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初中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初中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形成美的氛围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常用的有录音、录像、图画、 表演等,这一切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有些是只可意會不可言传的,这就更需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文中画面。创设情境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美感教育教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在愉悦与享受中培养美感,在审美过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培养语言魅力,关注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体验美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用冷漠的理性分析取代了辨证的语言感受,“技术化”的训练模式吞噬了学生的思想、情感。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却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了无生气。文章的气脉、作者的思路便埋没在这些琐屑的分析中,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熏陶又从何谈起呢?
   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进入角色就需要教师增强语言魅力。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感体验。讲事件,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直接对话。教师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要增强课堂的语言魅力,需要教师具有三方面的素质:一、学识。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要将知识系统化,内化,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创新认识,才能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产生对知识、人生、社会、教学的深刻体验,课堂教学的语言也就会丰富多彩。二、智慧。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从本质上讲是智慧,是“禅机”,这就需要教师有对作品、对人生的真知灼见,有创新之见。三、激情。情感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是教学过程的灵魂。课堂教学如果缺乏教师激情的投入,必定是死水一潭。要想学生主动体验美感,教师需要浸透感情,用心激情,以情感人,他们必然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注意课堂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美感
   我们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它能使学生在广阔、自由、宽松的氛围下主动去体验美感。可先让学生自读文章后,将感受最深的片段细节说一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初步感知了文章的美感,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表演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美感体验。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故事会、朗诵赛等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培养美感。
   四、强化“读”的训练,培养美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可采用朗读、默读、选读、品读等各种方式来读,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美感。模仿朗读。让学生听录音,听老师范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再现文章所描述的现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享受到美感的熏陶和教育。
   配乐朗读。在优美的轻音乐声中,通过联想、想象令学生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漫漫地声中融情,景随声出,在享受美感的同时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互读、美读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读”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美感感悟。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所以,未来的世界是审美创造的世界,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美感,是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存在问题的表现   学生不认真做品德课的作业,或者不愿做,不做。即使是老师逐天检查有的还是不做不交。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呈现通常情况下有两种:一种是课堂练习作业。老师讲课时或者上课小结后设置少量题目让学生去做;一种是课后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针对以上的两种作业内容学生做作业不脑筋去做
期刊
创新能力的形成决非自发的,需要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我们认为,创造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具有浓烈探究色彩的活动过程。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一是由于语言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指出:“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息传递的一个显
期刊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少教师讲起文学作 品来劲头十足,一教说明文则有气无力,有的还公然对学生说:“说明文没什么好多讲,你们自己看一看算了 ”。如果“主导”者就抱着这样的态度,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低气压”、学生没劲头的现象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 下面就如何写好说明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文艺作品,能以其生动
期刊
在现代作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他的《背影》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亲情”模式,至今似乎仍无一人能走出《背影》的影子。   《背影》的最大的特点,也是以后的作家极力模仿而又无法摆脱的套路,是通过微小事件来表现浓浓的父(母)子之情。我在《中国青年报》11月4日“作家专栏”版看到一篇郭雪波的文章《父亲的鞭子》写的很让人感动,但之后发现这感动之处在手法上和《背影》中买桔子那段并无二样: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小学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图、文、声、像集于一体,深受老师和学
期刊
【摘要】 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发挥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计算机应用两方面的教育,论述了如何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计算机應用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
期刊
【摘要】 目前,在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忽视过程性和功利主义的严重倾向。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开发过程中清除功利主义倾向、正确认识校本课程的“独立性”,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使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需要,有利于学习和教学。   【关键词】 校本课程;价值取向;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实施单位,其教育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这就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集体。我认为,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践者——教师的素质,应符合下列新要求: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对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课堂教学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不迷信课本,敢于用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怍,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谈谈。   一、营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反映作文课难上,学生反映作文难写。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作文的内涵,作文本身就是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初学作文或因教师要求过高,或因读书学习与作文练习相脱节,或因看问题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故而在作文时,要么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要么写成了流水账,没有重点,缺乏条理。要么就千篇一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