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花生的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所产花生约55%榨油、30%食用、8%作种、7%出口。随着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花生保障食用油供给的能力将大大增强。为调动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建议国家建立种植花生补贴制度。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总产、出油率均具有明显优势,大幅增加食用油供给的潜力突出。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花生产业发展,对于稳定食用油市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增强国际市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花生是增强我国食用油市场保障能力的首选品种
食用油供应情况如何,事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恢复发展油料生产、保障食用油市场供给任务十分紧迫。温家宝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基本生活必须品和其他食品生产”,将食用植物油首次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保障食用油市场供给,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从目前花生的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所产花生约55%榨油、30%食用、8%作种、7%出口。随着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花生保障食用油供给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一)花生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高。2000~200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4亿亩左右,产量约1600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05亿亩左右,产量约1200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200万亩左右,产量约1400万吨;花生亩产已达到210公斤,大豆、油菜籽亩产在120公斤左右。花生仁含油率平均51.3%,出油率45~48%,菜籽出油率35%~38%、国产大豆出油率18%左右。从单产、出油率等指标的对比来看,花生的单位面积产油量超过大豆4倍或油菜2倍以上。因此,大力发展花生生产是提高食用油供给能力最有效率的措施。
(二)花生适应性强,效益高。花生是国际公认的半干旱作物,固氮改土效果好,对干旱、瘠薄、酸土等生态逆境具有较强适应性,其根瘤菌固氮2/3供给当季花生、1/3保留在土壤中,相当于每亩施用了20~25公斤标准氮肥。我国种植花生历史久远,地域广阔,绝大部分省份都有花生生产,黄淮海区域是全国花生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山东省种植花生土壤气候适宜,产量高,品质好,农民有种植习惯,2007年种植面积1300万亩,为第四大农作物,总产366万吨,占全国花生总产量的24%,花生油产量近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全国花生年均种植业产值达到530亿元左右,跃居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花生、马铃薯、甘薯、大豆和油菜)第五位,居油料作物首位。湖南省的种植效果显示,花生单位面积产值是油菜的3.3倍。
(三)花生增产潜力大,保障能力强。从实践效果看,在短时间内提高花生单产具有较大潜力,例如采用优良新品种、开展平衡施肥等一般都可增产10%以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增产30%以上。通过加强花生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我国花生单产水平5年左右可望提高20%以上,在不增加播种面积的情况下,全国花生总产可达到1700万吨以上。通过培育推广采用含油量55%以上的高油品种,比现有平均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可提高花生油供给能力10%。
(四)花生油品质好、需求量大。花生油油酸含量54%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0%以上(其中油酸41.2%,亚油酸37.6%),富含维生素E、A、B1、B2、叶酸以及大量的锌、钙、磷、铁等维量元素,是一种中高档食用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华北、东南沿海和一些大中城市家庭的主要食用油,香港90%以上的家庭习惯食用花生油。全国现有花生油固定消费人群对花生油的年需求量约280万吨,生产量仅220万吨左右,需要增长25%以上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二、当前我国花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花生油的市场供给由花生产量和品质决定。當前,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也主要是产量和质量问题。
一是花生品种多、乱、杂,退化严重,优质专用品种缺乏。目前,我国生产用花生品种约50个,其中近40个花生品种种植面积约在150万亩至200万亩之间,单个品种种植规模较小。由于花生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每亩20-25公斤),投入成本高,致使品种更新缓慢。上世纪60年代育成的“白沙1016”,亩均产量只有190公斤左右,目前种植面积300多万亩,居品种种植面积前10位;1983年认定推广的“海花一号”亩均产量200公斤左右,目前种植面积400多万亩,居品种种植面积前3位。虽然每年都审定推广一些新品种,如仅“十五”期间,国家“863”花生专项即育出经审定的花生新品种35个,但真正推广使用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品种、高油专用品种较少。
二是生产科技及技术装备水平低。由于新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速度慢,花生生产科技贡献率提高缓慢。花生生产劳动量大,机械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花生生产大省山东省近年来积极推广花生生产机械应用,2007年花生机械播种面积才达到420万亩,不到种植面积的1/3,机械收获248万亩、机械摘果作业106万亩、机械脱壳380万亩等所占比重就更少。
三是产业化开发水平落后。就花生加工企业的自身创新发展能力看,我国花生油脂、蛋白、磷脂、多酚等资源的深度开发远远不够,花生榨油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看,花生加工与生产间以直接或者间接收购关系为主,花生加工企业自身建立的基地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在花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推广应用上发挥作用不大。
三、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花生生产
