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羯鼓源于羯族,兴起于丝绸之路,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于中土,并为玄宗君臣所喜好,成为盛唐之音的一种代表。宋朝歌词之风兴起,羯鼓以独奏、伴奏、协奏的演奏方式参与到宋人歌舞之中,为宋词的创作与表演注入了豪放旷逸的气质,成为丝路风尚与中土文艺结合的一个典范。宋词演唱之风消歇之后,主流音乐中的羯鼓使用随之衰落,羯鼓几近消亡。近代以来,在蒙古族音乐中尚有使用。
关键词:羯鼓 应用 形制 宋词演唱
词产生之初,本为舞女于花间尊前为宾客佐酒侑觞之用,因而其创作、歌唱先天有着柔媚气质。但在宋代,歌词演唱过程中,因具有慷慨激昂风格乐器的使用,部分地改变了词的这种气质,使其有了豪放旷逸风范,部分作品甚至完全成为感慨悲凉的篇什。发挥这种作用的乐器中就有羯鼓。宋词演唱所用的鼓类,主要有大鼓、杖鼓、羯鼓三种。三者演奏方式大致相似,以独奏、伴奏、协奏为主,侧重点不尽相同,共同促进了词的豪放气质。三者在为宋词演唱渲染气氛、强化节奏、增强声势发挥共同作用之外,大鼓更强调整体声势气氛的表达,杖鼓更适应各种变化的场合,羯鼓则以其细腻的技法和独特的音色,在宋词的创作和表演细节上增添豪放剛烈之风,羯鼓与宋词演唱的合作遂成为丝路之风与中土音乐融合的代表。
渊源:丝绸之路上流行长安的乐器
羯鼓出于北方羯族,并得名于此,杜佑所著、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和南卓所著、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至四年(848-850)的《羯鼓录》对其渊源皆无异议:
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
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日羯鼓。
羯鼓流行西域各族,为歌舞表演所通用,南北朝之际前秦破龟兹国,获得各种西域鼓类,其中就有羯鼓。羯鼓遂人中土。陈呖《乐书》说:
昔苻坚破龟兹国,获羯鼓、鞴鼓、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宋萧思话所谓“细腰鼓”是也。唐有正鼓、和鼓之别;后周有三等之制,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后世谓之杖鼓、拍鼓,亦谓之魏鼓。每奏大曲入破时,与羯鼓、大鼓同震,作其声和壮而有节也。今契丹拍鼓如震鼓而小。
从陈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羯鼓和大鼓、杖鼓一样,主要用于大曲高潮入破部分的合奏,以强化歌舞的声势和节奏:“每奏大曲入破时,(杖鼓)与羯鼓、大鼓同震,作其声和壮而有节也。”
羯鼓入中土之后,和域外传人的若干鼓一样,作为普通乐器,应用于日常歌舞尤其是西域乐曲如(《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天竺乐》的表演。在众多来自西域的鼓乐器中,羯鼓位置并不突出,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鸡娄鼓之上:“其(羯鼓)音主太簇一均,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都昙鼓似带鼓而小。答腊鼓者,即揩鼓也),鸡娄鼓之上。”(南卓:《羯鼓录》)
隋炀帝杨广大业中定九部乐,羯鼓存在于其中两部,其一为《龟兹乐》,居于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等众多鼓类之中;其二为《疏勒乐》,和答腊鼓、腰鼓、鸡娄鼓一起击奏。(《隋书》卷十五)
唐代随着胡乐的流行,羯鼓与其他乐器一起被广泛应用,如用于燕乐十部中的《天竺伎》《疏勒伎》,以及后来太宗平高昌国所获的《高昌乐》(《新唐书》卷二十一);用于四夷乐中南蛮三国中的((扶南乐》《天竺乐》;用于西戎五国中的《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旧唐书》卷二十九)。
