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高三复习阶段,写作训练应纠正哪些偏差?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有两种偏向必须纠正:一是由于复习任务重,练习量大,写作实践往往被挤掉;二是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木已成舟,练也无益,还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其他练习上。这两种偏向是非常有害的,必须纠正。从占语文试卷总分值的比例来看,作文可谓重中之重;而作文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技能性。技能,需要不断地训练,不停地实践,才能巩固、熟练、提高。如果在高三总复习中,写作实践断了,甚至停了,势必在分值最高的领域造成严重失分,其后果不言而喻。从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角度看,到了高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是就“木已成舟,练也无益”了呢?绝对不是。理由有二:一是写好作文,不但需要综合知识、综合能力,更需要丰厚的人文素养、生活积累。而高三的学生正在走过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不但会在知识、能力的综合方面产生质变,更会在人文素养、生活积累方面产生飞跃。通过写作实践促成这种飞跃的实现,是可能的。这样,就会为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写作技能,表达水平,即使一年内没大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但只要坚持写作实践,也会使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已经达到了的水平,得到熟练和巩固。可以说,不下降就是提高。因此,从思想上纠偏,在行动上实践,写作不能断,更不能停,理当成为作文复习的首要指导思想。
2.考前作文训练要注意什么问题?
高三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宜再搞单项写作能力的训练,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出“成品”上。也就是说。珍惜每一次写作,每次必写成一篇完整的应试作文。每次作文,都要贯彻综合训练的精神,以全面保证每个“成品”的质量,力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考场作文在审题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审题力求全面准确。这是应试作文的前提,虽属老生常谈,却万万不可有丝毫大意。
所谓“全面”,就是题目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条要求都要充分理解,并严格按题目的要求和所示的信息去作文,力避丢三落四。
所谓“准确”,就是如实地把握题目所示的话题,所含的题旨。一定要从题目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观形思神,观物思理,观此思彼,观果思因,观因思果,引出题目中固有的内涵,切忌粗浅感觉,切忌用头脑里固有的观念去套,切忌取其一点以偏概全,切忌表层理解不究内涵。
4.如何选择最佳的作文立意?
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层次,最佳的作文立意就是最新颖、深刻的立意。深刻,并不在于唱高调,说大话;新颖,也不在于刻意的标新立异,求奇求怪。关键是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感受最深之点,再根据现实需要确定写作重点,真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原则,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自己的表达套路。符合实际的便是深刻的,有个性的便是新颖的。
5.写作前列提纲有没有必要?
要想作文的结构合理有序,关键是成文之前在心中(或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列提纲,实际上就是绘制文章表达的蓝图。文章要写成什么样式,安排什么样的结构,各部分间怎样联系,都需要一番谋划。合理,指的是合乎事理,合乎逻辑;有序,指的是次序安排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逻辑、情感等),体现一定的思路。谋篇时,思路为神,结构为形,力求做到神通形美。谋篇的基本操作方式是列提纲。提纲,既是审题、立意的结晶,又是实施写作的依据。依纲写文,才不至于出偏。所以,一定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提高列提纲的能力。
6.如何使作文的表述充分有力?
一要善于打开思路,选择材料。首先要打开思路,根据话题和题旨的需要,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联想,把自己头脑中与话题、题旨有关的各种储备都动员出来,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现实社会的人生百态,文学作品,科学原理,自然现象等等,然后根据典型性的原则筛选材料,将每一个侧面、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层次的命意与写作的典型材料对应起来,这就为表述充分有力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一篇文章的内容,如果只是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一个层次,所用的材料又不典型,其表述不可能充分有力。所以,或多侧面,或多角度,或多层次,再加上典型材料,就是表述充分有力的“能源”所在。
二要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这是表述充分有力的基本功。不善于围绕中心,不善于突出重点,势必分散笔力,甚至偏离中心,表述就不可能充分有力。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中,恰当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可使文章血肉丰满;恰当的议论,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加深文意之效;恰当的抒情,可以增强感染力。议论文中,恰当的叙述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增添文采。如此等等,都是表述充分有力的重要条件,切忌“单打一”。
这三点是一个整体。第一点是核心,是“能源”,是“弹药”;第二点是基础,是关键;第三点只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前两点也只有凭借第三点才能得以充分表达。
7.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提升境界?
