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语感,我的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悟”,这个“感悟”就是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心里的一种悟性,也是一种对言语对象的直觉的技能,是感知觉,记忆,联想,思維等因素的结合,是可以通过学习转为自动化的意识活动,它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理解事物,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一、语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直觉感知
经常有学生在学习新词语时只想到表面意思,而不能敏锐地感觉出深层涵义,更不必说对词语产生相应地联想。例如,“财富”这个词,如果出现在现代文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它与金钱联系到一起,语感强的人才会想到知识也是一种财富这个深层含义;再比如“梧桐”,语感弱的人仅仅会理解为一棵普通的树,而不能联想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无限相思。由此可见,若学生的语感水平提高,思考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的结合
学生接触到语言时,会在脑中呈现出一个画面,有了这个做基础,再对言语进行概括、抽象,就产生理性的认识。而语感会把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以便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者常把思想情感、价值取向融入到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中去,让形象来说话。学生只有真正认识、了解文字才会产生语感,之后才能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
3.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是发自内心的感觉,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语感有着特殊的关联。例如,王维《使至塞上》的颈联,不仅写出了塞外的奇特景象,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不堪言。学生可以和作者在内心深处达到共鸣,获得情感体验。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影响小学生语感形成因素的分析
(一)小学生个体身心特点对语感形成的影响
1.小学生的语感个别差异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无论是生活环境,知道的知识,还是学习能力,性格都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语感能力也不同。同样一句话对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语感反应,这也充分证明了小学生的语感存在个别差异。有的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把所有的学生按照同一方法进行语感训练,使得语感强的学生吃不饱,语感弱的学生消化不了。
2.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一般都是6-11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发展得很迅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这点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他会主动的调用头脑中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来注意和选择信息。所以语感强的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把看到的文字变成一幅形象的画,再去画里感受语言的美丽。
(二)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错位
1.语感输入训练的错位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中的操作层,是四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它们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达到应有的水平,其中,听和读可以归类为输入训练的范围。但是语文教学在输入训练里存在很多不当的做法,导致了语感的错位。
如果老师引导的到位,学生自己也会想去表达心里的想法。然而,老师单一的指导,使本应该五彩斑斓的思想变成千篇一律的歌颂。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讲一些万能的套用模式,并以此为评分标准,让学生仿写,怂恿学生照搬。像这样太过模式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写作缺少创意,更不要说真情实感了,渐渐的,学生就没有最初想要表达的欲望。
现在总能看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注释,这并不完全是巧合。有相关的报道说好多学生在考试作文中虚构自己有多么惨痛的经历,想以此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获得高分。可是这么多相同的虚假的作文怎么可能逃过老师的法眼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教师在语感输出训练时虚假,少创意,太过模式化。
三、小学生语文课堂语感的培养
(一)语感培养要结合语境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情境教学,“语”与“境”应该相辅相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1.在朗读与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小学阶段语感培养的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接受书面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养成书面语的感受能力。那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应该怎样指导朗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呢?
第一,朗读精彩部分,训练学生从语言中捕捉画面,发挥想象。
《月光曲》:“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银纱是真的吗?(不是)那是什么呢?如此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再现作者所描写的人与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表情朗读,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情感把握朗读
表情朗读能够让学生更深层的领会课文主旨,加深认识,而且在朗读时能够恰当地把握语音语调。在朗读方面,学生一开始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来学习的,之前他们对朗读一无所知,在指导朗读过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把握文章的情感,他们就会加进自己的理解自发地有感情朗读,在反复读过后,教师要给出正确的评价,以达到提高语感的作用。
1.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加阅读量,多读一些好书,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大有帮助。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以为只要学会课本就是学好语文,于是课外阅读被忽视了。有时候读一本好书就像交到一个好朋友一样,千金不换,所以要多“交朋友”,这样语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2.在作文中强化学生的语感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先要弄清楚不同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变成文字写到作文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事物,在这一过程里,语感会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经过感知,思考,再加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另外,在写作完成后,借助语感的敏感性来判断修改,争取更加准确,完整地表达内心真实情感。这个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对语感的应用,还巩固了已有的知识。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情境中品读感悟,结合语境等方法最为有效,当然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和学生,甚至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学生的语感真正得到提高,教师从中也能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希望本论文提出的看法和策略能够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对于语感,我的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悟”,这个“感悟”就是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心里的一种悟性,也是一种对言语对象的直觉的技能,是感知觉,记忆,联想,思維等因素的结合,是可以通过学习转为自动化的意识活动,它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理解事物,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一、语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直觉感知
