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展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民生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着力兑现着这个庄严承诺,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与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着力深化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可以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
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民众的期待,才能更有效地改善民生。这就要求为政者要把握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要更加遵循“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更加精准地用好民生“指南针”。
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要善于体察民心、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好忧心事、困难事。这就要求从政者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认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于各项工作、贯穿于各项事业,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核心是对人民要始终充满敬畏。要在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把人生的坐标定在服务群众上,以自身的求真之言、务实之行,塑造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以高尚的道德、崇高的志向、宽广的胸怀、过硬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在同人民群众无缝对接中,乐于放下架子,善于当好学生,经常请群众为自己“号脉”,让百姓为自己“开方”,学习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的发明创造,在参与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性劳动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还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要在同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中,讲解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好群众总体受益与总体承受能力原则,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汇集心往一处想的智慧、凝聚劲往一处使的力量,把国家的发展变成所有中国人的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可以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
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民众的期待,才能更有效地改善民生。这就要求为政者要把握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要更加遵循“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更加精准地用好民生“指南针”。
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要善于体察民心、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好忧心事、困难事。这就要求从政者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认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于各项工作、贯穿于各项事业,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核心是对人民要始终充满敬畏。要在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把人生的坐标定在服务群众上,以自身的求真之言、务实之行,塑造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以高尚的道德、崇高的志向、宽广的胸怀、过硬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在同人民群众无缝对接中,乐于放下架子,善于当好学生,经常请群众为自己“号脉”,让百姓为自己“开方”,学习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的发明创造,在参与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性劳动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始终把民生抓在手上,还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要在同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中,讲解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好群众总体受益与总体承受能力原则,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汇集心往一处想的智慧、凝聚劲往一处使的力量,把国家的发展变成所有中国人的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