作文语言的高境界就是优美生动,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强化修辞意识,养成修辞习惯,有意识地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是强化灵活选用句式的意识,养成选用句式的习惯,特别要注重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这最符合汉语的特点;三是强化措词意识,养成措词习惯,要得体,要注重使用成语和四字词语,这也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8.卷面对得分影响大吗?
卷面对得分影响很大,特别是网上阅卷,扫描后字迹会淡化,所以,字一定要写得规范、工整、醒目,在此基础上力求美观。卷面要干净、规范,修改处要合乎规矩,不可随意涂改。修改部分不能超出扫描区域。卷面是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不可视若等闲。
9.考场作文安排多长时间为宜?
一般地说,15分钟左右完成审题、立意、谋篇,50分钟左右完成表达书写。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在速度中求质量。写得再好,不能按时完成,就是不好。速度就是质量,速度就是分数。
10.如何使作文具有深刻的见解?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必须与做人同步。绝大多数高中生,写作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表达而是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这只要看一看许多同学放开胆子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时其语言是何等的流畅生动,而在正式作文写一些很有意义的话题时竟干瘪无文甚至病态百出的现象,便可以确认这一点。
“从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文如其人。作文,或传播一种知识,作者首先必须掌握这种知识;或阐明一个道理,作者首先必须懂得并相信这个道理;或传达一种情感,作者首先必须具有这种情感;或褒扬一种德 操,作者首先必须崇尚这种德操……总之,做好人是作好文的先决条件之一。学作文与学做人相结合,最根本的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三个基本点。有同样或相似生活经历而语文水平又很相近的人,写出文章来之所以有内容上的深浅厚薄之别,表达上的文野精粗之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体验、感悟的程度不同。
高三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走向成熟的阶段,因而是实行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绝好时机。尽管高三的学习十分紧张,学生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还是有补救手段的。比如:可以认真回顾反思生活经历,实行对生活的二度体验,二度感悟;在做练习时,特别是做阅读练习时,认真吸收其中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品德情操,现代知识,新鲜的材料,鲜活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的构思等等,尽量广采博取,而不要单纯地为做题而做题;还可以适量阅读时文佳作(可自由阅读。也可由老师定期推荐),以便吸收养分,模仿再造。随着学生走向成熟的步伐,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程度要上一个新台阶,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11.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创新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才的重要素质。创新,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考作文中提倡创新,评分等级中专列一项——“有创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创新仅仅理解为是想象、联想能力,甚至理解为求奇求怪,就未免太片面,太不得要领了。
创新,需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条件,才可能有创新的结果。创新需要哪些条件呢?主要有三条:
(1)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创新,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发展,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实践。要发展,必须先继承;要“胜于蓝”,必须先“出于蓝”。凭空编造,不是创新。比如构思,如果你对前人某类文章的构思类型所知甚少,甚至毫无所知,那么,你的构思尽管自以为很创新了,也可能远不及前人;比如材料,你平时不注重积累,也不清楚人们在表现某种思想、某种情感时常用哪些材料,那么,你所选用的写作材料就很可能是陈旧的;比如见解,如果你对前人在某类问题上的见解所知甚少,那么,尽管你绞尽脑汁,也可能成为老生常谈。所以,尽可能地熟悉前人的创新,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做到这一点不是很难,标准也不是很高,作为一个中学生,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再留心一下课外阅读,留心一下大众媒体、社会时事,也就是应具备的基础了。看创新,是看一个中学生应有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哪个大作家、大诗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对此,应该实际一点。
(2)创新思维能力。
要有创新成果,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什么是创新思维?有以下四点;
一是同中见异。人们认识同类事物,往往习惯于看它们的共同点,如果你能在这个基础上善于发现其不同点,便是创新。比如,水稻不能杂交,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水稻的共性,几成定论。我国的袁隆平先生,敢于突破禁区,研究了所有的水稻品种,终于发现了可杂交因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面积种植,增产总额达35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6~9千万人。袁先生的思维就是同中见异的创新思维。
二是异中见同。对不同的事物,人们习惯于看他们的差异,你若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也是创新。比如,我们学习的各门学科,它们各有自己的概念体系,特别是数、理、化、生等学科和语文学科有着更多的不同。但是,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指出,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能力,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因为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钟先生的意见当然是创见,对各科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三是观察事物的全新角度。观察事物,人们通常习惯于从某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如果能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有所发现,阐发新见,就是创新。如“滥竽充数”的故事,历来人们用它来讽刺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当中充数的人。如果你能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思考指出造成滥竽充数的根源之一是齐宣王的不察下情,言路闭塞,吃大锅饭的体制,进而提出反对官僚主义,广开言路,实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便是一种创新。
四是原有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在所有的创造发明中,全新的事物是少量的,大多数是将原来的东西加以重新组合,便产生一个新事物。比如,将相声和独幕剧重新组合创造了喜剧小品,将电影和电视重新组合创造了电视剧。
以上四点掌握了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一定要以第一点为基础,稳扎稳打,如果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3)张扬个性。
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人,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人。只要是自己的,就是有个性的;而有个性的,必然就有创新。
综上所述,无论是谁,要想创新,都必须具备创新条件。舍此,别无他途。
12.如何正确处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之间的关系?
