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红楼梦》只觉得满口沁香,人影绰绰,仿佛看见那个潇湘妃子向我走来。
——题记
初见黛玉,我惊叹与你的美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在初见林黛玉之时就对她的美丽这样盛赞,不愧是十二钗之首!就连王熙凤这样的美人也赞美黛玉的容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其中岁虽然不乏讨好贾母的言辞在其中,但是,赞美之意又怎么会少呢?
再见林黛玉,我钦佩的是你的才情。
犹记得一把荷锄,一个归人就造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落花雨的美丽景象,那份美丽即使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依旧萦绕在人们心上。我满心的敬佩这种追求幸福的潇湘妃子。最喜欢黛玉葬花的情景,也许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美景,在宝钗等人的笔下只会咏出“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进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刚劲之句。但在黛玉看来,却是红绡香断亦无人怜了。还有那首颂白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不仅写出白海棠的洁白、坚贞、孤傲,更是林黛玉的高洁、孤傲的写照。林黛玉的作诗文采,已经不必细说,结诗社,夺魁菊花诗,元春省亲的时候特别指出林黛玉的诗好,她在大观园里拟的名字一个字不改全用上了,这些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文采十分了得。但是若是只觉得黛玉的才情只在作诗的文采上便是要以偏概全了。在《红楼梦》四十八回当中,黛玉作为老师教香菱学诗,先是鼓励香菱,树立学习的信心,安排学习进程,次序分明,又是认真负责,绝不敷衍。这不也是她才情的一方面体现吗?
又见黛玉,我纳罕到你的敏感刻薄。
黛玉的刻薄尖酸在《红楼梦》一书中似乎处处可见,第七回中周瑞家的替周姨妈给园子里的姐妹送花,便被黛玉奚落到不是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弄得好生尴尬。更有第十八回中,黛玉误以为宝玉将自己送的荷包打赏了小厮们,便与宝玉又哭又闹。在那种时代背景下,黛玉又是寄人篱下,又怎么可能如此尖酸刻薄敏感多疑呢?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性儿”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的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从送宫花那里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宫花的价值,而是在乎于在这件事中别人对她的态度,她不是嫌送来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愿意别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后,将挑剩的送给她。因为这太伤她的自尊了,如果不明白这点,倒真会以为林黛玉对人对事太小气了。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深宅大院里也许敏感刻薄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盔甲。深居红楼,也许,宝黛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纵然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的爱情存在,但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气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的警告:《红楼梦》第27回,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的茶叶,就来使唤人。凤姐笑道:我的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的茶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如果仅限于此,还可以理解为王熙凤的诙谐,但后来的话,就足以证明王熙凤并非幽默了。凤姐笑道:“你别做梦,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了不成。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污了谁呢?”王熙凤等于公开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凤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门第、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宝玉,还做什么梦呢?听了凤姐的话,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当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趕忙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宝钗当然觉得“很有意思”。不正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吗?
再见黛玉,我因你为爱牺牲的勇气折服!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嫌。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奠定了她一生的执念。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愿意是,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何必用他对她的爱,赌上她的一生。观园楼深,梦影重重,只有他最知道她,也只有她最懂他。在封建大家庭里,宝黛共读《西厢记》,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就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了吧。而黛玉引《西厢记》里,“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回应宝玉,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旧帕——就怕。宝玉挨打,黛玉的眼哭得像桃儿一般肿胀。自己尚且体弱,也至怡红院探望宝玉,闻见黛玉这般挂念自己,又在病中流了这些泪,怎会不起爱怜之情呢?也许只有黛玉才能领会宝玉送她两条旧手帕的含义。如此深情厚谊,当真是“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后“抄检大观园”时到达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像林妹妹的晴雯也在病重时被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有得到美满的婚姻!由于宝黛的感情出现了猜忌,黛玉原先的忧愁病痛一齐发作,她再次感到自己的孤独和凄苦,泪洗玉颜,容貌憔悴,葬花悲花落,秋窗独听雨声。黛玉视宝玉为唯一知己,付出了她所以的真情。其实宝玉对黛玉的心也是至诚的,只是他是贵族子弟,选择妻室从来没有自己的权利,想要木石前盟,却被逼着去完成金石姻缘。当黛玉的爱情幸福被封杀时,她表现的那样勇敢坚决,她以死向黑暗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勇敢的向传统礼教发出了挑战和质疑,用自己的死捍卫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这样一位勇敢追求幸福,美丽柔弱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也将永远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人人都叹黛玉去的可怜,为她悲惨的命运伤怀失意,我倒是觉得,不是黛玉失去了这个世界,是这个浑浊的社会,这腐朽的吃人的礼教,不配拥有黛玉这样纯白洁净的灵魂。她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确确实实是往更美好的地方去了。在哪里,她不必再用尖酸刻薄做盔甲,她可以恣意欢笑,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甚至还可以相夫教子,终了一生。
梦里,谁的轻吟?循声而去,我想要追寻,却见冷月移墙,浮香暗影,那花下的歌者,不见了踪影。我于是黯然,坐下。又有一片柳絮飞落,在我眼前飘荡,像是询问。我低下头,想你。黛玉、黛玉。
——题记
初见黛玉,我惊叹与你的美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在初见林黛玉之时就对她的美丽这样盛赞,不愧是十二钗之首!就连王熙凤这样的美人也赞美黛玉的容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其中岁虽然不乏讨好贾母的言辞在其中,但是,赞美之意又怎么会少呢?