根据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食用油的供求形势,立足我国国情,必须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花生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抓好花生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更换一次新品种单位面积增产10%左右,可连续使用3~4年。要加大投入,组织相关科研部门的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新品种培育,重点培育高产高油专用品种。加大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对花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重大技术和优良新品种。实施花生良种补贴制度,加大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发挥新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在政策具体操作中,要抓好补贴品种高产示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立补贴品种良繁基地,保证补贴品种良种供给;科学确定补贴方案,确保良种补贴发挥更大效应。
二是将花生生产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基础与潜力,尽快将花生纳入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积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花生优势产业带。从大的区域看,环渤海湾地区适宜作为油用和出口花生区,黄淮海大花生产区适宜为油用花生主产区;长江流域和南方产区为食、油兼用花生区。
三是建设花生生产基地。在山东、河南等花生主产区建设国家级花生生产基地,重点改善良种繁育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基地花生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建设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平台和新品种产业化基地。油用花生主产区,要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油量为重点,以地膜覆盖栽培为核心技术,集成推广千斤丰产栽培、深浅轮耕、精细播种、节本增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大幅度提高花生平均单产水平。
四是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花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花生生产必须走集约化、机械化的路子。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支持花生播种、收获先进实用机械研发和推广应用,并在推广过程中根据生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结构,提高机械性能,减轻花生主要生产环节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和资金规模,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
五是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使用要与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挂钩,引导油脂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实行定向种植、定向收购和全程技术服务,促进产销衔接。鼓励加工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尽快使企业成为花生加工技术创新主体。
六是建议国家建立农民种植花生补贴制度。受近年来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下降、产量减少和国际食用油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从2007年初到去年春节前后,我国花生油的价格持续上涨。去年3月,5升装的鲁花、龙大等花生油每桶售价曾达到130元以上,比上年初上涨30%。后经国家多种调控措施,花生油价格才逐步回落。例如,山东省常年种植花生1300万亩,产量350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花生出口、直接食用的只占30%,70%左右用于榨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种棉、南方种植油菜籽都给予了补贴,但花生一直没有补贴。为调动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建议国家建立种植花生补贴制度。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总产、出油率均具有明显优势,大幅增加食用油供给的潜力突出。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花生产业发展,对于稳定食用油市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增强国际市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花生是增强我国食用油市场保障能力的首选品种
食用油供应情况如何,事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恢复发展油料生产、保障食用油市场供给任务十分紧迫。温家宝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基本生活必须品和其他食品生产”,将食用植物油首次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保障食用油市场供给,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从目前花生的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所产花生约55%榨油、30%食用、8%作种、7%出口。随着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花生保障食用油供给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一)花生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高。2000~200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4亿亩左右,产量约1600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05亿亩左右,产量约1200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200万亩左右,产量约1400万吨;花生亩产已达到210公斤,大豆、油菜籽亩产在120公斤左右。花生仁含油率平均51.3%,出油率45~48%,菜籽出油率35%~38%、国产大豆出油率18%左右。从单产、出油率等指标的对比来看,花生的单位面积产油量超过大豆4倍或油菜2倍以上。因此,大力发展花生生产是提高食用油供给能力最有效率的措施。
(二)花生适应性强,效益高。花生是国际公认的半干旱作物,固氮改土效果好,对干旱、瘠薄、酸土等生态逆境具有较强适应性,其根瘤菌固氮2/3供给当季花生、1/3保留在土壤中,相当于每亩施用了20~25公斤标准氮肥。我国种植花生历史久远,地域广阔,绝大部分省份都有花生生产,黄淮海区域是全国花生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山东省种植花生土壤气候适宜,产量高,品质好,农民有种植习惯,2007年种植面积1300万亩,为第四大农作物,总产366万吨,占全国花生总产量的24%,花生油产量近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全国花生年均种植业产值达到530亿元左右,跃居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花生、马铃薯、甘薯、大豆和油菜)第五位,居油料作物首位。湖南省的种植效果显示,花生单位面积产值是油菜的3.3倍。
(三)花生增产潜力大,保障能力强。从实践效果看,在短时间内提高花生单产具有较大潜力,例如采用优良新品种、开展平衡施肥等一般都可增产10%以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增产30%以上。通过加强花生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我国花生单产水平5年左右可望提高20%以上,在不增加播种面积的情况下,全国花生总产可达到1700万吨以上。通过培育推广采用含油量55%以上的高油品种,比现有平均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可提高花生油供给能力10%。
