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师法古人,时人影响及其个人审美取舍三个方面研究王宠小楷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过程,其次,探究在王宠小楷的风格转变过程中捺画的形态变化及其取法何处,对我们在学习王宠小楷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文本将王宠小楷按王宠年龄分为两个阶段:22岁至32岁的书风为清新淡雅,既第一个阶段,32岁至40岁为古拙奇趣,为第二阶段。总结出王宠的小楷具有几个风格特点:即清新淡雅,结体空灵,古拙奇趣,并结合作品加以分析形成此种风格的原因,最后总结王宠的书法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王宠小楷,取法,形成过程,捺画
1.王宠生活的时代背景
1.1王宠生平
王宠生于公元一四九四年,卒于公元一五三三年,初字屡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苏州人,其父王贞为酒馆商人,所居住在苏州的商业中心,平日商贾并立,喧嚣芜杂。少年王宠立志读书致仕,改变命运,同时,其父王贞厌恶尘嚣,喜爱收藏,且与文人雅士相交。王宠十七岁与兄王守拜入蔡羽门下读书,不忘其父期望,刻苦学习却八试不第,后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世人称“王贡士”。王宠一生仕途屡造不顺,后隐居于湖光山色中,以诗书画印消遣余生。王宠天分既高,学养又富,所涉及诗书画造诣极深明代著名书法家,以小楷与行草名高于世,其学书刻苦专精,曾在石湖读书写字二十余年,后诗书名满吴门。在明代书法史中,王宠以独特的小楷体式和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当世。他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以书名名高一世,尤精小楷。其小楷近学明人,后上追晋唐,在明人中取其师文征明楷法为基,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亦有独到的体会,学其点画厚重凝练。在晋人中始学王右军《孝女曹娥碑》、《黄庭经》,后复追锺太傅,取其宽博之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主要研究王宠小楷風格中捺画在每个阶段的转变过程、取法对象,由小及大的去阐释其书法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1.2所处时代
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大多与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有关系。苏州附近的地理环境创造了经济繁荣,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吴中的优秀人才不断外出,在吴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有深厚书法传统的吴苏地区是王宠小楷产生的条件,在元时期,一大批文人就在此从事书画活动,赵孟頫、倪瓒均写的一手漂亮的小楷。传承至明初,朝廷中出现一部分江浙籍以书入仕的中书舍人,皆擅小楷,虽书法面貌缺少个人风格,但亦可证实吴苏地区深厚的小楷书法传统。传至明中叶,其师文征明擅小楷,祝允明亦于小楷见长。于此可见,苏州地区小楷氛围浓厚,亦有利于王宠小楷书风的形成。
2.王宠小楷书法风格分期
王宠八试不第,仕途忐忑。由于封建体质科举考试对书法的要求很高,王宠在少年时期便注重小楷书法的学习,跟随蔡羽学习诗文时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审美风格,这促进了王宠在小楷方面的成就。王宠虽英年早逝,但其天分极高学养又富,在早期就展现出他独特的书风追求。王宠小楷作品根据风格面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5岁至32岁的书风为清新淡雅,既第一个阶段,32岁至40岁为古拙奇趣,为第二阶段。以下具体分析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1第一阶段
《南华真经内七篇》
文征明《归去来兮》
现在可以看到最早的王宠小楷作品是王宠二十二岁所作《南华真经内七篇》,此作可看出王宠小楷风格取法主要从师文徵明,风格变化虽不明显,但审美意识已展开。梁启超曾评价王宠此幅小楷有仙道气息,韵致在文徵明之上。
