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数学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学习数学能够让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运算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数学这门课程是理科领域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加轻松。
一、加强课堂导入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比小学来说,数学课程包含的内容更加复杂,因此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初中数学课程具有培养学生们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如何教好数学成为了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赖因曾提出了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运用。他的理论特别重视教师的领导作用,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改进这一理论,然后有效地利用赖因的理论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达到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目的。课堂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去引导他们,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中来,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导入并不是单纯地提出几个问题就可以了,成功的课堂导入应当达到预备、提示、联系这几个目标,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课堂导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问题导入。课堂导入实际上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问题导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导入的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有着好学的学习心理,但是由于学生们大都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青春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常常飘忽不定,需要得到教师的有利引导。结合学生们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课堂导入就是所谓的“开场白”,数学教师只需要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就可以继续讲解新课了。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学生们的注意力一旦被分散就比较难被集中起来,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无关痛痒的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的“开场白”是很难产生效果的,即便学生们表面上看起来在听课,脑子里也可能充斥着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来。以设置的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好奇心比较重,同时还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假设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以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那么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之中,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在进行问题导入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让问题和教学内容紧密贴合,这样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才有相应的价值。一些数学教师在开始一堂新课时,往往提出一些与讲课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既浪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讲得再高兴,学生们也学不到有用的东西,那么最终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也难以有较大的起色。所以,在进行问题导入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选取与新课内容相符合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强课堂导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中阶段的学生们虽然已经初步拥有了一些抽象思维,但是他们的具象思维更加发达,因此对于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概念,他们理解起来比较缓慢,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们的学习规律,注重将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初中数学课程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还需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比较难消化的抽象概念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从根本上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根本意义。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下了许多工夫,最后却发现效果不太好,学生们虽然听得很认真,但是听完了之后仍然是一副茫然的状态,这很容易打击数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同时,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有趣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明白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最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导入时,数学教师就可以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来举例,要求学生们进行运算,然后顺势进行新内容的讲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除了需要注重课堂导入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班上一些学生明明学得非常好,课堂上的表现也很出色,但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却不如预期中那么好,一些小细节学生们常常处理不好,导致一些该得的分数没得到,这样一点一点的加起来,学生們的分数自然就比较差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在批改平时作业时,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们尽量做到格式规范,并且要求他们的字迹整齐清楚。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学习数学能够让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运算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数学这门课程是理科领域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加轻松。
一、加强课堂导入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比小学来说,数学课程包含的内容更加复杂,因此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初中数学课程具有培养学生们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如何教好数学成为了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赖因曾提出了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运用。他的理论特别重视教师的领导作用,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改进这一理论,然后有效地利用赖因的理论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达到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目的。课堂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去引导他们,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中来,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导入并不是单纯地提出几个问题就可以了,成功的课堂导入应当达到预备、提示、联系这几个目标,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课堂导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问题导入。课堂导入实际上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问题导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导入的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有着好学的学习心理,但是由于学生们大都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青春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常常飘忽不定,需要得到教师的有利引导。结合学生们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课堂导入就是所谓的“开场白”,数学教师只需要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就可以继续讲解新课了。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学生们的注意力一旦被分散就比较难被集中起来,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无关痛痒的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的“开场白”是很难产生效果的,即便学生们表面上看起来在听课,脑子里也可能充斥着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来。以设置的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好奇心比较重,同时还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假设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以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那么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之中,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在进行问题导入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让问题和教学内容紧密贴合,这样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才有相应的价值。一些数学教师在开始一堂新课时,往往提出一些与讲课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既浪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讲得再高兴,学生们也学不到有用的东西,那么最终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也难以有较大的起色。所以,在进行问题导入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选取与新课内容相符合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强课堂导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中阶段的学生们虽然已经初步拥有了一些抽象思维,但是他们的具象思维更加发达,因此对于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概念,他们理解起来比较缓慢,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们的学习规律,注重将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初中数学课程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还需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比较难消化的抽象概念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从根本上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根本意义。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下了许多工夫,最后却发现效果不太好,学生们虽然听得很认真,但是听完了之后仍然是一副茫然的状态,这很容易打击数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同时,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有趣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明白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最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导入时,数学教师就可以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来举例,要求学生们进行运算,然后顺势进行新内容的讲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除了需要注重课堂导入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班上一些学生明明学得非常好,课堂上的表现也很出色,但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却不如预期中那么好,一些小细节学生们常常处理不好,导致一些该得的分数没得到,这样一点一点的加起来,学生們的分数自然就比较差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在批改平时作业时,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们尽量做到格式规范,并且要求他们的字迹整齐清楚。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