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经常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要充满激情导入新课,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磁性,教学方法更应灵活多样,问题的设计要巧妙富有启发性,须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是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29-02
语文是一门最富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课程,一篇好的文章、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项有趣的活动……都能激发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下与之产生对话。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灵动起来呢?
一、带着微笑进课堂,等闲识得东风面
灿烂的微笑,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润滑剂,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会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会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微笑、鼓励性的语言、宽容的眼神、细微的动作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还可以将音乐、美术巧妙地融入课堂中,给教学增添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近距离的接触,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会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一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中国戏曲的一些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先欣赏视频《变脸》,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是戏曲知识抢答环节,因为提前准备好了,学生都积极参与。然后是戏曲名段赏析,有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最后学唱歌曲《脸谱歌》。很轻松的一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下课之后,学生意犹味尽,继续哼着课堂上的戏曲旋律。
二、充满激情导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激情导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了解所学新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对象、目标的不同,选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渲染气氛、揭示背景、介绍作者、引用名言、复习旧课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比如教授何其芳的《秋天》,笔者是这样设计导语的:“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三、教师语言有磁性,嘈嘈切切错杂弹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要特别注意语意表达的简洁性、生动性。如果教师语言過于平淡,在课堂上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既不注意节奏,也不突出轻重音,更别说情感了,那么,学生听着很容易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缺少了激情。教师要运用极富哲理性、批叛性、趣味性、娱乐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轻松,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教育教学才会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方法应多样,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一种模式。对于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以欣赏为主,有的需要讲解,有的适合讨论,有的适合尽情朗读,还有的需要比较探究……比如笔者就将《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效果不错。
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有词语联想、成语接龙、猜谜语、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灵活多样巧设问,山重水复疑无路
一堂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应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使学生在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平等对话中,训练语感,熏陶情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只有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例如学习课文《马》之后,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古诗句、历史上的名马名称等。学习《黄河,母亲河》,搜集有关黄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成语及谚语、断流及水污染知识、治黄方法、水文图片等;提问面对黄河断流、河水污染,我们该怎么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上《斑羚飞渡》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2)假如你是那只即将飞渡的老斑羚,此时会想些什么?会对那些年轻的斑羚说些什么?(3)假如你是一只小斑羚,在成功飞渡后,会怎么想?怎么做?(4)假如你是狩猎队的一员,看了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后,会有怎样的感想?今后会怎么做?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再予以适时的引导、拓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
对于小说教学,可以提问“从文章中的[××]段,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提问从文中的哪一件事,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藤野先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我喜欢文章的哪一句或哪一段,因为 ”。平时的多样练习有助于学生的现代文阅读。
六、辅助手段须合理,浓妆淡抹总相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其知识面。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的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他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在讲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美景,再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赏析课文,体会雨果的思想情感。尤其是说明文中的图片非常实用。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时,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
合理使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动静相宜,声画并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将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四时风光,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既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但是,语文课堂必须合理使用辅助性教学手段,以免出现课堂热闹非凡,“群情高涨”,学生下课了细细一想收获甚微,充其量不过像是看了一场电影的现象。
总之,语文课堂必须是灵动的,使学生既要学习知识,更应陶冶性情,锤炼品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导入、教法选择、问题设计以及辅助性教学手段方面多琢磨,勤思考,反复历练。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29-02
语文是一门最富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课程,一篇好的文章、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项有趣的活动……都能激发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下与之产生对话。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灵动起来呢?
一、带着微笑进课堂,等闲识得东风面
灿烂的微笑,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润滑剂,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会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会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微笑、鼓励性的语言、宽容的眼神、细微的动作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还可以将音乐、美术巧妙地融入课堂中,给教学增添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近距离的接触,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会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一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中国戏曲的一些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先欣赏视频《变脸》,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是戏曲知识抢答环节,因为提前准备好了,学生都积极参与。然后是戏曲名段赏析,有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最后学唱歌曲《脸谱歌》。很轻松的一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下课之后,学生意犹味尽,继续哼着课堂上的戏曲旋律。
二、充满激情导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激情导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了解所学新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对象、目标的不同,选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渲染气氛、揭示背景、介绍作者、引用名言、复习旧课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比如教授何其芳的《秋天》,笔者是这样设计导语的:“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三、教师语言有磁性,嘈嘈切切错杂弹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要特别注意语意表达的简洁性、生动性。如果教师语言過于平淡,在课堂上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既不注意节奏,也不突出轻重音,更别说情感了,那么,学生听着很容易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缺少了激情。教师要运用极富哲理性、批叛性、趣味性、娱乐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轻松,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教育教学才会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方法应多样,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一种模式。对于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以欣赏为主,有的需要讲解,有的适合讨论,有的适合尽情朗读,还有的需要比较探究……比如笔者就将《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效果不错。
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有词语联想、成语接龙、猜谜语、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灵活多样巧设问,山重水复疑无路
一堂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应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使学生在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平等对话中,训练语感,熏陶情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只有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例如学习课文《马》之后,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古诗句、历史上的名马名称等。学习《黄河,母亲河》,搜集有关黄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成语及谚语、断流及水污染知识、治黄方法、水文图片等;提问面对黄河断流、河水污染,我们该怎么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上《斑羚飞渡》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2)假如你是那只即将飞渡的老斑羚,此时会想些什么?会对那些年轻的斑羚说些什么?(3)假如你是一只小斑羚,在成功飞渡后,会怎么想?怎么做?(4)假如你是狩猎队的一员,看了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后,会有怎样的感想?今后会怎么做?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再予以适时的引导、拓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
对于小说教学,可以提问“从文章中的[××]段,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提问从文中的哪一件事,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藤野先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我喜欢文章的哪一句或哪一段,因为 ”。平时的多样练习有助于学生的现代文阅读。
六、辅助手段须合理,浓妆淡抹总相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其知识面。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的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他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在讲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美景,再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赏析课文,体会雨果的思想情感。尤其是说明文中的图片非常实用。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时,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
合理使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动静相宜,声画并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将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四时风光,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既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但是,语文课堂必须合理使用辅助性教学手段,以免出现课堂热闹非凡,“群情高涨”,学生下课了细细一想收获甚微,充其量不过像是看了一场电影的现象。
总之,语文课堂必须是灵动的,使学生既要学习知识,更应陶冶性情,锤炼品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导入、教法选择、问题设计以及辅助性教学手段方面多琢磨,勤思考,反复历练。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