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向网络致敬。这一期的访谈是在网络上用MSN进行的,既省去了车马劳顿,也免去了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麻烦。我的同事杨莉在8月做过一期“网开新生活”的专题,本期的专题访谈以行动实践着网络为我们打开的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
时下历史热,通俗历史书更热。贾志刚,著名的体育记者,在《足球报》写过十多年专栏,写过武侠、职场小说,现在开始写起了历史书。《说春秋》一共7部,描述了整个春秋阶段的中国历史,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其独具一格的幽默辛辣写法让历史书变得有趣。贾志刚认为,写历史首先要把屁股坐正,否则就是自欺欺人。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历史就是由儒家来写的,屁股就坐在儒家的太师椅上,其价值体系都是儒家的,历朝历代无不如此。真正有价值的写法,应该是把屁股坐在人性和利益这两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上,以人性的善恶、欲望、利益来审视历史事件,批判历史过程,发现历史真相。我们现在所说的儒学根本就是伪懦学,根本就是挂着孔子的羊头卖伪儒学的狗肉。
历史故事和文学小说的不同
记者:《说春秋》的语言比较诙谐幽默,和您长期做体育记者有关系吗?
贾志刚:有一些关系,但是也不全是因为这个。风格是固有的东西,但是做体育记者的经历使我写作的时候更放得开。在体育记者这个圈子里,我的风格也是很独特的。
记者:《说春秋》之前您也写过官场小说《副处长》,您觉得历史故事和作为文学的小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贾志刚:历史故事需要照应历史事实,从事实中捋出线索,再根据线索选择故事。而文学小说可以先有中心思想,再编故事。所以,历史故事多一道程序。
记者:探究历史的线索,是吧?也需要更多的思考?
贾志刚:是的,需要很多思考。需要从表象中发现事实,历史中的假象太多。像春秋这段历史,太复杂,从中找到主要线索真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否则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譬如《东周列国志》,就写成了流水账,外加一些说教。春秋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世界从有序到无序,再到逐步建立新的秩序。这个过程中,人性的暴露、国家的兴衰、权力的斗争、战争的演化等等,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不同的主要矛盾,所以,300年的历史,线索在不停地变化中。《说春秋》七部,每部的侧重不同,实际上就是线索在变化。最典型的是第三部,那就是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教科书。
记者:就是最近刚上市的这部。
贾志刚:对。通俗历史书的现实意义
记者:怎样理解是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教科书?
贾志刚:写完第三部,我自己对战争和权力斗争都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相信读者也能看到很多从前没有看到的内容,对于当今世界很有启发。
记者:有哪些不同于以前的理解?
贾志刚:用历史来关照当今的问题。
记者:这应该是通俗历史书给我们带来的更有价值的地方吧。
贾志刚:楚庄王说了:止戈为武。真的霸主,绝不喜欢战争。战争的结果,绝对是两败俱伤。《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个真理来自于此前的城濮之战,只有了解那段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在书中,我都有详细的解读。权力斗争方面,总结了权力斗争金科玉律21条,都是从事件中总结出来的。而最后的结论是:谁猖狂,谁灭亡。写这部书,是我的幸运,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真正明白春秋是一段多么伟大的历史。古人为什么喜欢读春秋?因为其中太多智慧了。当然,要会读才行。
记者:怎样算会读?
贾志刚:会读的人,读故事,不要读结论,自己去做结论。结论有很多虚假的东西。譬如曹操,他一定读权力斗争的故事,从中得到启发。所以,他会分析胜利者的各种权术,而不会在意这种胜利是否符合道义。实际上,晋国的赵盾一定给了曹操巨大的启发,这个人的权术比曹操还厉害。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一定主要读管子,管子是个方法论者,很实用的人物。诸葛亮的身上,看得到管仲的影子。
记者:您觉得对权术的解读对读者的意义在哪里?恕我冒昧,如今人们已经够功利的了,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再解读权术是否会有益?
贾志刚:权术的解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因此而厌恶权术,有的人因此而精于权术,有的人只是了解。我说了,思想不是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看读者们怎样读了。
记者:您对历史中的人文理念怎样理解?
贾志尉:这是两回事,功利与否,在于引导和制约。人的贪婪和欲望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权力斗争也是永远存在的。人们了解一个事物,实际上就等于把这个事物放在了阳光下,当所有人都明白权术是怎么回事时,权术也许就不好玩了。这个问题有点大了,我随便说了,但愿不要跑题。史实与趣味
记者:话题说得太严肃了。时下的通俗历史书比较流行“说书体”,侧重讲故事,拉近了读者和历史的距离,增加了趣味性,但有人批评说这种写法削弱了历史的沉重和神秘感。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贾志刚:历史为什么要沉重和神秘呢?我写历史,是要让大家喜欢和了解历史,怎样的写法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怎样写。书是给读者看的,不是给自己评职称用的。读者喜欢的,就是对的。我可以用文言文写,可是谁看?