此时期王宠小楷的风格特征大抵是“清新雅致”,正是这种秀雅雅致的用笔成就了《南华真经内七篇》清秀雅润的气息。《南华真经内七篇》整篇作品气息清纯恬静,儒雅自得,打开卷面便能感受到浓郁的书卷气,此时期王宠小楷潇洒宕逸,有书生气。根据此篇作品,可以看出此时楷书风格并未脱离其师文徵明笼罩,结体酷似文氏,多成方形,大小一致,收放有度。此阶段的捺画大多瘦长,多数字用捺画做主笔,撇捺左收右放,形状不出其师,与文徵明所书《莲社图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所似,用笔轻灵,横画多做露锋起笔尖笔入纸,笔力匀称稳定,气息静穆,书写过程中一丝不苟。有些字形部首错位有趣,可以看出王宠有意识的去和其师文徵明所书小楷做出变化。
第二阶段是25岁至38岁,王宠学习古人渐渐形成自我风格的时期,这一时期书写作品较多,质量也很高,主要有《赠别家兄履约七首》《尚书册》《圣主得贤颂》《辛巳书事十首》《琴操十首》。在这一时期里王宠广泛涉猎晋唐小楷,欲从中获取养分,他取法钟太傅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颜真卿,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的小楷都在王宠作品中留下了影子,王宠在这一阶段中边临帖边明确自己的小楷风格。
《赠别家兄履约会试七首》所作时王宠二十六岁,此时王宠兄王守中第,即将奔赴官场,王宠亦即将于兄分离,书小楷七首,希望兄王守能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也希望自己想其兄一样能够鱼跃龙门。文嘉在此文后拔曰“盖意度萧散,下笔能过人”。此书用笔蕴藉含蓄,颇富篆籀笔意,笔画短促敦厚,捺划平直有隶意,笔画搭接处有留白,笔断意连,形成意想不到的空间,从此书中可以看出钟繇《荐季直表》的影子。
《尚书册》
祝允明楷书千字文
《尚书册》此幅作品长22厘米,宽60厘米,此幅作品书于1521年,此时王宠28岁。此作结构方正,上下错落有致,行笔利落,多露锋起笔,但较《南华真经七首》已非常含蓄,此件作品仍然可以看出文祝二人对王宠的影响:转角略重,左轻右重,收笔停驻,捺划的角度和厚重程度和祝枝山如出一辙,“口”部横竖的处理关系是文氏的特点。此篇笔画沉着厚重,整体外拓,亦可看出颜真卿《麻姑仙坛》遗意,此篇作品的结字严谨程度已经比《赠别家兄履约七首》高出太多。王宠智慧的地方在于学习法帖时并不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想想要的风格有所取舍,这使他所书小楷在技法和个性两个方面获得双重提升。 《辛巳书事诗七首》
褚遂良《破邪论》
《辛巳书事诗七首》是王宠三十岁所书。此幅小楷字迹清朗,结构停匀,用笔清瘦富有骨力。左右体势开张,收放有度。罗振玉曾评:“王宠小楷初学钟太傅,三十以后专师虞世南”。此件作品有虞世南秀美之姿,又得钟繇古致之气,能把质朴和华美很好的结合到一件作品之中实属不易,字中多有留白,往往笔画搭接处停顿,笔断意连在这幅作品中表现的更加熟练,暗合儒家之中庸思想,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所谓君子。此幅作品相对于《尚书册》较弱,在这幅作品中,王宠更加注重对唐人法度的学习,捺画从起笔的轻灵到中段的厚重又提笔变成瘦挺,变化多端,是此阶段王宠小楷的代表作品。
2.3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王宠形成了自己古拙奇趣的风格,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有《琴操十首》《游包山诗卷》。
《游包山集》
《游包山诗卷》,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该书作书于1527年,王宠三十四岁,此幅作品将钟繇小楷和虞世南小楷完美的结合起来,取虞小楷冲淡之姿,合以钟繇古拙之意,笔画厚重,短促有力,字形拙中予巧,笔断意连,撇捺搭接之处少有连续之笔,单字结构左收右放,意境闲雅。此作品中笔画饱满,一反前期虚灵之感,捺划的形状偏直,线条中段饱满,结构上有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古拙神采,字内空间留白又有钟繇的感觉,可见王宠入古又不泥古,兼收博采,灵活变通,已成自家面貌。
王雅宜此阶段已不止追求字形结构,转而追求更为高级的神采,追求型迹之外的静谧之气,相对于第一、二时期的空灵感来说,这篇作品显得相对厚重,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感觉,实则古,虚则空,王宠能在厚重和空灵之间找到相结合的平衡点,便产生了王宠小楷独特的气质。那是属于王宠自己的气质,属于王宠自己的风格,所谓古质而今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王寵能把古质和今研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于其个人气质有关,亦和他功力深厚有关,也颇符合王宠追求的中庸之道。此作是王宠盛年之作,亦是王宠确定风格之后的代表作品。
3.王宠小楷书风总结
