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为对象开展分组对照研究,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具有显著疗效,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刺络拔罐;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带状疱疹属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常以局部淋巴结肿大、集簇性水疱带状分布、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不及时易后遗神经痛[1]。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探讨了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0例在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包括患者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70岁,平均(50.18±6.35)岁;病程1~7d,平均(3.21±0.92)d。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1岁,平均(49.38±6.30)岁;病程1~7d,平均(3.09±0.93)d。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g/次,2次/d;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3次/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d;患处外涂阿昔洛韦软膏,3次/d。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中药选用活血解毒汤,方药组成如下:蒲公英30g,丹参、板蓝根各20g,当归、茵陈、黄芩、牡丹皮各10g,加水煎煮保留药汁400mL,早晚2次温服,100ml/次;同时使用纱布浸渍药汁100ml,湿敷于患处,30min/次,2次/d。中药外敷后刺络拔罐,擦净药液后,常规消毒疱疹集中分布区,以梅花针沿疱疹经络走形扣刺,至点状出血后,再予拔罐,留罐5-10min,拔罐后使用医用干棉球彻底清理皮肤疮面,再次消毒皮损处,刺络拔罐区保持清洁干燥,隔日1次。
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1d以及治疗后第7d、14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疱疹部位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烈,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打分[2]。
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如下[3]:(1)痊愈。疱疹完全消退,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遗症。(2)显效。疱疹消退60%及以上,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3)有效。疱疹消退30%及以上且小于60%,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效改善。(4)无效。疱疹消退不足30%或增多,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常用计数技术资料及其他常用计量技术资料的两种表示方式对各类型的统计资料分别进行了线性表示,并通过软件spss18.0对各项资料展开卡方检验或线性检验,若均为P<0.05,证明了各类统计学的研究意义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对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类药物为主,通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见效较慢,且长期用药有耐药风险、可能遗留神经痛并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于中医治疗本病,且有众多实践研究证实了中医治疗本病的显著优势[4]。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情志不遂、饮食失调,外感毒邪、湿热导致的湿热搏结、气滞血瘀、湿热之邪稽留于表是引发疾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重点在于引邪外出,如此可快速达到治疗效果[5]。基于上述病因病机,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了中药和刺络拔罐治疗。中药处方选择了活血解毒汤口服+外敷,方中含有茵陈、黄芩、丹参等药物,诸药共奏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同时辅助以梅花针循疱疹经络扣刺、拔罐放血,引毒邪外出。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性均显著优于接受单独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
綜上所述,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有突出效果,具有提升疗效、快速缓解疼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倩. 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饮食保健,2021(25):54.
[2] 张春玉,沈芳,赖永贤,等. “药-针-罐”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74-76.
[3] 康咪,毕宇峰.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5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4):68-69.
[4] 张晓钢,李倩,费文荣,等. 刺络拔罐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21,43(3):438-442.
[5] 冯勇伟,王朝阳,李国梁,等. 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1):2333-2336.
关键词:中药;刺络拔罐;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带状疱疹属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常以局部淋巴结肿大、集簇性水疱带状分布、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不及时易后遗神经痛[1]。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探讨了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0例在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包括患者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70岁,平均(50.18±6.35)岁;病程1~7d,平均(3.21±0.92)d。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1岁,平均(49.38±6.30)岁;病程1~7d,平均(3.09±0.93)d。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g/次,2次/d;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3次/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d;患处外涂阿昔洛韦软膏,3次/d。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中药选用活血解毒汤,方药组成如下:蒲公英30g,丹参、板蓝根各20g,当归、茵陈、黄芩、牡丹皮各10g,加水煎煮保留药汁400mL,早晚2次温服,100ml/次;同时使用纱布浸渍药汁100ml,湿敷于患处,30min/次,2次/d。中药外敷后刺络拔罐,擦净药液后,常规消毒疱疹集中分布区,以梅花针沿疱疹经络走形扣刺,至点状出血后,再予拔罐,留罐5-10min,拔罐后使用医用干棉球彻底清理皮肤疮面,再次消毒皮损处,刺络拔罐区保持清洁干燥,隔日1次。
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1d以及治疗后第7d、14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疱疹部位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烈,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打分[2]。
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如下[3]:(1)痊愈。疱疹完全消退,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遗症。(2)显效。疱疹消退60%及以上,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3)有效。疱疹消退30%及以上且小于60%,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效改善。(4)无效。疱疹消退不足30%或增多,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常用计数技术资料及其他常用计量技术资料的两种表示方式对各类型的统计资料分别进行了线性表示,并通过软件spss18.0对各项资料展开卡方检验或线性检验,若均为P<0.05,证明了各类统计学的研究意义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对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类药物为主,通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见效较慢,且长期用药有耐药风险、可能遗留神经痛并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于中医治疗本病,且有众多实践研究证实了中医治疗本病的显著优势[4]。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情志不遂、饮食失调,外感毒邪、湿热导致的湿热搏结、气滞血瘀、湿热之邪稽留于表是引发疾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重点在于引邪外出,如此可快速达到治疗效果[5]。基于上述病因病机,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了中药和刺络拔罐治疗。中药处方选择了活血解毒汤口服+外敷,方中含有茵陈、黄芩、丹参等药物,诸药共奏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同时辅助以梅花针循疱疹经络扣刺、拔罐放血,引毒邪外出。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性均显著优于接受单独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
綜上所述,中药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有突出效果,具有提升疗效、快速缓解疼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倩. 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饮食保健,2021(25):54.
[2] 张春玉,沈芳,赖永贤,等. “药-针-罐”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74-76.
[3] 康咪,毕宇峰.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5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4):68-69.
[4] 张晓钢,李倩,费文荣,等. 刺络拔罐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21,43(3):438-442.
[5] 冯勇伟,王朝阳,李国梁,等. 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1):233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