唐代击奏羯鼓的乐工服装,各依从音乐所属国度的习俗,“工人之服皆从其国”,头巾、袍、腰带、裤颜色式样各不相同,如《高昌乐》,“工人布巾,袷袍,锦襟,金铜带,画绔”(《新唐书》卷二十一);《天竺乐》,“乐工皂丝布幞头巾,白练襦,紫绫祷,绯帔”(《通典》卷一百四十六);《龟兹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袖,绯布祷”;《疏勒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白丝布祷,锦襟褾”(《旧唐书》卷二十九)。
羯鼓取材、形制,据唐人叙述,比较简单明确,羯鼓状如漆桶,骨架一般以山桑木制作,演奏时鼓体固定,置于小鼓床之上,以两枚鼓杖击奏;鼓杖则取材于黄檀、狗骨、花楸等坚硬细腻木料;羯鼓调音的主要部件是精铁制成的铁环——桊,系于鼓面的绳索拉紧之后,桊套于鼓框之上把鼓面进一步绷紧,以保证羯鼓发出所需要的音高作为第一部羯鼓专著,南卓《羯鼓录》详细记载了当时羯鼓的制作、选材、击奏情况:
(壴桑)如漆桶(山桑木为之),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焦杀鸣烈,尤宜促曲急破,作战杖连碎之声,又宜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特异众乐。杖用黄檀、狗骨、花楸等木,须至干紧绝湿气,而复柔腻;干取发越响亮,腻取战衷健举。椿用刚铁,铁当精炼,椿当至匀,若不刚,即应绦高下,搊捩不停;不匀,即鼓面缓急,若琴徽之病矣。
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因为玄宗李隆基的个人爱好,羯鼓成为风行盛唐朝野的乐器,玄宗李隆基的豪迈性情大约和羯鼓高亢的风格比较契合,他曾毫不掩饰对羯鼓的偏好和对古琴舒缓节奏的不耐烦:“上(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汝阳王李珊小字),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南卓:《羯鼓录》)
在唐宋人印象中,羯鼓和玉笛是玄宗最擅长的乐器,也是最常用的乐器,即便在大合奏中,他也习惯以击羯鼓形象示人,李隆基甚至称羯鼓为“八音之领袖”:
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尤爱羯鼓玉笛(玉笛之说见遗事),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
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阿瞒(上在禁中多自称也)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 羯鼓独奏的最佳时间为春、秋两季,彼时天高气爽,羯鼓声破空透远,如雷乍响,极具穿透力,唐玄宗曾在初春即兴创作并击奏自制曲《春光好》,据说一时令柳绽杏开,俨然成为掌万物生发的天公:
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日:“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坼,上指而笑谓嫔御日:“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呼万岁。又制《秋风高》,每至秋空迥彻,纤翳不起,即奏之,必远风徐来,庭叶随下。其曲绝妙入神,例皆如此。
玄宗“击羯鼓催花开”成为羯鼓史上的佳话,宋代歌词盛行,《春光好》流传不辍,成为歌词曲调,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说有人将其改名为《愁倚阑》:
《春光好》一《羯鼓录》云:“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睛,景色明丽,帝日:‘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回顾柳、杏,皆已微坼。上日:‘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今夹钟宫《春光好》,唐以來多有此曲。或曰:“夹钟宫属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断如神。”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不过《愁倚阑》与《春光好》相比,前者据南卓的描述充满生机和朝气,后者顾名思义似乎以伤感居多,二者境界似乎并不相同了。
