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表编排是高校教学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又是高校教务工作中繁冗复杂的一环。本文通过对课表编排诸因素的概括和排课过程中各项原则的深入分析,对课表编排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和探讨,力图通过个人的经历和体会,在充分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条件下,为能编排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课表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表编排 因素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26-01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计划的实施是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落实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来编排课程表。课程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师表,一份安排合理的课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教师最佳的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达到很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可以说,一张好的课程表既可以让任课教师心情舒畅,也可以让学生劳逸得当。但是,课程表的编排却是一盘不容易走好的棋。课程编排问题既是大量繁琐数据的整理工作,也是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还要考虑到课程、教室、教师等诸多复杂的因素。换句话说,课表编排也可以理解为是将课程、教师、教室和时间、设备等诸多资源合理组合、优化整理的过程。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同大家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也希望通过探讨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一、关于排课时应注意的各因素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点,在排课时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课程因素
指明确所排课程的课程类型,如必修课、选修课、共同课、专业课等,明确了课程类型和特点,在编排的时候才能够分门别类,统筹兼顾。
(二)教师资源
指课表中的任课教师,一般包括本分院的专、兼职教师及本校的其他分院教师,有些学校还含有校级领导和部分行政人员。
(三)教学空间资源
主要指教室资源,有普通班级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专业实验室。如播音专业的录音室、演播室和配音室,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室等和排练室等。
(四)所需时间
指排课所占用的时间,是按照周来计算的,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至课程结束的第N周,每周分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共七天,每天一般分为上午1—4节,下午5—8节和晚上9—12节。
(五)其他因素
如设备资源,有些课程上课期间会使用某些指定的设备,如DV摄像机、照相机等。排课时应把类似的因素加以考虑。
二、排课应注意的原则
(一)优化排课顺序结构原则
即合理确定先排哪些课,后排哪些课。通过多次排课,个人认为良好的排课顺序是减少排课冲突、提高排课效率、确保排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实践和归纳,笔者确定了“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多后少”的排课顺序结构。“先难后易”是指从总体上讲,先排涉及面广、教学资源要求高、统筹难度大的课。如涉及需要使用指定教室,如多媒体教室、机房教室、实验室的课程,涉及多个班级使用同一教室的课程,及限制任课时间的兼职教师的课程等;“先大后小”是指先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合上的大班课(即合班课),再排小班课(即非合班课);“先多后少”则是指先排那些具有多个班任课任务教师的课和周学时较多的教师的课,后排牵涉班级少、周学时少的教师的课。
(二)分类处理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为了使不同的课程获得最适合的上课时间结构,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分类,然后为每一类课程设计出“量身定做”的专用排课法。比如,可以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必修课、选修课等。理论课一般首选上午1—2节、3—4节等黄金时间段,因为每天上午一般是师生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段,故应当首先安排难度较大或较为重要的专业理论课;而实践课一般首选上午3—4节或下午。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排课时,尽量采取必修课优先排课的原则,选修课排课时间一般不做具体要求。
(三)均衡排课原则
确立这一原则的主要意图,是要在排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教师或学生在一周中某一两天内连续上太多的课程,而其他时间课又太少的大反差情况,以防止师生过度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健康。因此,它包括教师任课时间的均衡性和学生上课时间的均衡性两个方面。另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要求,如按各系的需要,集中某一时间不安排课作为教研活动时间等。
以上内容虽然排课时需要注意,但许多时候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对待,不可一刀切。个人认为在编排课表时,除了要遵循为排出无差错课表所要求的技术规则外,还应遵循人本原则,在考虑学生上课各方面因素的同时,还应尽量照顾教师。如尽量使教师个人每天的课时量均匀安排,不要集中安排,其次是分给教师的课程种类不宜太多太杂,虽然不能专科专任,但起码要做到合理发挥教师所长。只有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充分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才能编排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课表,使每一张课表都以最佳方式出现在师生面前。
【参考文献】
[1]马磊,李军显,李全安.高校成教排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1).
