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从年龄上看,学生处于青少年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这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但心理的发展与生理发展相比却相对滞后——正处于趋于成熟,又尚未成熟的阶段。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如,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就可能会无事生非。又如,他们渴望以成人自居,就像歌手郑智化《年轻时代》中所唱的:“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抽烟的样子要故作潇洒。”盲目地模仿时而让他们自信满满,自以为是,时而让他们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这些成长中的烦恼不仅困扰着孩子而且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2.从经历上看,学生大多经历了初中学业的失败,有些甚至没有完成学业,兜兜转转地来到了中职学校。这种学业上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信心。如,我班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不高,有些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成就动机和上进心。
3.从他们成长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上看,他们都是“90后”,几乎是和“信息大爆炸”、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是习惯用手机与人沟通的一代,是利用网络了解世界的一代,是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一代。他们有想法、有个性,也敢于表达、毫不掩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常常忽略传统观念与文化。如不能更多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尊重他人,就会让人觉得他们是不懂事的一代。如,我班一些科任老师反映的学生问题大多属于对老师的态度问题。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
1.在心理上关爱、尊重与信任学生。
我常问幼教班的学生:“成为好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爱!”“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不要读幼教。”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要尊重学生,尝试平等对话,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想法,甚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想法。
要相信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你不行”,“你很差劲”的标签,要认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两年班主任工作中,在与学生谈心时,我喜欢与他们一起分析“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在老师心中,你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想法一致吗?”“你要怎么做会变得更棒更优秀?”
2.在班级工作中,投其所好,创造条件。
处于心理成长阶段的学生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以此获得成人的理解与尊重。开展各式各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仅能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更能以“学风”带动“班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与成长的平台。我班一位女生,非常腼腆,2012年春季刚入学时,与人说话总是低头,不敢与人对视。我告诉她:“你以后要当老师的,要给很多人上课,你的言行要大方自信才行。”在开展了几次“主题班会”后,她的变化有目共睹:从参加五人小合唱(她的眼睛看地板),到参加两人诗朗诵(纠正后,这次改看天花板了),第三次被选为最助人为乐的同学,与政教处主任合影时她的眼睛看旁边。第四次,她主动要求做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落落大方。她的成长令人欣慰。
在“一班一品”活动中,我班开展了“我的未来由我做主,学习技能绝不放松”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一个常规范化的展示能力的平台。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幼儿歌曲演唱、每日新闻播报、粉笔字与简笔画等竞赛。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生活的趣味与吸引力,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3.遇到问题时,对症下药。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例如,青少年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的发展占有重要位置,但容易发生偏差,走向两个极端——自大、自卑。对这两种学生,老师采用的方式应有所不同。
当自尊心太强,甚至有些自大的孩子犯错时,应“冷处理”。如果“硬碰硬”就容易激起“火花”,更不要当众批评,而要事后个别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自己,明辨是非。如,我班一位女生自尊心强、急躁、思维敏捷、伶牙俐齿、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常不听老师的话,总是坚持自己的做法,与老师对着干。我告诉她我对她寄予的期望——你是一个有领导才能、有主见的人,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是拿主意的那个人,但你不善于为别人着想,这影响了你的领导力,别人不信任你;你是一个思维敏捷、伶牙俐齿的人,但你只想说自己的想法,而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这影响了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但过于急躁,欲速则不达,这影响了你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我就事论事地帮助她分析在这件事上她存在的问题。
对于有点自卑的学生要“热处理”,要不吝言语地经常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他只有一点进步。当他犯错时,我常采用半开玩笑的方式:“你不是一直都很棒吗?今天怎么啦?我都怀疑我听错了,这么懂事的孩子还会犯这个错,你不是一直很努力的吗?要坚持呀!”
