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上最能唤醒学生,诱发学生深入学习、开发潜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具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妙趣横生、精彩有效!
【关键词】数学游戏 “ 玩” 课堂精彩
说到玩耍、游戏,每一个学生都会兴趣盎然,这可是他们最乐意的。毕竟,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来了解世界,在玩中汲取知识逐渐长大成人的。他们玩耍、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学习,直至取得成功的过程。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创设轻松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得到收获,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妙趣横生、精彩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课堂上最能唤醒学生,诱发学生深入学习、开发潜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其所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平时间作为玩伴,学生之间非常熟悉,但在课堂上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学生会感到特别新奇,在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体验活动中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堂案例1】二年级《观察物体》
师:我们来做一个“观察脑袋”的游戏,由我来当画家,请一个同学做模特,再请三个同学分别站在前面、后面、右面,来观察他,你们说,我来画她的脑袋。
生:我从正面看到的眼、鼻、嘴。
生:我从那个后面看到头发、耳朵。
生:我从右边看到一只眼、一只耳、鼻、头发。
唐老师在3个学生的描述中分别完成了三幅头像。
师:我画得怎样?
生:真像!
师:给点掌声。(教室里立即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1:这是谁?
生2:画的是同一人,为什么画出来的不一样?
师:是呀,刚才明明就是一个人当模特,画出来为什么不一样呢?是什么原因致使一个人看起来不一样呢?先想一想,再和同伴交流。
生1:观看的位置不同。
生2:看的角度不同。
生3:看的方向不同。
师:你们说的就是观察的位置不同,就导致了形状不同,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们,你们真的相信吗?
生:相信!
师:你们又没有上来观察,怎么知道一定是这样的呢?任何事情是否真实都要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个游戏?
生:想!
师:刚才是老师和四个同学一起玩的游戏,现在两个人能玩吗?怎么玩?
生1:一人当模特,一人观察,先站在模特的正面,再站在模特侧面……
生2:一人当模特,一人观察,先观察模特的正面,然后模特转动一下,观察模特的侧面……
(2)师生示范,老师当模特,生换位置观察老师的正面、侧面、后面。
课件提示:边看边说
我在他的正面,看到了他的( )。
我在他的侧面,看到了他的( )。
我在他的后面,看到了他的( )。
(3)学生观察活动
①同桌两人观察脑袋,边看边说:你站在哪个位置,看到了什么?观察完后,两人交换,师巡视。
②请一对上台反馈。
师:现在你们人人都玩了这个游戏了,告诉大家:为什么同一个“模特”,说的不一样呢?
师:通过我们的亲自体验证实了之前你们的结论:观察人或物体一般从正面、后面、侧面去观察。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延伸】
布鲁纳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現,它是生活乐趣”。
观察物体一般都要借助一些事先准备的物体,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具体对象。本课出乎意料之外,没有准备好的教具,但教具却就在身边,那就是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教学开始时,老师让一名学生做模特,另外三人从不同角度观察、描述,再由教师画出三个不同方位的头像,把相对单调乏味的观察变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自由畅想的空间。而后,教师把突出个体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巧妙地结合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快乐参与,在相互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理解运用。每个学生在游戏中都是主角、每个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都积极地思考,当学生有充足的活动体验后,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积极性的情感体验也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今天这堂课,他们更是相互学习的载体!教师巧妙借助人体头部这个看似无形中的有形观察对象,是因为这种观察对象本身就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教师顺其自然的把它挖掘出来,亲切而自然,使学生轻松、愉悦、自然而然就达成了有趣而高效的观察。学生在趣味游戏中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忘形地陶醉于学习之中了,就是这个数学游戏的价值所在。
【教学案例2】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固性时,我预感的学生学习的倦怠出现了。这时,事先精心设计的趣味的游戏把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呈现出异常精彩的课堂过程。
师: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比比谁的力气大”。
宣布游戏规则:男生(高大)和女生(瘦小)各选出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图形道具,然后各自顺着图形的边拉动自己的手中的图形道具,只要使它的基本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赢。 师出示教具(自制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先由女生选择四边形,男生自然就是三角形。
开始游戏,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瘦小女生轻而易举的拉动了四边形,而高大男生费劲力气却毫无办法。
师:怎么女生会比男生力气大呢?
生1:因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
生2: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固性,所以拉不动。
生3老师偏心,让女生先选四边形,我们男生拉四边形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拉动。
师:真的吗?我就让这个男生来拉这个四边形。不过,老师得先给四边形动个小手术,可以吗?