王宠小楷书风主要有清新淡雅,结体空灵,古拙奇趣三个方面。清新淡雅在王宠初学小楷之时便已有展现,是王宠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气质,此种气质在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清新远淡,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潇洒闲逸。这正是王宠第一时期产生的书法风格的感觉。此种风格是受其师文徵明影响。文徵明自少年时便勤习小楷,拜服于赵孟頫小楷门下,赵体小楷最大的特征便是清新,这也对王宠初期小楷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但王宠学其师并不囿于师。文徵明小楷中撇捺幅度较大,与赵孟頫类同,王宠小楷却有意识的避开这种倾向,当撇捺出现在同一字中,他收张并用、长短穿插,开创出一种和谐之美。这正是王宠学习书法的过人之处,他学其师不止学习外在结构,还学习结构之上的味道和神采。
从《辛巳书事诗七首》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宠小楷的另一特点“结体空灵”。许多许多笔画只写一半或者直接简化为点,笔画搭接之处大多不用实接而用虚接,有一种似断非断,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空灵感,这样处理整体篇章显得十分的舒朗,萧散。在字中结体往往出乎意料,空间布白控制的十分巧妙,在分散中又有一种聚合力,方正之中又有切斜的美感,笔画顾盼有姿,又收放有度,起笔收笔沉稳凝重,给人带来一种安定平和、洁净超逸的感受。给人一种错落有致松散通透的感觉,章法又行距大于字距,有行无列,所以王宠“空灵”的特点不仅仅是结字造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应归于章法。
王宠小楷还有一风格“古拙奇趣”。王宠小楷以魏晋小楷为根基,将含有隶书笔意的用笔掌握,具体表现在王宠书写笔画时的“不漏锋芒”,具体体现在王宠小楷《游包山诗集》上。在此幅作品之中,用笔含蓄内敛通常单字之中左右侧位、结构中左右空间大量留白的方法来产生“古拙”的味道,此种方法应是学习钟繇而得,此外另一个造成王宠小楷有“拙”味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明朝中期刻帖兴盛,王宠临习的大多也是刻帖,临摹刻帖会造成板滞的气息,恰恰是这种带板滞的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王宠小楷的“拙”味,虽结体不尚严谨,但是用这种结字方法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是独一无二的。
结语
此篇论文主要分析王宠小楷书风的转变过程及师法对象,捺划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其次介绍王宠小楷形成的时代背景。在文章最后总结王宠小楷风格为空灵、古趣,并阐述王宠对于后世及当代的影响
王宠是不幸运的,在仕途上忐忑一生,而且英年早逝,这使他失去了更多完善自己书风的时间。孙过庭所说“人书俱老”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寿命作保证,那么他的艺术很难达到他应有的高峰,王宠也未达到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界,假若使王宠再活三十年,所经历的人生感悟又会让他的书风变成何种风貌?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宠在小楷一路已经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和艺术语言,时至今日,王宠小楷仍然在影响书坛,很多人欣赏其空灵高古的书风而日追手摹。王宠小楷书风是一粒种子,会在当下书坛生根发芽,结出许多璀璨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陈志平.论陈献章对“吴门书派”的影响[J].书画世界,2014(03):25-27.
[2]王其远.略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吴门书派[J].美术大观,2014(04):33.
[3]王丽. 简淡为美,萧散虚和[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刘根货.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以中原书法与江浙书法为例[J].中州学刊,2011(06):243-245.
[5]宋烨. 王宠小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6]戴立强.明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册记[J].收藏家,2006(08):46-48.
