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真善美的世界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每每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股温馨浪漫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本文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发现它的美,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美呢。
  【关键词】发现美;感受美;拓展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入境,让学生发现美
  欣赏诗歌离不开对诗歌意境的把握,把握意境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景是诗之境,情是诗之意。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我就以抓住诗歌描写景物的语言,运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鉴赏方法来体会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要想把平日活泼好动的男生带入到这种诗歌的境界,我首先必须要投入进去,用我的情绪一点一点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尽快地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去。那么如何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考虑了再三,我决定来点耳目一新的导入,用声情并茂的诗样的语言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课堂氛围,让大家不知不觉地走进美妙的诗歌国度中去。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时刻不忘用一些优美、生动、形象的“诗歌语言”有意识的让他们进入到诗歌的境界中去。
  二、引导寻美,让学生感受美
  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那么到底康桥具有什么样的魅力会使诗人如此痴迷呢?诗人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意象和意境抒发对康桥的情怀呢?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康桥的魅力,并初步掌握从诗歌的意象入手鉴赏
  诗歌。
  一节课如果能从课文中找到几个独特的新鲜的语言支点,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燃烧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这就是一堂有意义的语文课。这首诗歌中,为什么康桥的“金柳”,在诗人心中却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到底是什么?我在网上搜寻到一张剑桥的图片,看着那康河岸边夕阳照射下的柳树,我立刻顿悟了“金柳”“新娘”之间的相似点:康桥的柳树枝条细长,树形葱郁浓密,顺光的犹如女子秀美飘逸的长发;逆光的犹如女子披上了一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中国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而新娘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诗人对康桥的爱恋,绝不亚于一个中国新郎对新娘的爱恋,康桥的魅力不亚于新娘在他心中的地位。所以我把着眼点立足于“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这几处关键的意象,顺势引出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大千世界的客观景物我们称为“物象”,当物象出现在诗中,变成诗人笔下的形象,饱含了作者的情感,“物象”就变成了“意象”。(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意象。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最后,我尝试着让一个学生的领读和全体学生应合的伴读,来营造“宁静、美丽、自由、和谐”的意境,学生们通过朗读已经完全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去了。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再别康桥》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整节课中,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但是毕竟,只能在某个程度上启发学生去领悟一个道理:其实诗歌没有那么难以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现实中的很多场景,只要我们加以细心观察都可以发现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感受美,这是我本课教学希望达到的一个长远目标。
  课后反思:
  (一)过于注重课堂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引导
  这堂课里,我太过于重视课堂设计的完整性,教学环节的完成不自觉的在个人意识的主宰下实现,因此也忽视了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其一是在教师让学生想想《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对母校怎样的情感时,学生的答案纷呈,有依舍、眷恋、热爱、别离的忧伤等,而我只抓住“依恋”和“喜爱”之情,细微之处见真功,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不容忽视,细节的处理得当与否,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侧重教师主导发挥,忽略学生主体调动
  课后让自己耿耿于怀的就是研读诗歌部分,原本的设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来发挥:1.哪些诗句清晰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2.诗人依恋康桥、喜爱康桥,尤其爱康桥这里的什么?3.它们美在哪里,能赢得作者如此的喜爱?可是课堂教学的结果却变成了问答式,而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却成了主体,学生只成了回答者和倾听者。其实,即使在学生的理解感悟有障碍时,教师也应多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完成理解和感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课堂结构的完美。
  教学工作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或许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高的追求。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低下的成因,以语文教学与汽修专业结合,提出专业教师参与修订语文课程课标,改革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有效性;汽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
【摘要】学生应该回归生活,因为社会的生活是教育内容的源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情感体验来源于生活,诗歌的内容、情感也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和反映。本文从对话钓鱼岛事件、汶川地震、性观念三个方面来探究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的道德情感教育,让学生用情去悟理,用亲身实践去丰富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实现了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道德情感;生活对话;钓鱼岛事件;汶川地震;性观念  【中图分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德育工作看起来很空,做起来很不好把握,只有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才能做进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灵魂,德育工作也才能取得实际成效。本文结合近年来教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从真心爱心、激励赏识、理解尊重三个方面,对做好小学德育工作谈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并简要分析了工作中的问题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期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形成能阅读会阅读的能力;通过阅读获得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学习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也跟着有了相应的变化与提高。初中语文在教学方法上也推出了情感教学的方式,推动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但是,时代的进步也导致语文教学活动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当前情况下,语文教学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存在着重知轻情的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视觉情感的评价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视觉情感评价;策略  【中图分
【摘要】李商隐的《锦瑟》因其艰涩难辨而被称作诗歌王国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它的神秘面纱有多少研究者试图去揭开。这首诗歌没有写一件具体的事,内容指向比较模糊,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人去怀疑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它带给人们的美感和艺术享受无端无已,令人久久回味。  【关键词】超越时空;朦胧美;隐喻;距离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来,笔者再次走进这首诗歌编织的艺术天地,反复咀嚼
【摘要】拼音教学“趣”字当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趣”字进行到底:实物图片激兴趣、自编自演享乐趣、趣味儿歌享情趣、创设情境显童趣。  【关键词】拼音教学;“趣”;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刚入学的孩子最先接受的是拼音字母,这是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工具和拐杖。这些孩子适应了幼儿园轻松开放的氛围,如果让他们死板的接受这些枯燥的字母,可能会磨灭了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兴趣是最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射阳县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抢抓暑期黄金档,念好“全、实、严”三字经,在选派200多人参加国培、省培和市级高端培训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县级专题培训44个,累计培训城乡教育教学人员近7000人次,同时组织各学校开展暑期校本全员培训,三管齐下,全力为教师队伍“加油充电”。  该县成立教师暑期培训领导小组,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面提升。根据学段、学
【摘要】“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手好字令多少人羡慕。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是我们老师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写字谈一点想法与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写字;评价;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创新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写字、写好字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快乐。下面,我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诗歌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手法角度入手,注重让学生在课外诵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分析能力。  【关键词】贯穿古今;高中诗歌鉴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留下的灿烂遗产,诗歌也是高中语文课文必选文章,高中诗歌鉴赏分析不仅有利于高中学生语文文章鉴赏能力的提升,其对于高中学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