4.平等对话,以理服人。
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学生很快就将步入社会,他们更喜欢以成人自居,平等的对话是他们渴望的。因此,中职老师不能总是以长辈的身份、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们。有时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的效果更好。
如,我班一位女生是在社会上工作后来就读的,刚来时总不喜欢穿校服。她说自己知道该做什么,她已是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我肯定了她的独立能力、有主见,但是,服饰不仅有美与个性的一面,还有很多含义。我同她谈了服饰的起源和社会含义,从服饰大师的心理实验到各行各业的制服、从美国总统里根访法的格子西服到克林顿的领带、从世界各国的校服文化到我校的校服争议。最后,她心服口服地表示接受我的观点。
“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内心世界,让我们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以上我从一位班主任的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一些想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从年龄上看,学生处于青少年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这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但心理的发展与生理发展相比却相对滞后——正处于趋于成熟,又尚未成熟的阶段。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如,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就可能会无事生非。又如,他们渴望以成人自居,就像歌手郑智化《年轻时代》中所唱的:“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抽烟的样子要故作潇洒。”盲目地模仿时而让他们自信满满,自以为是,时而让他们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这些成长中的烦恼不仅困扰着孩子而且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2.从经历上看,学生大多经历了初中学业的失败,有些甚至没有完成学业,兜兜转转地来到了中职学校。这种学业上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信心。如,我班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不高,有些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成就动机和上进心。
3.从他们成长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上看,他们都是“90后”,几乎是和“信息大爆炸”、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是习惯用手机与人沟通的一代,是利用网络了解世界的一代,是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一代。他们有想法、有个性,也敢于表达、毫不掩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常常忽略传统观念与文化。如不能更多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尊重他人,就会让人觉得他们是不懂事的一代。如,我班一些科任老师反映的学生问题大多属于对老师的态度问题。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
1.在心理上关爱、尊重与信任学生。
我常问幼教班的学生:“成为好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爱!”“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不要读幼教。”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要尊重学生,尝试平等对话,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想法,甚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想法。
要相信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你不行”,“你很差劲”的标签,要认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两年班主任工作中,在与学生谈心时,我喜欢与他们一起分析“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在老师心中,你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想法一致吗?”“你要怎么做会变得更棒更优秀?”
2.在班级工作中,投其所好,创造条件。
处于心理成长阶段的学生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以此获得成人的理解与尊重。开展各式各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仅能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更能以“学风”带动“班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与成长的平台。我班一位女生,非常腼腆,2012年春季刚入学时,与人说话总是低头,不敢与人对视。我告诉她:“你以后要当老师的,要给很多人上课,你的言行要大方自信才行。”在开展了几次“主题班会”后,她的变化有目共睹:从参加五人小合唱(她的眼睛看地板),到参加两人诗朗诵(纠正后,这次改看天花板了),第三次被选为最助人为乐的同学,与政教处主任合影时她的眼睛看旁边。第四次,她主动要求做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落落大方。她的成长令人欣慰。
在“一班一品”活动中,我班开展了“我的未来由我做主,学习技能绝不放松”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一个常规范化的展示能力的平台。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幼儿歌曲演唱、每日新闻播报、粉笔字与简笔画等竞赛。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生活的趣味与吸引力,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3.遇到问题时,对症下药。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例如,青少年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的发展占有重要位置,但容易发生偏差,走向两个极端——自大、自卑。对这两种学生,老师采用的方式应有所不同。
当自尊心太强,甚至有些自大的孩子犯错时,应“冷处理”。如果“硬碰硬”就容易激起“火花”,更不要当众批评,而要事后个别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自己,明辨是非。如,我班一位女生自尊心强、急躁、思维敏捷、伶牙俐齿、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常不听老师的话,总是坚持自己的做法,与老师对着干。我告诉她我对她寄予的期望——你是一个有领导才能、有主见的人,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是拿主意的那个人,但你不善于为别人着想,这影响了你的领导力,别人不信任你;你是一个思维敏捷、伶牙俐齿的人,但你只想说自己的想法,而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这影响了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但过于急躁,欲速则不达,这影响了你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我就事论事地帮助她分析在这件事上她存在的问题。
对于有点自卑的学生要“热处理”,要不吝言语地经常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他只有一点进步。当他犯错时,我常采用半开玩笑的方式:“你不是一直都很棒吗?今天怎么啦?我都怀疑我听错了,这么懂事的孩子还会犯这个错,你不是一直很努力的吗?要坚持呀!”
4.平等对话,以理服人。
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学生很快就将步入社会,他们更喜欢以成人自居,平等的对话是他们渴望的。因此,中职老师不能总是以长辈的身份、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们。有时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的效果更好。
如,我班一位女生是在社会上工作后来就读的,刚来时总不喜欢穿校服。她说自己知道该做什么,她已是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我肯定了她的独立能力、有主见,但是,服饰不仅有美与个性的一面,还有很多含义。我同她谈了服饰的起源和社会含义,从服饰大师的心理实验到各行各业的制服、从美国总统里根访法的格子西服到克林顿的领带、从世界各国的校服文化到我校的校服争议。最后,她心服口服地表示接受我的观点。
“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内心世界,让我们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以上我从一位班主任的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一些想法,与各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