[7]向彬.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J].艺术百家,2005(06):71-73.
[8]傅红展.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04):33-41+157.
作者简介:李佳森(1998.6—),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宁人,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书法篆刻,研究方向:书法创作
(新疆艺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00)
关键词:王宠小楷,取法,形成过程,捺画
1.王宠生活的时代背景
1.1王宠生平
王宠生于公元一四九四年,卒于公元一五三三年,初字屡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苏州人,其父王贞为酒馆商人,所居住在苏州的商业中心,平日商贾并立,喧嚣芜杂。少年王宠立志读书致仕,改变命运,同时,其父王贞厌恶尘嚣,喜爱收藏,且与文人雅士相交。王宠十七岁与兄王守拜入蔡羽门下读书,不忘其父期望,刻苦学习却八试不第,后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世人称“王贡士”。王宠一生仕途屡造不顺,后隐居于湖光山色中,以诗书画印消遣余生。王宠天分既高,学养又富,所涉及诗书画造诣极深明代著名书法家,以小楷与行草名高于世,其学书刻苦专精,曾在石湖读书写字二十余年,后诗书名满吴门。在明代书法史中,王宠以独特的小楷体式和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当世。他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以书名名高一世,尤精小楷。其小楷近学明人,后上追晋唐,在明人中取其师文征明楷法为基,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亦有独到的体会,学其点画厚重凝练。在晋人中始学王右军《孝女曹娥碑》、《黄庭经》,后复追锺太傅,取其宽博之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主要研究王宠小楷風格中捺画在每个阶段的转变过程、取法对象,由小及大的去阐释其书法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1.2所处时代
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大多与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有关系。苏州附近的地理环境创造了经济繁荣,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吴中的优秀人才不断外出,在吴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有深厚书法传统的吴苏地区是王宠小楷产生的条件,在元时期,一大批文人就在此从事书画活动,赵孟頫、倪瓒均写的一手漂亮的小楷。传承至明初,朝廷中出现一部分江浙籍以书入仕的中书舍人,皆擅小楷,虽书法面貌缺少个人风格,但亦可证实吴苏地区深厚的小楷书法传统。传至明中叶,其师文征明擅小楷,祝允明亦于小楷见长。于此可见,苏州地区小楷氛围浓厚,亦有利于王宠小楷书风的形成。
2.王宠小楷书法风格分期
王宠八试不第,仕途忐忑。由于封建体质科举考试对书法的要求很高,王宠在少年时期便注重小楷书法的学习,跟随蔡羽学习诗文时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审美风格,这促进了王宠在小楷方面的成就。王宠虽英年早逝,但其天分极高学养又富,在早期就展现出他独特的书风追求。王宠小楷作品根据风格面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5岁至32岁的书风为清新淡雅,既第一个阶段,32岁至40岁为古拙奇趣,为第二阶段。以下具体分析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1第一阶段
《南华真经内七篇》
文征明《归去来兮》
现在可以看到最早的王宠小楷作品是王宠二十二岁所作《南华真经内七篇》,此作可看出王宠小楷风格取法主要从师文徵明,风格变化虽不明显,但审美意识已展开。梁启超曾评价王宠此幅小楷有仙道气息,韵致在文徵明之上。
此时期王宠小楷的风格特征大抵是“清新雅致”,正是这种秀雅雅致的用笔成就了《南华真经内七篇》清秀雅润的气息。《南华真经内七篇》整篇作品气息清纯恬静,儒雅自得,打开卷面便能感受到浓郁的书卷气,此时期王宠小楷潇洒宕逸,有书生气。根据此篇作品,可以看出此时楷书风格并未脱离其师文徵明笼罩,结体酷似文氏,多成方形,大小一致,收放有度。此阶段的捺画大多瘦长,多数字用捺画做主笔,撇捺左收右放,形状不出其师,与文徵明所书《莲社图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所似,用笔轻灵,横画多做露锋起笔尖笔入纸,笔力匀称稳定,气息静穆,书写过程中一丝不苟。有些字形部首错位有趣,可以看出王宠有意识的去和其师文徵明所书小楷做出变化。