羯鼓是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的乐器,要熟练掌握,需要大量的动作练习,也需要细腻的技巧训练。《大唐传载》中提到盛唐宫廷歌手李龟年也善于击奏羯鼓,一次二人聊天,李隆基得知李龟年练习演奏已经用坏了五千枚鼓杖,但他显然不以为然,因为自己用坏的鼓杖已经装满三竖柜:
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开元中皆有才学盛名,鹤年诗尤妙唱渭城,彭年善舞,龟年善打羯鼓。玄宗问:“卿打多少杖?”对曰:“臣打五千杖讫。”上曰:“汝殊未,我打却三竖柜也。”后数年,有闻打一竖柜,因赐一拂杖、羯鼓后卷,流传至建中三年,任使君又传一弟子。使君令取江陵漆盘底泻水卷中,竞日不散,以其至平。又云:“卷人(于)鼓只在调竖(紧)慢,此卷一调之后,经月如初。”今不知所存。
羯鼓的击奏,讲究鼓点的疏密和音色的变化,双杖击奏,宋璟就能做到一边如云起,一边如雨至的地步——“南山起云,北山起雨。”鼓手手虽不停,但身形要稳,击鼓之时头静止如山峰,鼓杖急骤如雨点——“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
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乐都行王询云:南山起云,北山起雨,即开府所为也)。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捻小碧上掌,下须有朋(去声)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且用石末花瓷,固是腰鼓,掌下朋肯声,是以手拍,非羯鼓明矣(第二鼓者,左以杖,右以手指)。又开府谓上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此即羯鼓之能事也。”山峰取不动,雨点取碎急。上与开府兼擅两鼓,而羯鼓偏好,以其比汉震稍雅细焉。
属于细腰鼓的杖鼓在鼓类中已经偏于小巧,羯鼓则比杖鼓更精巧,如此,羯鼓似乎兼有乐器和玩具双重属性,这也许是羯鼓在盛唐宫廷流行的又一个原因。
宁王李宪的长子汝阳王李珊天资聪慧,羯鼓技艺得到玄宗的传授,并为玄宗赞赏。李珊头戴绢帽、上置红槿花,演奏《舞山香》。绢和花都是细腻之物,而演奏时红槿花不坠,这就做到了羯鼓击奏的本色,也是难点——头项稳固,不摇动:
汝阳王琏,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其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琏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笪处,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落(本色所谓定头项,难在不摇动也)。上大喜笑,赐琏金器一厨,因夸曰:“花奴(琏小字)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
羯鼓演奏,声、曲、意三者的配合相当细腻,三者完美结合才是演奏的最高境界,唐代宗李豫广德间(763-764)精通羯鼓的李琬,就曾用这一原理,帮助过一位鼓工:
广德中,前双流县丞李琬者亦能之。调集至_长安,僦居务本里。尝夜闻羯鼓声,曲颇妙。于月下步寻,至一小宅,门极卑隘,叩门请谒,谓鼓工日:“君所击者,岂非《耶婆色鸡》乎?虽至精能,而无尾,何也?”工大异之日:“君固知音者,此事无人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传此艺,尤能此曲。近张通孺入长安,某家事流散,父没河西,此曲遂绝。今但按旧谱数本寻之,竞无结尾声,故夜夜求之。”琬曰:“曲下意尽乎?”工曰:“尽。”琬日:“意尽即曲尽,又何索尾焉?”工曰:“奈声不尽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不尽者,须以他曲解之,方可尽其声也。夫《耶婆色鸡》,当用《堀柘急遍》解之。”工如所教,果相谐协,声意皆尽。(如《柘枝》用《浑脱》解,《甘州》用《急了》解之类是也)工泣而谢之,即言于寺卿,奏为主簿,后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
