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脑学科理论上说,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基本具有,教师可以着手对其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了——无论是对数学的学、还是用,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都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被称为“大脑的体操艺术”,其思维模式是与其他人文性学科有着明显区别的。人文学科的思维重在情感、想象、联想,而数学学科的思维则主要是较严谨的逻辑推理、抽象、时空、数形等——从学生成长角度上说,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初始发育阶段,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感性思维(比如编童话、生活感知)是较容易的,也是适合的,而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就比较困难,也不太符合他们的生理发育规律。而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从脑学科的研究上说,是已经相对成熟了。那么,数学教师有条件,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这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特征,二是数学思维的构建规律——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一、保证思维活跃的策略
数学是思维体操,那么要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初中的数学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的情感上,积极性并不太高,如果教师多采用被动输入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是被动接收,其思维的活跃度是比较低的,那就起不到“锻炼”思维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不是采用什么方法或渠道,而是想办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这里,有两个比较高效的方法,值得教师尝试。
第一是比赛法——不仅是学生,就算是成年人也有竞争意识,这是人的一个基本意识形态。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竞争比赛的元素,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比如,教“科学计数法”——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抽象的再抽象”,即由实际抽象为数,由具体的数再抽象为科学計数——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难度不大,没有吸引力,他们是懒于思考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赛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一组数值,让他们分别用科学计数法或近似值来表示,看哪个组速度快且准确——这可“强迫”他们的大脑运动起来。
第二是设问法——以问题为驱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思维活跃。比如在教“整式的加减”的时候,我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问题情境:一个司机问一个路人,“我要到南京去,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这位路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的车能跑多快?”当司机回答之后,路人马上给出答案。为什么呢?因为路人脑子里只有一个数学模型,而缺少一个具体数值——这个模型是什么?又缺少什么值呢?(时间=路程÷速度,缺少速度值)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去找答案,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二、指向性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种单项思维,而是一类思维能力的集合,包含一些具体的思维,比如数形结合、抽象、推理、分类、归纳等等——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教师不应是笼统地来组织,而是应有明确指向地组织教学。
比如分类、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所要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数学知识或者是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对照,从而将知识由具体归纳为一般、提炼为规律和类别。例如,在教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之后,教师即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研究,让他们经过独立或合作来将这两个知识在形态上进行类别区分。如,一元一次——只有一个未知数,没有幂;二元一次——两个未知数,没有幂;一元二次……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的归纳分类能力得到了训练,且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再如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形结合思维主要是用于几何类知识,但也包括对现实形象的符号化抽象及抽象数符的具象化。这一类思维的培养方法可以通过直观化教学来实现,比如情境教学或图片、视频、实物的展示和体验等。比如在教“几何图形初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实物和复杂设计图案,然后让学生将实物抽象为几何图形并归类。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不直接讲,以训练学生思维;二是初中生思维能力强、有一定几何基础,这些实物和图案要复杂些,不要像小学一样摆出几个简单的方盒子、球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归类,而是选择那种组合的复合事物。
其他的思维能力,如推理思维可以用思维导图法来培养,转化思维可以通过讨论法来训练……不管哪种思维,最好是教学有明确的指向。
综上所述,对数学的学习与应用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相当于“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也能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几点:一是必须与学生学情、学科思维特征等相结合;二是首先需要给思维一个驱动;三是注意数学思维的多元性,教学应有明确指向,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戴玉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消费导刊,2010(7)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被称为“大脑的体操艺术”,其思维模式是与其他人文性学科有着明显区别的。人文学科的思维重在情感、想象、联想,而数学学科的思维则主要是较严谨的逻辑推理、抽象、时空、数形等——从学生成长角度上说,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初始发育阶段,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感性思维(比如编童话、生活感知)是较容易的,也是适合的,而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就比较困难,也不太符合他们的生理发育规律。而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从脑学科的研究上说,是已经相对成熟了。那么,数学教师有条件,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这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特征,二是数学思维的构建规律——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一、保证思维活跃的策略
数学是思维体操,那么要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初中的数学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的情感上,积极性并不太高,如果教师多采用被动输入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是被动接收,其思维的活跃度是比较低的,那就起不到“锻炼”思维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不是采用什么方法或渠道,而是想办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这里,有两个比较高效的方法,值得教师尝试。
第一是比赛法——不仅是学生,就算是成年人也有竞争意识,这是人的一个基本意识形态。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竞争比赛的元素,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比如,教“科学计数法”——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抽象的再抽象”,即由实际抽象为数,由具体的数再抽象为科学計数——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难度不大,没有吸引力,他们是懒于思考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赛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一组数值,让他们分别用科学计数法或近似值来表示,看哪个组速度快且准确——这可“强迫”他们的大脑运动起来。
第二是设问法——以问题为驱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思维活跃。比如在教“整式的加减”的时候,我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问题情境:一个司机问一个路人,“我要到南京去,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这位路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的车能跑多快?”当司机回答之后,路人马上给出答案。为什么呢?因为路人脑子里只有一个数学模型,而缺少一个具体数值——这个模型是什么?又缺少什么值呢?(时间=路程÷速度,缺少速度值)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去找答案,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二、指向性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种单项思维,而是一类思维能力的集合,包含一些具体的思维,比如数形结合、抽象、推理、分类、归纳等等——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教师不应是笼统地来组织,而是应有明确指向地组织教学。
比如分类、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所要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数学知识或者是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对照,从而将知识由具体归纳为一般、提炼为规律和类别。例如,在教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之后,教师即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研究,让他们经过独立或合作来将这两个知识在形态上进行类别区分。如,一元一次——只有一个未知数,没有幂;二元一次——两个未知数,没有幂;一元二次……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的归纳分类能力得到了训练,且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再如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形结合思维主要是用于几何类知识,但也包括对现实形象的符号化抽象及抽象数符的具象化。这一类思维的培养方法可以通过直观化教学来实现,比如情境教学或图片、视频、实物的展示和体验等。比如在教“几何图形初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实物和复杂设计图案,然后让学生将实物抽象为几何图形并归类。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不直接讲,以训练学生思维;二是初中生思维能力强、有一定几何基础,这些实物和图案要复杂些,不要像小学一样摆出几个简单的方盒子、球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归类,而是选择那种组合的复合事物。
其他的思维能力,如推理思维可以用思维导图法来培养,转化思维可以通过讨论法来训练……不管哪种思维,最好是教学有明确的指向。
综上所述,对数学的学习与应用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相当于“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也能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几点:一是必须与学生学情、学科思维特征等相结合;二是首先需要给思维一个驱动;三是注意数学思维的多元性,教学应有明确指向,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戴玉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消费导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