基础等级是一般性要求,发展等级是较高要求,两级要求,可使作文成绩的区分度更加明显,更有利于选拔。面对两级要求,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提出两点建议:
(1)以基础等级为重点。即便是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也必须把基础等级训练放在首位,其他同学自不必说,绝不可好高鹜远。理由有二:一是基础等级分值大,只要保住这一级,就能拿基本分,即使发展等级不拿分,也不至于惨败。二是没有基础等级的高度熟练,发展等级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何况发展等级分值较低,万万不可舍本逐末,舍易就难,舍重就轻,舍实就虚。
(2)打基础中求发展。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虽然在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但在某些项目上,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就某一个考生个人来说,整体上的基础等级与某个方面的发展等级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或者说,在基础等级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发展等级的某个方面有所突破,获得一项或两项发展等级的分数。比如,有的同学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较高,就可能在内容的深刻透彻这一项上有所!突破;有的同学语言功夫较好,则可能在有文采这一项上有所发展。
总之,一定要力保基础等级,根据实际情况求发展等级,各尽所;能,稳中求高。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有两种偏向必须纠正:一是由于复习任务重,练习量大,写作实践往往被挤掉;二是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木已成舟,练也无益,还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其他练习上。这两种偏向是非常有害的,必须纠正。从占语文试卷总分值的比例来看,作文可谓重中之重;而作文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技能性。技能,需要不断地训练,不停地实践,才能巩固、熟练、提高。如果在高三总复习中,写作实践断了,甚至停了,势必在分值最高的领域造成严重失分,其后果不言而喻。从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角度看,到了高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是就“木已成舟,练也无益”了呢?绝对不是。理由有二:一是写好作文,不但需要综合知识、综合能力,更需要丰厚的人文素养、生活积累。而高三的学生正在走过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不但会在知识、能力的综合方面产生质变,更会在人文素养、生活积累方面产生飞跃。通过写作实践促成这种飞跃的实现,是可能的。这样,就会为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写作技能,表达水平,即使一年内没大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但只要坚持写作实践,也会使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已经达到了的水平,得到熟练和巩固。可以说,不下降就是提高。因此,从思想上纠偏,在行动上实践,写作不能断,更不能停,理当成为作文复习的首要指导思想。
2.考前作文训练要注意什么问题?
高三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宜再搞单项写作能力的训练,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出“成品”上。也就是说。珍惜每一次写作,每次必写成一篇完整的应试作文。每次作文,都要贯彻综合训练的精神,以全面保证每个“成品”的质量,力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考场作文在审题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审题力求全面准确。这是应试作文的前提,虽属老生常谈,却万万不可有丝毫大意。
所谓“全面”,就是题目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条要求都要充分理解,并严格按题目的要求和所示的信息去作文,力避丢三落四。
所谓“准确”,就是如实地把握题目所示的话题,所含的题旨。一定要从题目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观形思神,观物思理,观此思彼,观果思因,观因思果,引出题目中固有的内涵,切忌粗浅感觉,切忌用头脑里固有的观念去套,切忌取其一点以偏概全,切忌表层理解不究内涵。
4.如何选择最佳的作文立意?
