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方在《琴断口》中以琴断暗示爱情友情的断裂。作者以旁观者来审视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将美好的爱情建构后再解构。导致感情破裂的原因诸多,在“他人即地狱”的世俗注目下,爱情加速消亡。
关键词:琴断口;爱情;张力
作者简介:刘婕(1992.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1
《琴断口》这部作品描写发生在武汉城市里的故事,作者以零度情感建构了友情、爱情后将它们解构。对于人生中无法躲避的艰难,人事的复杂善变,方方在朴实的描写中为读者展示出人们对命运改变的挣扎与无奈。
一、爱情的建构与解构
杨小北骑着摩托驶上了白水河的大桥,可当他驶到桥中时桥断了,他掉进了河里,经过几分钟晕厥后的杨小北醒了并爬上了岸,他原本是约米加珍的前男友蒋汉来桥上摊牌的,发生事故后,杨小北只得去了医院。后来杨小北得知蒋汉死在了河里。马元凯经过大桥时看到了杨小北掉落的车子,心里为蒋汉不平,没有去查看。蒋汉的死让三个人很愧疚,杨小北的邀约,马元凯的无施援,米加珍的愧疚感最深重,男朋友蒋汉往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却爱上了杨小北,加之她也看到了杨小北邀约的短信。这一切让她无时无刻不处在悔恨和愧疚中,她再也无法正视自己与杨小北的爱情。蒋汉的死,马元凯因残疾而和女友的分手,蒋汉母亲的自杀,身边朋友邻居的不理解都让杨小北和米加珍一直处于压力和自责中。终于,忍无可忍的杨小北選择了分手,独自南下。
方方对现代人的爱情是失望的,她笔下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杨小北决意离开的原因不只是同事邻居的误解,更是因为米加珍的态度,小北知道蒋汉的死已经成为两个人的爱情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疤,这也让两人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
纵读方方其他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建构与解构。《奔跑的火光》里,英芝不仅漂亮,同时拥有对金钱强烈的渴望。衣着暴露的唱歌工作挣钱很快,也因此膨胀了她的欲望。公婆的刁难,丈夫的无能,辛苦挣来的钱被丈夫拿去赌,忍受着毒打和没日没夜的奚落。英芝想要逃,终于在被发现偷情的夜里,英芝逃离了丈夫家。三个月后英芝回来了,娘家的房子被贵清烧的只剩一半。英芝找贵清理论,却不小心点燃了贵清身上的汽油。于是,一片漆黑的村子,一个火球在奔跑着,凄惨的嚎叫着,它要抓住前面的英芝。英芝的悲剧原因复杂,作家的安排让我们看到了方方对于爱情的看法。不管是有着传统思想的农村女性还是有着自我意识的城市女性,她们在爱情中总是承受着悲剧的命运。再美好的爱情也只是表象,女性对于婚姻的幻想总是有破灭的一天。方方另一部描写都市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万箭穿心》则有意上演女性地位在上又遭男性逆袭的戏码。李宝莉拥有众多求者,却最终选择了平凡的马学武。然而一个完整的家庭在马学武出轨后破碎了。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菲勒斯一直处于主位,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都以男性话语来界定女性。在男权文化中,女性被判定为“残缺”,是男性的附庸和补充。方方有意要笔下的女性跳出命运的窠臼,李宝莉在发现丈夫出轨后没有忍气吞声,英芝也不甘心忍受暴力。
二、“他人即地狱”导致爱情生隙
琴断口,是俞伯牙琴断的地方,也是米加珍,杨小北和马元凯三人情断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桥断事件,割断了米加珍和马元凯的友情,也割断了米加珍和杨小北的爱情。萨特在《禁闭》中写道“他人即地狱”,如果没有马元凯的讽刺、邻居的误解、同事的议论,米加珍和杨小北也许还会在一起。卡夫卡《审判》里的“我”突然被控诉有罪,每周接受审讯,但是他根本不知自己罪在何处,周围人却因为他被提审而判定他有罪,并且包括他的亲人同事全都隐晦着、回避着。他在被迫的情况下被定罪为一个犯人,被周围的人疏离。杨小北就是“我”,因为蒋汉是米加珍男朋友,杨小北不去救蒋汉可以理解。所以在杨小北出现的时候,同事,邻居都闭口不言,杨小北一走,大家又开始讨论。杨小北百口莫辩,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杨小北的邻居,同事,包括马元凯、米加珍在内的人际圈构成了审判杨小北的地狱,真正可怜可悲的是杨小北最爱的人也是“周围人”中的一员,米加珍不仅自责,并且以爱情绑架杨小北,二人的爱情在米加珍不顾身孕料理蒋母后事流产后也彻底破裂。正如方方在她的《琴断口创作谈:一个人和许多人》中说的:“每一个人都得面对与他相关的许多人。这些人中有些或许只是他生活的看客,但是他们却是改变他命运的另一只手。”
三、结语
方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多着重描写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小事蕴含大哲理;善于刻画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男女之间爱情的艰难;冷静审视人性弱点,以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在方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普通人命运的格外关注。
参考文献:
[1]贺绍俊《质疑爱情的合法性—读方方近期的几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5期.
[2]汪凤仙《<琴断口>的深层结构与意义世界》[J].小说评论,2014年06期.
[3]宋小梅《生命中无法躲避的“断口”—评方方小说<琴断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15.
