话。她只是想让女儿待在自己身边而已,需要那么多理由吗?一个妈妈想和女儿待在一起居然成了居心叵测,这是什么道理?她委屈地嚎啕大哭。大家都在这哭声里沉默无语。
这次突如其来的争吵来势汹汹,去也匆匆。这是十多年里王芳和婆婆的唯一一次争吵,吵得可谓惊天动地。归于沉寂的那一刻,她有种身心俱碎的感觉。
最终,琪琪还是被王芳带走了。尽管大家都不能理解王芳这个突然的决定,婆婆为此也好长时间耿耿于怀,但王芳觉得这是她必须要做的。她必须保持这个家的完整,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该在场的时候在场,谁也不许缺席。她不想看着自己孩子尾巴似地处处跟在奶奶身后,而对妈妈的呼唤和怀抱置若罔闻。那太残酷了,那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残酷。
琪琪被她带到了矿区,她如若休班,就在家陪琪琪。她如果上班,就把琪琪放在小区外的一个托管机构。日子照样过,许多人都是这样。
算起来,她和李军已经结婚将近十年了。他工作忙,平时早出晚归,周末常常还要加班。他还是那样话不多,对她对琪琪都是。他们也常常吵架,一般都是李军情绪化所致。李军冷着脸吼几句,她就扭头走开了,她不想吵。接下来几天,他们互相避让着,一张桌子上吃饭,一张床上睡觉,只是一句话也不说。最后,还是李军递上了笑脸,她顺阶而下,日子又继续过下去,如此反复。她觉得李军应该是爱她的吧,他只是不太会表达,也不太会管控自己的情绪。
有了琪琪后,李军的脾气似乎比以前更差一些了。他对待孩子的哭闹,一上来就是吼,吼不管用就加码威胁,然后就是体罚。李军完全是一个旧式的家长,他不懂得俯下身来和孩子沟通,也不懂得孩子只是孩子,对待孩子应该用孩子的方式。李军频繁的体罚,没有让琪琪更听话,反而让她更执拗寡言了。琪琪也不爱说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着玩著,她常常就跑到一边一个人去玩了。相熟的大人问她话,她也几乎从不回答,眼睛闪烁着看着别处。即使和别人在一起玩得很高兴,其他人都不停地说笑逗闹,她只是玩,却不怎么说话。王芳心急火燎地看着她说,琪琪,你怎么不说话?你看其他小伙伴都在不停地说话,你也说话啊!可琪琪只是看看她,还是不说话。
琪琪越是这样,李军越是生气,打得也更狠,小拇指粗的树枝常常毫不留情地抽在琪琪的小手上,打得她歇斯底里地哭。王芳不敢劝,一劝他打得更狠,只是在一旁无助地看着。记得去年有一次,忘了是琪琪怎么了,打也不管用,李军直接给拎到外面去了。外面零下十几度,还下着雪,琪琪穿着薄薄的秋衣秋裤,就那样在外面站了五分钟,冻得鼻青脸肿,回来后直接病倒。王芳有时觉得李军太可怕了,尤其是对琪琪发火的时候,简直就是个魔鬼。她不知道李军会不会变成她爸爸那样子。她想了想,至少李军没打过她,也不酗酒,烟也不抽,只是对琪琪过分了一点。或许,这就是他做爸爸的方式吧。
现在,她怀上二胎,已经第三十七周了,一个人应付生活的琐碎已经越来越吃力了,还有一个琪琪需要照顾。她必须得向婆婆求助了。那次争吵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她们婆媳之间的关系已经修复如初,又像以前母女那样亲密无间了。
她头一天打电话过去,婆婆第二天采买了许多本地吃食特产,第三天就拎着大包小包坐着火车北上而来了。
婆婆来了,只是像个妈妈一样收拾里里外外的一切,并不问别的事情,也不问王芳的妈妈怎么不来了。婆婆在这些事情上是个聪明人,她不去问那些不该问的问题。即使王芳主动给婆婆说她妈过几天就来、只能待一个月的时候,婆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哦”了一下就过去了,让人觉得这件事情本身或者结果都微不足道,没有必要再深谈下去。
王芳怀孕第三十九周的时候,她的妈妈来了。邻居们都说,王芳的妈妈好年轻啊,看上去就像四十多岁的样子,圆脸盘,齐肩的头发,和王芳真像。实际上,她的妈妈比她婆婆还大三岁,今年五十有六了。
在家里,婆婆忙这忙那,对一切驾轻就熟。她妈妈也跟着走进走出,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坐下似乎也难受,只好毫无头绪地走来串去。婆婆看见了就说,亲家母,你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就好了,家里这点事情又没多少,我忙得过来。她妈妈笑一笑,也并不立刻去坐,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转着。王芳看见了,也对妈妈说,妈你坐着歇会吧,饭有我妈——我婆婆做就行了。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把婆婆叫做妈了,她的生活里也一直只存在这一个妈。现在亲妈出现了,在婆婆眼里,自然是客人,在她这个女儿看来,也更像个客人。
第二天就要剖腹产了,前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还有妈妈三个人去小区里的草坪附近散步。琪琪和几个小伙伴在草坪里追逐嬉戏,婆婆拿着琪琪的水杯还有外套,妈妈坐在草坪旁的一个石墩子上,听她们和一群邻居聊天。听了一会儿,也许觉得无聊,妈妈掏出手机看了起来,时不时对着手机笑了起来。王芳想起几天前,舅舅电话里给她说,妈妈和贵州的那个男的过得不好,那个人也经常打她,还得靠她养活。她不想和那个男的过了,捎话回去想和原来的爸爸复婚,结果爸爸也不要他,骂她自作自受,想得美,做梦。舅舅说,妈妈这些年也不容易,只是对王芳只字不提。
王芳看着妈妈,她现在来到自己的生活里,却依然只是个旁观者。她喊了声“妈”,两个妈妈都应了一声。王芳对着坐在石墩子上的妈妈说,妈,天有点冷了,你穿的少,先回家吧。然后她转过来对婆婆说,妈,你陪我转一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