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孩子们的心灵再次奔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体制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阅读量很小,加之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将考试成绩的提高作为评价教学的重点。然而,名著阅读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让孩子们的心灵再次奔放。本文将对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要求广大学生对名著进行认真的阅读,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启迪智慧以及塑造性格。然实践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趋于功利化,名著阅读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贯彻落实,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
  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广大师生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师生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学习的育人意义严重忽略掉了,为了应对考试,而将名著分解的支离破碎,侧重写作知识,名著教学只不过是为考试而教;同时,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们忙于课堂教学与练习,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非常的少。
  1.2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初中生喜欢较为深奥的文学名著,更多的学生喜欢快餐式文化、简单易懂。而对于传统名著而言,特定地区风格、人物以及时代痕迹非常的明显,而这与现代初中生的生活和时代相差甚远,他们通常会感觉到名著阅读难度非常的大,因此不愿意深读、甚至感觉那是一种负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当前的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
  2. 名著阅读让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无论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还是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都说明当前初中名著阅读未能深入人心,学生对其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若想全面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让名著阅读促使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因时代、思想观念上的隔阂,多数初中生对名著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亲近感,因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于提高阅读质量非常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名著节选, 利用这些节选吊学生深入阅读之胃口。比如,传统名著中惯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应用新型的现代资源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百家讲坛以及名家名著讲坛,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周思源的品红楼等。先让学生看影片、听讲解谜,通过层层渲染来造声势,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
  2.2给学生创造空间和平台,开展辩论活动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展现自己的空间和平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引爆学生的情绪。在名著阅读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为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物的形象,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背景,可设计课堂辩论,以深化主题。比如,《骆驼祥子》一文中,祥子会成好车夫吗?其梦想能够实现吗?在此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彻底甩掉所谓的“标准”答案给思想带来的束缚,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争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而言名著自身的魅力也表露无遗。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骆驼祥子”,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想法,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祥子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2.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特别是一些影视资源,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被多次拍摄为电视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不同版本的名著影视作品区别在哪里,改动后的影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在哪里?由此可引导学生对原著进行学习,并激发他们的阅读、探究兴趣。
  结语: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让名著阅读成为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导火线。
  参考文献
  [1]周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1) .
  [2]张元媛.走近经典 走进名著——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04).
  [3]韦苏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浅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04).
  [4]古文波.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做法[J].新课程.中学,2011(10).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数学学习中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
【摘 要】公共选修课作为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但这类课程设置后,如何实施教学、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是另一个需要教师长期进行研究和实践的问题。笔者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为例,重点介绍完全测试型考评平时成绩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带来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完全测试型 公共选修课  自1995年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公共选修课就真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有预设的成功,也有动态生成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
【摘要】幼儿的集体意识就是有组织的人群集体意识。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就是由自由的“个体”存在向有组织集体过渡的过程。如何让幼儿马上喜欢这个集体,适应集体生活,这实际就是集体意识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小班幼儿集体意识培养  幼儿的集体意识就是有组织的人群集体意识。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就是由自由的“个体”存在向有组织集体过渡的过程。如何让幼儿马上喜欢这个集体,适应集体生活,这实际就是集体意识的培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可见“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是学海心湖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进行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势必不能放任自流。应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还存在随意、无序、盲目、低效的现状,加大指导力度,以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时代,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使命。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也属创造性思维。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
【摘要】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指导《小狗包弟》的教学,从中体悟出,要让“少教多学”的课堂实现有序、高效、多维的教学目标,教师的“少教”并不是简单的任务量少教,而应更加精心地在教材的解读、过程的设计、课堂的指导上做足功课。  【关键词】少教多学切入点构建框架引导多写    梁惠王曾十分郁闷地询问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
【摘要】要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就必须用心付出。笔者在本文中将教育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艺术。它包括在教育上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用心。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及相应的教育理论,重点论述如何使教育成为一种心灵的艺术,以及教育是一种心灵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爱心耐心细心用心    何谓教育?德国近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曾说:“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艺术。在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校实施一年多了,反思前阶段的实施效果,我认为还只能说停留在"掺和"的层面。就拿历史教学来说老师仍是主体,一门心思地讲、不停地灌;学生专心地听,认真地记,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受众,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和脱节。如何变"掺和"为真正的参合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才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