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编辑对于出版物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兼具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外界经营能力,才能真正成就出一名好编辑。
关键词:编辑; 自身素养 ;外部经营
编辑是出版物的生产加工者,是出版物生产的直接责任人。编辑素质的好坏、编辑水平的高低、编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好坏。一名好的编辑,对于提高出版物的品味及其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在出版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做出版要有学者气,也要有江湖气。”对此笔者的理解是要成为一名好编辑,需要自身素养和外部经营并驾齐驱,只有“内外兼修”,方能成就梦想。
一、扎实的内功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一名编辑具有广博的学识,专业的做事态度,注重自身的修养,苦练“内功”,才可能为自己成长为优秀的编辑打下坚实的基础。
1.自身的学识素养
对于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尤其是电子音像社的编辑来说,自身光有文字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着丰富的学识,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内容有着深刻的了解。谈到编辑与学识的关系,我们不由得想到我国明代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毛晋。他博览群书,是一位大学者,尤喜罗致天下善本,精心校读。他编辑的多种大型丛书、套书,以汲古阁的名义刊刻,成为天下士人信任的善本,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个例子说明学识在编辑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强调要做个“杂家”,要能够旁征博引,而编辑则应在“杂家”的基础上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对从事的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具备此方面深厚的知识储备,在和作者沟通时才能提出专业意见,指引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类产品的编辑,如果对教育孩子完全没有概念,也没有家长的心态,就将使得编辑与这类选题本身就存在距离感,在组织策划选题时只能外行看热闹,无法做到内行看门道。如此一来,工作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作为幼教类编辑要补的第一课,就是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体会父母培养孩子的心态,了解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才能有助于我们把握选题方向。同时,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与作者沟通,而作者认为你是一个好编辑,是这方面的专家,才会信任你,才会把好的作品交到我们手上出版。
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但是一名编辑也必须具有“敢将十指夸针巧”的本领,别人才会愿意让你帮他“做嫁衣裳”。
2.专业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当年足球圈里最流行的话语不但适合体育范畴,在出版领域同样适用。接到读者的邮件及时回复,遇到作者的疑问仔细解释,这些只是细节,却体现了一个编辑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在编辑内容时细心,在与作者沟通时耐心,在市场调研时多心,所有的这些用心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给人的印象你就会是一个认真负责、值得别人信赖的编辑。在出版的专业背景下,编辑也会是出版社的一种资源,更会是一个出版社的无形资产。可以成为业界公认的优秀编辑,自然也会得到作者的认同,好的稿源也就不再是問题。
3.法律意识
作为编辑,在选题操作过程一定会牵涉到很多合同方面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法律意识,尤其对版权法、著作权法精通掌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出版界的侵权风险正在升级,且日趋白热化。要规避侵权风险,从编辑的角度而言,主要是跟踪我国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以及新法的颁布,不断培养和增强的知识产权意识,重点做好作品授权、作品署名、作品内容三方面工作。这样才能在合作时尽量避免作者与出版社产生的纠纷,才能使出版社维护自己的权益,规避法律的风险。
4.协作意识
协作意识也是一个编辑需要修炼的基本功。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电子音像出版尤其是一个协作性非常强的行业。从小的方面讲,电子音像社的编辑要与作者协作,与录音师协作,与生产部门协作,与发行部门协作。从大的方面讲,编辑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合作,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因此,编辑就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才能理顺各层关系,使我们制作的产品从最开始的策划到最后的出版,各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良好的外部经营
拥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只是成功的一半。了解市场热点与变化,拥有人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很好地经营,有时候才是决定性的成功因素。
1.关注市场
目前市面上出版社众多,出版的产品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只要出现了几个出版社的名字,还是会让人眼前一亮。工具书首推商务印书馆,行业形势分析离不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各类皮书,说到外语类书籍人们自然会想到外研社。这就是品牌效应,而在品牌效应之下产生的品牌忠实度对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相较于纸质图书,电子音像市场的整体混乱和其制品本身的易复制性使得品牌忠实度对电子音像出版社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一家出版社认定了发展方向,就要努力培育自己的这个市场,可能刚开始出版的产品不多,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随着开发产品数量的增多,逐渐会产生规模效应,就会树立起品牌。而一名编辑,既然有自己的专业编辑领域,就要时刻关注这个领域的市场动态,了解这个领域的热点,把握读者的需求。所有的编辑工作应该一切从这个领域的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从选题的提出、作者的选择到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字体字号、版式和装帧设计风格的选择等,都要立足于这个领域的市场、立足于读者的需要,都要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市场和读者。