具体应用中,羯鼓基本上有独奏和伴奏两项功能;羯鼓的放置方式不拘一格,可放置牙床之上,也可席地而坐置于膝上击奏;击奏方式有时候也不必非得双杖,一手一杖也无不可,唐人壁画中就出现过丰富多彩的羯鼓演奏方式,如敦煌莫高窟第358窟《药师经变》乐舞图(中唐)中就出现了三人奏羯鼓的画面,除了一人将羯鼓置于小牙床上双手持杖击奏外,另外二人将羯鼓置于膝上,一手拍击,一手杖击。(见图1《药师经变》乐舞图)灵活多变的演奏方式赋予了羯鼓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独奏依旧是其核心魅力所在。如上引玄宗、宋璟等所为皆是,节庆时大规模宴饮中的歌舞表演,有时候也由羯鼓独奏定场,如玄宗宫中鼓手郇娘,“大酺初日最先呈”,其情景如诗人张祜所述:“新教邠娘羯鼓成,大酺初日最先呈。冬儿指向贞贞说,一曲干鸣两杖轻。”(张祜:《邻娘羯鼓》)
唐乐东传,行于东瀛,并流传下来。清人吴庆坻曾于日本见到唐乐《春庭花》的表演,其中便用到羯鼓。据吴氏《蕉廊脞录》卷八描述,《春庭花》舞中,羯鼓起着领起乐舞、伴奏的作用,大鼓则起强化、提示高潮部分的作用: 日本相传有唐代歌舞,每岁天长节于宫中演之,先期演习。文部介绍于式部导余辈至所谓雅乐稽古所者,广厦九楹,陈设华美,外为舞台,台正方而高,饰以青幛,其舞有三:
……一为《春庭花》,自唐朝传来。台上凡十二人,列坐于地,一人击羯鼓,诸乐齐作,又四人作二列,束带佩剑,披绣衣,立而舞,乃击大鼓。既而四人拱立,乐止。少顷,乐再作,复盘旋良久乃退。
羯鼓音域比较窄,“主太簇一均”,但演奏乐曲内容和风格却非常丰富,南卓《羯鼓录》记录了诸宫曲(太簇宫、太簇商、太簇角)、佛曲、食曲三类鼓曲132首,观其曲名,推究其内容,不难想见羯鼓曲的多姿多彩:
诸宫曲
太簇宫(23曲):色俱腾 耀日光 乞婆娑 大勿 大通 舞山香 羅犁罗苏莫赖耶 俱伦仆 阿个盘陀 苏合香 藏钩乐 春光好 无首罗 鰞岭盐 疏勒女 要杀盐 通天乐 万载乐 景云 紫云 承天乐 顺天乐
太簇商(50曲):苏罗 利梵 大借席 耶婆色鸡 堂堂 半杜梁君王盛神武赫赫 君之明 大钵乐背 大娑野婆 破阵乐 黄骏蹄 放鹰乐 英雄乐
思归 忆新院 西楼送落月 霜风 九成乐 倾杯乐 百岁老寿 还成乐 打球乐 饮酒乐 舞厥么赋 太平乐 大酺乐 大宝乐圣明乐 婆罗门 罽加那 万岁乐 秋风高 回婆乐 夜半击羌兵 香山 优婆师 匝天乐 禅曲 渡积破敌回 五更啭 黄莺啭 大定乐 越殿 须婆 钵罗背 大秋盐 栗时 突厥盐 踏蹄长
太簇角(15曲):火苏赖耶 大春杨柳 大东祗罗 大郎赖耶 卸渠沙鱼 大达么友 俱伦毗 悉利都 移都师
飞仙 凉下采桑西河师子三台舞石州破勃律
徵、羽调与蕃部不载
诸佛曲词(11曲):九仙道曲 卢舍那仙曲 御制三元道曲 四天王 半阁么那 失波罗辞见柞 草堂富罗(二曲)于门烧香宝头伽 菩萨阿罗地舞曲 阿陀弥大师曲
食曲(33曲):云居曲 九巴鹿 阿弥罗众僧曲 无量寿 真安曲 云星曲 罗利儿 芥老鸡 散花 大燃灯 多罗头尼摩诃钵 婆娑阿弥陀 悉驮低 大统 蔓度大利香积 佛帝力 龟兹大武 僧个支婆罗树 观世音 居么尼 真陀利 大与 永宁贤者 恒河沙 江盘无始 具作 悉家牟尼 大乘 毗沙门 渴农之文德 菩萨缑利陀 圣主与 地婆拔罗伽
南卓所列羯鼓诸宫曲中,宫、商、角、徵、羽只收录了前三调,徵、羽调与蕃部则未收录,之所以收录宫、商、角三调88首鼓曲,大约是因为它们是玄宗所制的92首鼓曲的一部分:“诸曲调如((太簇曲》《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曲名,玄宗所制(其余徵羽调曲,皆与胡部同。故不载)。”
晚唐之后的五代,歌词之风盛行,羯鼓遂不复开元天宝之盛,但是依旧用而不废,比如南唐宫廷宴飨歌舞中,即可见到羯鼓的身影。中主李璟宴饮华林园,就曾试小妓的羯鼓演奏,宋齐丘为此献诗,提醒其不要重蹈开元天子李隆基沉溺享乐导致败落的覆辙:
宋齐丘相江南李先主鼻及事中主璟二世,皆为右仆射。璟爱其才而知其不正。一日,选景于华林广园,以明妆列侍,召齐丘共宴,试小妓羯鼓,齐丘即席献《羯鼓》诗曰:“巧斫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因逢淑景开佳宴,为出花奴奏雅音。掌底轻憾孤鹊噪,杖头千}夹乱蝉吟。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
观宋齐丘《羯鼓》诗对于羯鼓形貌和击奏的描述:牙床镂金,鼓槽深,鼓体放置平稳;鼓手轻松执杖,鼓点繁密,与开、天间毫无二致。后主李煜《子夜歌》写禁苑之中赏花、饮酒、赋诗,“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羯鼓催诗,则羯鼓当是宫廷娱乐常用之器:“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此后宋朝歌词之风盛行,羯鼓作为盛唐歌舞乐器的代表之一,加入宋代歌舞表演之中,和大鼓、杖鼓一起,构成宋人演唱所用鼓类的主力,奏出宋词的高亢之音。
