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当前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更是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中不容忽视的趋势。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型经济模式和经济体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方式,是遵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试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确保在经济发展中能够与自然协调统一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我国在转变经济体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并阐述其解决措施和方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平稳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各种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不够完善,其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隐患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长期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的明智选择,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趋势发展的客观因素,更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合理的认识经济技术手段和生态环境因素是确保国内经济创新模式合理发展的关键,更是保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和依存度日益加深使得经济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一套系统化发展趋势和模式,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在发展中能够高质量运作的主要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效率高成本的经济结构模式逐步朝着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模式,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转变。自新世纪以来,各种经济制度的不断应用和科学技术手段的日益完善,在经济发展中各种协调统一发展的经济模式为当前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依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讲求产品适销对路,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归根到底就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走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这些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现实路径。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都具有两面性,中国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不断研究和解决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总体小康水平的道路,而且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还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经济发展速度过度依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长期以,我国不少地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甚至以牺牲环境代价,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在这些河一半以上的受监测区域中,其水质都是五级(五级在我国水质等级中是最低的等级)。到2010年底,这种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指标虽然有所下降,但没有彻底改变。此外,近年来沙伞暴、胃灾、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大多与人类长期破坏自然环境有关,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2经济发展动力过度依赖外贸进出口。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国的经济发展,一般要依靠投资、外贸、消费来拉动。只有三者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出现了偏重,就会带来不均衡性,我国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2.3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外资。国家推进经济发展,可以有多种方式,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引进外资成为一种常态,这无可非议。但如果不考虑国情,过度引进外资,势必会带来一些隐患。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看,可以证明这种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引资战略,引资规模逐年扩大,位居世界第二。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扎实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做到四个坚持:
3.1在经济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我们以往的片面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3.2在经济发展动力上坚持内需与外需并重。在经济发展方向上坚持内需与外需并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以外向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此出现了内需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做到:一是要改变以外向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3.3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这是因为,在我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解决以人与自然环境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不论企业组织形式如何,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细胞。但是,细胞的结构是否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经济社会活动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结构应当更有优势,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它必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承担责任。
3.4在经济发展效果上坚持数量与质量相融合的综合评价。在经济发展效果上坚持数量与质量相融合的综合评价,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其目标考核要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利于反映国民的总体福利水平和幸福指数。我国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用现在所采用的GDP指标来评价经济发展效果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GDP指标只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增量速度和各部门的增长比例,而反映不出经济发展目标的质量要求。
结语
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战略措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中国际竞争力和各种风险的抵抗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效果。创新经济模式的应用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打下基础,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公司七台河分公司物资供应部)
【关键词】 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平稳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各种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不够完善,其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隐患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长期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的明智选择,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趋势发展的客观因素,更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合理的认识经济技术手段和生态环境因素是确保国内经济创新模式合理发展的关键,更是保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和依存度日益加深使得经济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一套系统化发展趋势和模式,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在发展中能够高质量运作的主要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效率高成本的经济结构模式逐步朝着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模式,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转变。自新世纪以来,各种经济制度的不断应用和科学技术手段的日益完善,在经济发展中各种协调统一发展的经济模式为当前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依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讲求产品适销对路,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归根到底就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走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这些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现实路径。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都具有两面性,中国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不断研究和解决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总体小康水平的道路,而且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还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经济发展速度过度依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长期以,我国不少地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甚至以牺牲环境代价,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在这些河一半以上的受监测区域中,其水质都是五级(五级在我国水质等级中是最低的等级)。到2010年底,这种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指标虽然有所下降,但没有彻底改变。此外,近年来沙伞暴、胃灾、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大多与人类长期破坏自然环境有关,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2经济发展动力过度依赖外贸进出口。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国的经济发展,一般要依靠投资、外贸、消费来拉动。只有三者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出现了偏重,就会带来不均衡性,我国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2.3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外资。国家推进经济发展,可以有多种方式,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引进外资成为一种常态,这无可非议。但如果不考虑国情,过度引进外资,势必会带来一些隐患。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看,可以证明这种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引资战略,引资规模逐年扩大,位居世界第二。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扎实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做到四个坚持:
3.1在经济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我们以往的片面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3.2在经济发展动力上坚持内需与外需并重。在经济发展方向上坚持内需与外需并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以外向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此出现了内需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做到:一是要改变以外向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3.3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这是因为,在我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解决以人与自然环境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不论企业组织形式如何,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细胞。但是,细胞的结构是否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经济社会活动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结构应当更有优势,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它必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承担责任。
3.4在经济发展效果上坚持数量与质量相融合的综合评价。在经济发展效果上坚持数量与质量相融合的综合评价,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其目标考核要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利于反映国民的总体福利水平和幸福指数。我国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用现在所采用的GDP指标来评价经济发展效果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GDP指标只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增量速度和各部门的增长比例,而反映不出经济发展目标的质量要求。
结语
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战略措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中国际竞争力和各种风险的抵抗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效果。创新经济模式的应用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打下基础,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公司七台河分公司物资供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