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就是互见现象,主要就是指在进行文本创作的时候要不断的去借鉴前辈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意境的表达方式,典故的选取以及所选取的修辞手法。在进行文章主题表达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好的表现出作者自己的个人价值,文章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就是从这一文学现象出发,在唐诗宋词两个不同的文学体裁中进行互见现象的研究,在进行文学差异化的表达上面互见现象往往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唐诗宋词;文本互见;文学观念;传播形式;文学现象
一、文学“互见现象”的介绍
“互见法”从根源上来说,是司马迁所创造的一种讲述历史的方法,可以叫做旁见侧出法,就是在表现主人公的人物的性格的时候不是直接的去描述,去表现,而是在表现其他人的人物性格的时候来侧面的表现主人公的性格,这样的表现的手法可以更加的深刻的去帮助读者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地可以理解主人公所传递的和表达的精神。
二、唐诗中的互见现象
唐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绝句、五言诗、七言诗等等类型上来说,唐诗所占的地位是最大的,它的成就也是最令人折服的。当然,在唐诗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互见的现象。并且互见现象在唐诗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唐诗中的互见现象的产生
诗的起源比较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在诗的发展过程当中,以唐诗最为著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瑰宝,是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正是因为由此,互见现象在唐诗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文学的现象。
在唐代,诗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大量有才华的诗人,也会有大量的佳作的产生,在这些佳作产生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诗歌的作者难以考证,张冠李戴的现象时常发生。在同一类型的诗歌当中,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在某些层面上是一致的,它的意象的传达方式也是有着相似的一方面综合几个方面,互见现象就在唐诗中产生了。
(二)唐诗中互见现象的特点
在唐诗中的互见现象是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同时它又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文学的现象,对于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到诗歌创作的时代的背景,以及历史文化和现象,以及当时的社会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很多我们很难去进一步在正统的诗歌当中去了解到的东西,唐诗中互见现象的特点有以下:
1、在唐诗的互见现象当中,由于唐诗中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几乎一致,诗歌的内容在传达思想感情的也会有相似的地方,还有就是在诗歌的风格上在同时代当中也会有许多相似甚至是相似的地方。从意境这方面来说,在唐诗当中,大多数的诗作当中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似乎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就拿柳枝来说,它代表着挽留的意思;再例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些含义所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却是一样的。正是因为由此,在诗人创作诗歌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相似的地方,诗歌的作者就会难以考证,所以从上面的论述来看,唐诗中出现互见现象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唐诗互见现象一个显著的特点。在白居易的诗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运用了韦应物诗中“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歌的意境。
2、在诗歌发展鼎盛的唐朝,各种类型的作品层出不穷,诗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其成熟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从同一时期的诗人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文化知识的内容十分的相似,生活的背景环境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都会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诗人创作的作品难免会有相似的地方,这就会使得诗人的个人风格不明显,没有自己独特之处。
3、在诗歌发展的过程当中,诗人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成熟的,在这两者之间,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诗人的成熟和发展进步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诗歌的类型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诗人的发展。诗人数量的大量的增加,在创作的时候新晋的诗人难免会模仿名人大家,这样就会使得大家的作品混淆,这样也会出现互见现象。诗人数量的大量增加也是唐诗互见现象的一个特点。
(三)唐诗中互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唐诗当中,会出现互见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的产生必然会有其独有的原因存在,这种现象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只是一方面原因就能造成的,造成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唐诗的互见现象与唐诗本身的文学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唐诗相对于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说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形式,格式严谨,五言诗、七言诗等等不同的古体诗、近体诗都需要不同的创作的方式,要求的严谨性也是很强的,从这一个层面上讲,这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诗人的创作,这就对诗人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说,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很难发挥自己的特点,受到得局限比较大,在创作的初期,诗人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模仿名人大家的作品,这就会受到名人大家作品风格的影响,作品出现相似的特征。