第二阶段是25岁至38岁,王宠学习古人渐渐形成自我风格的时期,这一时期书写作品较多,质量也很高,主要有《赠别家兄履约七首》《尚书册》《圣主得贤颂》《辛巳书事十首》《琴操十首》。在这一时期里王宠广泛涉猎晋唐小楷,欲从中获取养分,他取法钟太傅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颜真卿,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的小楷都在王宠作品中留下了影子,王宠在这一阶段中边临帖边明确自己的小楷风格。
《赠别家兄履约会试七首》所作时王宠二十六岁,此时王宠兄王守中第,即将奔赴官场,王宠亦即将于兄分离,书小楷七首,希望兄王守能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也希望自己想其兄一样能够鱼跃龙门。文嘉在此文后拔曰“盖意度萧散,下笔能过人”。此书用笔蕴藉含蓄,颇富篆籀笔意,笔画短促敦厚,捺划平直有隶意,笔画搭接处有留白,笔断意连,形成意想不到的空间,从此书中可以看出钟繇《荐季直表》的影子。
《尚书册》
祝允明楷书千字文
《尚书册》此幅作品长22厘米,宽60厘米,此幅作品书于1521年,此时王宠28岁。此作结构方正,上下错落有致,行笔利落,多露锋起笔,但较《南华真经七首》已非常含蓄,此件作品仍然可以看出文祝二人对王宠的影响:转角略重,左轻右重,收笔停驻,捺划的角度和厚重程度和祝枝山如出一辙,“口”部横竖的处理关系是文氏的特点。此篇笔画沉着厚重,整体外拓,亦可看出颜真卿《麻姑仙坛》遗意,此篇作品的结字严谨程度已经比《赠别家兄履约七首》高出太多。王宠智慧的地方在于学习法帖时并不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想想要的风格有所取舍,这使他所书小楷在技法和个性两个方面获得双重提升。 《辛巳书事诗七首》
褚遂良《破邪论》
《辛巳书事诗七首》是王宠三十岁所书。此幅小楷字迹清朗,结构停匀,用笔清瘦富有骨力。左右体势开张,收放有度。罗振玉曾评:“王宠小楷初学钟太傅,三十以后专师虞世南”。此件作品有虞世南秀美之姿,又得钟繇古致之气,能把质朴和华美很好的结合到一件作品之中实属不易,字中多有留白,往往笔画搭接处停顿,笔断意连在这幅作品中表现的更加熟练,暗合儒家之中庸思想,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所谓君子。此幅作品相对于《尚书册》较弱,在这幅作品中,王宠更加注重对唐人法度的学习,捺画从起笔的轻灵到中段的厚重又提笔变成瘦挺,变化多端,是此阶段王宠小楷的代表作品。
2.3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王宠形成了自己古拙奇趣的风格,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有《琴操十首》《游包山诗卷》。
《游包山集》
《游包山诗卷》,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该书作书于1527年,王宠三十四岁,此幅作品将钟繇小楷和虞世南小楷完美的结合起来,取虞小楷冲淡之姿,合以钟繇古拙之意,笔画厚重,短促有力,字形拙中予巧,笔断意连,撇捺搭接之处少有连续之笔,单字结构左收右放,意境闲雅。此作品中笔画饱满,一反前期虚灵之感,捺划的形状偏直,线条中段饱满,结构上有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古拙神采,字内空间留白又有钟繇的感觉,可见王宠入古又不泥古,兼收博采,灵活变通,已成自家面貌。
王雅宜此阶段已不止追求字形结构,转而追求更为高级的神采,追求型迹之外的静谧之气,相对于第一、二时期的空灵感来说,这篇作品显得相对厚重,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感觉,实则古,虚则空,王宠能在厚重和空灵之间找到相结合的平衡点,便产生了王宠小楷独特的气质。那是属于王宠自己的气质,属于王宠自己的风格,所谓古质而今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王寵能把古质和今研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于其个人气质有关,亦和他功力深厚有关,也颇符合王宠追求的中庸之道。此作是王宠盛年之作,亦是王宠确定风格之后的代表作品。
3.王宠小楷书风总结
王宠小楷书风主要有清新淡雅,结体空灵,古拙奇趣三个方面。清新淡雅在王宠初学小楷之时便已有展现,是王宠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气质,此种气质在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清新远淡,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潇洒闲逸。这正是王宠第一时期产生的书法风格的感觉。此种风格是受其师文徵明影响。文徵明自少年时便勤习小楷,拜服于赵孟頫小楷门下,赵体小楷最大的特征便是清新,这也对王宠初期小楷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但王宠学其师并不囿于师。文徵明小楷中撇捺幅度较大,与赵孟頫类同,王宠小楷却有意识的避开这种倾向,当撇捺出现在同一字中,他收张并用、长短穿插,开创出一种和谐之美。这正是王宠学习书法的过人之处,他学其师不止学习外在结构,还学习结构之上的味道和神采。