(四)花生油品质好、需求量大。花生油油酸含量54%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0%以上(其中油酸41.2%,亚油酸37.6%),富含维生素E、A、B1、B2、叶酸以及大量的锌、钙、磷、铁等维量元素,是一种中高档食用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华北、东南沿海和一些大中城市家庭的主要食用油,香港90%以上的家庭习惯食用花生油。全国现有花生油固定消费人群对花生油的年需求量约280万吨,生产量仅220万吨左右,需要增长25%以上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二、当前我国花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花生油的市场供给由花生产量和品质决定。當前,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也主要是产量和质量问题。
一是花生品种多、乱、杂,退化严重,优质专用品种缺乏。目前,我国生产用花生品种约50个,其中近40个花生品种种植面积约在150万亩至200万亩之间,单个品种种植规模较小。由于花生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每亩20-25公斤),投入成本高,致使品种更新缓慢。上世纪60年代育成的“白沙1016”,亩均产量只有190公斤左右,目前种植面积300多万亩,居品种种植面积前10位;1983年认定推广的“海花一号”亩均产量200公斤左右,目前种植面积400多万亩,居品种种植面积前3位。虽然每年都审定推广一些新品种,如仅“十五”期间,国家“863”花生专项即育出经审定的花生新品种35个,但真正推广使用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品种、高油专用品种较少。
二是生产科技及技术装备水平低。由于新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速度慢,花生生产科技贡献率提高缓慢。花生生产劳动量大,机械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花生生产大省山东省近年来积极推广花生生产机械应用,2007年花生机械播种面积才达到420万亩,不到种植面积的1/3,机械收获248万亩、机械摘果作业106万亩、机械脱壳380万亩等所占比重就更少。
三是产业化开发水平落后。就花生加工企业的自身创新发展能力看,我国花生油脂、蛋白、磷脂、多酚等资源的深度开发远远不够,花生榨油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看,花生加工与生产间以直接或者间接收购关系为主,花生加工企业自身建立的基地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在花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推广应用上发挥作用不大。
三、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花生生产
根据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食用油的供求形势,立足我国国情,必须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花生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抓好花生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更换一次新品种单位面积增产10%左右,可连续使用3~4年。要加大投入,组织相关科研部门的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新品种培育,重点培育高产高油专用品种。加大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对花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重大技术和优良新品种。实施花生良种补贴制度,加大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发挥新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在政策具体操作中,要抓好补贴品种高产示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立补贴品种良繁基地,保证补贴品种良种供给;科学确定补贴方案,确保良种补贴发挥更大效应。
二是将花生生产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基础与潜力,尽快将花生纳入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积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花生优势产业带。从大的区域看,环渤海湾地区适宜作为油用和出口花生区,黄淮海大花生产区适宜为油用花生主产区;长江流域和南方产区为食、油兼用花生区。
三是建设花生生产基地。在山东、河南等花生主产区建设国家级花生生产基地,重点改善良种繁育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基地花生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建设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平台和新品种产业化基地。油用花生主产区,要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油量为重点,以地膜覆盖栽培为核心技术,集成推广千斤丰产栽培、深浅轮耕、精细播种、节本增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大幅度提高花生平均单产水平。
四是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花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花生生产必须走集约化、机械化的路子。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支持花生播种、收获先进实用机械研发和推广应用,并在推广过程中根据生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结构,提高机械性能,减轻花生主要生产环节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和资金规模,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
五是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使用要与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挂钩,引导油脂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实行定向种植、定向收购和全程技术服务,促进产销衔接。鼓励加工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尽快使企业成为花生加工技术创新主体。
六是建议国家建立农民种植花生补贴制度。受近年来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下降、产量减少和国际食用油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从2007年初到去年春节前后,我国花生油的价格持续上涨。去年3月,5升装的鲁花、龙大等花生油每桶售价曾达到130元以上,比上年初上涨30%。后经国家多种调控措施,花生油价格才逐步回落。例如,山东省常年种植花生1300万亩,产量350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花生出口、直接食用的只占30%,70%左右用于榨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种棉、南方种植油菜籽都给予了补贴,但花生一直没有补贴。为调动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建议国家建立种植花生补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