关键词:羯鼓 应用 形制 宋词演唱
词产生之初,本为舞女于花间尊前为宾客佐酒侑觞之用,因而其创作、歌唱先天有着柔媚气质。但在宋代,歌词演唱过程中,因具有慷慨激昂风格乐器的使用,部分地改变了词的这种气质,使其有了豪放旷逸风范,部分作品甚至完全成为感慨悲凉的篇什。发挥这种作用的乐器中就有羯鼓。宋词演唱所用的鼓类,主要有大鼓、杖鼓、羯鼓三种。三者演奏方式大致相似,以独奏、伴奏、协奏为主,侧重点不尽相同,共同促进了词的豪放气质。三者在为宋词演唱渲染气氛、强化节奏、增强声势发挥共同作用之外,大鼓更强调整体声势气氛的表达,杖鼓更适应各种变化的场合,羯鼓则以其细腻的技法和独特的音色,在宋词的创作和表演细节上增添豪放剛烈之风,羯鼓与宋词演唱的合作遂成为丝路之风与中土音乐融合的代表。
渊源:丝绸之路上流行长安的乐器
羯鼓出于北方羯族,并得名于此,杜佑所著、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和南卓所著、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至四年(848-850)的《羯鼓录》对其渊源皆无异议:
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
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日羯鼓。
羯鼓流行西域各族,为歌舞表演所通用,南北朝之际前秦破龟兹国,获得各种西域鼓类,其中就有羯鼓。羯鼓遂人中土。陈呖《乐书》说:
昔苻坚破龟兹国,获羯鼓、鞴鼓、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宋萧思话所谓“细腰鼓”是也。唐有正鼓、和鼓之别;后周有三等之制,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后世谓之杖鼓、拍鼓,亦谓之魏鼓。每奏大曲入破时,与羯鼓、大鼓同震,作其声和壮而有节也。今契丹拍鼓如震鼓而小。
从陈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羯鼓和大鼓、杖鼓一样,主要用于大曲高潮入破部分的合奏,以强化歌舞的声势和节奏:“每奏大曲入破时,(杖鼓)与羯鼓、大鼓同震,作其声和壮而有节也。”
羯鼓入中土之后,和域外传人的若干鼓一样,作为普通乐器,应用于日常歌舞尤其是西域乐曲如(《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天竺乐》的表演。在众多来自西域的鼓乐器中,羯鼓位置并不突出,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鸡娄鼓之上:“其(羯鼓)音主太簇一均,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都昙鼓似带鼓而小。答腊鼓者,即揩鼓也),鸡娄鼓之上。”(南卓:《羯鼓录》)
隋炀帝杨广大业中定九部乐,羯鼓存在于其中两部,其一为《龟兹乐》,居于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等众多鼓类之中;其二为《疏勒乐》,和答腊鼓、腰鼓、鸡娄鼓一起击奏。(《隋书》卷十五)
唐代随着胡乐的流行,羯鼓与其他乐器一起被广泛应用,如用于燕乐十部中的《天竺伎》《疏勒伎》,以及后来太宗平高昌国所获的《高昌乐》(《新唐书》卷二十一);用于四夷乐中南蛮三国中的((扶南乐》《天竺乐》;用于西戎五国中的《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旧唐书》卷二十九)。
唐代击奏羯鼓的乐工服装,各依从音乐所属国度的习俗,“工人之服皆从其国”,头巾、袍、腰带、裤颜色式样各不相同,如《高昌乐》,“工人布巾,袷袍,锦襟,金铜带,画绔”(《新唐书》卷二十一);《天竺乐》,“乐工皂丝布幞头巾,白练襦,紫绫祷,绯帔”(《通典》卷一百四十六);《龟兹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袖,绯布祷”;《疏勒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白丝布祷,锦襟褾”(《旧唐书》卷二十九)。
