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和效率视角的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调查研究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7·21暴雨危机之后,各大都市开始反思和探索城市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作者基于对此次危机的认识,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公共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 公共资源配置 财政支出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房山区河北镇为460毫米,接近500年一遇。这场强暴雨造成79人遇难,51人系溺水身亡。
  此次危机之后,北京市等大都市开始反思和探索城市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作者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公共资源配置问题。
  二、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分析城市资源配置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仅涉及到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怎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单提公平或效率,两者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二者的关系却是矛盾中又带有统一。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关系,将会影响着其整体的发展水平与速度。认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其关系,将会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并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在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话,“货币所有者支付了劳动力的日价值,因此,劳动力一天的使用价值即一天的劳动就归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是马克思研究的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下的社会性质,由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地位不同,二者代表的利益也不同,资产阶级凭借占有大部分的生产资料为优势,剥夺了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不公平的表现,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阶级问题,这样的对立关系下不会存在等同分配;其次就是效率问题,也就是我们即将要讲到的问题。
  我们讲的效率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就表现在一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力强度使之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在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将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上文我所讲到的为何不该存在等同分配,工人付出劳动得到的报酬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所创造的价值来衡量,这将是一个持久的分配标准。按劳分配不仅会调动整个生产界的积极性,也会促进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这就是公平与效率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的精髓所在。过分公平或者过分强调效率都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而根据每个社会阶段的具体情况,指定相应的应对政策,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阶段,公平与效率不仅局限在经济发展领域,也延伸到社会发展的范畴。想必大家对7?21北京特大暴雨自然灾害也有所耳闻,我们在对罹难者深表哀悼之情的同时,还应该对事故结果大力进行分析,亡羊补牢永远不晚。
  在北京这次事故中,受灾最严重的当属房山区,而房山区中最严重的则是边远山区。由于暴雨来得又大又急,造成山体滑坡,而山区的房屋多半年久失修,在暴雨刚刚到来之时就有一所小学被毁,其中有多名小学生被困,而随后的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大,农村道路毁坏严重,山区洼地很多,大量积水无法排出,房屋被毁,人命危在旦夕,救援队伍多在市中心,无法及时赶到,所以造成了惨剧的发生。
  面对悲剧,我们无法逃避,能做的只有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发达与较不发达的地区,一个城市也是如此。市中心的繁华我们都看在眼里,而城市郊区,甚至更边远山区的贫困落后却很少被人放在心上。山区的房屋、道路理应得到按时的修缮与保护,尤其是学校,更不应该存在危房一说。也许农民创造的价值没有很多,但是每个人都理应有安全生存的环境,这是每个政府都应该做到的。因此我认为,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固然重要,而更需要得到重视的是公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居民安全的生存环境都是最重要的。公平的背后是效率在做支撑,而效率最后还是要服务于公平。
  三、对策与建议
  面对这次多年一遇的暴雨,虽然北京市政府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公民也团结起来积极响应,但这次灾害对一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失去家园的百姓来说,是不可磨灭的一次伤痛,也重重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在狂暴的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无力,在自己从前每天都经过的道路上被淹死却无能为力。然而,灾害固然是残酷的,可我们是否能事先就采取一些对策去做到未雨绸缪,避免悲剧的发生呢?对于北京市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建设,我有如下建议:
  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居住地的受访者受到暴雨的影响不同,北京市不同地区的公共资源配置有较大差别,而且北京市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匀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均匀主要表现在“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行政管理机构”、“教育、公共文化资源”等多个方面。在这背后存在的问题是效率与公平的取舍问题。
  经济学是为了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学的二重视角就是从这里开始划分,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视角。
  从生产力的视角,为了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量(物质财富),而这又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如工人的熟练程度,科技的发展水平,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这些要素的配置情况等等。于是,这一视角注重各资源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各环节的具体分工,加大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出最大的使用价值。从这一角度所看到的频繁商品交换、廉价劳动力的使用、流通环节的发展、分工的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诞生都是加快了商品的流通、加速了资源的自由配置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而这一角度忽略了生产关系的层面,没有意识到要素流动、分工等方式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到了价值变动以及贫富差距的层面;看到了单纯强调效率带来的外部不经济问题;看到了各个经济主体的价值分割,在看到效率的同时,更注重公平。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市中心作为包含较多商业区、经济发展较快的部分,其生产力水平较高,所以加强市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会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催化剂,能够吸引外资、旅游、消费等拉动内需的因素,促进市中心的进一步发展,这比发展城市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更有效率。而这个角度也是上一个发展阶段中政府着眼的角度,由此造成了市里和市郊资源配置的差异。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加强市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要素流动增加,效率加快,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这些有利之处同时会对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价值变动产生影响。过于注重市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经济会导致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吸引投资消费能力低,同时农民被城市吸引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流失,城市周边地区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
  综上,集中发展市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优化了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但它扩大了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公平。
  这次大暴雨不只对北京造成了危害,更是给北京的郊区、河北等地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一些地方地处偏僻,未开发完全,基础设施更是非常不完善,受灾非常严重,甚至一些居民失去了自己的家园。资料显示,这些地方遭受的灾难远比想象的大得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北京市内虽然也受灾,但是没有达到失去家园的程度,但其他偏远地区却面临这一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北京地区就存在着公共物品建设地域不均衡的问题,由此放大到全国,依然存在这一问题。对此,我们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公平,可以在公共物品建设预算中向偏远的地方适当倾斜,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的地区带动相对落后的地区,统筹区域,共同发展。