从《辛巳书事诗七首》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宠小楷的另一特点“结体空灵”。许多许多笔画只写一半或者直接简化为点,笔画搭接之处大多不用实接而用虚接,有一种似断非断,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空灵感,这样处理整体篇章显得十分的舒朗,萧散。在字中结体往往出乎意料,空间布白控制的十分巧妙,在分散中又有一种聚合力,方正之中又有切斜的美感,笔画顾盼有姿,又收放有度,起笔收笔沉稳凝重,给人带来一种安定平和、洁净超逸的感受。给人一种错落有致松散通透的感觉,章法又行距大于字距,有行无列,所以王宠“空灵”的特点不仅仅是结字造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应归于章法。
王宠小楷还有一风格“古拙奇趣”。王宠小楷以魏晋小楷为根基,将含有隶书笔意的用笔掌握,具体表现在王宠书写笔画时的“不漏锋芒”,具体体现在王宠小楷《游包山诗集》上。在此幅作品之中,用笔含蓄内敛通常单字之中左右侧位、结构中左右空间大量留白的方法来产生“古拙”的味道,此种方法应是学习钟繇而得,此外另一个造成王宠小楷有“拙”味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明朝中期刻帖兴盛,王宠临习的大多也是刻帖,临摹刻帖会造成板滞的气息,恰恰是这种带板滞的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王宠小楷的“拙”味,虽结体不尚严谨,但是用这种结字方法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是独一无二的。
结语
此篇论文主要分析王宠小楷书风的转变过程及师法对象,捺划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其次介绍王宠小楷形成的时代背景。在文章最后总结王宠小楷风格为空灵、古趣,并阐述王宠对于后世及当代的影响
王宠是不幸运的,在仕途上忐忑一生,而且英年早逝,这使他失去了更多完善自己书风的时间。孙过庭所说“人书俱老”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寿命作保证,那么他的艺术很难达到他应有的高峰,王宠也未达到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界,假若使王宠再活三十年,所经历的人生感悟又会让他的书风变成何种风貌?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宠在小楷一路已经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和艺术语言,时至今日,王宠小楷仍然在影响书坛,很多人欣赏其空灵高古的书风而日追手摹。王宠小楷书风是一粒种子,会在当下书坛生根发芽,结出许多璀璨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陈志平.论陈献章对“吴门书派”的影响[J].书画世界,2014(03):25-27.
[2]王其远.略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吴门书派[J].美术大观,2014(04):33.
[3]王丽. 简淡为美,萧散虚和[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刘根货.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以中原书法与江浙书法为例[J].中州学刊,2011(06):243-245.
[5]宋烨. 王宠小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6]戴立强.明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册记[J].收藏家,2006(08):46-48.
[7]向彬.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J].艺术百家,2005(06):71-73.
[8]傅红展.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04):33-41+157.
作者简介:李佳森(1998.6—),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宁人,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书法篆刻,研究方向:书法创作
(新疆艺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