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浅谈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师与生的主被动从属关系的定位
  
  谈阅读教学,首先要把握住教与学、师与生这两条主线,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判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阅读教学以学生读为主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一是阅读教学过程以读书为主。
  以学生读为主,教师要不要读和讲呢?教师当然要读要讲。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时机得当。开始可以范读,当学生读的语气、声调、停顿、表情等不当时,教师要及时范读引路。
  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虽然几经变革,如串讲法、分析法、讲读法、精讲多练等等,但是至今仍存在一个未解决好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实践太少。根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在阅读课上,应该以学生的读为主,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实践。也就是说,学习要靠学生实践。
  总之,教师讲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要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即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所以也称这种方法为读书指导法。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审视是否存在被忽略的误区
  
  1、课内练得少,尤其是学生读得少。以前在讲课文上下功夫大,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理解了课文大意,但并未把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技巧。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不是由教师一讲学生就能掌握的,必须经过学生反复练习,没有大量的练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易提高的。
  2、不同的课文,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缺乏变通。通常小学阅读课文有三类:一是讲读课文,二是阅读课文(半独立性阅读课文),三是独立阅读课文。三类课文总的教学目的都要完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一组三类课文基础知识的训练项目基本相同。讲读课文一般出现的新知识多些,难度大些,要求教师的读、讲多些。阅读课文一般和同组的讲读课文体裁类似,新知识相对少些,难度减小,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教师引导,让学生半独立地阅读,能自己理解某些词句、某些段落或概括出主题思想等,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担心学生不会分析讲解,还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将两类教学目的要求不同的课文,基本上一样对待。于是,不但搞得学生负担过重,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内读几篇文章。课内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巩固和提高自学能力。
  要对三类课文采取三种处理方法,而且把讲和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其次,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再次,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总之,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4、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勇于舍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勇于引入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分析讲解上做“减法”,在探究发现上做“加法”,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在新的时期才会有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固然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的激励、导向和监督作用,抓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最为重要的工作。     一、构建、优化班级管理模式,规范学生的行为     1、有明确的班集体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期刊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当下的体育课,由于受外界环境干扰,受天气、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加上中学生
期刊
新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兴趣的相互迁移、语言的相互启迪,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所以,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科学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的心灵滋养在他们喜爱的语文课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必须首先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也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在心理上“征服”学生。让他们打心眼里
期刊
摘要:分析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两极分化。  关键词:兴趣 认知结构 良好的习惯 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下面我就结合自
期刊
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努力。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博物馆这一“课本”是立体的、可视的,正是这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课本”,对广大中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博物馆要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发挥独特优势,做好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要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我认为有必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必须利用好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这两把双刃剑,把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落到实处,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带来质的飞跃。  关键词:课内精读 课外泛读 读书习惯 心得交流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一
期刊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重要的意义。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少数学生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抱有怀疑态度,对传统教育和理论灌输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首先,历史教
期刊
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他们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首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
期刊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价值追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授课老师的学识、能力、品格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基础、能力、态度、方法等因素,还有教学评价考试制度、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对教师地位、待遇的尊重与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现在的中高考突出语数英的作用和绝对的分数比例,而思想品德学科虽然也纳入了中高考范围,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及语数英各科的1/10,自然直接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