生:可以!
于是,我现场给四边形相邻的两边卯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一块材料后,交到男生手中,宣布再来一次游戏。
师:猜一猜,这次男生会赢吗?
学生有的说会赢;有的说不一定;有的说还是赢不了。
游戏开始,男生拿着做过“手术”的四边形,他看着瘦小的女生,满心以为这次自己肯定会赢。男生满怀信心的一拉,没有丝毫的动静,再卯足劲拉,还是没有拉动四边形。
看着男生涨得绯红的脸,我问道:怎么会这样呢?哪位同学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因为四边形里有一个三角形,所以使这个四边形也具有稳固性。
生2:四边形容易变形,但是在它的边上钉上一块后就形成一个三角形,就有稳固性啦,所以就拉不动。
生3:只要是图形里有三角形,就有稳固性,所以都不会变形。
……
【教学延伸】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数学游戏的目的是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枯燥、乏味数学知识的倦怠、疲劳心理。适时、恰当、有趣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
三角形的特性,许多的学生早就知道,也会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一些运用三角形特性的事例。但是,他们却极少有人亲眼目睹这一特性的奥妙,更不用说亲身体验过这一特性的内涵。况且,学生在学习了内容相对单调、枯燥的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底和高的意义、画对应底的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等知识后,心理上已经出现倦怠,注意力和积极性也明显下降。这时,我恰到好处的游戏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快乐之泉,使课堂变得精彩异常。
在“比比谁的力气大”这个有趣的游戏中,我巧妙的运用我精心设计的游戏道具,组织学生玩了两次游戏,在趣味盎然的游戏气氛中,“玩”出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玩”出了课堂的精彩。游戏的聚焦点是第二次游戏时给四边形中动“小手术”后,高大男生仍然無法拉动原先女生能拉动的四边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到原因,深刻感知三角形确实具有稳定性。这一巧妙设计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我把刚刚女生才拉动的易变形的四边形的相邻两边用一根材料进行了巧妙联接,使三角形自然地隐藏在四边形中,把四边形的易变形与三角形的稳固性这两个本来矛盾的特性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个游戏环节中,游戏的过程富有趣味性和浓浓的数学味,而且具有较高的思维价值,深化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着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着,在游戏中思考着。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
3.余文森.《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4.余文森.《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5.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关键词】数学游戏 “ 玩” 课堂精彩
说到玩耍、游戏,每一个学生都会兴趣盎然,这可是他们最乐意的。毕竟,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来了解世界,在玩中汲取知识逐渐长大成人的。他们玩耍、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学习,直至取得成功的过程。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创设轻松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得到收获,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妙趣横生、精彩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课堂上最能唤醒学生,诱发学生深入学习、开发潜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其所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平时间作为玩伴,学生之间非常熟悉,但在课堂上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学生会感到特别新奇,在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体验活动中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堂案例1】二年级《观察物体》
师:我们来做一个“观察脑袋”的游戏,由我来当画家,请一个同学做模特,再请三个同学分别站在前面、后面、右面,来观察他,你们说,我来画她的脑袋。
生:我从正面看到的眼、鼻、嘴。
生:我从那个后面看到头发、耳朵。
生:我从右边看到一只眼、一只耳、鼻、头发。
唐老师在3个学生的描述中分别完成了三幅头像。
师:我画得怎样?
生:真像!
师:给点掌声。(教室里立即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1:这是谁?
生2:画的是同一人,为什么画出来的不一样?
师:是呀,刚才明明就是一个人当模特,画出来为什么不一样呢?是什么原因致使一个人看起来不一样呢?先想一想,再和同伴交流。
生1:观看的位置不同。
生2:看的角度不同。
生3:看的方向不同。
师:你们说的就是观察的位置不同,就导致了形状不同,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们,你们真的相信吗?
生:相信!
师:你们又没有上来观察,怎么知道一定是这样的呢?任何事情是否真实都要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个游戏?
生:想!
师:刚才是老师和四个同学一起玩的游戏,现在两个人能玩吗?怎么玩?
生1:一人当模特,一人观察,先站在模特的正面,再站在模特侧面……
生2:一人当模特,一人观察,先观察模特的正面,然后模特转动一下,观察模特的侧面……
(2)师生示范,老师当模特,生换位置观察老师的正面、侧面、后面。
课件提示:边看边说
我在他的正面,看到了他的( )。
我在他的侧面,看到了他的( )。
我在他的后面,看到了他的( )。
(3)学生观察活动
①同桌两人观察脑袋,边看边说:你站在哪个位置,看到了什么?观察完后,两人交换,师巡视。
②请一对上台反馈。
师:现在你们人人都玩了这个游戏了,告诉大家:为什么同一个“模特”,说的不一样呢?