2、唐诗中的互见现象与诗人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盛唐时期,诗作的风格多以歌颂大好河山为主,多是歌颂性质的风格类型,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多以赞美为主,充满慷慨激昂,气壮沙河的情感思想。与之相反的是,在晚唐时期,政治、文化、经济都与盛唐时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晚唐时期诗歌风格与盛唐时期的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诗人生活背景与自己作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宋词中的互见现象
(一)宋词互见现象的兴起与产生
词在宋代的发展十分的快速到达了鼎盛的时期,所以在宋词当中互见现象是很频繁的,是十分常见的,一方面是这些词的作者难辨,或许是由于复杂的历史的原因或是由于词的著作比较多,难以考证和考察,从另一方面来说内容或是意境的表达都十分的接近,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背景的相似性使得作品的相似的程度比较高,所以就这两方面来说,就产生了互见现象的产生。综合这几方面的特点就会使得互见现象在宋词中变得十分的常见。 (二)宋词互见现象的特点
宋词中互见现象十分的常见,我们通过总结可以有许多相同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我们找到很多优秀的词的作品,从这些词的作品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等许多方面的发展特征以及作者所想要传递的信息。互见现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在宋词的互见词当中,词的内容比较相似,类型相对比较的集中,风格上都是比较的一致的,还有所表达的意象也比较的相同,在意境的表达上面词中相似的意境也比较的多,他们所展现和熏染的氛围很是相同。内容上面的相似性使得词人独特的风格难以得到有效的确认,这就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词的互见现象的产生。在词的类型上,词人多多少少会受到五代词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影响会使的词人的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宋代词在类型上的一致性。就词的所渲染的意境来说多幽怨婉美、清新自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词,在这几句的描写当中,也很好的体现了互见,主要体现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这几句里。
2、在宋词发展的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词人,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佳作,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在词坛名家方面,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他们有大量流传的作品。在这些流传的作品当中互见现象也会时有出现。我们在李白的诗中读到“解道澄江静如练”,这句诗中的后五字完全是谢朓的原句;在王安石词中说“至今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其实也是来自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诗词互见现象表现的十分明显的两个例子。
(三)宋词中互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两宋词坛上,出现了大量的互见词,在名家和大家的作品当中也有大量的互见词,这样的原因有多种,不是单一的原因可以决定的,是综合原因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互见词的产生与作者自身的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类词的体裁风格、作者的主旨兴趣等等这些原因都是互见词产生的重要的原因。就单单从一个简单的词牌名来看,例如《蝶恋花》这一词牌名,有许多的词人用它写过词,尽管这些词人生活的年代时间不同,但是对于断肠词这一词的类别来说所表达的内容却是近乎一样。词人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经历和自己的职业经历的关系也有相同的地方以及作者的文化的修养素养等等,再加上词牌名这一主题的体现,这样就会使得词的内容变得相近。
2、在宋词中互见现象的产生和出现与传统的文学形式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受文人墨客所轻视的,是一种蔑视的心态来看待词这种新兴的文学的形式。在最初的时候,词只是出现在街头的一种传诵的形式,是供大家来消遣的,它最初的作用是用来娱乐大家的,是一种寒暄的方式。它的价值只是娱乐大家仅此而已。与当时那种正统的文学来说,那种可以文以载道的文学来说是不入流的。正是因为词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正统文学所表达和传递的东西有所差异所以由此来说,词的地位一直是受到士人大夫的蔑视和轻视的。
四、总结
针对于互见现象这一文学现象,我们主要是在唐诗、宋词这两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当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从这种现象的兴起、特点、产生的原因做出了简单的研究。
唐诗和宋词的互见现象在兴起上有着相同的方面,都是因为词和诗歌的快速的发展所引起来的,在某些层面上来讲,正是因为宋词和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才会是得互见现象有机会发生。在唐诗和宋词的意境和意象的表达方面也会有较为相似的特点,某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甚至是一样的。诗人和词人的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唐诗和宋词一个较为显著地特点。作品和作者的存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作品类型的不断地丰富会促进诗人数量的不断地增加,诗人和词人数量的不断地增加又可以促进作品类型的不断地丰富,这个特点是一个十分显著地特点。
就互见现象的产生原因来看,唐诗和宋词在产生的原因上也有相同的特点,都是与文学体裁自身有关、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素质以及当时时代的背景和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唐诗、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要求,严谨的程度以及传播者的自身的素质也有关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是很大的,社会政治的条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的接受的方式和内容,这些相似的原因都会促进互见现象的产生。
