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从上小学就已经开设,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数学基础并不好,由此导致对数学的厌烦。再加上进入高中后,教学内容不断加深,知识点相对也增加许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止步不前。这时,就需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告诉他们高中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过去的数学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现在开始努力,仍然不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以前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对那些数学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要总结出原因,是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还是公式不会利用等等,课上多提问他们,学生对于老师的关心不会无动于衷,这些都会转化成他们学好这一学科的动力。
教师在课上尽量使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作为参考,再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重点或者难点问题能够理解、运用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时,学生自然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知道怎样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将要讲的知识先进行自学,做到初步理解,看有哪些是自己需要着重掌握的,为课上的学习做好准备。这一步也是初中生适应高中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预习的意义
预习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可以掌握一些自学的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预习还能使学生知道要讲的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课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在听教师讲解预习中自己不清楚的部分时,自然会集中精力听讲,从而真正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预习的基本方法
可以将预习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看。即指学生把要讲的内容看一遍,理解主要意思。比如,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等就做到尽量理解。如果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可在内容下面标注特殊记号,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或课后咨询老师。
(2)记录。即指学生对于重点内容、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要标上记号,上课时则仔细听这一部分。
三、课上做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阶段要学好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就要有所改进,其中做好笔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份好的笔记不仅能反映课上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还能为今后的复习提供重要的资料。数学笔记应该记录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应将课上自己没有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等到课后或者请教同学或者请教老师,将知识点弄懂,否则很容易造成“一步跟不上,十步撵不上”的局面。而且,对于不明白地方,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及时解决,不给自己留下知识的空白区域,否则,时间一长,漏洞会越积越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信心。
2.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应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某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记下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3.记总结性的内容
学生应将教师临下课前对这一节课的总结记下来。这些内容一般都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最后进行复习时,先看这些总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记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错误,不怕错误简单,只要弄明白,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是进步。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对于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记下来以后要重点复习这部分知识点,这样才能在错误中得到提高。
四、认真做好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除了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还要认真对待课后的作业,因为布置的作业都是对课堂知识的运用。教师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除了书面要整洁,解题步骤也要清晰有条理。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在考试中学生才能交出一份让阅卷老师心理舒服的试卷。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在做作业时集中精神、讲究效率,不拖泥带水。如果本来几分钟就能完成的题目拖到半个、一个小时才完成,容易让思维发散,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高一开始抓起,并且要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能得到提高。
进入高中后,教材的知识量显著加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要求,解决一个题目需要几个知识点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不动一番脑筋,就不可能解出题目。所以,学生自己要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然后,学生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将预习、课后复习、做题巩固的时间都安排好,该做什么时就集中精力做好。此外,笔记要定期整理,及时补充不完善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上面常规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数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也大大加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除了善于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将上面的方法坚持下来,是否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索。
当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及时总结,设计一些必要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那些检测结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查找原因,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重点加以强化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在检测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分析试卷中自己出错的地方,深究做错的原因,找出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和盲点,并将这些心得记录在专门的错题本中,并在试卷中标明出错的根由,以备日后复习之用。
最后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坚持的毅力和品质。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和用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良药。尤其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畏难情绪是他们经常出现的一种负面情绪,如果任由这种负面情绪作怪,会摧毁学生学习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教师应该格外关爱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鼓励、帮助他们克服一切不利于学习的负面情绪,用百倍的坚持和努力踏实学习,迎头赶上。
一、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对那些数学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要总结出原因,是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还是公式不会利用等等,课上多提问他们,学生对于老师的关心不会无动于衷,这些都会转化成他们学好这一学科的动力。
教师在课上尽量使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作为参考,再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重点或者难点问题能够理解、运用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时,学生自然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知道怎样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将要讲的知识先进行自学,做到初步理解,看有哪些是自己需要着重掌握的,为课上的学习做好准备。这一步也是初中生适应高中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预习的意义
预习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可以掌握一些自学的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预习还能使学生知道要讲的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课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在听教师讲解预习中自己不清楚的部分时,自然会集中精力听讲,从而真正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预习的基本方法
可以将预习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看。即指学生把要讲的内容看一遍,理解主要意思。比如,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等就做到尽量理解。如果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可在内容下面标注特殊记号,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或课后咨询老师。
(2)记录。即指学生对于重点内容、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要标上记号,上课时则仔细听这一部分。
三、课上做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阶段要学好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就要有所改进,其中做好笔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份好的笔记不仅能反映课上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还能为今后的复习提供重要的资料。数学笔记应该记录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应将课上自己没有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等到课后或者请教同学或者请教老师,将知识点弄懂,否则很容易造成“一步跟不上,十步撵不上”的局面。而且,对于不明白地方,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及时解决,不给自己留下知识的空白区域,否则,时间一长,漏洞会越积越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信心。
2.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应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某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记下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3.记总结性的内容
学生应将教师临下课前对这一节课的总结记下来。这些内容一般都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最后进行复习时,先看这些总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记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错误,不怕错误简单,只要弄明白,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是进步。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对于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记下来以后要重点复习这部分知识点,这样才能在错误中得到提高。
四、认真做好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除了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还要认真对待课后的作业,因为布置的作业都是对课堂知识的运用。教师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除了书面要整洁,解题步骤也要清晰有条理。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在考试中学生才能交出一份让阅卷老师心理舒服的试卷。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在做作业时集中精神、讲究效率,不拖泥带水。如果本来几分钟就能完成的题目拖到半个、一个小时才完成,容易让思维发散,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高一开始抓起,并且要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能得到提高。
进入高中后,教材的知识量显著加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要求,解决一个题目需要几个知识点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不动一番脑筋,就不可能解出题目。所以,学生自己要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然后,学生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将预习、课后复习、做题巩固的时间都安排好,该做什么时就集中精力做好。此外,笔记要定期整理,及时补充不完善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上面常规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数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也大大加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除了善于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将上面的方法坚持下来,是否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索。
当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及时总结,设计一些必要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那些检测结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查找原因,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重点加以强化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在检测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分析试卷中自己出错的地方,深究做错的原因,找出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和盲点,并将这些心得记录在专门的错题本中,并在试卷中标明出错的根由,以备日后复习之用。
最后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坚持的毅力和品质。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和用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良药。尤其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畏难情绪是他们经常出现的一种负面情绪,如果任由这种负面情绪作怪,会摧毁学生学习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教师应该格外关爱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鼓励、帮助他们克服一切不利于学习的负面情绪,用百倍的坚持和努力踏实学习,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