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激情,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一、点燃激情,以情激趣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只要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能奏动人生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引其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激情中,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来引发兴趣。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二、触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特别是孩子们,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能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马路不是游戏场》,通過介绍交通事故在社会中的频繁现象,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再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安全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幻灯、影音、图片等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热情与情境产生共鸣。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在新课伊始,借助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首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优酷视频,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事故的现场,十三岁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每个学生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从而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三、“情”“境”互激,升华教学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需要爱,教学情为先。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条“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一叠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载了他从出生到现在,关于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长牙,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生病的经历等等,可以说这是伟大的母亲用她平凡的文字写下的一首爱的赞歌。
  四、利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钓鱼岛事件”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学生也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很有必要的。在《祖国有多大》这一课的的学习中,新课本与原来的旧课本在政区图上就有了新变化,特别标注了黄岩岛和钓鱼岛,我就根据现在的新闻热点,把它作为一个重点知识讲给同学们,这时有个同学就大喊打倒小日本,我就告诉同学们应该现在我们应作是好好学习,相信我们强大的中国政府会解决问题,以此来安抚学生的情绪,我们小学生要理性爱国。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生活情境,拉近教学距离;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音乐情境,引发情感共鸣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独立是一种习惯,并不仅限于思考,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涵盖其中。要让孩子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首先培养他独立生活,在生活中磨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学会独立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父母要与老师一道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孩子大脑潜能。将思维训练融于平常小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中问,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可谓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又是教学活动顽强的生命力。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特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教师的教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端正的思想,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全体学生,更要从容不迫,制定好课堂计划,因材施教,实现全面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一切,心理以及生活学习等等,都需要老师加以了解,从而更
期刊
一、对本节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电流表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2)通过实验研究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提出
期刊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保障。教育肩负着社会民族的重任,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栋梁之才。如何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理想与目标。最关键的是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立足本质,有效教学。  一、充分备课  只有备好每一節课才能上好课,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向求知者,也就是我们的学生输送宝贵的知识,教给他们解题的技能、处事的方法,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立足于社会。那如何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自然事半功倍。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来自学生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兴趣就开始逐渐消退,到八、九年级的时候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完全消失。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也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有些老师由于大量采用对教材内容简单机械复述式的教學方法,这种照本宣科导致数学课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裁体和主阵地,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消化中华优秀文化积极因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我国文化作为依
期刊
自古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刚刚起步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选材是作文的重中之重。选材是否恰当、材料内容是否有利于表现作文主题,是一篇优秀文章的关键所在。然而因为小学生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选材的局限性。如何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找到有价值的作文素材,需要老师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题材的慧眼。  因此,新教育常态下的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用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作文指导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
期刊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诚实的挚友。”在这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必将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在于兴趣,兴趣在于培养。读书阅读是长期性的修行,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时候它是一项隐性的技能。只能多读长时间的读,知识与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语言的表达和组织也才能丰富恰当。所以家长千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迅速达到好效果的想法。日积月累,静待花开,才能对孩子逻辑
期刊
一、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作业批改  班级多,作业量大。全批全改花费时间多,缺少时间精心备课和思考教与学的关系。遇到时间紧还会出现拖改或不改作业。  学生抄作业现象严重,学情信息反馈不准确,不全面。不可能能做到面批面改,也很难及时纠正和评讲。  2.习题课或作业评讲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习题课和作业评讲,题的难易程度和精度不容易把握,只能采取适中,但也会浪费成绩拔尖学生的时间,不利于
期刊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期教授这样给自主先学下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张主动性的构建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监控,调试自己的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认知,动机,行为。在音乐唱歌课教学中,自主先学也需要激发。在音乐唱歌课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对歌乐曲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们的理解有的已经超出了我们对学情的初步估计,甚至有的已经触及了该课时学习的目标。正是这些个体的差异造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