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篇耐读感人深刻的记叙文,往往要求我们在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叙事方式上,适当地通过精辟的议论来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存的关心、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也就是记叙的是小事,但议论的是大理,叙小事议大理,从而使文章闪烁着哲理的光辉。
关键词:记叙;议论;立意;高远
写一篇记叙文容易,写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也不难,写一篇耐读感人的记叙文就不那么简单了。所谓耐读感人就是要使读者读起来有味,有嚼头,有厚重之感,那么在立意时需要努力使它表现得高远深刻。
当然,避免平庸,力争深刻有力是每个学生在立意方面的愿望,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的同学总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都是普通的人和事,生活平淡无味,立意无从深刻有力。
而事实上如果认真地回顾体味自己所读过的优秀文章,就会发现,创作的源泉恰恰是来源于我们平常普通的生活,只是高明的作者往往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通过精辟的议论来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存的关心、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也就是记叙的是小事,但议论的是大理,小事大道理,从而使文章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篇文章是如何在记叙小事的基础上巧用议论段使立意更上一层楼的。
比如,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述的是这么一件小事,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怕人的鸟在我的诚心照顾下,由最初的害怕人、不敢亲近人到最后当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更有趣的是一会儿它就睡着了。文章写到这儿叙事完整,也极富有情趣,可以收尾了,假如是这样的话,凭冯老的文学造诣,这也算是一篇妙趣横生、具有美感与质感的文章了。但作者却不满足于此,又用他那洞穿世事的慧笔在那一刻,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如此结尾,文章的立意不仅仅停留在人与鸟相处的乐趣,可以推而广之,由点及面,想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等年万事万物之间都需要信赖,只有信赖、宽容、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才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结合当前的生态环境和国际形势,我们更需要多些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多些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无疑结尾这一句奥妙的议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引发了我们更多对人性的思考,呼唤更多人性回归。主旨更鲜明,立意更深刻。
再如,张爱玲的文章《那个蠢女孩是我》:“我”和琴在班级的地位相当,琴是学习委员,我是文艺委员;更关键的是我和琴的成绩相当,每次老师报完了分数,表扬的不是我就是琴,或我们俩,势均力敌,让我们俩有了敌意:琴拉帮结伙孤立“我”,把“我”的书包故意锁在教室里,“我”也作出了回击,在她的书桌上给她起绰号,后来当她在路上用我怎么也躲不掉的语言骂“我”时,“我”和表姐也用形容琴的脸上长满“横丝肉”发泄怨气。然而最后我们几个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却没有考上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就是写了一件女生由于小肚鸡肠、勾心斗角导致学习成绩出乎意料地下降的极普通之事,但作者经过深入思考,在“收场”前的“一分钟”神奇地踢进一球:“多年以后我才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习惯于把对手列为敌人,太习惯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方开始的。”事是小事,但这样一挖掘,我觉得使文章的立意不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怎样看待对手,对手对我成长的意义。有了对手,才能鞭笞我们更快地前进,更好地长大成熟。所以人的成长是从欣赏对手开始的。这样的议论由表及里,就把文思推向了更有光彩的新高度,从而完成了立意的升华,当然像这样的文章如果作者对生活没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穿透的话,哪会有如此深沉的思考,像这样的文章当然会迅速打动了阅卷老师的心灵弦索。
通过举例,相信我们已经发现,使文章立意更上一层楼的方法并不玄妙,结尾巧用议论段。能够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最后揭示出有关社会的、亲情的、人性的、人文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值得注意的是巧用,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用,这只是立意深刻的方法之一。
值得提醒的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也有以下几点我们需要注意:
一,不能太“偏”: 远离记叙的内容架空议论,也就是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非但不能妙笔生花,反而让人觉得装腔作势,无病呻吟。
二,不能太“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为议论而议论,不仅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成为画蛇添足的笑话。
三,不能滥用议论: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务必少而精,尤其要做到语言精练,否则会喧宾夺主。和开头一样不可小觑,所谓凤头豹尾,就是要精彩有力。
当然,议论段谁都会写,但也不是每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一下子就能深刻起来,我们平常还需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多观察。平时要做直面生活、社会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留意生活中诗一般的细节。当然这种观察这种关注,并不是说每天“睁大眼睛”去“搜寻”写文章的素材,这样做,太累了,也不会有积极的结果。“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应当结合起来。只要你当了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增长阅历,体验和认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2.多思考。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如斯说。大千世界,是无比丰富的,单个的人和事,其内涵也是无比丰富的。一花一世界,心境万象生。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以小见大,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说,生活是一只大象的话,那么我们受中的笔只能算做一只小虫,小虫是无法同大象竞争的,但是假如我们能敏锐地击中大象最灵敏的穴位,就能牵着大象的鼻子走。但原我们的同学能用手中的笔揭示出生活中或如诗画或沉重的生命主题。
3.多挖掘。生活中有演绎不尽的故事,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性”,比如勤俭、正直、谦恭、笃行、自尊、自爱、自强、自醒等,关爱生命,关心生存空间等。希望同学们学会“透视”,学会“拓展”,学会用“巧劲”,学会“四两拨千斤”。 我们的作品才能如巴尔扎克所说: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
因此,在记叙类文章的结尾不妨创造性地巧用议论,开足大脑的马力,往思想的海洋深处去探险去开拓,相信一定会寻找到那颗最明亮的思想珍珠,然后使我们的文章------优美地爆发!
