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知负荷理论以人的认知架构为基础研究教学设计,提出的不同认知效应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翻转课堂的研究也方兴未艾。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逆转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和课中的不同教学设计,提出了完善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认知负荷理论;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4.085
1 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急剧上升,2018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首次超过30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债权债务的了结与资金转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国际结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多数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开设了国际结算课程,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外向型、实践型特点决定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内不少高校已采用双语模式教学。但目前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双语学习意愿不够强烈,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材的编写有待加强等方面。因此,本文将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探讨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来提高其双语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 文献回顾
2.1 关于翻转课堂
教育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发展。翻转课堂概念由Lage、Platt和Baker在2000年提出,实践则始于2007年,美国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与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录制的PPT文稿播放和讲解视频上传到网络来帮助缺课学生补课,随后他们逐渐将教学模式改为学生在家提前看视频听讲解,课堂则为有疑问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翻转课堂从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教学资源等方面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转由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完成教学内容学习,课堂转为答疑、讨论和师生互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与拓展。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环节是传统教学过程的颠倒,形成了翻转课堂。在教师与学生角色方面,翻转课堂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从“以教导学”转为“以学定教”,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实现个性化学习。在教学资源方面,“精心设计、录制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石”。除教师自制教学视频外,早期可汗学院网站的视频支持和后期慕课的发展及各国知名大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共享,使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大大增加,学习范围与深度均可由学生自主决定。
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方面,至今没有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只有两篇文献研究了翻转课堂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并未涉及双语教学。
2.2 关于认知负荷理论
由澳大利亚学者John Sweller于1988年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以人的认知系统架构为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程序。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架构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工作记忆处理的是元素,容量及持续时间有限,只能存储7±2个信息组块,同时加工不超过4个组块的信息,但是通过认知图式来进行信息处理的长时记忆没有这个限制。众多低水平元素组合成的图式构成一个高水平元素,此时工作记忆只需处理一个元素,其负荷大大减少。建构图式能够将知识组织起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当处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信息时,工作记忆的容量不受限制,就极大减轻了与完成后续任务相关的认知负荷。
从对认知架构的认识和理解出发,该理论认为认知负荷由三种类型构成:即内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外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和关联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内部认知负荷指处理的信息的复杂性,它与元素交互性有关,也取决于处理该信息的人的知识。信息越复杂,元素交互作用越强,负荷越大,因此要减少该负荷只能减少需要学习的内容,降低材料难度,或是改变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外部认知负荷由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当教学程序设计不考虑信息结构或认知架构的相关知识时,外部认知负荷将会增加。设计不佳的教学程序会强加外部认知负荷给学习者,例如教学程序阻碍了图式的获得和自动化处理,因此改进教学设计可以降低外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即学习所需的认知负荷,它是指用于处理内在认知负荷而非外在认知负荷的工作记忆资源,通过处理学习任务的内在信息,将工作记忆资源从外部活动重新分配到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中。该负荷具有从任务的外部到内部方面的再分配功能,用于处理外部认知负荷的工作记忆资源越少,可用來处理内部认知负荷的资源就会越多,关联认知负荷因此也被称为有效认知负荷。由于关联认知负荷的作用,当外部认知负荷减少后,总负荷会相应减少。因此,通过使用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教材资料及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降低外在和内在认知负荷,增加有效认知负荷。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来研究翻转课堂设计。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介绍了Ramsey Musallam的研究成果,即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课前训练有助于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其作用在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阶段得以最大化,课堂再次进行知识传递时就为更复杂的学习留下了空间。杨丽恒、原文志、马建宏探讨了初中数学课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的翻转课堂设计,分析其学习内容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如何降低认知负荷。赵东华从认知负荷理论效应出发,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调动学习者多重感官功能,体现情境教学的优越性,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资源相互之间的重复和干扰。黄泽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高校国防教育翻转课堂做了形式设计,石翀从认知负荷视角构建了大学英语语法的翻转课堂模式。 从以往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更无学者将认知负荷理论用于指导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翻转课堂设计。因此,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尝试构建高校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
