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幸福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在物质财富充裕的今天,本应被幸福包围的大学生,幸福感却极具缺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作者从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之策,救赎大学生流失的幸福感,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解决之策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流群体,具有情感丰富,思想能力强,智力水平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特点。但由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人生目标等因素,大学生的幸福观却流失严重,探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不仅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幸福感现状
所谓幸福感, 是指人内心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某种主观感受,它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幸福感对于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阶段,幸福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挫折或压力面前,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从有关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生活都感到失望、无聊、困倦,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时常感到孤独。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还比较满意,感到生活充满乐趣。本应充满积极向上人生态度、被幸福包围的大学生,却出乎我们的意料,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是空虚、无聊、没劲、颓废的字眼。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拥有较高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把握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因素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利己主义成为根本的行为目的。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他们看到贪污腐败、关系办事等不公平的现象时,严重冲击着他们固有的思想,完美的理想离他们越来越远。另外,学习和就业压力让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他们需要承受更加尖锐的挑战。最近的大学生扩招造就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不稀奇。很多大学生为适应激励竞争的社会,还要做更多的努力,他们不是忙于考研、考博,就是参加各种辅导培训班,过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觉到幸福离他们越来越远。现实生活的打击,让大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自信心逐渐丧失,幸福是一种奢侈。
(二)学校因素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回顾我们过去进行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呆板的灌输教育,缺少互动,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意义。对他们当下生活的幸福感常常忽视。正是因为高校教育忽视了大学生想法、生活背景和自主性,从而忽视了幸福的真正涵义。一方面削弱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学生总是在外在环境压迫下被动地成长。学生自身很难感受到成长的幸福,仅仅是为父母为就业而成长,在这种缺乏自主的成长中,幸福感自然在日渐缺失。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大学生,稳定的家庭、彼此之间相互关心、家庭矛盾少是重要的测量因素,相反,家庭环境恶劣、父母离异,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削弱大学生的幸福感。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也不例外。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的出的结果是:51%的大学生都认为有足够的金钱才是幸福的。比吃、比穿、比用现象严重。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一切方法。使部分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感到对生活失去希望,阻碍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获得。通过相关的调查显示,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大学生,与家庭水平相当或高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家庭的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自身因素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首先表现在自我认识不够,大学阶段是放飞梦想、规划自我、成就未来的黄金时期,大学生梦想自己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可是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自信心屡受打击,当理想没能实现时,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和对现实的困惑。幸福感已离他们很远。其次、个人为了达到理想目标或维持现有状态的努力和预期也远远不够,最终导致期望脱离现实,变得遥不可及,在无止境的追逐之中,幸福感也就自然降低。再次部分学生交往沟通能力不足,情商指数不高,不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融洽的与他人相处,容易陷入自怨自艾不能自拔;不能勇敢面对挫败和逆境,在挫折面前退缩无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甚至扭曲了生活态度,导致幸福感的减弱。
三、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
针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第一, 树立公正的社会品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经济体制的转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在学习、就业、生活各方面经常发生矛盾。大学生作为即将融入社会的群体,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行为,潜意识里造成了压抑和对自身价值的否定。对未来生活充满失望,幸福感摇摇欲坠。因此,树立公正的社会品质,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从而营造出公平竞争、机会平等的良好环境。
第二, 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生活可以降低不安全感、普遍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幸福指数很高,而相反, 父母对子女的不正当教育,严厉批评、溺爱等都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造成人格偏离。因此,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式。
第三,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生活场地,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社会、人际交往、互相学习的场所。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目标的高低与幸福感有着紧密的联系,趋于期望目标易于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低于期望的目标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合适的目标和实现是就会产生幸福感。
第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大学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格,妥善处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愉悦的心灵感受,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自我满足。积极地对待生活的阴暗面,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悦纳自我,进而获得幸福体验。
总之,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探讨,是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的。不断丰富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金锋.试论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7,(3).
[2]关振国.论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4).
