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坚决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兒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尊重儿童整体性及阶段性发展,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这与科学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我认为贯彻其精神实质在于我们幼教工作者、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更新“育人为本”的理念
  从本源上看,教育是一种基于人、通过人而又为了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表达的就是“育人为本”的价值诉求。《指南》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这不仅彰显了“育人为本”的理念,还指明了科学育人的实施路径。
  二、弘扬“尊重儿童”的旗帜
  我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先哲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学记》提出了教师教学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观,以及蒙台梭利和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等均饱含着“尊重儿童”的人文情怀。
  对儿童的尊重,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包容与接纳、感性共情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体现在依据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来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之中。教是为了学而存在的,学的存在规定了教的存在。教师的教只有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构建在恰当的起点之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曾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但是,这些条目还停留在抽象的理性层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较为细致地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提出了具有极强实操性的教育建议。
  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健全的教育应该既与社会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也与儿童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能满足个体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儿童从教育价值的边缘走向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
  三、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
  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教育不能消极地等待儿童的成长,也不能一味地顺应儿童的本性。科学有效的教育在尊重儿童本性的同时,也主动地干预和理性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不仅可“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也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
  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十分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是幼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稚园教育的基础。他在1925年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家庭教育应该遵循的101条原则,并归纳提炼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七个基本特点。他强调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而言”。
  在我国,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非平常心态,这种高期待的美好愿望与科学理性之间尚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指南》科学地回答了3—6岁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等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与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结成更稳定的互惠关系,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
  有了《指南》引领,我们老师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正确的思想,以身作则,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我们老师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他是指克服思维定势有创见的思维,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的思维成果。在地理教学中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  我认为,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而言,学生的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诘问知识、评判知识等,都是其创新能力的体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巧设疑,唤
期刊
《小学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能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操作作为改革重点之一,动手操作的核心是“动”,数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坚信的认为“孩子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动手操作欲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一、明确学习动机,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情感基础  学习动机是自主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是评判学生的学习是否自主的一个重要依据,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情感基础。学生在学习动机及情感的支持下,能够
期刊
我认为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当好校长:一是班子建设、二是创名校、育名师。  一、班子建设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決定成败。中国有句古语: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团队的合作精神确实能够起到扭转局面的作用。因势利导,以人为本,注重“经营人心”,提高工作效能。只要充分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是联系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纽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多数为中考落榜者,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和高中生相比较,成绩差,素质低。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大多数是思想纪律散漫、老师难管或管不住或不管的学生。中职生的这种
期刊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余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年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笔者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激起学生的情感,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传统作文教学强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主张在模
期刊
研究现状:目前对表演游戏的研究可以说是极其缺少参考依据的,尤其对区域活动中表演游戏具体实践性研究更少。从一切源于幼儿的理念和促进幼儿全面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表演区中幼儿游戏做出实践性总结,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内容:1观察篇  一、表演区游戏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幼儿表演游戏促进语言发展、动作表现力、幼儿交往能力、审美和创造、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表演是幼儿的内心需求,幼儿表演从本源上和探究
期刊
一、培养良好习惯,为自主管理搭设平台  1.从细节入手,开展行规教育  行规教育是新生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班之初,我将《一日常规》中的第一条——进校后向老师问好作为突破口,从细节入手,开展行规教育。问好看似很简单,但在第一次返校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他们要么就默默地走进班级坐下,要么涨红了脸以极低的声音说“老师好”,还有的学生一边向老师打招呼一边走动,态度非常随意。有鉴于此,结合我校的英语特
期刊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早恋占全体学生的一半左右。虽然学校对中学生早恋作了一些正确的引导,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男女生不正当交往问题,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  一、中学生“早恋”问题定义  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否早恋要以下面两个特点来划定。其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