3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已有前期研究,教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通过一、二阶段的分段学习来降低内在负荷,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设计、课堂报告等多种形式来降低外在负荷,通过商务流程竞赛和嵌入支架设计来提高关联负荷等,这些改进在双语教学模式下依然适用。但双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生需要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练习和使用相关专业英语;二是学生要能够阅读和理解以英语呈现并时常修订的国际惯例与规则;三是学生要能够关注国外相关网站论坛信息,发现并掌握新型结算方式;四是学生要能熟练掌握英语,自如地使用英语与贸易伙伴谈判并进行国际结算。因此,本文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翻转课堂进行设计。
3.1 课程翻转课堂的框架设计
根据美国Robert Talbert教授的研究,教学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合成、评价几个层级,传统教学方式课堂进行知识传授,课后进行知识内化,但缺陷是学生在资源可得性最低的时候需要掌握最难的概念和认知任务。相反,当资源获得与认知负荷保持同方向上升时教学效果最佳,通过翻转课堂可以实现这一点。因此他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课前包括视频观看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两个部分,即知识传授阶段;课中包括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总结和反馈三个部分,即知识内化阶段。根据该结构,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框架设计如(图1)。课前重点在于教学视频的分类制作,课中重点在于项目情境重现、群组讨论、师生互动及实践环节。
3.2 课程翻转课堂的分步设计
认知负荷理论从各方面对教学作出了指导,提出了十几个认知负荷效应作为教学指导原则,包括自由目标效应、样例效应、完成问题效应、注意分散效应、冗余效应、通道效应、变异效应、元素交互作用效应、想象效应、独立元素效应、专业逆转效应、指导衰减效应、集体工作记忆效应、瞬态信息效应等,以这些效应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降低内、外在负荷,提高关联负荷。其中一些效应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在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设计时将尽可能将这些效应考虑进去。
3.2.1 课前准备与练习设计
翻转课堂知识传授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完成,因此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提供相关网站资源和网课资源给学生。在网站资源方面,课程相关网站很多,如国际商会网站、中国贸促会网站、商务部网站、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网站、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美国国际贸易署的export.gov网站等,均可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给学生便于他们前往学习。在网课资源方面,由于慕课和其他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涌现,网课资源已极大丰富,在中国大学慕课网、商务部商务培训网等网站上均有关于国际结算的公开课程,但双语教学目前仅发现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有相关课程存在,且仅服务浙江省高校学生,因此本门課程的双语网课亟待建设。二是双语教学视频准备和课前练习设计。根据国际结算四大模块的学习内容,即结算工具、结算方式、结算单据和融资担保方式,教学视频的准备工作包括三大部分系列微课:国际结算概貌介绍、专业英语词汇术语学习和各模块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讲解等。课前练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放在教学视频中由学生完成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另一部分单独放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自定时间课前完成。由于双语网课几乎没有,因此本部分研究重点在于课程的双语微课建设。
(1)微课制作应注意相关认知负荷效应。通道效应认为工作记忆可以细分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器:一个基于听觉用于处理口语材料;另一个基于视觉用于处理图解/绘画信息。因此,使用视觉和听觉同时呈现学习内容能够增加有效的工作记忆容量,从而降低认知负荷。冗余效应指出现两种或以上独立的信息源且信息相同时,例如图示显示内容与文字展示内容完全一致,此时学习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去处理相同的信息,负荷就会增加,反而对学习产生负面效果。因此本课程的微课视频制作既需要有PPT展示,也需要教师同时讲解。PPT的设计应尽可能用图式呈现,同时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对图示的讲解主要通过教师语音进行,使学生既可以从耳朵获得信息输入,又可以从眼睛获取图示信息,且较少的文字处理不至于使用于处理图解/绘画信息的工作记忆负荷超载。同时注意文字与图示的信息互补,避免注意力分散效应。此外,微课视频设计应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动画效果,动画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动画本身而不是学习内容,导致工作记忆超负荷,增加学习难度。瞬态效应认为视听信息的短片比仅有视觉信息更有效,但长片则效果相反,这是因为较长的听觉片段中有大量瞬态信息,即呈现但在几秒钟后消失的信息,它们占用了工作记忆资源,增加了无关负荷。因此本课程微课时长保持在5-10分钟比较合适,过短无法完成教学,过长则产生瞬态效应。
