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针对不足,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在会计时间中应用越来越多,截止到2013年末,中国基层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这与财政部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政部就颁布了明确的会计电算化指导文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也会进一步提升,故而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和会计实践要求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基地,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成为当前继续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机房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授课,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时不足,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是一个学期上完,课时一般在60到80之间,教学模块主要涉及的是常规的财务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基本模块;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流程,没有能力对综合业务进行处理。只掌握这些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内容是很难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的。
2.教学方法存在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先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和引导掌握操作步骤,但是不足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仅仅就是根据案例结合教师讲解操作,一旦案例有所调整或者系统出现问题,学生很难去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实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一个岗位需要既懂操作和变通也要具备基本维护的人才,因此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积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示对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更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实践性很强,目前很多学校上这门课的时候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教学这一些教学方法。但大多数学校只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教学,忽视了会计实际业务核算与财务软件的相结合。
3.教材及教学软件单一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及配套软件多是用友或是金蝶这些大型通用型软件的演示版,并且软件都是单用户版的,虽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的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处理模式及具体模块操作,但也造成学生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差并且对企业用户通常使用的的网络版财务软件掌控能力较弱。
4.课程考核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在电算化考核方面高职院校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为主,考的知识理论知识点缺乏对系统操作及会计电算化标准信息案例理解掌握的考核,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毫无用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的需求,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必须变革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制度,把教学培养和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5.实训内容不系统化,仿真性较差
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授课时都是采用分模块单独学习,很多学校在教完学生如何操作各个模块后,没有通过进行系统化综合训练,让学生加强练习,所以最后导致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不高。大多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后,对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仍不知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系统里操作。另外,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实训室一般采用单机操作,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从系统初始化、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报表的全部工作。而大部分企业都在局域网中有会计分工,由不同人员共同完成。这样的教学环境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流程。
6.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电算化授课教师不仅要求要有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财务软件和计算机操作。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并没有较完整的财务知识。其他,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师知识更新缓慢。有些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有欠缺,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不具备在企业实际业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操作经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能按照教材教给学生一步步操作,实践性不强。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1.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学重新定位
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科学定位是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基础。首先,必须重新认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阶段会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轻电算重手工的趋势,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少的适应工作,还必须经过电算化应用再培训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工作,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严重不足,而理论水平和本科生相比有没有优势,造成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就业困难。
2.促进教师的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少,这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教师不需要教学相应的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巨大促进。教学和科研,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承担的两样基本的职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科研科研促进教师对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可以快速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现階段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的最好办法就是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需要专任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科研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范围,进而不断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3.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地组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是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首先,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实施模块教学,这样既能环境与其它主干课程并行教学的矛盾,也能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课时,还能便于各个击破,而且,模块教学不仅在时间上划分模块,也在教学内容上划分模块,与一般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会计軟件要求上机内容和资料上保持连贯性,集中时间教学,连续开课,而且模块教学可以把教学认为教学细化,通过小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 其次,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过去教授方法,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方法也能与时俱进,案例教学方法就不失为改革的方向,因为案例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诱导、启发方面的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有重要优势。案例教学法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主要是指以一个企业的业务资料为例,不断学生很容易入门和上手,而且务实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可理解性的基础,既能提升学到分析和实践能力,又能提升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进而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驱动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习惯,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创设真实任务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促使学生主动吸纳知识。利用教学过程的模块性引导学生完成每个任务的相应操作,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模块行引导学生掌握相应操作,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4.改进现有考试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考试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和指引,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就需要改革考试和考核的方式。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力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现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考试分成上机考试、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三个阶段。
5.建立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团队
提高师资团队综合素质是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会计电算化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先进的计算机计算;另外,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性,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安排“走进来、走出去”这种方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定时地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最新的财务软件操作技术。同样,也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学习,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更好地指导教学。
6.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很难实现,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首先,可以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教学资料,使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更接近;其次,由企业为我们提供财务人员进行企业实践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企业实际核算环境,更好地开展教学。第三,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实务,结合课堂上的模拟实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企业也可以选拔优秀人才,最后达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2006(04).
[2]陆芸,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0(01).