羯鼓取材、形制,据唐人叙述,比较简单明确,羯鼓状如漆桶,骨架一般以山桑木制作,演奏时鼓体固定,置于小鼓床之上,以两枚鼓杖击奏;鼓杖则取材于黄檀、狗骨、花楸等坚硬细腻木料;羯鼓调音的主要部件是精铁制成的铁环——桊,系于鼓面的绳索拉紧之后,桊套于鼓框之上把鼓面进一步绷紧,以保证羯鼓发出所需要的音高作为第一部羯鼓专著,南卓《羯鼓录》详细记载了当时羯鼓的制作、选材、击奏情况:
(壴桑)如漆桶(山桑木为之),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焦杀鸣烈,尤宜促曲急破,作战杖连碎之声,又宜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特异众乐。杖用黄檀、狗骨、花楸等木,须至干紧绝湿气,而复柔腻;干取发越响亮,腻取战衷健举。椿用刚铁,铁当精炼,椿当至匀,若不刚,即应绦高下,搊捩不停;不匀,即鼓面缓急,若琴徽之病矣。
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因为玄宗李隆基的个人爱好,羯鼓成为风行盛唐朝野的乐器,玄宗李隆基的豪迈性情大约和羯鼓高亢的风格比较契合,他曾毫不掩饰对羯鼓的偏好和对古琴舒缓节奏的不耐烦:“上(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汝阳王李珊小字),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南卓:《羯鼓录》)
在唐宋人印象中,羯鼓和玉笛是玄宗最擅长的乐器,也是最常用的乐器,即便在大合奏中,他也习惯以击羯鼓形象示人,李隆基甚至称羯鼓为“八音之领袖”:
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尤爱羯鼓玉笛(玉笛之说见遗事),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
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阿瞒(上在禁中多自称也)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 羯鼓独奏的最佳时间为春、秋两季,彼时天高气爽,羯鼓声破空透远,如雷乍响,极具穿透力,唐玄宗曾在初春即兴创作并击奏自制曲《春光好》,据说一时令柳绽杏开,俨然成为掌万物生发的天公:
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日:“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坼,上指而笑谓嫔御日:“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呼万岁。又制《秋风高》,每至秋空迥彻,纤翳不起,即奏之,必远风徐来,庭叶随下。其曲绝妙入神,例皆如此。
玄宗“击羯鼓催花开”成为羯鼓史上的佳话,宋代歌词盛行,《春光好》流传不辍,成为歌词曲调,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说有人将其改名为《愁倚阑》:
《春光好》一《羯鼓录》云:“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睛,景色明丽,帝日:‘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回顾柳、杏,皆已微坼。上日:‘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今夹钟宫《春光好》,唐以來多有此曲。或曰:“夹钟宫属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断如神。”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不过《愁倚阑》与《春光好》相比,前者据南卓的描述充满生机和朝气,后者顾名思义似乎以伤感居多,二者境界似乎并不相同了。
羯鼓是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的乐器,要熟练掌握,需要大量的动作练习,也需要细腻的技巧训练。《大唐传载》中提到盛唐宫廷歌手李龟年也善于击奏羯鼓,一次二人聊天,李隆基得知李龟年练习演奏已经用坏了五千枚鼓杖,但他显然不以为然,因为自己用坏的鼓杖已经装满三竖柜:
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开元中皆有才学盛名,鹤年诗尤妙唱渭城,彭年善舞,龟年善打羯鼓。玄宗问:“卿打多少杖?”对曰:“臣打五千杖讫。”上曰:“汝殊未,我打却三竖柜也。”后数年,有闻打一竖柜,因赐一拂杖、羯鼓后卷,流传至建中三年,任使君又传一弟子。使君令取江陵漆盘底泻水卷中,竞日不散,以其至平。又云:“卷人(于)鼓只在调竖(紧)慢,此卷一调之后,经月如初。”今不知所存。
羯鼓的击奏,讲究鼓点的疏密和音色的变化,双杖击奏,宋璟就能做到一边如云起,一边如雨至的地步——“南山起云,北山起雨。”鼓手手虽不停,但身形要稳,击鼓之时头静止如山峰,鼓杖急骤如雨点——“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
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乐都行王询云:南山起云,北山起雨,即开府所为也)。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捻小碧上掌,下须有朋(去声)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且用石末花瓷,固是腰鼓,掌下朋肯声,是以手拍,非羯鼓明矣(第二鼓者,左以杖,右以手指)。又开府谓上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此即羯鼓之能事也。”山峰取不动,雨点取碎急。上与开府兼擅两鼓,而羯鼓偏好,以其比汉震稍雅细焉。
属于细腰鼓的杖鼓在鼓类中已经偏于小巧,羯鼓则比杖鼓更精巧,如此,羯鼓似乎兼有乐器和玩具双重属性,这也许是羯鼓在盛唐宫廷流行的又一个原因。
宁王李宪的长子汝阳王李珊天资聪慧,羯鼓技艺得到玄宗的传授,并为玄宗赞赏。李珊头戴绢帽、上置红槿花,演奏《舞山香》。绢和花都是细腻之物,而演奏时红槿花不坠,这就做到了羯鼓击奏的本色,也是难点——头项稳固,不摇动:
汝阳王琏,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其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琏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笪处,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落(本色所谓定头项,难在不摇动也)。上大喜笑,赐琏金器一厨,因夸曰:“花奴(琏小字)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
羯鼓演奏,声、曲、意三者的配合相当细腻,三者完美结合才是演奏的最高境界,唐代宗李豫广德间(763-764)精通羯鼓的李琬,就曾用这一原理,帮助过一位鼓工:
广德中,前双流县丞李琬者亦能之。调集至_长安,僦居务本里。尝夜闻羯鼓声,曲颇妙。于月下步寻,至一小宅,门极卑隘,叩门请谒,谓鼓工日:“君所击者,岂非《耶婆色鸡》乎?虽至精能,而无尾,何也?”工大异之日:“君固知音者,此事无人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传此艺,尤能此曲。近张通孺入长安,某家事流散,父没河西,此曲遂绝。今但按旧谱数本寻之,竞无结尾声,故夜夜求之。”琬曰:“曲下意尽乎?”工曰:“尽。”琬日:“意尽即曲尽,又何索尾焉?”工曰:“奈声不尽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不尽者,须以他曲解之,方可尽其声也。夫《耶婆色鸡》,当用《堀柘急遍》解之。”工如所教,果相谐协,声意皆尽。(如《柘枝》用《浑脱》解,《甘州》用《急了》解之类是也)工泣而谢之,即言于寺卿,奏为主簿,后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
具体应用中,羯鼓基本上有独奏和伴奏两项功能;羯鼓的放置方式不拘一格,可放置牙床之上,也可席地而坐置于膝上击奏;击奏方式有时候也不必非得双杖,一手一杖也无不可,唐人壁画中就出现过丰富多彩的羯鼓演奏方式,如敦煌莫高窟第358窟《药师经变》乐舞图(中唐)中就出现了三人奏羯鼓的画面,除了一人将羯鼓置于小牙床上双手持杖击奏外,另外二人将羯鼓置于膝上,一手拍击,一手杖击。(见图1《药师经变》乐舞图)灵活多变的演奏方式赋予了羯鼓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独奏依旧是其核心魅力所在。如上引玄宗、宋璟等所为皆是,节庆时大规模宴饮中的歌舞表演,有时候也由羯鼓独奏定场,如玄宗宫中鼓手郇娘,“大酺初日最先呈”,其情景如诗人张祜所述:“新教邠娘羯鼓成,大酺初日最先呈。冬儿指向贞贞说,一曲干鸣两杖轻。”(张祜:《邻娘羯鼓》)