(2)各部分微课的具体设计。首先,制作国际结算概貌微课视频。该微课时长5分钟左右,用英语简单展现国际结算四大模块及其学习内容。由于简单任务的学习比复杂任务的学习产生的内部认知负荷更低,因此Pollock提出独立元素效应,将学习分两个阶段呈现:第一阶段呈现任务的简洁版本,该版本由较少的信息组块构成,具有较低的内在负荷;第二阶段再呈现整体任务。简洁版本的学习可使学生形成图式存入长时记忆,即使第二阶段元素增多,但工作记忆可直接调用长时记忆中的图式,减少了资源使用,降低了内部负荷。因此该微课首先向学生展示简洁版的国际结算课程全貌,使其对课程有初步了解,形成图式存入长时记忆,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其次,制作专英词汇术语微课系列讲解视频。每讲微课时长5分钟左右,以不同模块做学习划分。例如结算工具Instruments做一系列微课,讲解Bill of Exchange(汇票)、Promissory Note(本票)和Cheque这三个专业术语;结算方式Settlement Methods做一系列微课,讲解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Collection(托收)、Remittance(汇款)这三个专业术语。由于专业英语词义与原来学生所学的公共英语词义有所区别,学生们在以前的英语学习中可能接触的比较少,可以采用中文解释加英文词汇进行专业词汇术语教学,将专英词汇术语夹在中文解释中不断重复,可以使学生在某段视频中只接触一个专英单词或术语,减少了工作记忆使用的资源,降低了认知负荷。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英语词汇术语的掌握也不同,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微课学习,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可以多看词汇术语视频,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少看或不看词汇术语视频,直接进入结算知识讲解视频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最后,制作各模块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微课系列讲解视频。在前面词汇术语系列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已将简单元素存入长时记忆,此时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已相对容易。因此,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四大部分英语讲解的系统微课视频,每讲微课不超过10分钟,包括结算工具系列微课、结算方式系列微课、结算单据系列微课和融资担保方式系列微课,难点微课也可以加入少量中文进行解释。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相关国际结算知识,教学模块微课讲解与问答同时进行,过程中只有答对题目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将第一阶段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融合在一起。此外,每章节网络测试均拍摄一段几分钟英文情景再现小视频,由学生对情景对错或选择优劣进行判断,当学生做出答案后,指出所涉及章节的微课,可由学生再次观看,找出理由,课堂进行讨论。由于微课视频均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任何一种视频观看,解决了学生课堂因为英语较差听不懂或开小差没跟上造成的学习困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对学习进行辅助,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特点。对教师来说,课前的视频拍摄可以不断编辑调整,因此对英语要求的容错空间更大,准备时间也更充分。同时,微课系列汇总自然形成了双语教学网课资源,为今后的公开课程建设做好准备。
3.2.2 课中教学设计
(1)课中设计应注意相关认知负荷效应。自由目标效应认为教师设定无目标问题代替常规问题(即设定了特定目标的问题)时,它的解决将极大地降低认知负荷,并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因此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商贸交易项目情境,由学生自由决定解决方案,不设确定目标,要比设置几题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对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更有利。样例效应认为提供实务案例可以让学生学习并归纳出一般化的解决方案,并有助于构建知识和转移解决行为。因此从国际商会颁布的最新案例中寻找该阶段教学相关案例给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其解决方案和风险防范,要比虚拟假设或过时的案例对学生更有帮助。集体工作记忆效应认为只要存在沟通和协调,协作学习可以创建更大,更有效的集体工作空间,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弥补所需知识来处理所有信息,就可以产生更大的认知容量存储器来承担相关认知负荷。因此课堂作业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比以个人形式完成对解决任务、提高效率更有利。
(2)典型课堂安排。课中任务包括少量测评与创设项目情境,群组讨论并进行方案选择,商务谈判模拟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由于课前学习了专业英语及国际结算相关知识,课堂上除老师答疑及点评外,其他环节均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既运用了国际结算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托收结算方式90分钟学习课堂为例,可以设计如(见表1)。
由于不同章节特点不同,不一定每次课堂教学均采用项目情境再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实务案例讨论评析,如结算工具、结算单据等章节宜采用实务案例,结算方式、融资担保方式宜采用项目情境再现。
除上述课堂模式外,实践环节的安排也是课中设计重点之一。在每个模块学习末尾,分别安排1到2节课进行相关实践,可以上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国外一些贸易网站搜索相关问题并由学生给予解答,或是利用学校经贸实验室的实验平台进行软件操作,完成相关实验任务,教师同样需要对相关实践、实验结果进行点评。
通过对学生项目方案选择、实务案例评析和实验、实践环节的点评,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内化。
3.2.3 增加有效负荷的教学扩展安排
Van Merrinboert和Sweller发现,可能因为学生不愿或不能将富余的认知资源投入进去,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任务中,即使内外在负荷都已降到很低,但问题的解决和迁移成绩并未改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其认知投入,提高有效负荷就是课程双语教学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每年由中國贸促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获得解决。该竞赛的知识赛部分由学生个人参加,可以考核其国际贸易业务运营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此检验学习成果,成绩合格还可申请相关专业证书;实践赛为团体赛形式,由学生自行组成团队模拟出口商以企业名义参赛,竞赛内容里的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发布会、商贸配对贸易谈判均以英语完成,对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和提升英语能力有极大帮助,完成赛事并提交报告的学生还可获得贸促会等颁发的《国际贸易从业能力综合实训合格证书》。参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教师增加了除课前作业与测验、课堂考评和期末考试以外的又一个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渠道。本课程如有充分的课时安排,也可以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赛事模拟。
4 结论
以往文献已有不少针对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但将认知负荷理论与翻转课堂结合来改进该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逆转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构建了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热情,降低内外在认知负荷并增加有效负荷,提出了改善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方式方法,以期为该课程的继续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何克杭.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5]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6]约翰·斯维勒,陆琦(译),盛群力(译).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7):43-51.