再见林黛玉,我钦佩的是你的才情。
犹记得一把荷锄,一个归人就造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落花雨的美丽景象,那份美丽即使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依旧萦绕在人们心上。我满心的敬佩这种追求幸福的潇湘妃子。最喜欢黛玉葬花的情景,也许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美景,在宝钗等人的笔下只会咏出“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进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刚劲之句。但在黛玉看来,却是红绡香断亦无人怜了。还有那首颂白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不仅写出白海棠的洁白、坚贞、孤傲,更是林黛玉的高洁、孤傲的写照。林黛玉的作诗文采,已经不必细说,结诗社,夺魁菊花诗,元春省亲的时候特别指出林黛玉的诗好,她在大观园里拟的名字一个字不改全用上了,这些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文采十分了得。但是若是只觉得黛玉的才情只在作诗的文采上便是要以偏概全了。在《红楼梦》四十八回当中,黛玉作为老师教香菱学诗,先是鼓励香菱,树立学习的信心,安排学习进程,次序分明,又是认真负责,绝不敷衍。这不也是她才情的一方面体现吗?
又见黛玉,我纳罕到你的敏感刻薄。
黛玉的刻薄尖酸在《红楼梦》一书中似乎处处可见,第七回中周瑞家的替周姨妈给园子里的姐妹送花,便被黛玉奚落到不是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弄得好生尴尬。更有第十八回中,黛玉误以为宝玉将自己送的荷包打赏了小厮们,便与宝玉又哭又闹。在那种时代背景下,黛玉又是寄人篱下,又怎么可能如此尖酸刻薄敏感多疑呢?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性儿”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的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从送宫花那里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宫花的价值,而是在乎于在这件事中别人对她的态度,她不是嫌送来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愿意别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后,将挑剩的送给她。因为这太伤她的自尊了,如果不明白这点,倒真会以为林黛玉对人对事太小气了。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深宅大院里也许敏感刻薄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盔甲。深居红楼,也许,宝黛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纵然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的爱情存在,但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气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的警告:《红楼梦》第27回,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的茶叶,就来使唤人。凤姐笑道:我的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的茶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如果仅限于此,还可以理解为王熙凤的诙谐,但后来的话,就足以证明王熙凤并非幽默了。凤姐笑道:“你别做梦,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了不成。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污了谁呢?”王熙凤等于公开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凤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门第、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宝玉,还做什么梦呢?听了凤姐的话,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当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趕忙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宝钗当然觉得“很有意思”。不正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吗?
再见黛玉,我因你为爱牺牲的勇气折服!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嫌。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奠定了她一生的执念。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愿意是,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何必用他对她的爱,赌上她的一生。观园楼深,梦影重重,只有他最知道她,也只有她最懂他。在封建大家庭里,宝黛共读《西厢记》,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就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了吧。而黛玉引《西厢记》里,“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回应宝玉,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旧帕——就怕。宝玉挨打,黛玉的眼哭得像桃儿一般肿胀。自己尚且体弱,也至怡红院探望宝玉,闻见黛玉这般挂念自己,又在病中流了这些泪,怎会不起爱怜之情呢?也许只有黛玉才能领会宝玉送她两条旧手帕的含义。如此深情厚谊,当真是“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后“抄检大观园”时到达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像林妹妹的晴雯也在病重时被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有得到美满的婚姻!由于宝黛的感情出现了猜忌,黛玉原先的忧愁病痛一齐发作,她再次感到自己的孤独和凄苦,泪洗玉颜,容貌憔悴,葬花悲花落,秋窗独听雨声。黛玉视宝玉为唯一知己,付出了她所以的真情。其实宝玉对黛玉的心也是至诚的,只是他是贵族子弟,选择妻室从来没有自己的权利,想要木石前盟,却被逼着去完成金石姻缘。当黛玉的爱情幸福被封杀时,她表现的那样勇敢坚决,她以死向黑暗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勇敢的向传统礼教发出了挑战和质疑,用自己的死捍卫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这样一位勇敢追求幸福,美丽柔弱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也将永远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人人都叹黛玉去的可怜,为她悲惨的命运伤怀失意,我倒是觉得,不是黛玉失去了这个世界,是这个浑浊的社会,这腐朽的吃人的礼教,不配拥有黛玉这样纯白洁净的灵魂。她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确确实实是往更美好的地方去了。在哪里,她不必再用尖酸刻薄做盔甲,她可以恣意欢笑,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甚至还可以相夫教子,终了一生。
梦里,谁的轻吟?循声而去,我想要追寻,却见冷月移墙,浮香暗影,那花下的歌者,不见了踪影。我于是黯然,坐下。又有一片柳絮飞落,在我眼前飘荡,像是询问。我低下头,想你。黛玉、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