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层次,最佳的作文立意就是最新颖、深刻的立意。深刻,并不在于唱高调,说大话;新颖,也不在于刻意的标新立异,求奇求怪。关键是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感受最深之点,再根据现实需要确定写作重点,真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原则,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自己的表达套路。符合实际的便是深刻的,有个性的便是新颖的。
5.写作前列提纲有没有必要?
要想作文的结构合理有序,关键是成文之前在心中(或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列提纲,实际上就是绘制文章表达的蓝图。文章要写成什么样式,安排什么样的结构,各部分间怎样联系,都需要一番谋划。合理,指的是合乎事理,合乎逻辑;有序,指的是次序安排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逻辑、情感等),体现一定的思路。谋篇时,思路为神,结构为形,力求做到神通形美。谋篇的基本操作方式是列提纲。提纲,既是审题、立意的结晶,又是实施写作的依据。依纲写文,才不至于出偏。所以,一定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提高列提纲的能力。
6.如何使作文的表述充分有力?
一要善于打开思路,选择材料。首先要打开思路,根据话题和题旨的需要,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联想,把自己头脑中与话题、题旨有关的各种储备都动员出来,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现实社会的人生百态,文学作品,科学原理,自然现象等等,然后根据典型性的原则筛选材料,将每一个侧面、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层次的命意与写作的典型材料对应起来,这就为表述充分有力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一篇文章的内容,如果只是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一个层次,所用的材料又不典型,其表述不可能充分有力。所以,或多侧面,或多角度,或多层次,再加上典型材料,就是表述充分有力的“能源”所在。
二要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这是表述充分有力的基本功。不善于围绕中心,不善于突出重点,势必分散笔力,甚至偏离中心,表述就不可能充分有力。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中,恰当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可使文章血肉丰满;恰当的议论,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加深文意之效;恰当的抒情,可以增强感染力。议论文中,恰当的叙述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增添文采。如此等等,都是表述充分有力的重要条件,切忌“单打一”。
这三点是一个整体。第一点是核心,是“能源”,是“弹药”;第二点是基础,是关键;第三点只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前两点也只有凭借第三点才能得以充分表达。
7.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提升境界?
作文语言的高境界就是优美生动,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强化修辞意识,养成修辞习惯,有意识地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是强化灵活选用句式的意识,养成选用句式的习惯,特别要注重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这最符合汉语的特点;三是强化措词意识,养成措词习惯,要得体,要注重使用成语和四字词语,这也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8.卷面对得分影响大吗?
卷面对得分影响很大,特别是网上阅卷,扫描后字迹会淡化,所以,字一定要写得规范、工整、醒目,在此基础上力求美观。卷面要干净、规范,修改处要合乎规矩,不可随意涂改。修改部分不能超出扫描区域。卷面是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不可视若等闲。
9.考场作文安排多长时间为宜?
一般地说,15分钟左右完成审题、立意、谋篇,50分钟左右完成表达书写。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在速度中求质量。写得再好,不能按时完成,就是不好。速度就是质量,速度就是分数。
10.如何使作文具有深刻的见解?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必须与做人同步。绝大多数高中生,写作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表达而是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这只要看一看许多同学放开胆子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时其语言是何等的流畅生动,而在正式作文写一些很有意义的话题时竟干瘪无文甚至病态百出的现象,便可以确认这一点。
“从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文如其人。作文,或传播一种知识,作者首先必须掌握这种知识;或阐明一个道理,作者首先必须懂得并相信这个道理;或传达一种情感,作者首先必须具有这种情感;或褒扬一种德 操,作者首先必须崇尚这种德操……总之,做好人是作好文的先决条件之一。学作文与学做人相结合,最根本的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三个基本点。有同样或相似生活经历而语文水平又很相近的人,写出文章来之所以有内容上的深浅厚薄之别,表达上的文野精粗之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体验、感悟的程度不同。
高三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走向成熟的阶段,因而是实行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绝好时机。尽管高三的学习十分紧张,学生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还是有补救手段的。比如:可以认真回顾反思生活经历,实行对生活的二度体验,二度感悟;在做练习时,特别是做阅读练习时,认真吸收其中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品德情操,现代知识,新鲜的材料,鲜活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的构思等等,尽量广采博取,而不要单纯地为做题而做题;还可以适量阅读时文佳作(可自由阅读。也可由老师定期推荐),以便吸收养分,模仿再造。随着学生走向成熟的步伐,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程度要上一个新台阶,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11.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创新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才的重要素质。创新,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考作文中提倡创新,评分等级中专列一项——“有创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创新仅仅理解为是想象、联想能力,甚至理解为求奇求怪,就未免太片面,太不得要领了。