[7]杰伦J.G.范梅里恩伯尔,约翰·斯维勒,钟丽佳(译),盛群力(译).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兼谈在健康专业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11):28-35.
[8]Paas F.,Renkl A.,Sweller J.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recent developments[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1):1-4.
[9]Sweller, J.,van Merrinboer J. J. G.,&Paas, F.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8,(10): 251-296.
[10]Sweller, J.. Element interactivity and intrinsic, extraneous and germane cognitive load[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10,(22):123-138.
[11]Sweller, J.,& van Merrinboer J. J. G. &Paas, F..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20 years later[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9,(31):261-292.
[12]宋艷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13]杨丽恒,原文志,马建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5,(7):102-104.
[14]赵东华.论认知负荷理论及对翻转课堂设计的效应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94-96.
[15]黄泽文.构建高校国防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认知负荷为理论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5):81-85.
[16]石翀.认知负荷视角下大学英语语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6):121-123.
[17]徐李桂.认知负荷理论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7):95-98.
[18]Talbert,Ro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19]唐剑岚,周莹.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83.
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认知负荷理论;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4.085
1 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急剧上升,2018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首次超过30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债权债务的了结与资金转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国际结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多数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开设了国际结算课程,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外向型、实践型特点决定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内不少高校已采用双语模式教学。但目前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双语学习意愿不够强烈,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材的编写有待加强等方面。因此,本文将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探讨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来提高其双语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 文献回顾
2.1 关于翻转课堂
教育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发展。翻转课堂概念由Lage、Platt和Baker在2000年提出,实践则始于2007年,美国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与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录制的PPT文稿播放和讲解视频上传到网络来帮助缺课学生补课,随后他们逐渐将教学模式改为学生在家提前看视频听讲解,课堂则为有疑问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翻转课堂从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教学资源等方面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转由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完成教学内容学习,课堂转为答疑、讨论和师生互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与拓展。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环节是传统教学过程的颠倒,形成了翻转课堂。在教师与学生角色方面,翻转课堂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从“以教导学”转为“以学定教”,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实现个性化学习。在教学资源方面,“精心设计、录制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石”。除教师自制教学视频外,早期可汗学院网站的视频支持和后期慕课的发展及各国知名大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共享,使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大大增加,学习范围与深度均可由学生自主决定。
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方面,至今没有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只有两篇文献研究了翻转课堂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并未涉及双语教学。
2.2 关于认知负荷理论