关键词:记叙;议论;立意;高远
写一篇记叙文容易,写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也不难,写一篇耐读感人的记叙文就不那么简单了。所谓耐读感人就是要使读者读起来有味,有嚼头,有厚重之感,那么在立意时需要努力使它表现得高远深刻。
当然,避免平庸,力争深刻有力是每个学生在立意方面的愿望,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的同学总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都是普通的人和事,生活平淡无味,立意无从深刻有力。
而事实上如果认真地回顾体味自己所读过的优秀文章,就会发现,创作的源泉恰恰是来源于我们平常普通的生活,只是高明的作者往往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通过精辟的议论来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存的关心、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也就是记叙的是小事,但议论的是大理,小事大道理,从而使文章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篇文章是如何在记叙小事的基础上巧用议论段使立意更上一层楼的。
比如,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述的是这么一件小事,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怕人的鸟在我的诚心照顾下,由最初的害怕人、不敢亲近人到最后当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更有趣的是一会儿它就睡着了。文章写到这儿叙事完整,也极富有情趣,可以收尾了,假如是这样的话,凭冯老的文学造诣,这也算是一篇妙趣横生、具有美感与质感的文章了。但作者却不满足于此,又用他那洞穿世事的慧笔在那一刻,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如此结尾,文章的立意不仅仅停留在人与鸟相处的乐趣,可以推而广之,由点及面,想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等年万事万物之间都需要信赖,只有信赖、宽容、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才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结合当前的生态环境和国际形势,我们更需要多些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多些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无疑结尾这一句奥妙的议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引发了我们更多对人性的思考,呼唤更多人性回归。主旨更鲜明,立意更深刻。
再如,张爱玲的文章《那个蠢女孩是我》:“我”和琴在班级的地位相当,琴是学习委员,我是文艺委员;更关键的是我和琴的成绩相当,每次老师报完了分数,表扬的不是我就是琴,或我们俩,势均力敌,让我们俩有了敌意:琴拉帮结伙孤立“我”,把“我”的书包故意锁在教室里,“我”也作出了回击,在她的书桌上给她起绰号,后来当她在路上用我怎么也躲不掉的语言骂“我”时,“我”和表姐也用形容琴的脸上长满“横丝肉”发泄怨气。然而最后我们几个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却没有考上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就是写了一件女生由于小肚鸡肠、勾心斗角导致学习成绩出乎意料地下降的极普通之事,但作者经过深入思考,在“收场”前的“一分钟”神奇地踢进一球:“多年以后我才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习惯于把对手列为敌人,太习惯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方开始的。”事是小事,但这样一挖掘,我觉得使文章的立意不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怎样看待对手,对手对我成长的意义。有了对手,才能鞭笞我们更快地前进,更好地长大成熟。所以人的成长是从欣赏对手开始的。这样的议论由表及里,就把文思推向了更有光彩的新高度,从而完成了立意的升华,当然像这样的文章如果作者对生活没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穿透的话,哪会有如此深沉的思考,像这样的文章当然会迅速打动了阅卷老师的心灵弦索。
通过举例,相信我们已经发现,使文章立意更上一层楼的方法并不玄妙,结尾巧用议论段。能够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最后揭示出有关社会的、亲情的、人性的、人文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值得注意的是巧用,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用,这只是立意深刻的方法之一。
值得提醒的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也有以下几点我们需要注意:
一,不能太“偏”: 远离记叙的内容架空议论,也就是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非但不能妙笔生花,反而让人觉得装腔作势,无病呻吟。
二,不能太“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为议论而议论,不仅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成为画蛇添足的笑话。
三,不能滥用议论: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务必少而精,尤其要做到语言精练,否则会喧宾夺主。和开头一样不可小觑,所谓凤头豹尾,就是要精彩有力。
当然,议论段谁都会写,但也不是每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一下子就能深刻起来,我们平常还需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多观察。平时要做直面生活、社会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留意生活中诗一般的细节。当然这种观察这种关注,并不是说每天“睁大眼睛”去“搜寻”写文章的素材,这样做,太累了,也不会有积极的结果。“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应当结合起来。只要你当了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增长阅历,体验和认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2.多思考。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如斯说。大千世界,是无比丰富的,单个的人和事,其内涵也是无比丰富的。一花一世界,心境万象生。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以小见大,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说,生活是一只大象的话,那么我们受中的笔只能算做一只小虫,小虫是无法同大象竞争的,但是假如我们能敏锐地击中大象最灵敏的穴位,就能牵着大象的鼻子走。但原我们的同学能用手中的笔揭示出生活中或如诗画或沉重的生命主题。
3.多挖掘。生活中有演绎不尽的故事,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性”,比如勤俭、正直、谦恭、笃行、自尊、自爱、自强、自醒等,关爱生命,关心生存空间等。希望同学们学会“透视”,学会“拓展”,学会用“巧劲”,学会“四两拨千斤”。 我们的作品才能如巴尔扎克所说: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
因此,在记叙类文章的结尾不妨创造性地巧用议论,开足大脑的马力,往思想的海洋深处去探险去开拓,相信一定会寻找到那颗最明亮的思想珍珠,然后使我们的文章------优美地爆发!