[3]陈桂兰.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咸宁学院学报,2010,(5).
[4]周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3).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解决之策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流群体,具有情感丰富,思想能力强,智力水平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特点。但由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人生目标等因素,大学生的幸福观却流失严重,探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不仅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幸福感现状
所谓幸福感, 是指人内心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某种主观感受,它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幸福感对于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阶段,幸福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挫折或压力面前,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从有关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生活都感到失望、无聊、困倦,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时常感到孤独。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还比较满意,感到生活充满乐趣。本应充满积极向上人生态度、被幸福包围的大学生,却出乎我们的意料,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是空虚、无聊、没劲、颓废的字眼。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拥有较高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把握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因素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利己主义成为根本的行为目的。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他们看到贪污腐败、关系办事等不公平的现象时,严重冲击着他们固有的思想,完美的理想离他们越来越远。另外,学习和就业压力让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他们需要承受更加尖锐的挑战。最近的大学生扩招造就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不稀奇。很多大学生为适应激励竞争的社会,还要做更多的努力,他们不是忙于考研、考博,就是参加各种辅导培训班,过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觉到幸福离他们越来越远。现实生活的打击,让大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自信心逐渐丧失,幸福是一种奢侈。
(二)学校因素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回顾我们过去进行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呆板的灌输教育,缺少互动,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意义。对他们当下生活的幸福感常常忽视。正是因为高校教育忽视了大学生想法、生活背景和自主性,从而忽视了幸福的真正涵义。一方面削弱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学生总是在外在环境压迫下被动地成长。学生自身很难感受到成长的幸福,仅仅是为父母为就业而成长,在这种缺乏自主的成长中,幸福感自然在日渐缺失。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大学生,稳定的家庭、彼此之间相互关心、家庭矛盾少是重要的测量因素,相反,家庭环境恶劣、父母离异,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削弱大学生的幸福感。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也不例外。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的出的结果是:51%的大学生都认为有足够的金钱才是幸福的。比吃、比穿、比用现象严重。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一切方法。使部分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感到对生活失去希望,阻碍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获得。通过相关的调查显示,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大学生,与家庭水平相当或高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家庭的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自身因素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首先表现在自我认识不够,大学阶段是放飞梦想、规划自我、成就未来的黄金时期,大学生梦想自己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可是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自信心屡受打击,当理想没能实现时,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和对现实的困惑。幸福感已离他们很远。其次、个人为了达到理想目标或维持现有状态的努力和预期也远远不够,最终导致期望脱离现实,变得遥不可及,在无止境的追逐之中,幸福感也就自然降低。再次部分学生交往沟通能力不足,情商指数不高,不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融洽的与他人相处,容易陷入自怨自艾不能自拔;不能勇敢面对挫败和逆境,在挫折面前退缩无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甚至扭曲了生活态度,导致幸福感的减弱。
三、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
针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第一, 树立公正的社会品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经济体制的转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在学习、就业、生活各方面经常发生矛盾。大学生作为即将融入社会的群体,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行为,潜意识里造成了压抑和对自身价值的否定。对未来生活充满失望,幸福感摇摇欲坠。因此,树立公正的社会品质,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从而营造出公平竞争、机会平等的良好环境。
第二, 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生活可以降低不安全感、普遍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幸福指数很高,而相反, 父母对子女的不正当教育,严厉批评、溺爱等都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造成人格偏离。因此,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式。
第三,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生活场地,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社会、人际交往、互相学习的场所。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目标的高低与幸福感有着紧密的联系,趋于期望目标易于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低于期望的目标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合适的目标和实现是就会产生幸福感。
第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大学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格,妥善处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愉悦的心灵感受,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自我满足。积极地对待生活的阴暗面,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悦纳自我,进而获得幸福体验。
总之,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探讨,是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的。不断丰富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金锋.试论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7,(3).
[2]关振国.论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4).
[3]陈桂兰.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咸宁学院学报,2010,(5).
[4]周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