由澳大利亚学者John Sweller于1988年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以人的认知系统架构为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程序。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架构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工作记忆处理的是元素,容量及持续时间有限,只能存储7±2个信息组块,同时加工不超过4个组块的信息,但是通过认知图式来进行信息处理的长时记忆没有这个限制。众多低水平元素组合成的图式构成一个高水平元素,此时工作记忆只需处理一个元素,其负荷大大减少。建构图式能够将知识组织起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当处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信息时,工作记忆的容量不受限制,就极大减轻了与完成后续任务相关的认知负荷。
从对认知架构的认识和理解出发,该理论认为认知负荷由三种类型构成:即内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外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和关联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内部认知负荷指处理的信息的复杂性,它与元素交互性有关,也取决于处理该信息的人的知识。信息越复杂,元素交互作用越强,负荷越大,因此要减少该负荷只能减少需要学习的内容,降低材料难度,或是改变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外部认知负荷由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当教学程序设计不考虑信息结构或认知架构的相关知识时,外部认知负荷将会增加。设计不佳的教学程序会强加外部认知负荷给学习者,例如教学程序阻碍了图式的获得和自动化处理,因此改进教学设计可以降低外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即学习所需的认知负荷,它是指用于处理内在认知负荷而非外在认知负荷的工作记忆资源,通过处理学习任务的内在信息,将工作记忆资源从外部活动重新分配到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中。该负荷具有从任务的外部到内部方面的再分配功能,用于处理外部认知负荷的工作记忆资源越少,可用來处理内部认知负荷的资源就会越多,关联认知负荷因此也被称为有效认知负荷。由于关联认知负荷的作用,当外部认知负荷减少后,总负荷会相应减少。因此,通过使用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教材资料及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降低外在和内在认知负荷,增加有效认知负荷。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来研究翻转课堂设计。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介绍了Ramsey Musallam的研究成果,即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课前训练有助于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其作用在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阶段得以最大化,课堂再次进行知识传递时就为更复杂的学习留下了空间。杨丽恒、原文志、马建宏探讨了初中数学课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的翻转课堂设计,分析其学习内容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如何降低认知负荷。赵东华从认知负荷理论效应出发,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调动学习者多重感官功能,体现情境教学的优越性,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资源相互之间的重复和干扰。黄泽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高校国防教育翻转课堂做了形式设计,石翀从认知负荷视角构建了大学英语语法的翻转课堂模式。 从以往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更无学者将认知负荷理论用于指导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翻转课堂设计。因此,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尝试构建高校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
3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已有前期研究,教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通过一、二阶段的分段学习来降低内在负荷,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设计、课堂报告等多种形式来降低外在负荷,通过商务流程竞赛和嵌入支架设计来提高关联负荷等,这些改进在双语教学模式下依然适用。但双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生需要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练习和使用相关专业英语;二是学生要能够阅读和理解以英语呈现并时常修订的国际惯例与规则;三是学生要能够关注国外相关网站论坛信息,发现并掌握新型结算方式;四是学生要能熟练掌握英语,自如地使用英语与贸易伙伴谈判并进行国际结算。因此,本文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翻转课堂进行设计。
3.1 课程翻转课堂的框架设计
根据美国Robert Talbert教授的研究,教学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合成、评价几个层级,传统教学方式课堂进行知识传授,课后进行知识内化,但缺陷是学生在资源可得性最低的时候需要掌握最难的概念和认知任务。相反,当资源获得与认知负荷保持同方向上升时教学效果最佳,通过翻转课堂可以实现这一点。因此他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课前包括视频观看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两个部分,即知识传授阶段;课中包括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总结和反馈三个部分,即知识内化阶段。根据该结构,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框架设计如(图1)。课前重点在于教学视频的分类制作,课中重点在于项目情境重现、群组讨论、师生互动及实践环节。
3.2 课程翻转课堂的分步设计
认知负荷理论从各方面对教学作出了指导,提出了十几个认知负荷效应作为教学指导原则,包括自由目标效应、样例效应、完成问题效应、注意分散效应、冗余效应、通道效应、变异效应、元素交互作用效应、想象效应、独立元素效应、专业逆转效应、指导衰减效应、集体工作记忆效应、瞬态信息效应等,以这些效应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降低内、外在负荷,提高关联负荷。其中一些效应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在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设计时将尽可能将这些效应考虑进去。
3.2.1 课前准备与练习设计
