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对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2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 A、B组。其中 A 组为抗凝组,于术后12~24 h 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 4100 IU,bid,皮下注射,连续应用 7 天; B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予抗凝治疗。抗凝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都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分析术后第1,3,5天检查WBC、CRP、PCT、PLT变化情况和凝血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感染指标的变化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1) A组: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5天相关抗感染指标下降较快,治疗效果较好。B组:患者感染指标较A组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并且有三例患者检查发现了下肢静脉血栓。(2)A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结论 肺癌术后无绝对禁忌症的患者常规抗凝有助于手术后治疗感染。
关键词:肺癌;抗凝;抗感染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肺部感染是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出血,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COPD,以及吸烟史等[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肺癌术后早期抗凝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远远低于未进行抗凝的患者。但目前早期抗凝与肺部感染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鉴于此,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云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经治的46例抗凝和46例非抗凝肺癌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情况,希望能改进临床治疗措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该回顾性分析一共纳入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经治的92例肺癌术后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按照是否在术后进行抗凝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为抗凝组有46例,B组为非抗凝组有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 BMI)、手术方式及病理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 均 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A 组肺癌患者术后 12 h 开始,每日经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 商品名:澳思达 ) 0.4 ml( 4100IU) ,每天两次,连续应用7天; B 组肺癌患者為空白对照组,术后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两组患者术后都常规给以经验性的抗感染治疗,主要使用的抗感染药物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啉等。
1.2.2检测方法 术后第1至5天连续检查全血分析和PCT,凝血九项指标,通过比较第1、3、5天各组的感染指标变化和凝血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分析各组肺癌患者术后凝血变化对感染指标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得出肺癌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对抗感染治疗的影响。第五天采用静脉加压超声检查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s)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 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凝血相关结果
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 见表 2。
2.2各组抗感染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A组的各项抗感染指标至的下降变化幅度均比B组大(均 P<0.05),见表 3。
2.3 两组患者肺部炎症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肺部炎症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4所示。
2.4 其他指标情况:
对照组B组的PT和APTT值在术后均低于正常值,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观察组A组正常。
血栓形成情况: A组0例, B组3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
3、讨论和展望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达15%[2]。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很多恶性肿瘤死亡患者都死于感染相关性疾病[3],由此可见,控制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肺癌手术的创伤及长时间麻醉,造成的人体内多种炎症介质激活、释放出大量的氧自由基及溶酶体酶,致使毛细血管内皮和细胞膜损伤,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4]。术后肺部感染处理不及时,不仅将加重患者病情,还将极大的增加患者病死率。同时,还有研究显示肺癌感染患者手术后大部分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形成血栓状态[5],因此,积极探索肺癌术后感染与抗凝治疗的相互影响因素,并加强预防控制十分重要。
本次回顾性研究发现,肺癌患者术后常规及早抗凝对感染控制是有益的,不管肺癌患者术中采取的何种手术方式、有无基础疾病,合理的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感染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本研究分析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栓塞风险相关性分析,也未跟踪随访患者的栓塞结局,从而未能全面评估肺癌术后患者高凝状态对抗感染治疗的影响。此外,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限,可能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抗凝药物的使用对肺癌术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影响的全面真实情况,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在术后对其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这对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美芳,胡艳,曹识宇,等. 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白介素-2联合小野寺指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21,23(7):953-955.
[2] 徐慧,廖虎,车国卫,等.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肺癌杂志,2018,21(10):767-772.
[3] 李小平,贾忠,祁军平,等. 血必净对合并感染肺癌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6,29(6):88-89.
[4] 王红红, 殷实, 田恬. 1例肺癌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下肢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192-193.
[5] 杜琨,李世荣,王超. PBMCs 生成 IL-10、IL-12的水平与晚期 NSCLC 患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3):1065-1068.
关键词:肺癌;抗凝;抗感染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肺部感染是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出血,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COPD,以及吸烟史等[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肺癌术后早期抗凝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远远低于未进行抗凝的患者。但目前早期抗凝与肺部感染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鉴于此,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云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经治的46例抗凝和46例非抗凝肺癌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情况,希望能改进临床治疗措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该回顾性分析一共纳入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经治的92例肺癌术后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按照是否在术后进行抗凝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为抗凝组有46例,B组为非抗凝组有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 BMI)、手术方式及病理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 均 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A 组肺癌患者术后 12 h 开始,每日经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 商品名:澳思达 ) 0.4 ml( 4100IU) ,每天两次,连续应用7天; B 组肺癌患者為空白对照组,术后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两组患者术后都常规给以经验性的抗感染治疗,主要使用的抗感染药物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啉等。
1.2.2检测方法 术后第1至5天连续检查全血分析和PCT,凝血九项指标,通过比较第1、3、5天各组的感染指标变化和凝血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分析各组肺癌患者术后凝血变化对感染指标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得出肺癌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对抗感染治疗的影响。第五天采用静脉加压超声检查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s)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 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凝血相关结果
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 见表 2。
2.2各组抗感染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A组的各项抗感染指标至的下降变化幅度均比B组大(均 P<0.05),见表 3。
2.3 两组患者肺部炎症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肺部炎症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4所示。
2.4 其他指标情况:
对照组B组的PT和APTT值在术后均低于正常值,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观察组A组正常。
血栓形成情况: A组0例, B组3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
3、讨论和展望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达15%[2]。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很多恶性肿瘤死亡患者都死于感染相关性疾病[3],由此可见,控制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肺癌手术的创伤及长时间麻醉,造成的人体内多种炎症介质激活、释放出大量的氧自由基及溶酶体酶,致使毛细血管内皮和细胞膜损伤,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4]。术后肺部感染处理不及时,不仅将加重患者病情,还将极大的增加患者病死率。同时,还有研究显示肺癌感染患者手术后大部分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形成血栓状态[5],因此,积极探索肺癌术后感染与抗凝治疗的相互影响因素,并加强预防控制十分重要。
本次回顾性研究发现,肺癌患者术后常规及早抗凝对感染控制是有益的,不管肺癌患者术中采取的何种手术方式、有无基础疾病,合理的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感染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本研究分析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栓塞风险相关性分析,也未跟踪随访患者的栓塞结局,从而未能全面评估肺癌术后患者高凝状态对抗感染治疗的影响。此外,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限,可能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抗凝药物的使用对肺癌术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影响的全面真实情况,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在术后对其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这对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美芳,胡艳,曹识宇,等. 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白介素-2联合小野寺指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21,23(7):953-955.
[2] 徐慧,廖虎,车国卫,等.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肺癌杂志,2018,21(10):767-772.
[3] 李小平,贾忠,祁军平,等. 血必净对合并感染肺癌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6,29(6):88-89.
[4] 王红红, 殷实, 田恬. 1例肺癌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下肢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192-193.
[5] 杜琨,李世荣,王超. PBMCs 生成 IL-10、IL-12的水平与晚期 NSCLC 患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3):1065-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