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情境;环境; 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钻研。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才会成功。可是从初中毕业来到护士学校的学生们会感到语文课的地位似乎是降低了,不再是以前学校里的“主科”而是变成了“副科”,可有可无,可重视可不重视,所以一带而过、不求甚解。但是,语文是我们身边的学科,哪一科也无法替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师生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重点。教师为了应对各级各类的抽考、竞赛,满堂灌、满堂问..诸多旧式教学方法统领了课堂,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是灌输性语言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些教师生怕学生喂不饱,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动辄长篇大论,语言繁冗拖沓,更有甚者,唯恐学生吃不透,听不懂,就同一问题“纠缠不休”,反复讲解,结果越讲越让学生云里雾里,越讲越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这样本应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成了教学课堂的摆设,他们的发言则成了教师讲解的点缀。二是表演性语言孕育了学生的配角意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能将完整设计的一节课表演得“尽善尽美”,就把事先精心准备过的课程原封不动地“背”给学生听,“演”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条件地配合自己,学生成了完全被教师操纵的“机器”,在其设计好的程式下机械地运转,本应唱主角的学生充其量只是辅助教师表演的配角。三是教导性语言、考核性语言消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按设计好的模式教导学生应这样理解,不应那样理解,并据应试所需,给学生圈定范围,告诉他们应该重点记忆哪些内容,背诵哪些内容,再用“这是考试很可能会考到的,一定要记熟。我下节课会提问”之类语言给学生念念“紧箍咒”。四是不当的否定性语言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喜欢在教学中按既定方案施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仿佛一个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因此,只有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分数成了唯一界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师生被禁锢在这一困境之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全面评价一个学生,不单独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承认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应有的放矢,因人制订分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各类学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悅。创造每一个与孩子们的交流的机会,同学习,共发展。创建一个富有建议性和发展性的师生学习的“共同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原理中,倡导师生共享、共事、共修养。我们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也应把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体现出来,把思考的精神与能力教给学生,以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观察中思考。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也应该是个用心人。教育需要有心观察,用心思考。语文课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较为明显和投入的学科,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善于观察孩子们的情感活动和情绪变化,课后反思自己教学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促使自我发展和提高。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1、准备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教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要准备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一是要研究教学大纲,总揽全局,把握精髓;二是要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切实掌握核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三是我们语文教师也要适当掌握医学常识,多渠道、多层次地丰富、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以上三点,再依照标准教案的格式,认真、规范地备出一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教案来。
2、模拟情景,巩固理论教学。由于目前社会竞争激烈,而很多同学又会忽视求职这个重要环节,只是认为自己医学理论好操作好就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了。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讲到应用文写作,里面有求职信和应聘信的写作,我们除了讲授其格式和要求以外,还要求学生参与实践,给自己设立目标设立情景写作。同时还在课堂里模拟应聘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当下学习的内容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准备,认为学这一课是有用的,如此这般学生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喜欢,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3、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们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同年级平行班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关键词】 情境;环境; 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钻研。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才会成功。可是从初中毕业来到护士学校的学生们会感到语文课的地位似乎是降低了,不再是以前学校里的“主科”而是变成了“副科”,可有可无,可重视可不重视,所以一带而过、不求甚解。但是,语文是我们身边的学科,哪一科也无法替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师生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重点。教师为了应对各级各类的抽考、竞赛,满堂灌、满堂问..诸多旧式教学方法统领了课堂,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是灌输性语言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些教师生怕学生喂不饱,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动辄长篇大论,语言繁冗拖沓,更有甚者,唯恐学生吃不透,听不懂,就同一问题“纠缠不休”,反复讲解,结果越讲越让学生云里雾里,越讲越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这样本应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成了教学课堂的摆设,他们的发言则成了教师讲解的点缀。二是表演性语言孕育了学生的配角意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能将完整设计的一节课表演得“尽善尽美”,就把事先精心准备过的课程原封不动地“背”给学生听,“演”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条件地配合自己,学生成了完全被教师操纵的“机器”,在其设计好的程式下机械地运转,本应唱主角的学生充其量只是辅助教师表演的配角。三是教导性语言、考核性语言消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按设计好的模式教导学生应这样理解,不应那样理解,并据应试所需,给学生圈定范围,告诉他们应该重点记忆哪些内容,背诵哪些内容,再用“这是考试很可能会考到的,一定要记熟。我下节课会提问”之类语言给学生念念“紧箍咒”。四是不当的否定性语言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喜欢在教学中按既定方案施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仿佛一个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因此,只有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分数成了唯一界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师生被禁锢在这一困境之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全面评价一个学生,不单独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承认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应有的放矢,因人制订分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各类学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悅。创造每一个与孩子们的交流的机会,同学习,共发展。创建一个富有建议性和发展性的师生学习的“共同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原理中,倡导师生共享、共事、共修养。我们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也应把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体现出来,把思考的精神与能力教给学生,以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观察中思考。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也应该是个用心人。教育需要有心观察,用心思考。语文课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较为明显和投入的学科,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善于观察孩子们的情感活动和情绪变化,课后反思自己教学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促使自我发展和提高。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1、准备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教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要准备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一是要研究教学大纲,总揽全局,把握精髓;二是要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切实掌握核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三是我们语文教师也要适当掌握医学常识,多渠道、多层次地丰富、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以上三点,再依照标准教案的格式,认真、规范地备出一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教案来。
2、模拟情景,巩固理论教学。由于目前社会竞争激烈,而很多同学又会忽视求职这个重要环节,只是认为自己医学理论好操作好就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了。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讲到应用文写作,里面有求职信和应聘信的写作,我们除了讲授其格式和要求以外,还要求学生参与实践,给自己设立目标设立情景写作。同时还在课堂里模拟应聘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当下学习的内容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准备,认为学这一课是有用的,如此这般学生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喜欢,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3、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们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同年级平行班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