翻转课堂知识传授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完成,因此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提供相关网站资源和网课资源给学生。在网站资源方面,课程相关网站很多,如国际商会网站、中国贸促会网站、商务部网站、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网站、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美国国际贸易署的export.gov网站等,均可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给学生便于他们前往学习。在网课资源方面,由于慕课和其他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涌现,网课资源已极大丰富,在中国大学慕课网、商务部商务培训网等网站上均有关于国际结算的公开课程,但双语教学目前仅发现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有相关课程存在,且仅服务浙江省高校学生,因此本门課程的双语网课亟待建设。二是双语教学视频准备和课前练习设计。根据国际结算四大模块的学习内容,即结算工具、结算方式、结算单据和融资担保方式,教学视频的准备工作包括三大部分系列微课:国际结算概貌介绍、专业英语词汇术语学习和各模块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讲解等。课前练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放在教学视频中由学生完成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另一部分单独放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自定时间课前完成。由于双语网课几乎没有,因此本部分研究重点在于课程的双语微课建设。
(1)微课制作应注意相关认知负荷效应。通道效应认为工作记忆可以细分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器:一个基于听觉用于处理口语材料;另一个基于视觉用于处理图解/绘画信息。因此,使用视觉和听觉同时呈现学习内容能够增加有效的工作记忆容量,从而降低认知负荷。冗余效应指出现两种或以上独立的信息源且信息相同时,例如图示显示内容与文字展示内容完全一致,此时学习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去处理相同的信息,负荷就会增加,反而对学习产生负面效果。因此本课程的微课视频制作既需要有PPT展示,也需要教师同时讲解。PPT的设计应尽可能用图式呈现,同时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对图示的讲解主要通过教师语音进行,使学生既可以从耳朵获得信息输入,又可以从眼睛获取图示信息,且较少的文字处理不至于使用于处理图解/绘画信息的工作记忆负荷超载。同时注意文字与图示的信息互补,避免注意力分散效应。此外,微课视频设计应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动画效果,动画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动画本身而不是学习内容,导致工作记忆超负荷,增加学习难度。瞬态效应认为视听信息的短片比仅有视觉信息更有效,但长片则效果相反,这是因为较长的听觉片段中有大量瞬态信息,即呈现但在几秒钟后消失的信息,它们占用了工作记忆资源,增加了无关负荷。因此本课程微课时长保持在5-10分钟比较合适,过短无法完成教学,过长则产生瞬态效应。
(2)各部分微课的具体设计。首先,制作国际结算概貌微课视频。该微课时长5分钟左右,用英语简单展现国际结算四大模块及其学习内容。由于简单任务的学习比复杂任务的学习产生的内部认知负荷更低,因此Pollock提出独立元素效应,将学习分两个阶段呈现:第一阶段呈现任务的简洁版本,该版本由较少的信息组块构成,具有较低的内在负荷;第二阶段再呈现整体任务。简洁版本的学习可使学生形成图式存入长时记忆,即使第二阶段元素增多,但工作记忆可直接调用长时记忆中的图式,减少了资源使用,降低了内部负荷。因此该微课首先向学生展示简洁版的国际结算课程全貌,使其对课程有初步了解,形成图式存入长时记忆,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其次,制作专英词汇术语微课系列讲解视频。每讲微课时长5分钟左右,以不同模块做学习划分。例如结算工具Instruments做一系列微课,讲解Bill of Exchange(汇票)、Promissory Note(本票)和Cheque这三个专业术语;结算方式Settlement Methods做一系列微课,讲解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Collection(托收)、Remittance(汇款)这三个专业术语。由于专业英语词义与原来学生所学的公共英语词义有所区别,学生们在以前的英语学习中可能接触的比较少,可以采用中文解释加英文词汇进行专业词汇术语教学,将专英词汇术语夹在中文解释中不断重复,可以使学生在某段视频中只接触一个专英单词或术语,减少了工作记忆使用的资源,降低了认知负荷。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英语词汇术语的掌握也不同,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微课学习,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可以多看词汇术语视频,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少看或不看词汇术语视频,直接进入结算知识讲解视频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最后,制作各模块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微课系列讲解视频。在前面词汇术语系列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已将简单元素存入长时记忆,此时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已相对容易。因此,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四大部分英语讲解的系统微课视频,每讲微课不超过10分钟,包括结算工具系列微课、结算方式系列微课、结算单据系列微课和融资担保方式系列微课,难点微课也可以加入少量中文进行解释。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相关国际结算知识,教学模块微课讲解与问答同时进行,过程中只有答对题目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将第一阶段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融合在一起。此外,每章节网络测试均拍摄一段几分钟英文情景再现小视频,由学生对情景对错或选择优劣进行判断,当学生做出答案后,指出所涉及章节的微课,可由学生再次观看,找出理由,课堂进行讨论。由于微课视频均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任何一种视频观看,解决了学生课堂因为英语较差听不懂或开小差没跟上造成的学习困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对学习进行辅助,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特点。对教师来说,课前的视频拍摄可以不断编辑调整,因此对英语要求的容错空间更大,准备时间也更充分。同时,微课系列汇总自然形成了双语教学网课资源,为今后的公开课程建设做好准备。
3.2.2 课中教学设计
(1)课中设计应注意相关认知负荷效应。自由目标效应认为教师设定无目标问题代替常规问题(即设定了特定目标的问题)时,它的解决将极大地降低认知负荷,并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因此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商贸交易项目情境,由学生自由决定解决方案,不设确定目标,要比设置几题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对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更有利。样例效应认为提供实务案例可以让学生学习并归纳出一般化的解决方案,并有助于构建知识和转移解决行为。因此从国际商会颁布的最新案例中寻找该阶段教学相关案例给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其解决方案和风险防范,要比虚拟假设或过时的案例对学生更有帮助。集体工作记忆效应认为只要存在沟通和协调,协作学习可以创建更大,更有效的集体工作空间,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弥补所需知识来处理所有信息,就可以产生更大的认知容量存储器来承担相关认知负荷。因此课堂作业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比以个人形式完成对解决任务、提高效率更有利。