本文就宋词和唐诗的互见现象的表现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研究,从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的做了研究,希望对互见现象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宋词四考·后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2]唐圭璋.全宋词·编订说明[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
【关键词】:唐诗宋词;文本互见;文学观念;传播形式;文学现象
一、文学“互见现象”的介绍
“互见法”从根源上来说,是司马迁所创造的一种讲述历史的方法,可以叫做旁见侧出法,就是在表现主人公的人物的性格的时候不是直接的去描述,去表现,而是在表现其他人的人物性格的时候来侧面的表现主人公的性格,这样的表现的手法可以更加的深刻的去帮助读者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地可以理解主人公所传递的和表达的精神。
二、唐诗中的互见现象
唐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绝句、五言诗、七言诗等等类型上来说,唐诗所占的地位是最大的,它的成就也是最令人折服的。当然,在唐诗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互见的现象。并且互见现象在唐诗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唐诗中的互见现象的产生
诗的起源比较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在诗的发展过程当中,以唐诗最为著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瑰宝,是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正是因为由此,互见现象在唐诗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文学的现象。
在唐代,诗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大量有才华的诗人,也会有大量的佳作的产生,在这些佳作产生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诗歌的作者难以考证,张冠李戴的现象时常发生。在同一类型的诗歌当中,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在某些层面上是一致的,它的意象的传达方式也是有着相似的一方面综合几个方面,互见现象就在唐诗中产生了。
(二)唐诗中互见现象的特点
在唐诗中的互见现象是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同时它又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文学的现象,对于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到诗歌创作的时代的背景,以及历史文化和现象,以及当时的社会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很多我们很难去进一步在正统的诗歌当中去了解到的东西,唐诗中互见现象的特点有以下:
1、在唐诗的互见现象当中,由于唐诗中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几乎一致,诗歌的内容在传达思想感情的也会有相似的地方,还有就是在诗歌的风格上在同时代当中也会有许多相似甚至是相似的地方。从意境这方面来说,在唐诗当中,大多数的诗作当中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似乎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就拿柳枝来说,它代表着挽留的意思;再例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些含义所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却是一样的。正是因为由此,在诗人创作诗歌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相似的地方,诗歌的作者就会难以考证,所以从上面的论述来看,唐诗中出现互见现象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唐诗互见现象一个显著的特点。在白居易的诗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运用了韦应物诗中“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歌的意境。
2、在诗歌发展鼎盛的唐朝,各种类型的作品层出不穷,诗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其成熟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从同一时期的诗人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文化知识的内容十分的相似,生活的背景环境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都会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诗人创作的作品难免会有相似的地方,这就会使得诗人的个人风格不明显,没有自己独特之处。
3、在诗歌发展的过程当中,诗人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成熟的,在这两者之间,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诗人的成熟和发展进步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诗歌的类型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诗人的发展。诗人数量的大量的增加,在创作的时候新晋的诗人难免会模仿名人大家,这样就会使得大家的作品混淆,这样也会出现互见现象。诗人数量的大量增加也是唐诗互见现象的一个特点。
(三)唐诗中互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唐诗当中,会出现互见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的产生必然会有其独有的原因存在,这种现象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只是一方面原因就能造成的,造成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唐诗的互见现象与唐诗本身的文学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唐诗相对于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说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形式,格式严谨,五言诗、七言诗等等不同的古体诗、近体诗都需要不同的创作的方式,要求的严谨性也是很强的,从这一个层面上讲,这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诗人的创作,这就对诗人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说,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很难发挥自己的特点,受到得局限比较大,在创作的初期,诗人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模仿名人大家的作品,这就会受到名人大家作品风格的影响,作品出现相似的特征。
