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翻译研究也逐渐转向文化方向,因此文化翻译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如果把翻译当做一种文化行为,那么文化翻译就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一种线路。本文将主要基于文化翻译中异化翻译策略,浅要的探讨文化翻译,以期找出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活动的发展策略,正确应对全球化语境对翻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促进全球化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文化翻译;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1-864X(2014)08-0111-01
一、全球化语境与文化
1.全球化语境。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从内涵上讲,全球化指的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接流动的模式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供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吴欣,2003)另外在外延上,除了经济,全球化将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球化趋势或全球的一种趋同,一种质化或共同价值观的放大过程。(王鹤,20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我国文学理论日益感受到全球化影响的时代。其实,早在80年代的最初几年,当外国文学不断介绍到我国,那时我们讨论问题,总要把它们放到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去讨论,自觉不自觉地汇入世界文艺思想的潮流,从而使我们的意识逐渐趋向于一种全球化的倾向。90年代是我们深深感到经济观念、生活观念、文化观念进一步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所有事物似乎都失去了原有的规范,同时,这个时代也是兴起流行文化的时代,一些知识分子通过它们的研究,能够表达一定的思想,有限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整理并批判各种文化思想,企图参与现实、历史的进程,期望着发生某些生活的影响。无疑,这些文化行为正使我们逐渐融入一种全球化的意识之中——这就是全球化语境。
2.文化的全球化。
全球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扩张过程,它是人类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内在的包含了文化的内容人们称之为文化全球化,简单地说,文化全球化指的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们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世界性资源。文化封闭状态已不复存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世界文化的普遍性并存共进,构成了全球文化的有机内容。[1]
二、文化翻译
有关文化翻译的定义尚不明确,存在许多种不同的定义。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方法,也有人将它看做是一种视角,有人将其看成是综合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来研究翻译活动的一种思路。比如:谢建平(2001)从翻译研究理论的角度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及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翻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这是把文化翻译理解为翻译演技的一种视角。孙艺风(2008)指出文化翻译这一概念源自文化研究,它是指在特定文化内进行的语言或其他方面的改造。文化翻译最为关注的东西是文化差异,以及有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读、误解和误差。
三、文化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化因素的多面性、翻译目的的复杂性和翻译“形势发展”的多变性,因此理论上,翻译策略的采用是没有同一固定模式的。实际上,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十分复杂,它不仅仅涉及语言和文化的问题,更涉及文化帝国、语言霸权的内容。所以必须基于文化辩证的考虑。
1.归化与异化。
自古以来的翻译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归化式翻译策略,目的在于“征服”源语言文化,试图从内容到形式的将原语文本“完全本土化”,是目标读起来像译入语的原作品一样;另一类是异化式翻译策略,其目的在于试图将原语文本从内容到形式“原封不动”地搬入译入语,是目标文本读起来像原语作品一样。(张全,2010)
2.文化翻译策略的异化取向。
异化是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异域风情,感受到其他文化的存在与独特魅力,以丰富译入语言及文化,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对译文“陌生感”的需求。汉英翻译中的异化方法即是中华文化的翻译诉求,同时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翻译方法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来说,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
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合理的异化具有多重意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他首先尊重外国文化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在平等的基础上如实的反应国外文化。随着各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也为异化翻译创造了客观条件,打开了读者的接受空间。我们可以想到,其实异化翻译的被接受程度和文化交往的广度、深度是成正比的。另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异化翻译认识、理解和吸收外国文化,也将极大地丰富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内涵。
总之,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各国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间的融合日渐加深。因此译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宏观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合理利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努力传达和吸收异域文化,弘扬和发展本土文化,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文化全球化已经到来,正确应对文化全球化语境对翻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把握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实质是译者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以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与消费越来越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要立足于辨证分析的思想,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翻译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身份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原语作者的写作意图、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类型、疑问的功能和读者对象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有深刻的跨文化意识,主要从异化角度进行翻译,再辩证的结合归化辅译,从而能够较正确应对全球化语境对翻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促进全球化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高永晨.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J]. 苏州大学学报, 1999(4)
[2]孙艺风. 翻译与多元之美[J].中国翻译,2008(4)
[3]王鹤.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J].世界知识,2001(1).