唐乐东传,行于东瀛,并流传下来。清人吴庆坻曾于日本见到唐乐《春庭花》的表演,其中便用到羯鼓。据吴氏《蕉廊脞录》卷八描述,《春庭花》舞中,羯鼓起着领起乐舞、伴奏的作用,大鼓则起强化、提示高潮部分的作用: 日本相传有唐代歌舞,每岁天长节于宫中演之,先期演习。文部介绍于式部导余辈至所谓雅乐稽古所者,广厦九楹,陈设华美,外为舞台,台正方而高,饰以青幛,其舞有三:
……一为《春庭花》,自唐朝传来。台上凡十二人,列坐于地,一人击羯鼓,诸乐齐作,又四人作二列,束带佩剑,披绣衣,立而舞,乃击大鼓。既而四人拱立,乐止。少顷,乐再作,复盘旋良久乃退。
羯鼓音域比较窄,“主太簇一均”,但演奏乐曲内容和风格却非常丰富,南卓《羯鼓录》记录了诸宫曲(太簇宫、太簇商、太簇角)、佛曲、食曲三类鼓曲132首,观其曲名,推究其内容,不难想见羯鼓曲的多姿多彩:
诸宫曲
太簇宫(23曲):色俱腾 耀日光 乞婆娑 大勿 大通 舞山香 羅犁罗苏莫赖耶 俱伦仆 阿个盘陀 苏合香 藏钩乐 春光好 无首罗 鰞岭盐 疏勒女 要杀盐 通天乐 万载乐 景云 紫云 承天乐 顺天乐
太簇商(50曲):苏罗 利梵 大借席 耶婆色鸡 堂堂 半杜梁君王盛神武赫赫 君之明 大钵乐背 大娑野婆 破阵乐 黄骏蹄 放鹰乐 英雄乐
思归 忆新院 西楼送落月 霜风 九成乐 倾杯乐 百岁老寿 还成乐 打球乐 饮酒乐 舞厥么赋 太平乐 大酺乐 大宝乐圣明乐 婆罗门 罽加那 万岁乐 秋风高 回婆乐 夜半击羌兵 香山 优婆师 匝天乐 禅曲 渡积破敌回 五更啭 黄莺啭 大定乐 越殿 须婆 钵罗背 大秋盐 栗时 突厥盐 踏蹄长
太簇角(15曲):火苏赖耶 大春杨柳 大东祗罗 大郎赖耶 卸渠沙鱼 大达么友 俱伦毗 悉利都 移都师
飞仙 凉下采桑西河师子三台舞石州破勃律
徵、羽调与蕃部不载
诸佛曲词(11曲):九仙道曲 卢舍那仙曲 御制三元道曲 四天王 半阁么那 失波罗辞见柞 草堂富罗(二曲)于门烧香宝头伽 菩萨阿罗地舞曲 阿陀弥大师曲
食曲(33曲):云居曲 九巴鹿 阿弥罗众僧曲 无量寿 真安曲 云星曲 罗利儿 芥老鸡 散花 大燃灯 多罗头尼摩诃钵 婆娑阿弥陀 悉驮低 大统 蔓度大利香积 佛帝力 龟兹大武 僧个支婆罗树 观世音 居么尼 真陀利 大与 永宁贤者 恒河沙 江盘无始 具作 悉家牟尼 大乘 毗沙门 渴农之文德 菩萨缑利陀 圣主与 地婆拔罗伽
南卓所列羯鼓诸宫曲中,宫、商、角、徵、羽只收录了前三调,徵、羽调与蕃部则未收录,之所以收录宫、商、角三调88首鼓曲,大约是因为它们是玄宗所制的92首鼓曲的一部分:“诸曲调如((太簇曲》《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曲名,玄宗所制(其余徵羽调曲,皆与胡部同。故不载)。”
晚唐之后的五代,歌词之风盛行,羯鼓遂不复开元天宝之盛,但是依旧用而不废,比如南唐宫廷宴飨歌舞中,即可见到羯鼓的身影。中主李璟宴饮华林园,就曾试小妓的羯鼓演奏,宋齐丘为此献诗,提醒其不要重蹈开元天子李隆基沉溺享乐导致败落的覆辙:
宋齐丘相江南李先主鼻及事中主璟二世,皆为右仆射。璟爱其才而知其不正。一日,选景于华林广园,以明妆列侍,召齐丘共宴,试小妓羯鼓,齐丘即席献《羯鼓》诗曰:“巧斫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因逢淑景开佳宴,为出花奴奏雅音。掌底轻憾孤鹊噪,杖头千}夹乱蝉吟。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
观宋齐丘《羯鼓》诗对于羯鼓形貌和击奏的描述:牙床镂金,鼓槽深,鼓体放置平稳;鼓手轻松执杖,鼓点繁密,与开、天间毫无二致。后主李煜《子夜歌》写禁苑之中赏花、饮酒、赋诗,“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羯鼓催诗,则羯鼓当是宫廷娱乐常用之器:“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此后宋朝歌词之风盛行,羯鼓作为盛唐歌舞乐器的代表之一,加入宋代歌舞表演之中,和大鼓、杖鼓一起,构成宋人演唱所用鼓类的主力,奏出宋词的高亢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