师:通过我们的亲自体验证实了之前你们的结论:观察人或物体一般从正面、后面、侧面去观察。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延伸】
布鲁纳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現,它是生活乐趣”。
观察物体一般都要借助一些事先准备的物体,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具体对象。本课出乎意料之外,没有准备好的教具,但教具却就在身边,那就是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教学开始时,老师让一名学生做模特,另外三人从不同角度观察、描述,再由教师画出三个不同方位的头像,把相对单调乏味的观察变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自由畅想的空间。而后,教师把突出个体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巧妙地结合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快乐参与,在相互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理解运用。每个学生在游戏中都是主角、每个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都积极地思考,当学生有充足的活动体验后,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积极性的情感体验也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今天这堂课,他们更是相互学习的载体!教师巧妙借助人体头部这个看似无形中的有形观察对象,是因为这种观察对象本身就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教师顺其自然的把它挖掘出来,亲切而自然,使学生轻松、愉悦、自然而然就达成了有趣而高效的观察。学生在趣味游戏中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忘形地陶醉于学习之中了,就是这个数学游戏的价值所在。
【教学案例2】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固性时,我预感的学生学习的倦怠出现了。这时,事先精心设计的趣味的游戏把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呈现出异常精彩的课堂过程。
师: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比比谁的力气大”。
宣布游戏规则:男生(高大)和女生(瘦小)各选出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图形道具,然后各自顺着图形的边拉动自己的手中的图形道具,只要使它的基本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赢。 师出示教具(自制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先由女生选择四边形,男生自然就是三角形。
开始游戏,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瘦小女生轻而易举的拉动了四边形,而高大男生费劲力气却毫无办法。
师:怎么女生会比男生力气大呢?
生1:因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
生2: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固性,所以拉不动。
生3老师偏心,让女生先选四边形,我们男生拉四边形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拉动。
师:真的吗?我就让这个男生来拉这个四边形。不过,老师得先给四边形动个小手术,可以吗?
生:可以!
于是,我现场给四边形相邻的两边卯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一块材料后,交到男生手中,宣布再来一次游戏。
师:猜一猜,这次男生会赢吗?
学生有的说会赢;有的说不一定;有的说还是赢不了。
游戏开始,男生拿着做过“手术”的四边形,他看着瘦小的女生,满心以为这次自己肯定会赢。男生满怀信心的一拉,没有丝毫的动静,再卯足劲拉,还是没有拉动四边形。
看着男生涨得绯红的脸,我问道:怎么会这样呢?哪位同学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因为四边形里有一个三角形,所以使这个四边形也具有稳固性。
生2:四边形容易变形,但是在它的边上钉上一块后就形成一个三角形,就有稳固性啦,所以就拉不动。
生3:只要是图形里有三角形,就有稳固性,所以都不会变形。
……
【教学延伸】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数学游戏的目的是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枯燥、乏味数学知识的倦怠、疲劳心理。适时、恰当、有趣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
三角形的特性,许多的学生早就知道,也会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一些运用三角形特性的事例。但是,他们却极少有人亲眼目睹这一特性的奥妙,更不用说亲身体验过这一特性的内涵。况且,学生在学习了内容相对单调、枯燥的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底和高的意义、画对应底的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等知识后,心理上已经出现倦怠,注意力和积极性也明显下降。这时,我恰到好处的游戏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快乐之泉,使课堂变得精彩异常。
在“比比谁的力气大”这个有趣的游戏中,我巧妙的运用我精心设计的游戏道具,组织学生玩了两次游戏,在趣味盎然的游戏气氛中,“玩”出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玩”出了课堂的精彩。游戏的聚焦点是第二次游戏时给四边形中动“小手术”后,高大男生仍然無法拉动原先女生能拉动的四边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到原因,深刻感知三角形确实具有稳定性。这一巧妙设计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我把刚刚女生才拉动的易变形的四边形的相邻两边用一根材料进行了巧妙联接,使三角形自然地隐藏在四边形中,把四边形的易变形与三角形的稳固性这两个本来矛盾的特性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个游戏环节中,游戏的过程富有趣味性和浓浓的数学味,而且具有较高的思维价值,深化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着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着,在游戏中思考着。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
3.余文森.《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4.余文森.《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5.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