(2)典型课堂安排。课中任务包括少量测评与创设项目情境,群组讨论并进行方案选择,商务谈判模拟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由于课前学习了专业英语及国际结算相关知识,课堂上除老师答疑及点评外,其他环节均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既运用了国际结算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托收结算方式90分钟学习课堂为例,可以设计如(见表1)。
由于不同章节特点不同,不一定每次课堂教学均采用项目情境再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实务案例讨论评析,如结算工具、结算单据等章节宜采用实务案例,结算方式、融资担保方式宜采用项目情境再现。
除上述课堂模式外,实践环节的安排也是课中设计重点之一。在每个模块学习末尾,分别安排1到2节课进行相关实践,可以上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国外一些贸易网站搜索相关问题并由学生给予解答,或是利用学校经贸实验室的实验平台进行软件操作,完成相关实验任务,教师同样需要对相关实践、实验结果进行点评。
通过对学生项目方案选择、实务案例评析和实验、实践环节的点评,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内化。
3.2.3 增加有效负荷的教学扩展安排
Van Merrinboert和Sweller发现,可能因为学生不愿或不能将富余的认知资源投入进去,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任务中,即使内外在负荷都已降到很低,但问题的解决和迁移成绩并未改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其认知投入,提高有效负荷就是课程双语教学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每年由中國贸促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获得解决。该竞赛的知识赛部分由学生个人参加,可以考核其国际贸易业务运营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此检验学习成果,成绩合格还可申请相关专业证书;实践赛为团体赛形式,由学生自行组成团队模拟出口商以企业名义参赛,竞赛内容里的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发布会、商贸配对贸易谈判均以英语完成,对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和提升英语能力有极大帮助,完成赛事并提交报告的学生还可获得贸促会等颁发的《国际贸易从业能力综合实训合格证书》。参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教师增加了除课前作业与测验、课堂考评和期末考试以外的又一个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渠道。本课程如有充分的课时安排,也可以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赛事模拟。
4 结论
以往文献已有不少针对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但将认知负荷理论与翻转课堂结合来改进该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逆转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构建了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热情,降低内外在认知负荷并增加有效负荷,提出了改善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方式方法,以期为该课程的继续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何克杭.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5]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6]约翰·斯维勒,陆琦(译),盛群力(译).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7):43-51.
[7]杰伦J.G.范梅里恩伯尔,约翰·斯维勒,钟丽佳(译),盛群力(译).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兼谈在健康专业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11):28-35.
[8]Paas F.,Renkl A.,Sweller J.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recent developments[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1):1-4.
[9]Sweller, J.,van Merrinboer J. J. G.,&Paas, F.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8,(10): 251-296.
[10]Sweller, J.. Element interactivity and intrinsic, extraneous and germane cognitive load[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10,(22):123-138.
[11]Sweller, J.,& van Merrinboer J. J. G. &Paas, F..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20 years later[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9,(31):261-292.
[12]宋艷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13]杨丽恒,原文志,马建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5,(7):102-104.
[14]赵东华.论认知负荷理论及对翻转课堂设计的效应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94-96.
[15]黄泽文.构建高校国防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认知负荷为理论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5):81-85.
[16]石翀.认知负荷视角下大学英语语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6):121-123.
[17]徐李桂.认知负荷理论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7):95-98.
[18]Talbert,Ro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19]唐剑岚,周莹.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