  其次,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与公共物品的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由于市场配置本身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再加上公共物品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殊属性,政府作为一个有力的配置公共物品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政府配置公共物品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财政支出。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对公共物品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进行改善。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公共物品的建设。我国当前经济建设支出比重较大,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大幅增加,但它占公共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40.27%下降到2006年的10.86%,幅度之大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符合。从这一相对比例来看,明显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结合发展经济学来看,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过度追求经济建设,忽略基础设施建设,这不只会影响百姓生活质量、无力抵抗自然灾害,同时还会影响吸引外资,减慢经济发展的脚步,形成恶性循环,北京大雨所造成的损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对此,我们要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二者齐头并进才会相互促进、良性发展。将财政支出划分出合理比例分配给公共物品建设,专门做好年度公共物品预算,做到不忽视,但也不浪费,适当时候给予补贴。
  再次,这次受灾的一大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所以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次灾害损失惨重不一定是因为缺乏公共物品,而是建立了公共物品,却没有按规定时间仔细检修,或者建立的方式不合适不足以应对大型灾害。
  例如北京的排水设施,不是没有排水系统,而是一方面一些排水系统年久失修;另一方面这种排水系统不适应大规模灾害。例如,亲身经历了这次大暴雨的人都知道,在一些地方,排水井非但没有为排水做出贡献,反而从地下往地上冒水。天上下暴雨,地上冒水,这严重加重了灾害的危害。所以,基础设施不是建了之后就放在那里不需要管理的,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我们要不断检修,不断反省,确保公共物品的建设跟得上气候变化、时代变化的脚步,就像经济建设一样,要与时俱进。
  最后,平时注重宣传,灾前加强预警,灾中强调效率。从问卷结果来看,百姓缺乏对于灾难的应急常识。纵观这次暴雨所导致的一场场悲剧,原因普遍在于大家大多生活在城市里,而且北京及其周边不属于湿润易产生暴雨灾害的区域,人们对于暴雨成灾的概念模糊,防范意识较差,有很多车主见雨势大时并没有及时弃车保命,导致错过逃生机会,酿成悲剧。对此情况,应加大各种灾害的宣传,并且确保民众知道怎样应对,例如在车内准备可以在必要时敲碎车窗逃生的工具等。还应在灾难前加强预警,不只是在天气预报时提醒大家注意,要建立一个预警机制,有灾难来临时通过这一机制传达给各单位各社区,从上到下形成线,线带动点形成面,真正做到灾害预警全覆盖。
  参考文献:
  《资本论》 《西方经济学》 《财政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总行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分支机构守库押运岗位合同制人员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合同制用工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逐步改善基层央行守押岗位人员年龄老化、力量不足的现状,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效能。但从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一些管理机制上、诉求成本和用人风险上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当前合同制守押人员要求满足三种诉求的意愿强烈  
期刊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快速发展,入社农户迅速增加,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到2010年,辽宁省共成立合作社1万多个,入社农户成员已达51.6万户,带动了非成员农户118.6万户[1]。为了了解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贷款现状、贷款意愿以及内部信用合作开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的重要作用,2011年12月,我们对辽宁省
期刊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战略创业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战略创业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基于苹果公司与诺基亚公司的跨案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地整合企业资源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与创新理念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务实主动、强调用户体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强化调节作用,高管团队的战略创新推进了企业的
期刊
摘要:现代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贸易信贷或者银行进行融资。目前,公司金融研究领域对有关银行贷款和贸易信贷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非常少,国际上对于银行贷款和贸易信贷二者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存在着互补或者替代的关系。本文以沪深两地上市的235家江苏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贸易信贷和银行贷款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信贷和银行贷款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  关键词:贸易
期刊
摘要:本文将CIF价格引入粮价分析,从贸易价格的角度研究了进口贸易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证明了贸易价格与市场的整合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完善了现阶段对粮食贸易与国内粮价的讨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粮价;CIF价格;市场整合  一、引言  粮食是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粮价作为百家之基,不仅影响到百姓生活,更对国家宏观经济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趋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区域产业品牌建设的理论,分析讨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主导企业品牌建设的方式建立区域装备产业品牌的例子,介绍了区域装备制造业品牌的建立途径,作为经济区产业品牌建设的借鉴,同时也为我国区域产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品牌建设;陕鼓集团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概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中建设的经济区,对于西部发展具有重要
期刊
摘要: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金融脆弱向金融危机的转化速度大大加快。本文介绍了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分析我国金融脆弱性的现实表现,最后提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业逐步开放过程中,建立稳健、和谐、完善的金融稳定制度不仅是防范金融脆弱性、抵御金融危机的需要,也对我国逐步推行金融经济国际一体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金融稳定制度  金融脆弱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05-2012年沈阳市住宅市场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通过三种方法实证检验了住宅价格波动与住宅供给及开发投资的关系,剖析了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几点启示。  关键词:房价 供给 开发投资 实证研究 启示  一、近年来沈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房价情况  2012年沈阳市房地产样本均价6340元,与2011年持平,较2010年上涨10%。2012年末,沈
期刊
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用工荒”现象一直存在,预示着在既定城乡比较收益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殆尽,我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转折点。同时,2012年,我国实际人均年收入为 4500美元,标志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我国基尼系数高企,收入分配不平等凸显,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本文运用刘易斯拐点和库兹涅茨转折点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为应对刘易斯转折点带来的挑战,跨越“中等
期刊
指导老师:杨胜刚  摘要:“两型”社会下新型农业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本文旨在通过涟源市新型农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第一手考察情况,在实地案例剖析的基础上分析该市各个新型农业建设基地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两型”社会下新型农业建设的理念,探讨涟源市新型农业建设的优化方案,以期为该市新型农业建设提供理念指导,促进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