[3]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 .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在会计时间中应用越来越多,截止到2013年末,中国基层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这与财政部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政部就颁布了明确的会计电算化指导文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也会进一步提升,故而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和会计实践要求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基地,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成为当前继续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机房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授课,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时不足,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是一个学期上完,课时一般在60到80之间,教学模块主要涉及的是常规的财务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基本模块;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流程,没有能力对综合业务进行处理。只掌握这些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内容是很难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的。
2.教学方法存在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先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和引导掌握操作步骤,但是不足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仅仅就是根据案例结合教师讲解操作,一旦案例有所调整或者系统出现问题,学生很难去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实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一个岗位需要既懂操作和变通也要具备基本维护的人才,因此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积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示对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更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实践性很强,目前很多学校上这门课的时候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教学这一些教学方法。但大多数学校只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教学,忽视了会计实际业务核算与财务软件的相结合。
3.教材及教学软件单一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及配套软件多是用友或是金蝶这些大型通用型软件的演示版,并且软件都是单用户版的,虽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的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处理模式及具体模块操作,但也造成学生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差并且对企业用户通常使用的的网络版财务软件掌控能力较弱。
4.课程考核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在电算化考核方面高职院校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为主,考的知识理论知识点缺乏对系统操作及会计电算化标准信息案例理解掌握的考核,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毫无用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的需求,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必须变革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制度,把教学培养和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5.实训内容不系统化,仿真性较差
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授课时都是采用分模块单独学习,很多学校在教完学生如何操作各个模块后,没有通过进行系统化综合训练,让学生加强练习,所以最后导致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不高。大多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后,对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仍不知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系统里操作。另外,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实训室一般采用单机操作,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从系统初始化、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报表的全部工作。而大部分企业都在局域网中有会计分工,由不同人员共同完成。这样的教学环境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流程。
6.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电算化授课教师不仅要求要有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财务软件和计算机操作。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并没有较完整的财务知识。其他,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师知识更新缓慢。有些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有欠缺,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不具备在企业实际业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操作经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能按照教材教给学生一步步操作,实践性不强。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1.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学重新定位
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科学定位是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基础。首先,必须重新认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阶段会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轻电算重手工的趋势,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少的适应工作,还必须经过电算化应用再培训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工作,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严重不足,而理论水平和本科生相比有没有优势,造成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就业困难。
2.促进教师的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少,这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教师不需要教学相应的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巨大促进。教学和科研,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承担的两样基本的职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科研科研促进教师对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可以快速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现階段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的最好办法就是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需要专任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科研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范围,进而不断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3.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地组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是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首先,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实施模块教学,这样既能环境与其它主干课程并行教学的矛盾,也能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课时,还能便于各个击破,而且,模块教学不仅在时间上划分模块,也在教学内容上划分模块,与一般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会计軟件要求上机内容和资料上保持连贯性,集中时间教学,连续开课,而且模块教学可以把教学认为教学细化,通过小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 其次,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过去教授方法,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方法也能与时俱进,案例教学方法就不失为改革的方向,因为案例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诱导、启发方面的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有重要优势。案例教学法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主要是指以一个企业的业务资料为例,不断学生很容易入门和上手,而且务实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可理解性的基础,既能提升学到分析和实践能力,又能提升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进而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驱动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习惯,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创设真实任务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促使学生主动吸纳知识。利用教学过程的模块性引导学生完成每个任务的相应操作,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模块行引导学生掌握相应操作,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4.改进现有考试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考试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和指引,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就需要改革考试和考核的方式。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力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现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考试分成上机考试、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三个阶段。
5.建立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团队
提高师资团队综合素质是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会计电算化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先进的计算机计算;另外,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性,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安排“走进来、走出去”这种方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定时地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最新的财务软件操作技术。同样,也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学习,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更好地指导教学。
6.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很难实现,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首先,可以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教学资料,使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更接近;其次,由企业为我们提供财务人员进行企业实践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企业实际核算环境,更好地开展教学。第三,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实务,结合课堂上的模拟实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企业也可以选拔优秀人才,最后达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2006(04).
[2]陆芸,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0(01).
[3]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