2.关注作者资源
编辑一方面要不断吸引有潜力的作者,开发新的作者资源,另一方面也要稳定既有的作者队伍,做好现有作者资源的维护。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朋友。除了策划与撰写的需要,作者与编辑之间进行工作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也应该是必须的,甚至是长久的。编辑只有成为作者的朋友,在工作上相互协作外,也要关心作者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编辑应该建立自己的作者资料库,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学历背景、专业研究方向、已发表作品及其市场表现、对作者的客观评价等。作者资源库的信息是动态的,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在节假日、作者生日时,进行一些邮件、短信问候,开展一些联谊活动。这些举动虽小,但是能体现编辑对每位作者的尊重与关心,可以拉近作者与编辑的关系。人脉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出版社内部的作者资源也可以实现共享。编辑也应有意识的多与作者接触,每年都要在维护现有作者队伍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作者资源。银行推行的客户管理体系,就是值得编辑借鉴学习的好经验。
3.关注行业信息
电子音像出版社,比一般图书出版社更多的一项任务是涉及到录音、视频的工作。这就要求电子音像编辑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录音方面的资讯,熟悉一些制作视频的行家。在需要录音、拍摄的地方,了解有哪些录音棚、录音棚的设备如何、哪些录音师的技术过硬,不同的摄影师有哪些不同的拍摄风格。只有平时多注意搜集相关的信息,才不会在任务压头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兼具传播文化和企业经营属性的出版社来说,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对其经营和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一名从事出版的编辑,兼具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外界经营能力,才能真正成就出一名好编辑。
参考文献:
[1]周志平.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2010(10).
[2]龚瑰. 少儿图书出版现状与编辑素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95-97 .
[3]辛静. 小议新时代的图书编辑素养[J].传媒观察,2013(10).
[4]张晓月. 编辑的社会角色及其实现[J].编辑之友,2010(12).
关键词:编辑; 自身素养 ;外部经营
编辑是出版物的生产加工者,是出版物生产的直接责任人。编辑素质的好坏、编辑水平的高低、编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好坏。一名好的编辑,对于提高出版物的品味及其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在出版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做出版要有学者气,也要有江湖气。”对此笔者的理解是要成为一名好编辑,需要自身素养和外部经营并驾齐驱,只有“内外兼修”,方能成就梦想。
一、扎实的内功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一名编辑具有广博的学识,专业的做事态度,注重自身的修养,苦练“内功”,才可能为自己成长为优秀的编辑打下坚实的基础。
1.自身的学识素养
对于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尤其是电子音像社的编辑来说,自身光有文字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着丰富的学识,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内容有着深刻的了解。谈到编辑与学识的关系,我们不由得想到我国明代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毛晋。他博览群书,是一位大学者,尤喜罗致天下善本,精心校读。他编辑的多种大型丛书、套书,以汲古阁的名义刊刻,成为天下士人信任的善本,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个例子说明学识在编辑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强调要做个“杂家”,要能够旁征博引,而编辑则应在“杂家”的基础上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对从事的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具备此方面深厚的知识储备,在和作者沟通时才能提出专业意见,指引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类产品的编辑,如果对教育孩子完全没有概念,也没有家长的心态,就将使得编辑与这类选题本身就存在距离感,在组织策划选题时只能外行看热闹,无法做到内行看门道。如此一来,工作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作为幼教类编辑要补的第一课,就是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体会父母培养孩子的心态,了解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才能有助于我们把握选题方向。同时,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与作者沟通,而作者认为你是一个好编辑,是这方面的专家,才会信任你,才会把好的作品交到我们手上出版。
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但是一名编辑也必须具有“敢将十指夸针巧”的本领,别人才会愿意让你帮他“做嫁衣裳”。