[4]龙厚雄《情感:传统 现代 人性—方方的<琴断口>文本细读》[J].现代文萃,2010年15期.
关键词:琴断口;爱情;张力
作者简介:刘婕(1992.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1
《琴断口》这部作品描写发生在武汉城市里的故事,作者以零度情感建构了友情、爱情后将它们解构。对于人生中无法躲避的艰难,人事的复杂善变,方方在朴实的描写中为读者展示出人们对命运改变的挣扎与无奈。
一、爱情的建构与解构
杨小北骑着摩托驶上了白水河的大桥,可当他驶到桥中时桥断了,他掉进了河里,经过几分钟晕厥后的杨小北醒了并爬上了岸,他原本是约米加珍的前男友蒋汉来桥上摊牌的,发生事故后,杨小北只得去了医院。后来杨小北得知蒋汉死在了河里。马元凯经过大桥时看到了杨小北掉落的车子,心里为蒋汉不平,没有去查看。蒋汉的死让三个人很愧疚,杨小北的邀约,马元凯的无施援,米加珍的愧疚感最深重,男朋友蒋汉往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却爱上了杨小北,加之她也看到了杨小北邀约的短信。这一切让她无时无刻不处在悔恨和愧疚中,她再也无法正视自己与杨小北的爱情。蒋汉的死,马元凯因残疾而和女友的分手,蒋汉母亲的自杀,身边朋友邻居的不理解都让杨小北和米加珍一直处于压力和自责中。终于,忍无可忍的杨小北選择了分手,独自南下。
方方对现代人的爱情是失望的,她笔下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杨小北决意离开的原因不只是同事邻居的误解,更是因为米加珍的态度,小北知道蒋汉的死已经成为两个人的爱情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疤,这也让两人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
纵读方方其他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建构与解构。《奔跑的火光》里,英芝不仅漂亮,同时拥有对金钱强烈的渴望。衣着暴露的唱歌工作挣钱很快,也因此膨胀了她的欲望。公婆的刁难,丈夫的无能,辛苦挣来的钱被丈夫拿去赌,忍受着毒打和没日没夜的奚落。英芝想要逃,终于在被发现偷情的夜里,英芝逃离了丈夫家。三个月后英芝回来了,娘家的房子被贵清烧的只剩一半。英芝找贵清理论,却不小心点燃了贵清身上的汽油。于是,一片漆黑的村子,一个火球在奔跑着,凄惨的嚎叫着,它要抓住前面的英芝。英芝的悲剧原因复杂,作家的安排让我们看到了方方对于爱情的看法。不管是有着传统思想的农村女性还是有着自我意识的城市女性,她们在爱情中总是承受着悲剧的命运。再美好的爱情也只是表象,女性对于婚姻的幻想总是有破灭的一天。方方另一部描写都市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万箭穿心》则有意上演女性地位在上又遭男性逆袭的戏码。李宝莉拥有众多求者,却最终选择了平凡的马学武。然而一个完整的家庭在马学武出轨后破碎了。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菲勒斯一直处于主位,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都以男性话语来界定女性。在男权文化中,女性被判定为“残缺”,是男性的附庸和补充。方方有意要笔下的女性跳出命运的窠臼,李宝莉在发现丈夫出轨后没有忍气吞声,英芝也不甘心忍受暴力。
二、“他人即地狱”导致爱情生隙
琴断口,是俞伯牙琴断的地方,也是米加珍,杨小北和马元凯三人情断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桥断事件,割断了米加珍和马元凯的友情,也割断了米加珍和杨小北的爱情。萨特在《禁闭》中写道“他人即地狱”,如果没有马元凯的讽刺、邻居的误解、同事的议论,米加珍和杨小北也许还会在一起。卡夫卡《审判》里的“我”突然被控诉有罪,每周接受审讯,但是他根本不知自己罪在何处,周围人却因为他被提审而判定他有罪,并且包括他的亲人同事全都隐晦着、回避着。他在被迫的情况下被定罪为一个犯人,被周围的人疏离。杨小北就是“我”,因为蒋汉是米加珍男朋友,杨小北不去救蒋汉可以理解。所以在杨小北出现的时候,同事,邻居都闭口不言,杨小北一走,大家又开始讨论。杨小北百口莫辩,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杨小北的邻居,同事,包括马元凯、米加珍在内的人际圈构成了审判杨小北的地狱,真正可怜可悲的是杨小北最爱的人也是“周围人”中的一员,米加珍不仅自责,并且以爱情绑架杨小北,二人的爱情在米加珍不顾身孕料理蒋母后事流产后也彻底破裂。正如方方在她的《琴断口创作谈:一个人和许多人》中说的:“每一个人都得面对与他相关的许多人。这些人中有些或许只是他生活的看客,但是他们却是改变他命运的另一只手。”
三、结语
方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多着重描写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小事蕴含大哲理;善于刻画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男女之间爱情的艰难;冷静审视人性弱点,以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在方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普通人命运的格外关注。
参考文献:
[1]贺绍俊《质疑爱情的合法性—读方方近期的几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5期.
[2]汪凤仙《<琴断口>的深层结构与意义世界》[J].小说评论,2014年06期.
[3]宋小梅《生命中无法躲避的“断口”—评方方小说<琴断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15.
[4]龙厚雄《情感:传统 现代 人性—方方的<琴断口>文本细读》[J].现代文萃,201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