创新,需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条件,才可能有创新的结果。创新需要哪些条件呢?主要有三条:
(1)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创新,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发展,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实践。要发展,必须先继承;要“胜于蓝”,必须先“出于蓝”。凭空编造,不是创新。比如构思,如果你对前人某类文章的构思类型所知甚少,甚至毫无所知,那么,你的构思尽管自以为很创新了,也可能远不及前人;比如材料,你平时不注重积累,也不清楚人们在表现某种思想、某种情感时常用哪些材料,那么,你所选用的写作材料就很可能是陈旧的;比如见解,如果你对前人在某类问题上的见解所知甚少,那么,尽管你绞尽脑汁,也可能成为老生常谈。所以,尽可能地熟悉前人的创新,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做到这一点不是很难,标准也不是很高,作为一个中学生,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再留心一下课外阅读,留心一下大众媒体、社会时事,也就是应具备的基础了。看创新,是看一个中学生应有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哪个大作家、大诗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对此,应该实际一点。
(2)创新思维能力。
要有创新成果,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什么是创新思维?有以下四点;
一是同中见异。人们认识同类事物,往往习惯于看它们的共同点,如果你能在这个基础上善于发现其不同点,便是创新。比如,水稻不能杂交,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水稻的共性,几成定论。我国的袁隆平先生,敢于突破禁区,研究了所有的水稻品种,终于发现了可杂交因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面积种植,增产总额达35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6~9千万人。袁先生的思维就是同中见异的创新思维。
二是异中见同。对不同的事物,人们习惯于看他们的差异,你若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也是创新。比如,我们学习的各门学科,它们各有自己的概念体系,特别是数、理、化、生等学科和语文学科有着更多的不同。但是,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指出,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能力,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因为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钟先生的意见当然是创见,对各科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三是观察事物的全新角度。观察事物,人们通常习惯于从某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如果能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有所发现,阐发新见,就是创新。如“滥竽充数”的故事,历来人们用它来讽刺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当中充数的人。如果你能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思考指出造成滥竽充数的根源之一是齐宣王的不察下情,言路闭塞,吃大锅饭的体制,进而提出反对官僚主义,广开言路,实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便是一种创新。
四是原有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在所有的创造发明中,全新的事物是少量的,大多数是将原来的东西加以重新组合,便产生一个新事物。比如,将相声和独幕剧重新组合创造了喜剧小品,将电影和电视重新组合创造了电视剧。
以上四点掌握了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一定要以第一点为基础,稳扎稳打,如果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3)张扬个性。
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人,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人。只要是自己的,就是有个性的;而有个性的,必然就有创新。
综上所述,无论是谁,要想创新,都必须具备创新条件。舍此,别无他途。
12.如何正确处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之间的关系?
基础等级是一般性要求,发展等级是较高要求,两级要求,可使作文成绩的区分度更加明显,更有利于选拔。面对两级要求,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提出两点建议:
(1)以基础等级为重点。即便是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也必须把基础等级训练放在首位,其他同学自不必说,绝不可好高鹜远。理由有二:一是基础等级分值大,只要保住这一级,就能拿基本分,即使发展等级不拿分,也不至于惨败。二是没有基础等级的高度熟练,发展等级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何况发展等级分值较低,万万不可舍本逐末,舍易就难,舍重就轻,舍实就虚。
(2)打基础中求发展。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虽然在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但在某些项目上,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就某一个考生个人来说,整体上的基础等级与某个方面的发展等级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或者说,在基础等级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发展等级的某个方面有所突破,获得一项或两项发展等级的分数。比如,有的同学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较高,就可能在内容的深刻透彻这一项上有所!突破;有的同学语言功夫较好,则可能在有文采这一项上有所发展。
总之,一定要力保基础等级,根据实际情况求发展等级,各尽所;能,稳中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