经常有学生在学习新词语时只想到表面意思,而不能敏锐地感觉出深层涵义,更不必说对词语产生相应地联想。例如,“财富”这个词,如果出现在现代文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它与金钱联系到一起,语感强的人才会想到知识也是一种财富这个深层含义;再比如“梧桐”,语感弱的人仅仅会理解为一棵普通的树,而不能联想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无限相思。由此可见,若学生的语感水平提高,思考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的结合
学生接触到语言时,会在脑中呈现出一个画面,有了这个做基础,再对言语进行概括、抽象,就产生理性的认识。而语感会把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以便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者常把思想情感、价值取向融入到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中去,让形象来说话。学生只有真正认识、了解文字才会产生语感,之后才能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
3.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是发自内心的感觉,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语感有着特殊的关联。例如,王维《使至塞上》的颈联,不仅写出了塞外的奇特景象,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不堪言。学生可以和作者在内心深处达到共鸣,获得情感体验。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影响小学生语感形成因素的分析
(一)小学生个体身心特点对语感形成的影响
1.小学生的语感个别差异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无论是生活环境,知道的知识,还是学习能力,性格都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语感能力也不同。同样一句话对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语感反应,这也充分证明了小学生的语感存在个别差异。有的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把所有的学生按照同一方法进行语感训练,使得语感强的学生吃不饱,语感弱的学生消化不了。
2.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一般都是6-11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发展得很迅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这点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他会主动的调用头脑中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来注意和选择信息。所以语感强的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把看到的文字变成一幅形象的画,再去画里感受语言的美丽。
(二)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错位
1.语感输入训练的错位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中的操作层,是四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它们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达到应有的水平,其中,听和读可以归类为输入训练的范围。但是语文教学在输入训练里存在很多不当的做法,导致了语感的错位。
如果老师引导的到位,学生自己也会想去表达心里的想法。然而,老师单一的指导,使本应该五彩斑斓的思想变成千篇一律的歌颂。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讲一些万能的套用模式,并以此为评分标准,让学生仿写,怂恿学生照搬。像这样太过模式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写作缺少创意,更不要说真情实感了,渐渐的,学生就没有最初想要表达的欲望。
现在总能看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注释,这并不完全是巧合。有相关的报道说好多学生在考试作文中虚构自己有多么惨痛的经历,想以此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获得高分。可是这么多相同的虚假的作文怎么可能逃过老师的法眼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教师在语感输出训练时虚假,少创意,太过模式化。
三、小学生语文课堂语感的培养
(一)语感培养要结合语境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情境教学,“语”与“境”应该相辅相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1.在朗读与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小学阶段语感培养的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接受书面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养成书面语的感受能力。那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应该怎样指导朗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呢?
第一,朗读精彩部分,训练学生从语言中捕捉画面,发挥想象。
《月光曲》:“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银纱是真的吗?(不是)那是什么呢?如此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再现作者所描写的人与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表情朗读,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情感把握朗读
表情朗读能够让学生更深层的领会课文主旨,加深认识,而且在朗读时能够恰当地把握语音语调。在朗读方面,学生一开始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来学习的,之前他们对朗读一无所知,在指导朗读过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把握文章的情感,他们就会加进自己的理解自发地有感情朗读,在反复读过后,教师要给出正确的评价,以达到提高语感的作用。
1.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加阅读量,多读一些好书,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大有帮助。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以为只要学会课本就是学好语文,于是课外阅读被忽视了。有时候读一本好书就像交到一个好朋友一样,千金不换,所以要多“交朋友”,这样语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2.在作文中强化学生的语感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先要弄清楚不同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变成文字写到作文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事物,在这一过程里,语感会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经过感知,思考,再加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另外,在写作完成后,借助语感的敏感性来判断修改,争取更加准确,完整地表达内心真实情感。这个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对语感的应用,还巩固了已有的知识。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情境中品读感悟,结合语境等方法最为有效,当然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和学生,甚至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学生的语感真正得到提高,教师从中也能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希望本论文提出的看法和策略能够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