记者:写法只是手段,对历史的敬畏应该是对史实真相的探索,是吧?
贾志刚:对历史应该心存敬畏的。
记者:《说春秋》以戏说的手法来写正史,看似嬉笑怒骂,其实基于史实,而且会对不同史料有所甄别,您对历史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怎样看?
贾志刚:《说春秋》其实并没有戏说,有人说我信口雌黄,可是他们从来拿不出证据。写历史,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大家从中有所领悟。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空前绝后。基本史实必须尊重,甚至不应该出现让关羽读关关雎鸠这类东西。但是,写作需要技巧,人物需要润色,故事必须饱满。加入一些细节去强化人物性格,去清晰历史告诉大家的道理,这些都是必要的,也是区别好作者和差作者的标准。
记者:对历史的敬畏与表达方式不是一回事。
贾志刚:对历史的敬畏与表达方式不是一回事,这句话我赞同。与古人开开玩笑没什么,美国总统还和海军士兵碰肚子呢。何况,春秋时期,骂国君是一种时尚。
记者:想起被我们误读的孔子和他的被歪曲的儒教来,害得我们中国人一直放不开——开个玩笑。
贾志刚:哈哈,不是这么说。孔子确实是个伟人,但是他的治国思想很落后。不过话说回来,后世之所以选择儒家,有它的必然性。
记者:孔子以仁冶世,还是法冶比较好。
贾志刚:秦朝法制,灭得更快。
记者:秦朝不是法制不好,是法不好。
贾志刚:周、秦、汉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方法,你只有同时了解这三个朝代,才有资格评价孔子。从前我也认为孔子的东西不如法治,可是,现在不这么看。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现在也仅仅有个初步的想法,现在不必提出来。我想等到我写完战国、秦和汉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从前应该没有过。也就是说,我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但是现在确实有些开窍的意思了。
记者:那等您成熟了再聊。
贾志刚:好,孔子的话题等我写完第七部孔子再继续聊。
记者:当下历史热,通俗历史书热,出来的书很多,说句实话,好书不多。您对通俗历史书未来的走势有什么看法?
贾志刚:优胜劣汰吧。
记者:什么样的书算优呢?
贾志刚:希望最终有《三国演义》这样的书,永远流传下去。好的历史书:尊重历史,故事有趣,人物丰满,给人启迪。
记者:谢谢,我也希望您写出更多的好书。
贾志刚:谢谢了,我会努力的。
时下历史热,通俗历史书更热。贾志刚,著名的体育记者,在《足球报》写过十多年专栏,写过武侠、职场小说,现在开始写起了历史书。《说春秋》一共7部,描述了整个春秋阶段的中国历史,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其独具一格的幽默辛辣写法让历史书变得有趣。贾志刚认为,写历史首先要把屁股坐正,否则就是自欺欺人。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历史就是由儒家来写的,屁股就坐在儒家的太师椅上,其价值体系都是儒家的,历朝历代无不如此。真正有价值的写法,应该是把屁股坐在人性和利益这两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上,以人性的善恶、欲望、利益来审视历史事件,批判历史过程,发现历史真相。我们现在所说的儒学根本就是伪懦学,根本就是挂着孔子的羊头卖伪儒学的狗肉。
历史故事和文学小说的不同
记者:《说春秋》的语言比较诙谐幽默,和您长期做体育记者有关系吗?
贾志刚:有一些关系,但是也不全是因为这个。风格是固有的东西,但是做体育记者的经历使我写作的时候更放得开。在体育记者这个圈子里,我的风格也是很独特的。
记者:《说春秋》之前您也写过官场小说《副处长》,您觉得历史故事和作为文学的小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贾志刚:历史故事需要照应历史事实,从事实中捋出线索,再根据线索选择故事。而文学小说可以先有中心思想,再编故事。所以,历史故事多一道程序。
记者:探究历史的线索,是吧?也需要更多的思考?
贾志刚:是的,需要很多思考。需要从表象中发现事实,历史中的假象太多。像春秋这段历史,太复杂,从中找到主要线索真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否则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譬如《东周列国志》,就写成了流水账,外加一些说教。春秋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世界从有序到无序,再到逐步建立新的秩序。这个过程中,人性的暴露、国家的兴衰、权力的斗争、战争的演化等等,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不同的主要矛盾,所以,300年的历史,线索在不停地变化中。《说春秋》七部,每部的侧重不同,实际上就是线索在变化。最典型的是第三部,那就是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教科书。
记者:就是最近刚上市的这部。
贾志刚:对。通俗历史书的现实意义
记者:怎样理解是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教科书?
贾志刚:写完第三部,我自己对战争和权力斗争都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相信读者也能看到很多从前没有看到的内容,对于当今世界很有启发。
记者:有哪些不同于以前的理解?