2.专业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当年足球圈里最流行的话语不但适合体育范畴,在出版领域同样适用。接到读者的邮件及时回复,遇到作者的疑问仔细解释,这些只是细节,却体现了一个编辑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在编辑内容时细心,在与作者沟通时耐心,在市场调研时多心,所有的这些用心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给人的印象你就会是一个认真负责、值得别人信赖的编辑。在出版的专业背景下,编辑也会是出版社的一种资源,更会是一个出版社的无形资产。可以成为业界公认的优秀编辑,自然也会得到作者的认同,好的稿源也就不再是問题。
3.法律意识
作为编辑,在选题操作过程一定会牵涉到很多合同方面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法律意识,尤其对版权法、著作权法精通掌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出版界的侵权风险正在升级,且日趋白热化。要规避侵权风险,从编辑的角度而言,主要是跟踪我国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以及新法的颁布,不断培养和增强的知识产权意识,重点做好作品授权、作品署名、作品内容三方面工作。这样才能在合作时尽量避免作者与出版社产生的纠纷,才能使出版社维护自己的权益,规避法律的风险。
4.协作意识
协作意识也是一个编辑需要修炼的基本功。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电子音像出版尤其是一个协作性非常强的行业。从小的方面讲,电子音像社的编辑要与作者协作,与录音师协作,与生产部门协作,与发行部门协作。从大的方面讲,编辑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合作,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因此,编辑就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才能理顺各层关系,使我们制作的产品从最开始的策划到最后的出版,各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良好的外部经营
拥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只是成功的一半。了解市场热点与变化,拥有人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很好地经营,有时候才是决定性的成功因素。
1.关注市场
目前市面上出版社众多,出版的产品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只要出现了几个出版社的名字,还是会让人眼前一亮。工具书首推商务印书馆,行业形势分析离不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各类皮书,说到外语类书籍人们自然会想到外研社。这就是品牌效应,而在品牌效应之下产生的品牌忠实度对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相较于纸质图书,电子音像市场的整体混乱和其制品本身的易复制性使得品牌忠实度对电子音像出版社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一家出版社认定了发展方向,就要努力培育自己的这个市场,可能刚开始出版的产品不多,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随着开发产品数量的增多,逐渐会产生规模效应,就会树立起品牌。而一名编辑,既然有自己的专业编辑领域,就要时刻关注这个领域的市场动态,了解这个领域的热点,把握读者的需求。所有的编辑工作应该一切从这个领域的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从选题的提出、作者的选择到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字体字号、版式和装帧设计风格的选择等,都要立足于这个领域的市场、立足于读者的需要,都要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市场和读者。
2.关注作者资源
编辑一方面要不断吸引有潜力的作者,开发新的作者资源,另一方面也要稳定既有的作者队伍,做好现有作者资源的维护。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朋友。除了策划与撰写的需要,作者与编辑之间进行工作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也应该是必须的,甚至是长久的。编辑只有成为作者的朋友,在工作上相互协作外,也要关心作者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编辑应该建立自己的作者资料库,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学历背景、专业研究方向、已发表作品及其市场表现、对作者的客观评价等。作者资源库的信息是动态的,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在节假日、作者生日时,进行一些邮件、短信问候,开展一些联谊活动。这些举动虽小,但是能体现编辑对每位作者的尊重与关心,可以拉近作者与编辑的关系。人脉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出版社内部的作者资源也可以实现共享。编辑也应有意识的多与作者接触,每年都要在维护现有作者队伍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作者资源。银行推行的客户管理体系,就是值得编辑借鉴学习的好经验。
3.关注行业信息
电子音像出版社,比一般图书出版社更多的一项任务是涉及到录音、视频的工作。这就要求电子音像编辑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录音方面的资讯,熟悉一些制作视频的行家。在需要录音、拍摄的地方,了解有哪些录音棚、录音棚的设备如何、哪些录音师的技术过硬,不同的摄影师有哪些不同的拍摄风格。只有平时多注意搜集相关的信息,才不会在任务压头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兼具传播文化和企业经营属性的出版社来说,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对其经营和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一名从事出版的编辑,兼具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外界经营能力,才能真正成就出一名好编辑。
参考文献:
[1]周志平.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2010(10).
[2]龚瑰. 少儿图书出版现状与编辑素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95-97 .
[3]辛静. 小议新时代的图书编辑素养[J].传媒观察,2013(10).
[4]张晓月. 编辑的社会角色及其实现[J].编辑之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