[4]吴欣. 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N]. 人民日报, 2003-01-31
[5]谢建平.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J]. 中国翻译, 2001(5)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文化翻译;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1-864X(2014)08-0111-01
一、全球化语境与文化
1.全球化语境。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从内涵上讲,全球化指的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接流动的模式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供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吴欣,2003)另外在外延上,除了经济,全球化将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球化趋势或全球的一种趋同,一种质化或共同价值观的放大过程。(王鹤,20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我国文学理论日益感受到全球化影响的时代。其实,早在80年代的最初几年,当外国文学不断介绍到我国,那时我们讨论问题,总要把它们放到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去讨论,自觉不自觉地汇入世界文艺思想的潮流,从而使我们的意识逐渐趋向于一种全球化的倾向。90年代是我们深深感到经济观念、生活观念、文化观念进一步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所有事物似乎都失去了原有的规范,同时,这个时代也是兴起流行文化的时代,一些知识分子通过它们的研究,能够表达一定的思想,有限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整理并批判各种文化思想,企图参与现实、历史的进程,期望着发生某些生活的影响。无疑,这些文化行为正使我们逐渐融入一种全球化的意识之中——这就是全球化语境。
2.文化的全球化。
全球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扩张过程,它是人类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内在的包含了文化的内容人们称之为文化全球化,简单地说,文化全球化指的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们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世界性资源。文化封闭状态已不复存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世界文化的普遍性并存共进,构成了全球文化的有机内容。[1]
二、文化翻译
有关文化翻译的定义尚不明确,存在许多种不同的定义。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方法,也有人将它看做是一种视角,有人将其看成是综合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来研究翻译活动的一种思路。比如:谢建平(2001)从翻译研究理论的角度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及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翻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这是把文化翻译理解为翻译演技的一种视角。孙艺风(2008)指出文化翻译这一概念源自文化研究,它是指在特定文化内进行的语言或其他方面的改造。文化翻译最为关注的东西是文化差异,以及有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读、误解和误差。
三、文化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化因素的多面性、翻译目的的复杂性和翻译“形势发展”的多变性,因此理论上,翻译策略的采用是没有同一固定模式的。实际上,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十分复杂,它不仅仅涉及语言和文化的问题,更涉及文化帝国、语言霸权的内容。所以必须基于文化辩证的考虑。
1.归化与异化。
自古以来的翻译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归化式翻译策略,目的在于“征服”源语言文化,试图从内容到形式的将原语文本“完全本土化”,是目标读起来像译入语的原作品一样;另一类是异化式翻译策略,其目的在于试图将原语文本从内容到形式“原封不动”地搬入译入语,是目标文本读起来像原语作品一样。(张全,2010)
2.文化翻译策略的异化取向。
异化是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异域风情,感受到其他文化的存在与独特魅力,以丰富译入语言及文化,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对译文“陌生感”的需求。汉英翻译中的异化方法即是中华文化的翻译诉求,同时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翻译方法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来说,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
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合理的异化具有多重意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他首先尊重外国文化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在平等的基础上如实的反应国外文化。随着各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也为异化翻译创造了客观条件,打开了读者的接受空间。我们可以想到,其实异化翻译的被接受程度和文化交往的广度、深度是成正比的。另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异化翻译认识、理解和吸收外国文化,也将极大地丰富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内涵。
总之,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各国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间的融合日渐加深。因此译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宏观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合理利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努力传达和吸收异域文化,弘扬和发展本土文化,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文化全球化已经到来,正确应对文化全球化语境对翻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把握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实质是译者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以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与消费越来越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要立足于辨证分析的思想,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翻译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身份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原语作者的写作意图、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类型、疑问的功能和读者对象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有深刻的跨文化意识,主要从异化角度进行翻译,再辩证的结合归化辅译,从而能够较正确应对全球化语境对翻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促进全球化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高永晨.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J]. 苏州大学学报, 1999(4)
[2]孙艺风. 翻译与多元之美[J].中国翻译,2008(4)
[3]王鹤.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J].世界知识,2001(1).
[4]吴欣. 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N]. 人民日报, 2003-01-31
[5]谢建平.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J]. 中国翻译,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