2、唐诗中的互见现象与诗人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盛唐时期,诗作的风格多以歌颂大好河山为主,多是歌颂性质的风格类型,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多以赞美为主,充满慷慨激昂,气壮沙河的情感思想。与之相反的是,在晚唐时期,政治、文化、经济都与盛唐时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晚唐时期诗歌风格与盛唐时期的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诗人生活背景与自己作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宋词中的互见现象
(一)宋词互见现象的兴起与产生
词在宋代的发展十分的快速到达了鼎盛的时期,所以在宋词当中互见现象是很频繁的,是十分常见的,一方面是这些词的作者难辨,或许是由于复杂的历史的原因或是由于词的著作比较多,难以考证和考察,从另一方面来说内容或是意境的表达都十分的接近,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背景的相似性使得作品的相似的程度比较高,所以就这两方面来说,就产生了互见现象的产生。综合这几方面的特点就会使得互见现象在宋词中变得十分的常见。 (二)宋词互见现象的特点
宋词中互见现象十分的常见,我们通过总结可以有许多相同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我们找到很多优秀的词的作品,从这些词的作品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等许多方面的发展特征以及作者所想要传递的信息。互见现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在宋词的互见词当中,词的内容比较相似,类型相对比较的集中,风格上都是比较的一致的,还有所表达的意象也比较的相同,在意境的表达上面词中相似的意境也比较的多,他们所展现和熏染的氛围很是相同。内容上面的相似性使得词人独特的风格难以得到有效的确认,这就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词的互见现象的产生。在词的类型上,词人多多少少会受到五代词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影响会使的词人的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宋代词在类型上的一致性。就词的所渲染的意境来说多幽怨婉美、清新自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词,在这几句的描写当中,也很好的体现了互见,主要体现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这几句里。
2、在宋词发展的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词人,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佳作,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在词坛名家方面,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他们有大量流传的作品。在这些流传的作品当中互见现象也会时有出现。我们在李白的诗中读到“解道澄江静如练”,这句诗中的后五字完全是谢朓的原句;在王安石词中说“至今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其实也是来自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诗词互见现象表现的十分明显的两个例子。
(三)宋词中互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两宋词坛上,出现了大量的互见词,在名家和大家的作品当中也有大量的互见词,这样的原因有多种,不是单一的原因可以决定的,是综合原因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互见词的产生与作者自身的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类词的体裁风格、作者的主旨兴趣等等这些原因都是互见词产生的重要的原因。就单单从一个简单的词牌名来看,例如《蝶恋花》这一词牌名,有许多的词人用它写过词,尽管这些词人生活的年代时间不同,但是对于断肠词这一词的类别来说所表达的内容却是近乎一样。词人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经历和自己的职业经历的关系也有相同的地方以及作者的文化的修养素养等等,再加上词牌名这一主题的体现,这样就会使得词的内容变得相近。
2、在宋词中互见现象的产生和出现与传统的文学形式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受文人墨客所轻视的,是一种蔑视的心态来看待词这种新兴的文学的形式。在最初的时候,词只是出现在街头的一种传诵的形式,是供大家来消遣的,它最初的作用是用来娱乐大家的,是一种寒暄的方式。它的价值只是娱乐大家仅此而已。与当时那种正统的文学来说,那种可以文以载道的文学来说是不入流的。正是因为词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正统文学所表达和传递的东西有所差异所以由此来说,词的地位一直是受到士人大夫的蔑视和轻视的。
四、总结
针对于互见现象这一文学现象,我们主要是在唐诗、宋词这两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当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从这种现象的兴起、特点、产生的原因做出了简单的研究。
唐诗和宋词的互见现象在兴起上有着相同的方面,都是因为词和诗歌的快速的发展所引起来的,在某些层面上来讲,正是因为宋词和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才会是得互见现象有机会发生。在唐诗和宋词的意境和意象的表达方面也会有较为相似的特点,某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甚至是一样的。诗人和词人的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唐诗和宋词一个较为显著地特点。作品和作者的存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作品类型的不断地丰富会促进诗人数量的不断地增加,诗人和词人数量的不断地增加又可以促进作品类型的不断地丰富,这个特点是一个十分显著地特点。
就互见现象的产生原因来看,唐诗和宋词在产生的原因上也有相同的特点,都是与文学体裁自身有关、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素质以及当时时代的背景和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唐诗、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要求,严谨的程度以及传播者的自身的素质也有关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是很大的,社会政治的条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的接受的方式和内容,这些相似的原因都会促进互见现象的产生。
本文就宋词和唐诗的互见现象的表现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研究,从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的做了研究,希望对互见现象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宋词四考·后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2]唐圭璋.全宋词·编订说明[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