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意识提升的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的问题,采用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英语教学方法来提高其跨文化语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意识;语用能力
  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非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地方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相对低下,导致其在实际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失误甚至是失败。造成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文化意识低下,体现为对目的语文化了解不足,对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缺乏认识。
  行动研究是一种科研方法,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自身或与研究人员一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此方法最基本的特征是“行动”和“研究”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及改进教学。本行动研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学实验—验证效果”这几个步骤开展。
  一、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行动研究
  (一)发现问题
  在地方高校英语教学中,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目的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培养上,却忽视了语用能力发展,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发展不均衡,学生语用能力普遍低下。笔者对辽东学院12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跨文化语用能力测试并在之后抽取20名受试进行访谈。测试共25道题,涵盖跨文化语用九个方面:称谓、介绍、问候、话题选择、恭维、邀请、请求、致谢和告别。测试共发放试卷120份,回收有效试卷113份。这113个有效受试的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0.9%,得分较低,说明目前该地方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
  (二)分析问题
  通过对测试结果归类分析及对受试的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在进行测试时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跨文化意识低下甚至是缺失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对目的语社会文化传统缺乏认知,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差异不了解且缺少正缺态度,频繁出现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王得杏(1990)也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理解和比较应作为外语教学必要组成部分。由此,笔者提出假设,通过提高学生文化意识是能够提高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
  (三)教学实验
  笔者选取自己任教的两个自然班进行教学对比实验,实验班35人,对照班36人。这两个班级的年级和专业相同,使用大学英语教材相同,且都存在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的问题。教学实验时间为25周。在此期间,对照班学生只接受正常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验班学生接受的课程是在正常授课基础上加入了文化意识提升的教学模式,此外,实验班学生还会进行文化意识提升的课外延展训练,其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1)在课内,根据文化意识提升教学的特点,文化教学活动围绕每个单元主题展开,借鉴Moran(2001)提出“Cultural Knowings”文化教学模式,分四个环节: ①描述文化信息,教师结合每个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匹配的中西文化信息导入,介绍相关的中西文化词汇表述,讲解篇章中涉及的文化知识;②分析案例,教师选择与每单元主题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案例,通过口头介绍、书面资料、图片展示、音频视频播放等方式呈现,随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案例中潜在的思维方式或价值观等;③参与交际活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接近真实的特定文化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使他们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切身的体会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听话者、说话者、话题、交际方式、交际结果的差异,关注到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型在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运用的得体性;④反思文化差异,让学生以课堂小组讨论方式根据每单元所学习的主题反思中西方文化某方面的差异,加深对主题及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理解。
  (2)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充学生的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将课内教学活动延展到课堂之外,将课外教学活动也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进行统筹安排,增加学生语用实践的广度与密度。课外活动分为四部分:①教师介绍学生去阅读一些适合其英语水平的英美文学作品和英文报刊杂志,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的去积累有关英美国家的社会风貌、社交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②收集和选取关于文化的英语视频资源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下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电视剧,学生可以通过影视剧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逻辑推理,感受和领悟人物台词的语用意义,学到许多与英语文化有关的语言交际的规则和手段。③定期邀请英语教师进行有关文化主题的讲座。④自行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英文戏剧表演,英文演讲比赛,中西方节日对比介绍等。同时,辅导和选拔学生参加院级和校级校园文化活动。
  (四)验证效果
  在实验教学之前和之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跨文化语用能力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在前测中,实验班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2.7%,对照班答题正确率为43.3%,两者之间的差额为0.6个百分点,说明两个班级在教学实验前跨文化语用能力无明显差别,都比较低。在后测中,实验班的答题正确率为70.1%,对照班的答题正确率为47.4%,两者之间相差22.7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班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在经过文化教学实验后有了明显提升。也就是说,通过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其跨文化语用能力。
  二、结语
  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提升学生文化意识,提高了其跨文化语用能力。由于条件有限,该研究的实验对象较少,周期较短,因而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1] Moran P 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 Boston: Heinle & Heinle,2001
  [2]王得杏.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及其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JGZXQDB017)。
其他文献
一    读汪曾祺的小说就如同漫步在诗意的梦境中,其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直接铺陈,而是采用诗意化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在平和的阅读情境中去产生联想,顺着作品故事情节的缓缓展开,读者被不由自主地带进梦幻般的故事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出现,最终演绎的却是别样的人生。结果,在与读者巨大的心理反差之下,普通而又平和的故事情节在顺畅的节奏进行中突然戛然而止,得出一个与读者的期望值十分相悖的结论,读者突然在这
城镇旅游形象力在城镇活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源自西方企业识别系统 (CIS)的旅游地形象问题已成为推动旅游效应的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运用DI理论对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心理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是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即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当前社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加大。
摘 要: 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与新课改目标要义相吻合。教师应围绕学生主体做文章,让师生充分互动起来,主体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以期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本文从学生参与学习、技能锤炼及反思评判开展等角度,对提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做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效益的方法  效率,是人们实践探究活动的“总追求”、“落脚点”。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课改的
毕飞宇被认为是描写女性最好的作家,他曾说:“我对女性不了解,但是我渴望了解.因为从根子上来讲我是一个很爱女性的男性.但是我有时候不自信,所以我只能在我的书房里来做这个
Fifteen oil seepage and solid bitumen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 were analyzed with GC–MS. 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arbon isot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五千年来物质、精神文化的精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任何时期的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是推进新时期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手段。研究传统文化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其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育中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瑰宝,树立民族自豪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荣,爱祖国,进而培训自尊、自信、有责任感的民族品格。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使学生了
秦观是宋代著名作家,他在诗、文、词、书法等文学艺术领域均取得较高的成就,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宋代文人对秦观之为人方面的批评意见,考察这些批评意见的共性与分歧,分辨宋人对秦观意见中的真知与偏见,为后人更全面地研究秦观做出一点贡献。  秦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诗文及词作均为历代研究者所重视。秦观的作品,据徐培钧先生统计:“不算存疑者,有文集49卷,计辞赋一卷(十篇),诗十四卷四百三十余首,文三十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功能正常组CLT患者1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组CLT患者30例及20例健康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