[2]岳慧君,李发国.高校有效性排课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2).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课表编排 因素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26-01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计划的实施是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落实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来编排课程表。课程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师表,一份安排合理的课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教师最佳的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达到很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可以说,一张好的课程表既可以让任课教师心情舒畅,也可以让学生劳逸得当。但是,课程表的编排却是一盘不容易走好的棋。课程编排问题既是大量繁琐数据的整理工作,也是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还要考虑到课程、教室、教师等诸多复杂的因素。换句话说,课表编排也可以理解为是将课程、教师、教室和时间、设备等诸多资源合理组合、优化整理的过程。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同大家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也希望通过探讨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一、关于排课时应注意的各因素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点,在排课时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课程因素
指明确所排课程的课程类型,如必修课、选修课、共同课、专业课等,明确了课程类型和特点,在编排的时候才能够分门别类,统筹兼顾。
(二)教师资源
指课表中的任课教师,一般包括本分院的专、兼职教师及本校的其他分院教师,有些学校还含有校级领导和部分行政人员。
(三)教学空间资源
主要指教室资源,有普通班级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专业实验室。如播音专业的录音室、演播室和配音室,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室等和排练室等。
(四)所需时间
指排课所占用的时间,是按照周来计算的,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至课程结束的第N周,每周分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共七天,每天一般分为上午1—4节,下午5—8节和晚上9—12节。
(五)其他因素
如设备资源,有些课程上课期间会使用某些指定的设备,如DV摄像机、照相机等。排课时应把类似的因素加以考虑。
二、排课应注意的原则
(一)优化排课顺序结构原则
即合理确定先排哪些课,后排哪些课。通过多次排课,个人认为良好的排课顺序是减少排课冲突、提高排课效率、确保排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实践和归纳,笔者确定了“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多后少”的排课顺序结构。“先难后易”是指从总体上讲,先排涉及面广、教学资源要求高、统筹难度大的课。如涉及需要使用指定教室,如多媒体教室、机房教室、实验室的课程,涉及多个班级使用同一教室的课程,及限制任课时间的兼职教师的课程等;“先大后小”是指先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合上的大班课(即合班课),再排小班课(即非合班课);“先多后少”则是指先排那些具有多个班任课任务教师的课和周学时较多的教师的课,后排牵涉班级少、周学时少的教师的课。
(二)分类处理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为了使不同的课程获得最适合的上课时间结构,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分类,然后为每一类课程设计出“量身定做”的专用排课法。比如,可以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必修课、选修课等。理论课一般首选上午1—2节、3—4节等黄金时间段,因为每天上午一般是师生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段,故应当首先安排难度较大或较为重要的专业理论课;而实践课一般首选上午3—4节或下午。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排课时,尽量采取必修课优先排课的原则,选修课排课时间一般不做具体要求。
(三)均衡排课原则
确立这一原则的主要意图,是要在排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教师或学生在一周中某一两天内连续上太多的课程,而其他时间课又太少的大反差情况,以防止师生过度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健康。因此,它包括教师任课时间的均衡性和学生上课时间的均衡性两个方面。另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要求,如按各系的需要,集中某一时间不安排课作为教研活动时间等。
以上内容虽然排课时需要注意,但许多时候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对待,不可一刀切。个人认为在编排课表时,除了要遵循为排出无差错课表所要求的技术规则外,还应遵循人本原则,在考虑学生上课各方面因素的同时,还应尽量照顾教师。如尽量使教师个人每天的课时量均匀安排,不要集中安排,其次是分给教师的课程种类不宜太多太杂,虽然不能专科专任,但起码要做到合理发挥教师所长。只有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充分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才能编排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课表,使每一张课表都以最佳方式出现在师生面前。
【参考文献】
[1]马磊,李军显,李全安.高校成教排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1).
[2]岳慧君,李发国.高校有效性排课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2).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