贾志刚:用历史来关照当今的问题。
记者:这应该是通俗历史书给我们带来的更有价值的地方吧。
贾志刚:楚庄王说了:止戈为武。真的霸主,绝不喜欢战争。战争的结果,绝对是两败俱伤。《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个真理来自于此前的城濮之战,只有了解那段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在书中,我都有详细的解读。权力斗争方面,总结了权力斗争金科玉律21条,都是从事件中总结出来的。而最后的结论是:谁猖狂,谁灭亡。写这部书,是我的幸运,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真正明白春秋是一段多么伟大的历史。古人为什么喜欢读春秋?因为其中太多智慧了。当然,要会读才行。
记者:怎样算会读?
贾志刚:会读的人,读故事,不要读结论,自己去做结论。结论有很多虚假的东西。譬如曹操,他一定读权力斗争的故事,从中得到启发。所以,他会分析胜利者的各种权术,而不会在意这种胜利是否符合道义。实际上,晋国的赵盾一定给了曹操巨大的启发,这个人的权术比曹操还厉害。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一定主要读管子,管子是个方法论者,很实用的人物。诸葛亮的身上,看得到管仲的影子。
记者:您觉得对权术的解读对读者的意义在哪里?恕我冒昧,如今人们已经够功利的了,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再解读权术是否会有益?
贾志刚:权术的解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因此而厌恶权术,有的人因此而精于权术,有的人只是了解。我说了,思想不是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看读者们怎样读了。
记者:您对历史中的人文理念怎样理解?
贾志尉:这是两回事,功利与否,在于引导和制约。人的贪婪和欲望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权力斗争也是永远存在的。人们了解一个事物,实际上就等于把这个事物放在了阳光下,当所有人都明白权术是怎么回事时,权术也许就不好玩了。这个问题有点大了,我随便说了,但愿不要跑题。史实与趣味
记者:话题说得太严肃了。时下的通俗历史书比较流行“说书体”,侧重讲故事,拉近了读者和历史的距离,增加了趣味性,但有人批评说这种写法削弱了历史的沉重和神秘感。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贾志刚:历史为什么要沉重和神秘呢?我写历史,是要让大家喜欢和了解历史,怎样的写法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怎样写。书是给读者看的,不是给自己评职称用的。读者喜欢的,就是对的。我可以用文言文写,可是谁看?
记者:写法只是手段,对历史的敬畏应该是对史实真相的探索,是吧?
贾志刚:对历史应该心存敬畏的。
记者:《说春秋》以戏说的手法来写正史,看似嬉笑怒骂,其实基于史实,而且会对不同史料有所甄别,您对历史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怎样看?
贾志刚:《说春秋》其实并没有戏说,有人说我信口雌黄,可是他们从来拿不出证据。写历史,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大家从中有所领悟。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空前绝后。基本史实必须尊重,甚至不应该出现让关羽读关关雎鸠这类东西。但是,写作需要技巧,人物需要润色,故事必须饱满。加入一些细节去强化人物性格,去清晰历史告诉大家的道理,这些都是必要的,也是区别好作者和差作者的标准。
记者:对历史的敬畏与表达方式不是一回事。
贾志刚:对历史的敬畏与表达方式不是一回事,这句话我赞同。与古人开开玩笑没什么,美国总统还和海军士兵碰肚子呢。何况,春秋时期,骂国君是一种时尚。
记者:想起被我们误读的孔子和他的被歪曲的儒教来,害得我们中国人一直放不开——开个玩笑。
贾志刚:哈哈,不是这么说。孔子确实是个伟人,但是他的治国思想很落后。不过话说回来,后世之所以选择儒家,有它的必然性。
记者:孔子以仁冶世,还是法冶比较好。
贾志刚:秦朝法制,灭得更快。
记者:秦朝不是法制不好,是法不好。
贾志刚:周、秦、汉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方法,你只有同时了解这三个朝代,才有资格评价孔子。从前我也认为孔子的东西不如法治,可是,现在不这么看。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现在也仅仅有个初步的想法,现在不必提出来。我想等到我写完战国、秦和汉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从前应该没有过。也就是说,我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但是现在确实有些开窍的意思了。
记者:那等您成熟了再聊。
贾志刚:好,孔子的话题等我写完第七部孔子再继续聊。
记者:当下历史热,通俗历史书热,出来的书很多,说句实话,好书不多。您对通俗历史书未来的走势有什么看法?
贾志刚:优胜劣汰吧。
记者:什么样的书算优呢?
贾志刚:希望最终有《三国演义》这样的书,永远流传下去。好的历史书:尊重历史,故事有趣,人物丰满,给人启迪。
记者:谢谢,我也希望您写出更多的好书。
贾志刚:谢谢了,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